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云百年 系列--残阳如血剑如虹-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闹。孙中山也算对得起陈炯明,给陈炯明安排了陆军部长和内政部长两个内阁职务,陈炯明说,少扯淡,一人身兼陆军部长、内政部长、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四职,“实为中外历史所无”,所以你们自己玩自己的,我不奉陪。

  孙中山不管那套,给大总统徐世昌写了封信,信中说:以你的本事,在清政府当个臣子也没见你干出啥名堂,你又怎么能担负的起*的重任,世界上的*政治,你听都没听说过,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政治,你也理解不了,所以你赶快下台吧【注27】。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二章  无政府状态下的中国
1921年后,中国有两个民国政府,出了两个大总统,一个是北京的徐世昌大总统,一个是广州的孙中山非常大总统,而事实上,没人听徐世昌的,更没人听孙中山的。

  北京的徐世昌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50后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他出身北洋,却不像军人,或者说他根本就是一个文人。这个总统在任期内真正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拉架,他是袁世凯的把兄弟,资格老年龄大,正适合做中间调停人,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吴佩孚、张作霖这俩70后崛起后,他这个老朽连当和事老的资格都没了,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直皖战争,直奉联手打败了段祺瑞之后,两家就成为*的实际控制者,但这种合作没几天就掰了,都想让自己信的过的人当总理,谈不成就打呗,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作霖先联合段祺瑞,后联合广州的孙中山,共同反对直系,看着人多势众,可段祺瑞已被伤了元气,根本就出不了力,而孙中山更是只能跟着喊喊口号,所以真打起来还是直奉两家,吴佩孚巡阅两湖、驰骋中原,在北京一带根基很深,而张作霖的根据地在东北,这次劳师远征,来的快,跑的急,只打了5天就败回关外。徐世昌倒也无所谓,心安理得的做他的逍遥派,打去吧,你们不把我当回事,我也没必要把自己当事,爱咋咋地。直系大胜回来,此时的老大是曹锟,老二是吴佩孚,他们说了,老徐,你这个总统根本不是国会选出来的,不合法,你得下台。然后把早已无事可做的黎元洪给拉了出来,这才是国会选举出来的总统呢。别说,这还真有道理,1916年6月袁世凯病故后,黎元洪先以副总统身份代理总统,后于8月1日正式宣誓就任总统,当时的国会是全国*的,他这个总统是国会批准的,一切合法,所以他确实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总统。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成为总统,但实际权力在曹吴二人手里。

  这招真绝,黎元洪一就任总统,你孙中山这个非常大总统当着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你另立政府打的旗号就是“护法”,如今人家老国会恢复了,老总统复职了,你孙中山怎么办?

  北方蔡元培等200余知识分子联名致函孙中山,请他停止北伐主张,辞去非常大总统职务,粤军驻广州的部队也通电响应,请孙中山离粤北上,恢复国家和平。

  孙中山为了武力统一中国,已经自顾自的忙活一年了,其工作的核心就是“挑动军阀斗军阀”,可军阀们中虽然老粗居多,却都不是白痴,让他们为了孙中山的“主义”出兵出饷的事,是万万不做的。尤其是掌控两广的陈炯明,此人非但不白痴,甚至连老粗都不算,他坚持“保境息民”和“联省自治”两个政治主张,首先,我的粤军就这点实力,能够保有这块地盘,让老百姓过几天安安生生的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闲来无事非要去打仗。其次,现在的局面根本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人来领导政府,黎元洪、曹锟、吴佩孚不是,你孙中山也不是,与其这样,倒不如大家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这一块治理好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仿照美国以联邦制,制定联邦宪法实现国家统一,总好过打打杀杀,人民遭受涂炭。别管陈炯*里怎么想的,起码人家是这么说的,这一年多来,粤、桂、滇、湘、鄂、川、陕、京、津到处在打仗,又打不出个所以然来,一些实力稍弱的地方军阀纷纷支持“联省自治”的主张,甚至准备联省互保,共同对付坚持武力统一的吴佩孚。  

  这陈炯明不仅提倡用美国式的联邦制统一中国,他还主动邀请陈独秀到广东建党,对共产主义采取友好甚至支持的态度,真非一般军阀可比,他对孙中山的态度基本就是敷衍,反正你拿我也没办法。但这种貌合神离,相互瞧不上,但又相互给面子的局面,终于在1922年6月16日被打破,孙、陈彻底决裂。

  这事,还得从邓铿遇刺说起。

  邓铿是一个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新式军官,从“辛亥革命”起就跟随陈炯明左右,东挡西杀间,为陈炯明立下汗马功劳,时任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在一师充分体现了其军事才华,在他的训练下,一师的战斗力已经远非其他各师可比,他多方设法罗致粤军中一些较有朝气的军官和由保定军校毕业不久的青年军官等作为第1师的骨干。当时被邓铿选入第1师的陈可钰、李济深、李章达、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薛岳、余汉谋等人,其后均成为中国军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事发是在1922年3月21日,邓铿从香港公干回省,在广九车站突遭刺客枪袭,击中要害,两天后,不治身亡,他这一去却留下了一个大大的谜团,到底谁是凶手?

  海峡两岸的正史中,都指出,杀害邓铿的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陈炯明,原因是邓支持孙中山北伐主张,引起陈的不满。这种说法的源自孙中山和胡汉民的指证,而孙中山为海峡两岸共同推崇,他说的自然不会假,所以这桩政治谋杀案早早就被定性了。

  有替陈炯明翻案的人,依据两段史实,已是著名史学家罗香林所著的《革命先烈邓公仲元传》中的记载:“公知凶手所自来,且身中要害,知不能免,急命司车者驶省署,告陈公(炯明)暨家人亲友以后事”,而是鲁直之、谢盛之、李睡仙著 《陈炯明叛国史》中的记载:在有人问邓铿谁是凶手时,邓叹气谓“我认得,真不料他杀我”,这两段记述加在一起说明了如下问题:一、邓认出了凶手。二、这个凶手出乎邓的意料。三、这个凶手不是陈炯明。本人认为《陈炯明叛国史》中的记载在文字上是找不出毛病的,而罗香林的记录却有问题,面对一个被刺的生命垂危的高官,手下人第一反应,也是唯一的反应就是送他去医院而非省署,而事实上,有据可查的是邓铿被紧急送往位于长堤的中法韬美医院救治。因此,这种翻案依据需要存疑,疑点就是罗香林记载的史实出处。

  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采纳罗香林的论述,但不等于说我会认可主流学者的说法,因为主流观点依然禁不起推敲,首先,孙中山指证的根据或者说证据,从来未见提及,其次,孙中山的指证并不是在邓铿遇刺后不久做出的,据本人查阅的资料,孙在公开场合指证陈炯明是杀害邓铿真凶,是1924年,他在《三*义》民权主义第一讲中提到的,也就是两年以后,是孙中山早就知道陈炯明杀害邓铿而不宣布吗?没道理啊,因为邓遇刺3个月后,他俩就决裂了,没必要替陈隐瞒啊,那就是两年之后孙才调查清楚邓的死因,也太牵强啊,当时找不到证据,两年后找证据岂不更难。第三,邓铿只不过是陈炯明一员部将而已,如果感觉邓的立场不利于自己,明着撤了他的职不就完了,何苦搞暗杀呢?第四,1921年6月28日,陈炯明进军广西时,由邓铿全权代行职务,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2月,邓铿遇刺前一个月,陈回海丰老家,仍由邓全权代行职务,可见陈对邓十分的信任,完全没有杀邓铿的理由。

  邓铿不光是陈炯明的心腹,同时还是宣誓效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的党员,曾经的中华革命党军务部副部长,对孙中山敬佩有加。因为他和二人关系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在孙陈出现矛盾时,他一厢情愿的努力从中斡旋,所谓斡旋就是两边说好话,结果却是两头不讨好。两头都对他产生猜忌,认为他被对方争取过去了。也正因为此,才使他的命案扑朔迷离起来。

  本人虽然对罗香林的记载存疑,但却认为孙中山确实难逃嫌疑。

  说到这里,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孙中山实力,前面我们说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挑动军阀斗军阀”,或者说是利用军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军阀们不傻,你可以利用我,我当然也可以利用你,不论是当初的“大元帅”还是现在的“非常大总统”都是利用与反利用,利用与被利用的产物,因此对于军阀们来说,孙中山是一枚重要的,举足轻重的棋子,孙中山深知并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

  好,书归正传,先说动机,杀人是需要有动机的,杀邓铿当然也必须有动机,刚才我们分析了陈炯明没有动机,那么孙中山有吗?有,邓铿乃陈炯明手下第一大将,杀掉邓铿,可以敲山震虎,逼陈炯明就范。这可能吗?陈炯明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你孙中山敢这么干吗?这个问题得这么看,首先没有什么事是孙中山不敢干的,其次,这是暗杀,陈炯明可以怀疑孙中山,但却没有证据,没有证据要他直接抓大总统,自然会给其他军阀以口实,孙中山背后还有几派人马呢,这些人虽然不会为孙中山的“主义”打仗,但却完全可以利用孙中山找理由打自己认为该打的仗。

  接着,我们来看看,邓铿遇刺后,孙陈都干了什么。

  3月26日,也就是邓铿遇刺身亡三日后,在桂林主持北伐的孙中山决定停止劳而无功的北进,率领主要由李烈钧所属的滇黔赣联军和许崇智所属的粤军一部组成的北伐军密返广东,理由是粮饷给养接济不上,而负责筹措北伐军资粮饷的正是邓铿。之所以说是密返,是因为这次回返的目的地是陈炯明的大本营广州,可却没和陈炯明打招呼,而且是分兵两路,一路经梧州、西江到广州,另一路经韶关、北江到广州,所以说“密返”好听,准确的说法似乎应该是“杀向广州”,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大军如此运动;陈炯明急忙向胡汉民电询,孙中山是否要班师?胡汉民回答说,欲进不能,只得回来。此时广州的守军只有刚刚死了师长的第一师和洪兆麟的第二师,可这个关键时候,洪兆麟却鬼使神差的请假去了上海,而魏邦平的第三师竟然宣布中立,其他部队远在南宁,已不及回救,4月9日,孙中山向陈炯明的部队发出警告:不许阻挡北伐军回师,否则武力对待。然后在行至梧州和肇庆时,两次电召陈炯明过来商讨所有问题,陈炯明拒不应召,很正常,都这时候了,搁谁能去啊。孙中山一看陈炯明不敢前来,知道他怕了自己,就派汪精卫前往会见陈炯明,传达几项命令:(一)省长、总司令让出一职。(二)北伐军需换新枪。(三)北伐军军费须于六个月内筹齐,这时候,已经不是和陈商量而是命令了。已处劣势的陈炯明再一次拒绝了孙中山,我不同意北伐,我不同意你拿钱去打仗。你也别让我让出一职了,不是给我内务总长、陆军总长、广东总司令、广东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