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家人的口味要如何把握。别人就不说了,单是婆婆,这个过来人经过多年的媳妇生涯,好不容易升级成婆婆,难免不拿拿架子。说不定她早就盘算好了,要在厨艺上好好找找媳妇的茬,给媳妇一个下马威。不过看来诗中讲的新娘子也不是盖的,她已经有了对策。为了争取主动,先把小姑子买通了。小姑子说好,就说明口味没问题,婆婆那关也就算过了。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媳妇要想在夫家站稳脚跟,必须巴结好婆婆。但仅仅厨艺好是不够的,要想在夫家长期立足,还得按照圣人的要求做到一个“孝”字。这个孝顺的意思就是媳妇要无原则地满足公婆的要求。
按照《礼记·内则》所规定的注意事项,媳妇对待公婆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鸡叫头遍就得起床,起床后先把自己梳洗好,把自己打扮利索,这就叫整理“妇容”,不注意形象是要吃亏的。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文字,说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只要看到自己的妃子仪容不整就一脚把她踹死,可见仪容不整有多大的过错。打扮完了后,媳妇的正式工作算是开始了。先到公婆那里请安,端水伺候他们洗脸,奉茶漱口,伺候用饭等等。折腾了半天,如果公婆没有下令让她回房休息,她就只能在一边呆着。这倒不是公婆有意刁难媳妇,而是礼制的需要。
在“妇德”中,“贞顺”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贞”不用说了,就是坚守贞节,守身如玉。“顺”就是孝顺公婆,不管公婆对还是不对,都要无条件顺从。不顺公婆的媳妇,会被认为扰乱家庭尊卑秩序、破坏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最严重的错误。所以,在“七出”中,“不顺父母”位列第一。
孝顺公婆是对媳妇最起码的要求,有的媳妇厨艺也好,侍奉公婆也尽心尽力,但公婆要对媳妇不满意,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把媳妇休了。
如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建安年间一民间女子刘兰芝受尽婆婆的折磨,被迫与丈夫焦仲卿离异,而最终落得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自杀的悲剧。
著名宋代诗人陆游与妻子唐琬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由于陆母不满意唐琬,就强迫儿子休了她。陆游无奈,只得休掉挚爱的妻子。结果是,唐琬抑郁而死,陆游终生郁郁寡欢。在陆游的诗中,悼念唐琬的就不下五、六首。直到75岁的时候,他还写了著名的《沈园》来追悼唐琬。年逾古稀的老人对亡故40多年的弃妻怀有如此哀怨深沉的思念,其一生受精神创伤之深,感情煎熬之烈可想而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婚姻中的婆媳经(2)
东汉时,广汉人庞盛的女人嫁给姜诗为妻。姜诗的母亲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什么水都不喝就喜欢喝长江的水。姜家离长江有六七里路远,偏偏姜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不但出入无车,连个仆人也没有。可怜的庞女嫁去之后就成了免费的运水工,每天都要走六七里路去长江取水,再走六七里路回来。有一次,庞女取水的时候遇上了大风,没能按时回家。这下婆婆就不愿意了,一直嚷嚷口渴。她哪是口渴啊,如果渴到一定程度就喝别的水了,她偏偏就等回家晚了的媳妇,这就代表她不喜欢这个媳妇,找茬呢。姜诗是个明白人,不用老娘明示,就直接把庞女休了。
要说庞女够冤的,平白无故就被休了。但她也是一个特有心机的女子,不甘愿如此被休,她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婆婆。于是,她就在邻居家住下了。庞女每天做些针线活,挣点钱自己也不花,全换成好吃的,托邻居给婆婆送去。时间长了,姜母也感觉到不对劲。问邻居才知道,这段时间所吃的美食全部是庞女所赠。邻居还劝姜母改变观念,进行换位思考。姜母这才觉得如果不把庞女接回家就要落人话柄了,这样才把庞女接了回去。
宋代进士朱甲的妻子郎氏在丈夫死后,承担起了侍奉婆婆的重任。有一次婆婆生病,郎氏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先向上天祷告,然后把腿上的肉割下了一块给婆婆吃了。据说,婆婆吃了她的肉后,病竟然好了。
到了明代,媳妇干脏活累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是割点大腿肉也平常得很,更过分的新花样出现了。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有个叫张氏的媳妇,婆婆病了怎么都治不好。有一天,她丈夫周祥在外面碰到了一个游方术士,告诉他一个秘方,说只有用人的肝脏才能治好这个病。按理说,周祥最应该奉献自己的肝脏给老妈,毕竟血浓于水,救老妈命也是应该的。但偏偏周祥不肯,最后媳妇张氏站出来,愿意给婆婆献肝。《元史》中明确记载了张氏献肝的全过程:张氏先在左肋下方割了一个小口,然后将手伸进去,整个手腕没入。由此可见创口有多大。张氏成功地取出了一块两寸见方的肝脏,没来得及包扎,就直接进了厨房,做了一餐人肝羹,给婆婆服用,婆婆服用后病也真的好了。
这似乎是一个婆媳间孝感动天的故事,但在看这则故事瞬间实在是让人感动不起来,肠胃多少有点翻江倒海的不适,心里也有点隐隐作痛。千百年来太多的案例都证明了,婆媳之间媳妇是永远处于劣势的。除了无条件顺从别无他法,否则就有被休的危险。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近千年?直到现在,这种战争仍旧在一些家庭中持续着。
实际上,婆媳矛盾虽然发生在家庭中,但影响左右其发展的还是社会因素。在原始群婚的状态下,男女平等,人际和谐,自然不存在包括婆媳关系在内的各种家庭冲突。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确立了。在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制得以充分发展。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由于一夫一妻不是男女合好而出现的,而是男性对女性统治的结果,是男性为财产继承而必须确认亲生子嗣的产物。因此,一系列的家庭矛盾必然作为家庭关系不平等和男权确立的副产品而出现。也正是以此为前提,作为家庭矛盾之一的婆媳关系矛盾才可能成为现实。
婚姻中的婆媳经(3)
传统社会中,由于男性在家庭以外有更广阔的领域,其权力范围更多地体现在社会上,又由于男人是家庭的供养者,其家庭地位也是女性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家庭中较小的日常事务处理权之争便会发生在女人身上。而在女人的统治范围之内,婆婆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虽不能说是至高无上的,但在主持家政方面,大多是说一不二的权威人物。她们不仅是主持家政的权威,而且享有对媳妇发号施令、像奴隶般任意驱使的权力。有人甚至可以凭自己的喜好而随意决定媳妇的去留。
婆媳关系复杂的根源还和婚姻引起的角色变化有关。婚姻不仅意味着一个男人变为丈夫,一个女人变为妻子,它同时还意味着两个女人的变化。一个变为儿媳,一个变成婆婆。这样的变化自然引起了女性的心理变化,她们都将不同性质的爱倾注到同一个男人身上,而这两种爱或多或少都具有占有的成分,从而发生了自觉或不自觉地争夺。这种情况在古时倒还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妻子、媳妇的地位实在是太无足轻重。倒是在现代社会,大多的婆媳矛盾都根源于此。在婆婆一方,作为母亲,比父亲对儿女的感情更深,付出也更多。因此,儿女的嫁娶有时会被视为一种损失,强烈的失落感有时会溢于言表,引起儿媳的反感。在妻子一方,相当多的女性把丈夫和小家庭当作自己的全部精神寄托,希望丈夫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婚姻生活中,营建家庭的小天地。妻子会不自觉地希望丈夫抛弃母子感情,如果母子间经济或感情联系过多,就可能引起妻子的不满。
如果说古时候的婆媳关系是整个社会层面的普遍不对等,势力一强一弱太过明显,那现代社会的婆媳间则是半斤对八两,针尖对麦芒。势力的势均力敌使得危机很容易出现,矛盾也很容易激发。本来,有着不同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的人相处就极容易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多由于思想观念、文化修养、生活方式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从思想观念方面看,婆媳作为两代人,思想观念必然有着各自的时代烙印,有着一定的距离。婆婆比儿媳阅历深,生活经验丰富,但她们的思想相对定型,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儿媳作为年轻一代,虽然阅历浅,缺少生活经验,但思想相对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这样,在待人接物问题上,彼此会有一定的差距,有时候不能相互理解和及时沟通。婆婆希望儿媳能孝敬自己,能接受自己对她们的安排,而儿媳则希望婆婆能少干预自己的事。这种干预与反干预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婆媳关系的紧张。
在文化修养上,现在的情况是儿媳的文化要高于婆婆,因此,她们之间往往会缺少共同语言。她们在对第三代的教育方面也存在分歧。比如儿媳比较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经常买些这方面的书籍和玩具,但婆婆却总是在孙子的吃喝、衣着上下功夫。况且,现在的年轻人教育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老一辈的人不但墨守成规,还不注重素质教育,过分溺爱孩子。所以,一般来说,年轻人不愿意将孩子放到公婆那里,这就又可能造成儿媳和婆婆之间的不愉快。表面上看是二者教育方式的问题,实际上却反映出两代人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
在生活方式上,儿媳和婆婆也有很大的差异。老辈人崇尚节俭,特别是在农村,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而年轻人则大手大脚,让老辈人很看不惯。家里如果男的花钱如流水,婆婆往往也会把错归结到儿媳身上,说儿媳不会持家。在经济方面,老年人如果收入较高,不但不要子女赡养,还可以资助子女的话,那婆媳关系就好相处多了。 。。
婚姻中的婆媳经(4)
对于婆媳矛盾,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来解释它是不够的。婆媳间存在矛盾这本属正常,母女间也同样存在矛盾。但婆媳矛盾尤其突出,而且一旦产生就难以化解,究其根源还在于感情的隔阂。
人们常将代际矛盾概括为“代沟”,但母女之间的“代沟”即使严重到发生冲突,也不会发展成为割断母女关系的“鸿沟”,这是因为母女间存在天然的感情纽带,足以将所有矛盾化解。但婆媳间的“代沟”就不同了,处理不好极可能发展成为感情的沟壑,使婆媳反目或者老死不相往来。
有这样一个媳妇,结婚10年,平时与婆婆几乎不说话,她无论买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背着婆婆。婆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说出来其实就是件小事,却不想使得婆媳间的心结揪得如此这般。
刚结婚的时候,媳妇买了一件毛衣。回来的时候路过娘家,顺便给妈妈看。妈妈却对她说结婚了,应该攒钱过日子了,别光知道打扮自己。她听了妈妈的话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知道妈妈是为了自己好,也没往心里去。回到婆家后,她又将毛衣拿给婆婆看,婆婆随口就说她衣服不少了,怎么又买了?听了这句话,她心里非常不自在:小姑买衣服,婆婆从来不说她,自己买就遭数落。她算是明白儿媳和女儿就是不一样了,从此就一直回避婆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