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邮电:不管女孩穿上短裙打电话还是脱掉短裙打电话,我们的资费标准都是同样的,
IBM:舆论上我们鼓励女孩穿短裙,原则上我们不穿短裙,实际上我们根本什么都不穿。
比尔…盖茨:SORRY,因为系统非法操作的原因,女孩的短裙有时要重穿,当然,也就是说,有时需要重脱。
今天,高校考研一族也推出 ‘女孩与考研篇’,佳句如下:
达尔文:当人皮日渐退化,失去它原本功能的时候,考研是更合理的进化方向。
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考研要附加于作为表象的女孩。
亚当斯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要女孩考研。
欧阳修:考研之意不在女孩,在乎山水间也。
胡适:我不能告诉你女孩该不该考研,只能告诉你科学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刘德华:女孩考吧考吧不是罪,再不学无术的人也有权利去准备。
张楚:不考研的女孩是可耻的。
琼瑶:女孩不考研?好讨厌好讨厌哦!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还未划定,2004年考研大战又已经提前打响。
2004年考研公共课大纲已经下来,辅导班开张,资料上架,又一年的考研风雨路。
今天的高校,就业考研出国,各有各志。能出国的当然首选出国,出不去的、找不到好工作的、不愿意过早走上社会的、回避就业高峰的、于是不约而同选择提升自身学历,考研成为上上之选。据悉,2003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万人,比2002年的万人增长,与之相应的是2003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的145万人增长。
无论从就业、户口、恋爱等方面,研究生较之本科生,显然属于绩优股。
就这样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北大。
“高考时我考到了一所中流的院校,我不甘心。我要考研!大三下半年,我开始蠢蠢欲动,引诱同学和我聊天,纵谈考研的大政方针、细枝末节;上网查学校,找资料。听说有哪位师哥(姐)考了个状元或某名校,必嬉皮笑脸或毕恭毕敬取经,高价敛购‘手记’或 ‘内参’。
暑假。北大。未名湖。面湖而立,暗暗发誓,一定成为这个美丽校园湖岸畔的新主人。于是,穿上北大的T恤,从宿舍到教室,从炎夏到寒冬,披星戴月,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一坐就是5个月。
报名时,系里仅我一人填的北大。走着、坐着就有人问:你考北大?语气里带着几分羡慕几分怀疑。仔细算来,系里已经好久没有学长染指北大了。英雄们说自己是孤独的,我说英雄为什么要孤独呢?残剑是英雄,他身边有一个英雄的飞雪;秦王是英雄,他有一个理解他的刺客。我不是英雄,我更不能孤独。我与身边的考伴求同存异,共同前进。
2003年元月18日,考研前一天。宿舍里,一屋子人都在忙着收拾。我寻了一个清静的地方坐下来,静静地想。能想什么就想什么。
答完最后一道题。心想,我没有遗憾了!下了考场,进了饭馆,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瓶白酒,喝到老板打烊,已走不成路,回去敲开楼门,倒头就睡。
3月7号,北大把成绩贴了出来,我打开网址,我总分得了专业第一!
我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老人家淡淡的说,好好准备复试吧。
走进北电的艺术殿堂
对电影最初的爱始自小学。那时,家住在郊区。每个周末,一家人骑车去市区看电影是固定的节目。《牧马人》、《城南旧事》、《桥》、《叶塞尼亚》等至今记忆犹新。
原本打算当外交官,但大一的时候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合于一种审美的生活。恰在那时,看了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蓝色》,惊叹于他对世界如此富于诗意和哲理的把握。我很庆幸自己的本科是在武汉大学上的。在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汗牛充栋的藏书给了我丰富的营养;自由的学习制度、多彩的社团活动给了我自主发展的空间。我成了各种文艺选修课和图书馆的常客,也成了学生剧团和摄影协会的一员。我还拜访了学校里从事电影教学的老师,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不少帮助。
学习电影,离不开大量影片的观摩。除了搜集影碟和到图书馆视听阅览室看片外,学校周围的许多录像厅成了我的重要课堂。有时,在那里竟能看到一些艺术影片。《公民凯恩》、《阿拉伯的劳伦斯》、《发条橙子》、《出租汽车司机》等名片我就是这样看到的。
作为中国惟一的高等电影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电影人才,其中不乏享誉国内外的名家。在我眼中,它显得那么神秘和难以企及。当我决心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时,踌躇再三,才给学院的研究生部打了电话,得到了老师热情的答复。学院还开设了辅导班。我赶忙报了名,并在1999年那个酷热的夏天来到了北京。
开学就是大四了。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了席卷全国的考研热潮中的一分子。尽管花了很长时间,我的备考其实并不充分。文字资料上,许多书没有读完读懂,比如爱因汉姆的书就没读。考试时,一道“比较《拉奥孔》和《新拉奥孔》的异同”的题目着实让我叫苦不迭。影像资料上,虽然也看了不少影片,但由于条件所限,不少影片特别是美国以外的还是无法看到。而公共课方面,由于自感基础不错,所以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直到考前才发现差距不小。在火车上,我一直在苦背政治。到了北京,我连考场也没时间看,整天闷在屋里复习。说真的,考试我是硬着头皮去的。
考试的前夜,我做了个恶梦,梦见自己忘了带准考证,监考老师不让我入场。黑暗中,我一身冷汗地惊醒,一看表,已是五点多。我再也无法入睡,仔细检查了文具、证件等,早早出了门。
也许是前四门考试比较紧张,我没留下太多印象,只是自我感觉还不错,基础题都有把握,难题也尽量发挥了。最后一门是影片分析,我认为是最难考的。一方面,它考察的是个人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临场状态也十分重要。影片放一遍就完,看片时精神要高度集中,
多做记录。写分析时思路要清晰敏锐,两个小时内要完成三千字左右的文章,容不得思前想后,修修改改。
考试时我来得较晚,教室里前排的座位都占满了。放映的影片是陈果的《香港制造》。当时,我对导演和影片的背景一无所知。而影片是粤语对白,字幕我也没太看清。这些都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我还是抓住影片描写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主题,从各国相同题材影片出发,以影片的互本文、剧作、视听语言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由于胸中有数,写起来一气呵成,老师也给我打了高分,弥补了我另两门专业课的不足。
笔试后第三天发榜。那天早上,看着大厅里一个个自信甚至是自负的面孔,我表面上很平静,心里却已是翻江倒海。突然,大厅里喧哗起来。一阵骚动过后,我在一张黄纸上看到了我的考号尾数……082。我走出大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六月里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份快递,里面装着电影学院金色的录取通知书,通向电影圣殿的门票终于握在我手中了。而今,我已在电影学院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
回想过去的一切,有过黑暗中的求索,有过成功时的喜悦。然而最难忘的,仍然是对电影那份永远新鲜的感受。
伴我走过考研路的的女孩
又是一夜未眠。
4点钟的时候,天有一点亮了,路上的人们开始能够看清彼此的脸,只是我忘记了昨夜的泪水曾伴我的一夜无眠。一年前在考研的战场上我输的一塌糊涂,却意外收获了一份世上最美的爱情。可今天,眼看就要把这可恶的考研征服了,我的爱却要不见了。
第一次考研的失败给了我重重的一击。在两门公共课都超出分数线十几分的情况下我栽到了专业课上,就是这个时候,慧出现了。一个漂亮又精灵的女孩,温柔,秀气,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还有白净的皮肤。很多时候爱的到来是那么的猝不及防,缘分有时就这么简单。随部队保障演习的那两个月,我们疯狂的爱着。到现在我还留着那张150元也就是发了1500条短信的电话卡。那是我们最初爱的见证。
10月8号,终于回来了。一出车站,远远的,我就看见了她甜甜的笑,一双很大很大的眼睛象一潭看不见底的清水,还有一张小巧的嘴。我当时就一直在想,真象蔡智恒所说的,这样皮肤白皙的东方女孩早就该被排除在黄种人之外了。我们手牵手在医大的校园里走,天空是深沉而重叠的灰蓝,街灯闪烁,我把慧慧的头轻轻抱在自己肩上。这个女孩给了我出乎意料的宁静感觉。原来我要的就是一个能拴住我的心的人,能给我这种温馨感觉的女孩。那天她躺在我怀里,让我听着她清澈寂静的呼吸声。
你曾有爱过别的女孩吗?她好还是我好啊。
有过。我如实回答。爱到伤筋动骨,之后便不再相信爱情这回事。
慧慧不再说话。秋天的夜晚有透骨的凉意,我感到她在微微地颤抖,像只梦魇中的小猫。
回想那个天空灰蓝的夜晚,慧慧的话和轻轻的颤抖,竟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地想她。
以后的日子,便是属于考研了,是我们两个人的考研。那段时间,为了报考哪个学校争来争去,生气却又让人怀念。每天都要学到很晚,到了10点她会从学校回宿舍,然后我们就打电话和发短信,听着她的声音一点也不会困了。听到电话里的她有些疲倦,我就不忍心再说下去:";放下电话去睡吧,醒了给我发短信。";于是一边继续看书一边想着她一定很开心的睡了,梦里会见到我坏坏的笑。
最苦最累的日子我们都熬过去了,难道这时反而一切要真的结束了吗?就象一场美极了的梦。做惯了家里的乖乖女,面对她妈妈的反对,我在她心里竟显得如此的无力。对我而言,一份美好,长久的感情竟然如此遥远,我伸出了手,可是我抓不住!
我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自由的一塌糊涂,不用再想着她不吃肯德基不吃巧克力,不用再想着下次找机会陪她去吃喜欢吃的酸菜鱼和海鲜,不用再为她妈妈伤脑筋,不用每个月为她担心有没有肚子疼。
为什么偏偏喜欢看她出门时低头将靴子蹬在脚上的样子;喜欢看她穿着红毛衣将脸衬的好妩媚;喜欢看她蛮不讲理对我说";我不";的样子;喜欢看她生气时撅起的嘴……
忘不掉忘不掉!多少个日子的点点滴滴已经刻在了心里,要我怎么去忘!怎么忘掉那卡其色的羽绒服,忘掉那亮亮的红毛衣,忘掉那黑黑的长裤和黑靴,忘掉那拉着我的软软的手……忘掉这条我们一起走过的考研路。
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喜庆的节日气氛丝毫感染不了我的思念。
本命年到了,能帮我冲掉心头的哀思吗?
附:宝贝,这都是我们的第一次
第一次对你说我爱你
第一次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