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白血红-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了:“文化大革命”中,谁谁被打死了,谁谁被打残了,谁谁离婚了,孩于也带走了……
    “打败了日本狗强盗,消灭了蒋匪军”,还要过“文化大革命”这一关!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写道:
    东北的部队在出关时不超过十一万人,二万干部(党、政、军干部在内),全数不超过十三万人,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歼灭了敌人一百零六万馀人,自己发展壮大为一百三十万馀人,三年来东北的人民以一百四十四万五千九百零九人的子弟叁加了人民解放军,三年战争中我们俘废了敌人六十四万九十六百卅人,如果以三分之一的俘虏(廿万人)补充了我们部队,加上出关的十一万,则我军全部实力的最高额为一百七十五万五千九百零七人,三年的解放战争,我军伤亡卅万零一千零七十九人(其中伤十九万四千八百一十三人,亡五万五千四百卅九人,被俘失踪五万零八百二十七人),在十九万四千八百一十三人伤员中有百分之三十成了残废(折合五万八十四百四十四人),百分之四在医院死亡(折合为七千七百四十四人),总计战亡,失综,残废,死亡合计为十七万二十四百馀人,因此负伤归队的人员只有十二万八十六百廿五人,在一七五五,九零四(底为1755907——笔者)人中减去现有一,三二七。七一四人,则尚应有四二八,一九三人的差数。除去战死、失踪、被俘、医院中死去和残废等去掉一七三,四五四人,则仍有三五五,七三六人不对数,三年来估计我们部队的逃亡清洗可能有十五万人,还有十万馀的误差,我们认为在政府扩兵中可能有重复的数目字,和动员逃兵归队的重复数字……⑺伤亡30多万人。
    战死、失院、残废、死亡17万多人。
    逃亡、清洗可能有15万人。
    锦州凌河区退休老工人耿福恩,当年叁加过掩埋烈士遗体。
    老人说:太多,天也冷了,弄不过来,大都是集中起来先埋上,第二年春天再清理、掩埋的。当时味儿就不小了,再埋一冬天,那味儿能好?
    连长以上的有棺材,战士大都是用柜子,後来柜子也不够了。唉……
    有些家属来说,天南地北的,住回运,有些牺性时没模样了,又埋得泥呀士的,怎麽认?就那麽拨拉找呀,哭呀,有的趴那儿就起不来了,……
    张继磺老人说:28团的烈士,都埋在高桥北山上。开头有棺材、柜子,後来就是门板、炕席、高梁秸。不是10月16日,就是17日,在墓地开的追悼会:那场面,一辈子忘不了。
    这些年,有机会就想去那里看看。去年到锦州开会,还去了趟。
    (王敏芝老人插话:我这个老头呀,去一趟回来,就几天睡不好觉。〕没有碑,那麽多人记不住。但1营教导员于新堂那座墓是忘不掉的。他是胶东人——我们28团胶东人多年——大个,侃快,正直,能打仗,战前和2营、3营抢任务,最先上去的。没找见,墓没了,我数了数,209座墓就剩40多,都盖房子,种地了——是家里来人起走了吗?
    往当年2纵的攻击方向,锦州城郊通住朝阳的公路旁,有座很大很庄重的烈士墓。有人告诉找,里面有几百烈士遗骸。
    彰武城外山坡外,令“阿弥陀佛”的老和尚闭看眼睛不敢看的那个大坑,今天无论修得多麽庄重、气派,那碑文都无法写下那几百逝者的姓名。
    绝大多数是无名者。
    这是没法子的。那是战争,而且是那样一场战争。老百姓有装米的柜子,“运输大队长”没运来棺材。如果打了败仗,连这样子都做不到。
    但从抗战到内战,只要条件允许,烈士遗体是一定要抢回来的。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逝者抛尸野地,风吹日晒,狼撕狗掳,生者食无味,寝不安,是要影响军心士气的。有些仗,就是为抢烈士遗体打的。战友抢回来了,又有战友倒下了。
    包括在黑土地打过仗的当年国民党人员在大陆的罪行,已经理所当然地被历史淡化了,勾销了。当宣传机器全力收录重返故乡的国民党老兵,上岸下机,和亲人抱头痛哭的感人声画时,是不是更应当缅怀、关注一下这些逝去了40多年的人特别是这些牺牲了姓名又失去了安息之地的人?
    据说,苏联在欢庆卫国战争胜利时,斯大林的第一杯酒是献给无名烈士的。
    这几十万拙扑的文字,首先就是献给那些连姓名都牺牲了的人。
    有名与无名
    10月14日。“赵子龙师”攻击塔山村受阻,一个连被压在阵地前。
    前有火网,後有督战队,进退两难。
    34团1营1连l排1班。先後上去两个人劝降,半路上都被打掉了。
    副营长鲍仁川问副班长卜风刚:敢上吗?
    卜风刚:敢!
    鲍仁川:好样的!完成任务给你记大功,负伤一定派人把你背回来。
    上去一个人,带回一个连——连官带兵,124名俘虏。
    从辽东到辽西,从东北到西南,卜风刚最难忘怀的就是塔山。全班12人,11个长眠在那里了。有机会就回去看看,在战友墓前流连,在纪念馆战友遗物前沉思。
    讲解员在讲述“独胆英雄”卜风刚的事迹。当年为4纵的某军军史,卜风刚的事迹占4页。“辽沈战役纪念馆”到处寻找卜风刚,他所在的海军驻沈阳地区办事处,对这位巡视员这段历史不了解,把“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人打发走了。妻子也只知道他在塔山打过仗。当这一切突然在人们眼前放出光彩时,这位“独胆英雄”的生命之火已快燃尽了。临终,他要求把遗体留给医院,做医学研究。
    他说他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谈到黑士地上一位名气更响的英雄时,一些老人就谈起与这位英雄有关的至今默默无闻的一位英雄。
    在清除锦州外围一个重要据点时,攻上去,打下来,他(恕我未能写出他的姓名)一直在前线指挥,并率队冲锋。部队打得差不多了。据点快拿下来了,他也负了重伤。
    他却不能成英雄。因为後来指挥战斗的那个人。过去就是个英雄。要锦上添花,树个大英雄。
    当时人们为无名者不平,後来则觉得成名者官越当越大不是那麽回事儿。有人说他当年也就是个指导员水平。有人讲他当了大官後的许多笑话,说这是把他糟踢了,也把别人糟踢了,把党的工作和事业也糟踢了。
    英雄和当官本来没甚麽必然的联系。可英雄模范怎能不当官呢?
    中国最尊崇的是甚麽?
    在死人堆里站起来,又在众目睽睽中被人窃笑,甚麽滋味儿了这或许是甘愿默默无闻者的注释之一。
    被俘者
    黑土地3年内战,从士兵到团长、政委,都有被俘的。
    有的跑回来,有的又被俘虏过来。後者基本都处理回家了,前者要进行审查。谁知你是自己跑回来的,还是故意放回来当特务的?
    对干部审查尤其严格。
    1师出关不久,某团团长、政委带警卫连看地形。敌人先到了。
    连长要打,政委说看清楚,别误会了。打一上午,只团长带几个人冲出来。连长被俘後自己跑回来,政委员伤後被俘,三下江南时被放回来,连长送去後方审查,政委先转业到地方,後来打发回家了。
    不论甚麽职务,曾有多大功劳,当了俘虏再放回来,就一切都化为乌有,甚至变成负数了。自己跑回来了,即便当时能审查清楚,“文化大革命”也难过关。
    一位重伤後被俘的老人说:军人怎麽的都行,就是不能当俘虏。
    当俘虏就不是人,连国民党兵都不如了。国民党兵抓过来当“解放战士”,你回来就不好“解放”了,到“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就更难“解放”了,可战争能没有俘虏吗?而当了俘虏,回来还照样干,那仗还怎麽打呢?这是没法子的事。就是要叫你生不得,死不得,人不人,鬼不鬼。
    先拷打肉体,後拷打灵魂。
    拷打一个人,也让大家放明白些。
    没有比被俘者的命运再悲惨的了。
    没有比这种政策再残忍的了。
    因为战争就是残忍的。
    流血的政治是不容忍吝啬鲜血的行为的。
    被俘和失踪的5万多人中,坚贞不屈者,无疑是更高层次上的英雄。
    逃亡和清洗的15万人。被清洗者中那些错杀的呢?他们有墓吗?
    墓前有碑吗?那碑文应该怎麽写?
    血火之中,4纵在塔山畏缩不前的,只有36团4连副连长史可辉一个人,听说要进关了,也是六昼夜,一个11师就逃亡200人。胜利之师而大规模逃亡,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农民意识,舍不得离开家乡和黑土地吗?
    黑土地甚麽都知道。
    那座碑
    一一他们也有姓名之三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歼灭了敌人一百零六万馀人”,其中“俘虏了敌人六十四万九千六百卅人”。
    就是说,有40多万国民党官兵,或残废,或失踪,或抛尸黑土地。
    都没有碑。
    凡尔登
    东进兵团在塔山抛尸7千多具,塔山镇一些老人说:那仗打的呀,村西南黄乎乎没别的,血清糊落的全是“死倒”,饮马河都填平了。国民党埋了些,国民党走了政府又号召去埋。哪有那些人手呀。第二年不用号召,庄稼人没开化就下地了,这沟边拖一个,那坑里埋一个。天暖了,不清整了怎麽种地呀?都说狗吃人,猪也吃,吃红眼了。那也吃不了,那狗和猪才叫肥呢。有人打那就不吃猪肉了。
    锦州不愁人手,也忙火半个多月,耿福恩老人说:国民党的好办,扔到车上,几十个人一车,拉到城外去埋。不用现挖坑,有得是工事,挺方便。那些日子,出出进进的马车、汽车,全是干这个的。开头挺害怕,後来就没甚麽了。这些年锦州越扩越大,没少挖出来。前些日子,石英破璃厂扩建地基,挖出骨头白花花的。知道是打锦州留下的,不知道是谁的。我说是国民党的。
    吕效荣老人说:文家台消灭新5军後,团里让我带8连去打扫战场。主要就是清理敌人尸体。一点味儿也没有,死了就冻了,硬梆梆的。50个人一垛,横竖垛著,一垛垛地垛在村外没膝深的雪地里。干了四天。临走让老百姓去沈阳捎个信,国民党来车拉走了。
    打起来你死我活的,都红眼了。这功夫看那一堆堆像送到地里的粪堆样的死人,一个个缺胳膊少腿、毗牙咧嘴,心里也不大是滋味儿1946年4月28日,箫华在一封关于送还敌人尸体、开展政治攻势的电报”中,说:
    送回死尸,尚未统计,各旅团分别进行,在棺上贴挽联祭文宣传品每日迭七八人,各方都去送,并带有吹鼓手,顽军哨兵说:又来了,又来了,军官禁止士兵出来看,收到死尸、伤兵后,25D(“D”即师——笔者)回信挺容气,14D则骂,近发现被扣抬送之民众70十(“十”似为“多”之意——笔者),送死尸和伤者影响很大,据说有全连放下饭碗流浪者。
    一具尸体,一个悲剧。
    一个人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
    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配水他是第二个凡尔登!”
    塔山是凡尔登。
    锦州是凡尔登。
    黑山是凡尔登。
    四平是凡尔登。
    文家台是凡尔登,秀水河子是凡尔登。
    大战,小战,战场无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