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白血红-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打日本刺刀见红,打国民党刺刀见红。
    能打硬仗,也打了许多硬仗,只是战绩不大。
    三下江南主攻焦家岭,7旅连打七次冲锋。一般部队,三次冲不上去就怵了,松了,软了,冲不动了。7旅的字典里没有“熊”字。大雪没膝,血飞肉溅,照样打,生死不怕嗷嗷叫。结果,伤亡几百人,只打下一间独立家屋。
    几天不打仗,“病号”一个个倒下了。听说打仗了,“扑愣愣”爬起来,都好了。
    行军路上,飞机轰炸扫射。打倒了,抬走。队伍不停不避,照样前进。就有这么股劲头。
    对敌人凶,对自己人也凶。
    进戏园子横晃,不买票。去日本人住宅区,要“米西米西”,骂“八格牙路”。
    宿营,把兄弟部队从热烘烘的屋子撵出去。战后和兄弟部队抢战利品,开枪打死打伤人。打骂向导、民工、老百姓。搜俘虏腰包,枪毙俘虏。7旅样样出名。
    在阿城,7旅教导队和东北局的人打篮球。7旅犯规不服判决,打球变打人。高岗上去劝架,也吃了两拳。高岗说:我是你们副政委。兵们说:就打你这个鸡巴副政委!打骂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这还了得?7旅把那几个兵绑上,送去请罪。高岗说:连我都敢打,打仗肯定是好样的,快放了。
    一支和359旅不一样的,“两头冒尖”,“三凶主义”,同样需要打翻身仗的部队。
    10月20日10时,“林罗刘”给军委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全局关键在于是否能截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
    9月中旬,6纵(欠17师)从吉林进至长春南,作攻击长春状,掩护主力南下,廖耀湘兵团出辽西,6纵也出辽西,协同5纵与敌周旋。9月24日,廖耀湘兵团猛攻黑山,6纵隐蔽地进至彰武、新立屯。然后调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急进,准备堵截廖耀湘南逃营口。
    6纵司令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前指随46团前卫营跟进。夜色蒙蒙,繁星满天。嚓嚓的脚步声中,是呼哧呼哧的喘息。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行军腊月天也恨不能乱穿衣。走起来穿单衣也嫌热,停下来穿大衣裹条被子也打哆嗦。马更骑不住,寒气逼人,个把里路两条腿就麻了,赶紧下来。走出一身汗再骑上去,那滋味儿更难受。
    一天两夜250里,26日凌晨抵达北宁线。过铁路时,与姚家窝棚敌人遭遇。
    46团向前猛扑,全歼新6军14师前卫营,抢占姚家窝棚,并攻下厉家窝棚车站。
    正打着,“林罗刘”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
    李作鹏回电:敌情严重,不能继续前进,待查明情况后再告。
    有的老人说,枪一响,就听出是敌人主力部队,李作鹏就判断情况可能有变,决定停止前进。
    一个精明的判断和重要的决定。
    黑土地上的名将,没一个是只会执行命令的。
    战斗打响,师骑兵侦察连就撒出去了。天刚亮,捞回条大鱼,一个换了便衣的少将参议。那参议说,廖耀湘已经改变南出营口计划,决定东退沈阳了。
    一个极为重要的情况,宣告了一个难逢的战机和严峻的时刻。
    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是敌退沈阳必经之地,守住这里,就能切断敌人退路,但是仓促占领阵地,在攻锦主力赶到之前,这里将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
    设在於家窝棚的前指,距前线2里远。美式重炮发出的炮弹,从头上掠过,爆炸的气浪将黑黄的窗纸撕扯成条条片片,呜呜作响。屋顶的蜘网、烟灰和泥土,像流沙样泻落。
    性情暴烈,很注重军人仪表的李作鹏,站在炕沿下,一件黄呢大衣快要从肩头滑下去了:向总部报告,准备战斗!
    有的老人说李作鹏当时“毫未犹豫”。有的老人说他“很冷静、果断”。有的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的说“也看不出什么表情”。
    战争中,主动和优势的得失,经常取决于瞬间的决断。将军的功业,就在这瞬间的决断中成就,或者毁弃。
    新开岭和新站,韩先楚和梁兴初咬钢嚼铁一声“打”,当然和此刻有所不同。但在透视和把握战争的能力上,在最需要,也最能显示一个将军的才华、决心和魄力的时候,他们都表现了不愧为黑土地名将的名将。
    有的老人说:16师这块好钢,这下子算是用到刀刃上了。
    好钢能不能用到刀刃上,“用”字是大有讲究的。
    辽西战役,李作鹏功不可没。
    如今一提到“李作鹏”这个名字,30岁以上的中国人,眼前就会出现一副墨镜,并能在两面镜片上幻化出林彪和“黄吴叶李邱”一串并不陌生的形象来。于是,那双藏在镜片后面不知是什么样儿的眼睛,就愈发深不可测,那目光就永远狠毒而又险恶,充满阴谋味道了。
    “东总”有名的“大烧锅”,在山东就戴副墨镜。他的眼睛有毛病,怕光。据说是抗战时被日军毒气弹熏的。
    李作鹏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当时在中国都少见的那副墨镜(银幕上的国民党特务,十有八九是要戴上一副的),而在于他的出身和经历。梁兴初等人是班排连营团,从战斗部队出生入死一路打上来的。李作鹏则是从机要员、参谋、科长、参谋处长,当上纵队副司令的。
    据说,林彪和罗荣桓挺器重他。
    打海南岛时,船队在海上,风突然停了,帆船走不动,半路上要回来。当时是军长的李作鹏立即报告兵团,兵团还未回话,他这边决心已经定了:用桨划也得给我划过去!
    有的老人说,营以上单位才有电台,连以下联系不上,怎么回来?这个人精明强干,火气来得快,脑子转得快,叫你怕也叫你服,叫真格的不含糊。
    有的老人说,他当参谋处长是有贡献的,跟林彪学到不少东西。
    有的老人说,16师在东北换了四任师旅长,比较之下,资历并不深的李作鹏能辖住这样个两头冒尖的师,那是得见点真功夫的。
    老人都说:功是功,过是过,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应该一是一,二是二。
    把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一”和“二”单独提取出来,历史的变迁,有时简直叫人目瞪口呆!
    不过,中国人好象已经见怪不怪了。
    打乱仗
    辽沈战役中的最后决战,林彪的打法是拦住先头,截断后尾,夹击中间。
    10纵拦住先头,6纵截断后尾,东返主力向中间一冲,廖耀湘兵团乱套了。10月26日拂晓,围歼战打响。
    1纵、2纵、3纵(附17师)、10纵及炮纵主力,由黑山正面自西向东突击。7纵、8纵、9纵,由大虎山以南向北突击。5纵、6纵跨北宁线,由二道镜子、饶阳河以东向西突击。各纵给各师再大概分定攻击方向,各师再向下区分一下,命令一律是“搜索攻击前进”。
    不知道敌人准确位置,反正就在这一圈内。
    各路陆续打响,林彪将指挥权这时下放到各纵和师: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止。
    敌我交叉,我我交叉,突击与反突击,包围与突围与反包围,50多万大军纠缠扭打。
    潮水样的队伍,向着枪炮声扑打。扑灭一处枪炮声,留下一片血火,裹卷着烟尘再向另一处枪炮声扑去。一个山包,一个村庄,上午你手,下午我手。枪管赤热,刺刀滴血,枪炮声分不出个数,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战争的喧啸充塞了。入夜,照明弹一颗颗挂上天空,信号弹、炮弹和各种子弹的弹道,象千万条火蛇在地平线上狂舞。爆炸的火光,燃烧的房屋,衬着空中惨白的照明弹,照耀如同白昼。
    百年大树在烈火中焚逝,千古无闻的小村庄在血战中载入史册。
    堵截廖耀湘兵团的战斗,首先在魏家窝棚打响。
    10月25日,廖耀湘兵团攻黑山不下,命令49军、新3军14师和新6军骑兵部队,经大虎山以东向营口撤退。并命令原在辽河东岸的新1军暂52师由卡力马西渡辽河接应。林彪早有算计,24日即令8纵主力向卡力马急进,辽南独2师由南向台安北急进。49军先头部队进至魏家窝棚,迎头正撞上独2师。8纵随即赶到,将敌拦腰切断。
    从拂晓打到黄昏。
    邱会作随23师67团前进,指挥所设在距敌不到100米远的一条雨裂沟里。
    炮弹一排排泻在沟后旷野里,泥土把天都遮盖了。指挥所伤亡三个人。副师长和团长、政委,都劝邱会作下去。他说,还能跑过炮弹哪?要跑都往前跑。
    坚守赵家窝棚的22师65团,战后打扫战场,1连阵地上,双方几十把刺刀插在对手身上。
    独2师带着个炮团,都是重炮,赶到架上就打。刚组建的炮团,初学乍练,准头不大,那声音可是够吓人的。
    交手3年,共军是有重炮必有主力。国民党又以为共军主力都来了,退了。
    由退营口变为退沈阳,南进中的纵队右转成了东向的横队,黑压压地向北宁路两侧压来,又撞上了刚刚赶到这里的5纵、6纵。
    最惨烈的战斗,是在厉家窝棚一带。
    这条路再打不开,廖耀湘只有全军覆没了。新3军、新6军调集主力,不惜代价,成营成团往上攻。可6纵岂是好惹的?“王牌”对“头等”,对拼命了。
    在厉家窝棚铁道南端的16师46团一个营,插到敌人堆里去了,三面受敌。阵地打平了,就跳进弹坑里打,把尸体垒起来打,枪打坏了,弹药打光了,就从敌尸上找来打。平时排长叫班长,班长叫战士都得跑步来的“两头冒尖师”,这一刻,轻伤不包扎,重伤不下火线,还能动弹的,爬来爬去在阵地上运送弹药。
    2连一个排,在姜家窝棚和铁家窝棚之间抢占了阵地,打退了10多次冲锋后全部战死。敌人也再不敢进攻了,他们不敢相信这块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
    各师团都有全部打光的连队。
    46团政委张天桃中弹牺牲。
    很多老人都记得16师最年轻的团政委的模样,个头不高,胖乎乎的,圆脸,挺爱笑。说他是四川人,父母被打了土豪,就剩了他一个。红军看着可怜,就把这个“地主崽子”领走了,成了队伍中一名“红小鬼”。
    另一场至关重要的血战,发生在胡家窝棚。
    25日晚,3纵三个师在黑山东北同时展开,三路烟尘滚滚突进,胡家窝棚正撞在7师的箭头上。21团在前,19团随后,20团为二梯队。半夜时分,进至胡家窝棚附近,听到枪声。21团3营扑上去,团主力继续往前冲。3营一个冲锋,攻占胡家窝棚北山。8连2排插到胡家窝棚东侧,攻占敌人重炮阵地。敌人拚死反击,除了一个报信的副班长,全部牺牲。3营主力攻击胡家窝棚西边,连冲几次未下。19团1营上来了,师炮兵营也上来了,炮火掩护,两下夹攻,冲上去了。
    李伯秋老人说:天黑地暗,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窝棚”,更不知道那里是廖耀湘的兵团司令部,反正哪有敌人往哪打,没想到打了正着。
    廖耀湘后来说:“解放军第三纵队及其以北的友邻部队第一棒就打碎了国民党辽西兵团‘脑袋’即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