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刑讯逼供是一种聪明而不说它是一种残暴,是因为逼供者通过指人犯错,可以给自己捞取相当的利益,比如罚款,不要小看了罚款,它也是钱,也是能购买几乎一切东西的钞票,它就是实际利益,是聪明人的终极目标之一,至于逼供,只是手段而已。另外,人是肉长的,人的忍耐力是有极限的,在各种疼痛的折磨下,人的精神会崩溃的,到这一刻,让他说什么他就得说什么,这是聪明人逼供指人犯错的理论基础。
在历史上,严刑拷打之下取供,一直是官家的法宝。“民心似铁,刑法如炉”的话,就反映了这种思维,在这种思维下,被拷打的人已经不再被当人对待,只是一块顽铁,只要炉子的火足够的烈,不愁顽铁不被烧成水。武则天时候的逼供大师周兴、来俊臣等是这类聪明人的代表,他们创造了很多匪夷所思的酷刑,发明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刑具,着名的成语“请君入瓮”就由他俩的合作而闻名于世。
当然,指人犯错并不只是逼供这一种表现,聪明人利用这种思维,在很多地方、很多事情上都能发挥作用。最简单的例子:小学生玩耍时,父母大声呵斥、指责,认为孩子犯了错。其实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只学习不玩耍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玩耍并不是孩子的错。但在家里,父母就是权威,父母说孩子犯了错那就是犯了错,一锤定音,孩子再怎么辩护也难起作用。
利用权威指人犯错在很多领域都非常流行,这种聪明有极深的文化背景,与封建社会长时间的人治关系密切,在封建社会,权威人士说某人错了、该杀,那这个人的命可能就保不住了,因为权威人士的话即便不对,社会也予以认可。所以这种聪明很明显是强者为王规则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 哄骗(1)
哄骗似乎是小孩子的玩艺,与聪明丝毫挂不上关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成人世界,哄骗也是无处不在的,这是因为聪明人无处不在的原因。哄骗作为一种聪明技法,其效果与变通、媚上等效果相比,不但毫不逊色,而且其效用立竿见影,更显神速,因此,哄骗绝不是小道,它是聪明人最基本也最实用的手段之一,即便在变通、媚上、内斗这些聪明人引以为自豪的技艺里,个个都有哄骗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哄骗是聪明人很多聪明手段的基础。
在聪明人的眼里,只有实际利益是真的,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为了哄骗笨人才创造发明出来的,仁义道德也罢,规则制度也罢,在他们眼里这都是一种哄骗,只有哄得老实人都规规矩矩地遵守这些,聪明人才能更方便地上下其手,牟取实利,所以在表面上,聪明人也假装很仁义、很道德,对规则制度十分拥护,可在心里,聪明人对这些嗤之以鼻,从这个角度讲,聪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哄骗。
但是哄骗只能起作用于一时,无法长久,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平日只将哄骗的精神糅杂在变通、媚上等招数上,而很少单独使用哄骗,只在最关键的时候才用此一招,用过之后,也是讳莫如深,尽量不让别人知道真相。
汉初的时候,淮阴侯韩信想造反,与钜鹿郡守陈豨相约,让陈先造反,引得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离开京城,然后韩信在京城策应。后来,陈豨按约定起兵造反,汉高祖刘邦也果然如韩信所料,亲自带兵去征讨陈豨,韩信称病不随刘邦前往,暗中部署策应陈豨。韩信虽然武略惊人、用兵如神,但他当时手中无兵,只是个空头侯爷,韩信便计划假传圣旨释放京中的囚犯和官奴,率领他们攻打皇宫,擒获吕后与太子,但是很不幸,消息因故泄露了。吕后得到消息惊呆了,韩信指挥兵将的本事她是知道的,此刻韩信虽没有释放囚犯、官奴,但光他侯府内的亲信、爪牙,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他们的人数不多,可在韩信的指挥下,没有哪个人有把握能轻松地消灭他们,何况京中将官,很多是韩信的老部下,即便不是部下的武将,也多对韩信佩服得要命。吕后无奈之际,用了萧何的计策,宣称有人从钜鹿郡高祖处回京来了,说高祖打了胜仗,陈豨已死。
文武百官得到这个消息,纷纷入宫称贺。韩信得到这个消息,心中难受得要死,这时萧何来了,告诉韩信说:“大家都去宫里称贺,你虽然身体有病,最好还是挣扎着,勉强去向吕后贺喜。”韩信此时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进宫贺喜。进宫之后,立刻就被吕后抓住杀了。
萧何与吕后定的这个计策,是*裸的哄骗了,可效果非常好,很实用。萧何是个儒雅长者,平生不说假话的,当初推荐韩信当大将军的就是他,韩信绝对想不到他会来说谎话骗自己,于是,萧、吕的哄骗立竿见影,马上就取得了成果。
在军事上,哄骗敌人是理直气壮的,聪明人将之用到了*中,在关键时刻哄骗对手,像玩游戏一般,瞬息间就将局面反转过来,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司马懿装病骗曹爽,比如孙膑装疯骗庞涓,这种哄骗在兵法上叫假痴不癫。假痴不癫中的司马懿也罢,孙膑也罢,都是在身处劣势时,无奈下别无良法,这才不得不装假骗人,以便保全自己。这种假痴不癫是被逼出来的,其欺骗效果,也主要是为了麻痹敌人、麻痹对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 哄骗(2)
不过聪明人很快就将哄骗这门技术学过来到处使用,骗的人不再限于敌人了,上司、下属、朋友、陌生人,只要有必要,聪明人就毫不吝惜地使用哄骗高招。本来这招数只在关键时刻偶然使用,平日间不能频繁哄人,因为频繁地哄骗,必然让自己的诚信度大为降低,不但影响人格形象,也让今后哄骗的效果大打折扣,但聪明人不管这些,他们把哄骗作为一种常态的办法,不厌其烦地使用,却屡屡奏效,最起码在为他自己谋取私利上屡屡奏效,这一点,真的让人不佩服也不行啊。
一、以强势作为后盾的哄骗
纵横家张仪为了让楚和齐绝交,哄骗楚怀王说:“如果楚国与齐国绝交,秦国不但与楚结盟,且送楚国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就派人入齐,将齐王臭骂了一顿,与之绝交,然后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要接收张仪答应的商于六百里土地,可张仪眼睛一翻:“楚王记错了吧?我答应的是六里,何时答应六百里了!”
张仪这种明目张胆的哄骗,竟然能够得手,除了楚怀王太蠢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太强,张仪有秦国撑腰,所以即便是骗人,也不怕有什么后果,楚国拿他毫无办法,张仪反而因行骗而为秦国立了功。
这种以强势为后盾的哄骗非常有市场,被后世的强势者所效法,在各个领域里,强势者都用张仪的办法来公然哄骗弱者。比如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狂印钞票,致使货币恶性膨胀,老百姓被巧取豪夺。民国26年,100元法币可以购买两头耕牛,可10年之后,100元法币只能购买一只煤球。就这还算是膨胀比较缓慢的。1940年之后进入膨胀的疯狂期,早晨的一笔巨款,到了晚上可能就是一堆废纸。法币崩溃之后,民国政府又发行金圆券,此券从发行之日起就如脱缰的野马般,不受控制地膨胀,1948年8月开始发行,到了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发行期不到一年,却贬值了两万多倍。这种哄骗,比起强行掠夺只差了一线,就其本质来说,与张仪骗楚怀王是一样的。只不过将楚怀王换作了老百姓。
到了今天,社会空前地进步,依靠强势而行哄骗之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唾弃,但聪明人贼心不死,仍旧怀念张仪,还想凭借其强势地位公然哄骗。一些垄断行业,其上层人物的报酬大得惊人,即便其基层公司临时雇佣的看门者,每年的报酬也是穷工厂工人的十倍以上,可他们却恬不知耻地公然行骗,叫喊他们连年亏损,强行要求产品涨价。更为奇怪的是,这些霸道公司为了涨价而召开的论证会,很多都能通过,连普通民众的代表也赞同他们涨价,这和张仪哄骗楚怀王有什么两样呢!
强势公司与消费者签订的霸王条款也属于这种哄骗,因为有了一纸协议作掩饰,似乎消费者是同意他们这样做的,可楚怀王当初和齐国绝交,也是他自己同意的,张仪并没有逼他,正因为没有逼迫,才是哄骗,如果逼迫了,那自然就不是哄骗的性质了。
很多施工单位或其他公司在雇用民工干脏活累活时,估计都许诺按时发放工资,但当农民工按时拿不到工资时,当初的许诺就是哄骗了。没有这种哄骗,施工单位或有关公司便无法强迫民工为他们干脏活累活,除非仿效黑砖窑的老板。但仿效黑砖窑的老板,风险明显要大得多,而不按时给民工发工资,最多就是哄骗而已,强调一下理由,他们便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第十三章 哄骗(3)
现在还流行一种哄骗,产品提价时就说是和国际接轨,而当国际同类产品降价时,骗人者却是坚决不提接轨这回事了。也有的公司虽不用接轨这个词,却给产品的提价胡乱找个理由,比如说是上游的相关产品涨价,或者说是税收太重。在出了事故、出了质量问题,造成舆论大哗时,哄人者也是胡乱找理由进行哄骗、搪塞。他们处于强势地位,即便消费者明知他们哄骗,但却难以奈何他们。
某些大学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弄虚作假,以哄骗*门、哄骗社会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毕业生必须施展各种手段,给学校交一份自己已经就业的证明,这才能拿到毕业证,而这个学生真的就业了没有,学校就不管了。这种哄骗看起来是哄*门、哄社会,其实学校要哄的人主要是未来的学生,只有谎称本校的就业率高,才能骗得更多的学生前来报名,以增加学校的财源。
以强势作后盾的哄骗,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担心有严重后果,这都是强势的作用,另外,越是强势,越容易哄骗成功。因为弱势者总有一种偏见,认为强势者不会在小事上进行欺骗,很多民工就是这种想法,认为大工程、大公司财大气粗,绝不会在意他们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可往往事与愿违,到了年关之前拿不到工钱,这才欲哭无泪。
很多以集资方式骗人钱财的公司,总是将公司的规模吹得很大,很多聪明人说:你越是吹你有钱,你就越容易借到钱,老爱装可怜的人,其实别人都不敢借钱给他。以强势为后盾的欺骗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能屡屡得手,不怕骗不到人。
二、习惯性的哄骗
在封建社会,官场有个规矩,叫做“瞒上不瞒下”,之所以瞒上,虽然原因多多,但最本质的一条,就是瞒上要么可以让自己获得利益,要么能够保住自己的现有利益。封建社会有些大官僚靠臆想出台一些政策,要下面强制执行,下面的人明明知道无法执行,但不执行的话后果很严重,可能会危及乌纱,为了保乌纱帽,这就要采用哄骗的办法,瞒住上头,谎报说已经执行了。这是瞒上的一种原因。
上头的政策很正确,但执行这个政策让下面官员的利益大受损失,于是,他们就不执行,却哄骗上面说已严格执行。这是瞒上的另一种原因。
上面好大喜功,下面的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