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114~135页。  康有为建议皇帝立即向全国下三道诏书:  一为〃罪己诏〃。皇帝在诏书中为战争的失败承担责任,并且应该说这样的话:〃今日本内 犯,震我盛京,执事不力,丧师失地,几惊陵寝,列圣怨恫〃,〃特下明诏,责躬罪己,深 切痛至,激励天下,同雪国耻〃。这个建议的天真程度是惊人的:在中国的专制历史上,皇 帝基本上不是人,让〃一贯正确〃的圣明天子如同课堂上的小学生向老师承认错误一样向国 人百姓发表自己的〃检讨书〃,如果中国真会有这样的皇帝,又何至于拖着辫子去别的国家 商量如何让出自己的国土!更妙的是,帝国的〃公车〃们对皇帝的检讨书一旦发表所产生的 景象的描述更加天真烂漫:〃忠臣义士读之而流涕愤发,骄将儒卒读之而感愧忸怩,士气耸 动,慷慨效死。〃……感动得流泪甚至慷慨耸动已经是很可观了,而〃忸怩〃一词更是来得 突然……胆小怯敌的士兵饥寒交迫之中读到皇帝的〃检讨书〃竟然出现一种类似害羞的表情 ,这样的温情的场面不是帝国的文人绝无此奇妙的想像。  二为〃明罚之诏〃。康有为建议皇帝〃赏罚严明〃,对那些耽误国家大事的人要严厉惩处绝 不姑息。这个建议本不算新鲜,中国历史上的谏臣常为之,至于是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另当 别论。问题是,哪些罪行属于严惩之列?康有为列举有:〃辅佐不职〃、〃养成溃痈〃、〃 主和辱国〃、〃战阵不利〃、〃闻风逃溃〃、〃克扣军饷〃、〃丧师失地〃、〃擅许割地〃 、〃辱国通款〃、〃守御无备〃等等。这是一个〃罪行大全〃,从皇亲贵族、战场官兵、总 理衙门一直到政府各部都骂遍了。中国文人对国家弊病的指责历来有〃一勺烩〃的通病,于 是被骂的用不着同仇敌忾,知识分子们的灭顶之灾就会转瞬降临。何况其中的〃主和〃一条 ,谁都知道这是慈禧太后的意志,在帝与后关系紧张微妙的时刻,让皇帝收拾〃主和〃的罪 魁,文人们的意思是不是要求皇帝把中国的老佛爷也顺便严厉惩办了?  三为〃求才之诏〃。这也是一条原本不新鲜的建议,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没有一个不标榜自 己〃爱才〃的。但是,这话从正在〃高考〃并且前途渺茫的举人康有为嘴里说出来,便有另 外一种味道了。帝国官场上一向依靠〃论资排辈〃和〃裙带关系〃两个基本原则运转。为了 让皇帝认识到〃破格提拔〃〃有才能的蓝色长袍人〃的美好前景,康有为表述道:〃天下之 士,既怀国耻,又感知遇,必咸致死力,以报皇上。〃……〃以报皇上〃的措辞中似乎有着 慷慨赴死的决心……可惜的是,至少康有为们的历史表明,帝国政府从来没有过〃破格〃的 想法,即使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某一位当权者真的〃破格〃选拔了几个知识分子进入政权 中枢,其政治命运也往往是极其被动扭曲的……想来人生还不如不被〃破格〃提拔的为好。  热血沸腾的康有为还是涉及了一个严肃而敏感的问题:帝国体制的变革。〃变法成天下之治 〃……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建议,也是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政治动作的核心 。仅仅在《上清帝第二书》里,康有为关于变革的设想和建议就几乎囊括了支撑帝国经济的 各个方面,拿他的话来说就是富国、养民、教民和革新。〃富国〃包括了对下列行业的整顿 :货币、银行、铁路、工业制造、矿业开发和邮政。〃养民〃包括优先发展农业、鼓励科技 发明、加强贸易流通和开拓民政事业。〃教民〃包括加强中国教育中自然科学的含量,内容 例如天文、地矿、图绘、医律、化电、机器、武备、驾驶等。当然,在普及西方科学技术的 同时,不能忘了中国的文明传统。具体建议是:把全国乱七八糟的〃乡落淫祠〃全部取缔, 改成孔子庙,令全国一律〃独祀孔子〃,以〃庶以化导愚民,扶圣教而塞异端〃……严肃的 建议到这里还是发生了荒谬的拐弯……康有为们所说的〃乡落淫祠〃指的是什么?也许是指 民间那些〃不正规的信仰〃吧。让四万万人的思想〃独祀〃一个孔子,这恐怕是只有帝国文 人才会想到且为之不懈努力的一个理想境界。帝国文人的矛盾在于,他们是最反对给思维〃 划定范围〃的人群,而为了让皇上高兴,他们又是用文字围剿〃不规范思维〃的最积极者。 这样的矛盾延续千年,史不绝书。  可能是受洋人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启发和刺激,康有为还提出了一个极其荒诞有趣的建议: 派中国人到外国去〃传教〃!康有为派出去的中国人不是和尚、道士和尼姑,而是像他这样 有学问的中国人,也就是帝国的知识分子。帝国的知识分子到外国去传什么教?当然是中国 的姓孔名丘的人的思想。这样一来就可用中国的〃圣教〃去改造和教育那些野蛮的洋人。康 有为还进而想像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出去〃传教〃可以一举多得,〃可■夷情,可 扬国声〃……扬国声是宣扬国家精神,而〃■夷情〃却多少有点诡秘了……〃■ 〃这个只有中国文人们才会使用的孤僻汉字的含义十分单一明确,就是〃侦察〃和〃刺 探〃的意思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见汤志 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第114~135页。 。  但是,即使是这样千奇百怪的〃书〃,在那个年代里也绝对是〃一声惊雷〃了,在帝国的历 史上还没有人敢这样议论国家。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二书》虽然皇帝没看到,但是在京城却 被广泛传抄,到了〃索稿传天下人人墨争磨〃的地步……康有为出名了。  而且,中了进士的康有为眼看就要当官了。  要想得到理想的官职,还要经过更高层的殿试和朝考。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名为〃时务策〃 ,考察的是对国家政策的见解。殿试之后便可取得〃出身〃,而且殿试的一甲三名立即会被 授予官职,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除了殿试的 前三名外,其余的考生还要进行朝考,考题两道,皇帝特派大臣阅卷,朝考的成绩结合殿试 名次,再由皇帝分别授予官职,其中优秀者授翰林院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中书和知县 等官职……中国的读书人只有进了皇家最高人才库翰林院才算是真正地要飞黄腾达了……帝 国的大员们几乎都来自于翰林院。  康有为的殿试和朝考都考砸了。  其实,康有为能以37岁的年龄中进士也纯属侥幸,侥幸于另外一个考生的考卷写得太好了 ……那个考生就是他的门生梁启超。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皇帝开出的〃药方〃(2)
梁启超,和康有为同为广东人,比康有为小16岁,他的家庭世代充满了〃力求功名,热心 世事〃的寒士家风。祖父虽然〃饱学多智〃,但是在考场上奔波一生,只考得秀才,最后花 钱捐了一个〃县教谕〃的小官。父亲的运气更糟,〃屡试不第〃,连个秀才也没混上,一辈 子仅仅是个教书先生。这个对功名追求得几乎绝望的家庭把所有的希望全部集中在梁启超这 个长子身上了,因为他〃天资聪慧〃,六岁时已能对仗合体用典自然,九岁时能写出〃洋洋 千言的八股文章〃,十岁时得到了一本曾经考取过殿试〃探花〃的著名洋务派人物张之洞的 著作《■轩语》,〃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者〃。考中秀才之后,梁启超16岁参加 举人考 试,做的八股文的题目有: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至'子不语怪力乱神》;二、《来百 工则财用足》;三、《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诗的题目更是充满南国风味:《荔实周天 两岁星》。梁启超诗文写得美妙如同浮云悬月,于是考取第八名举人。更让他和他的家庭意 外欣喜的是,在主考官、副考官、学政等官员们和新科举人一同〃欢宴〃的时候,主考官李 瑞一眼便看上了这个年轻举人,竟然当场决定把自己的堂妹嫁给梁启超,这真的证实了中 国人的那句老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而这一年,帝国全国范围内的举人考试,有一个人和梁启超一起参加了,这就是32岁的康 有为。但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不在一个考场,梁启超在广州,康有为参加的是顺天府考场的考 试,地点在北京。当梁启超春风得意的时候,康有为正心情沉痛:他没有考中举人的原因很 复杂,除了才力运气之外,还因为他复杂的思想……这时的他已经开始思考中华帝国的〃变 革〃问题了。考试期间,他每晚在昏暗的油灯下并不是在研读典籍,而是在给帝国朝廷的名 人写信:皇帝信任的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祖荫、皇帝的老师翁同■ 、大学士徐桐等等,信 中大谈国家急需变法变革,因为日本已占领了琉球,法国并吞了安南,英国夺取了缅甸,中 国的整个边疆几乎被帝国主义包围,下一步就该是全面围剿帝国了,而整个帝国从上到下还 在沉睡不醒。康有为夜夜急书,天一亮就上街满城乱转,想办法把这些信件送出去。结果可 想而知,据说大学士徐桐看过信后极其愤怒,骂道:〃这个狂生!〃由于信件的内容太〃反 动〃,徐桐把康有为这个名字记住了,这也许就是康有为希望得到的效果,他希望他的名字 能够在帝国的政治上层挂上号,但是他没想到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灾难性的后果:虽然他渴 望中国进行〃变革〃,但他同样渴望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当上高官,而批阅他的考卷的考 官只能是骂他〃狂生〃的那些人物……他怎么会不考砸呢?  康有为到了广州,开办了由他执教的〃学堂〃:万木草堂。康有为不是进士,连举人都不是 ,居然开学堂办教育,于是遭到人们的耻笑和攻击。但是,他终究是一个已经小有名气的上 过〃书〃的〃公车〃,慕名而来的学生居然不少。严格地说,万木草堂不是一个学堂,而是 一个〃政治团体〃。学堂讲的不是八股文,而是要探讨国家的出路。  就是在这一年,继续苦读并且梦想考中进士的梁启超在与康有为相遇的瞬间便认定:眼前的 这个人是一个能够指导他人生,让他一生都追随的人。  1894年,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师生二人结伴北上,一起来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两 个人都没考中。  1895年,师生二人再此结伴北上来到京城。在一起组织了〃公车上书〃的同时,又一起 顽强地向〃进士〃冲刺……两个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多,但都表示成败在此一举,如果再考不 上,就都不再应试了。  令康有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一年的主考官就是记住了康有为名字的那个大学士徐桐 !  徐桐决心绝不录取康有为,并且对此十分留心。他向副考官们通气:凡是广东考生中文章特 别出色的,肯定是那个康有为写的,见到此卷一定要拿下去。结果,考官们看到了这样一份 〃出色的〃试卷,经过对文章立意、观点和风格的分析,认定无疑是康有为所作,于是立即 〃弃置〃一边。由于文章写得实在是才华横溢,一位副考官还在这份试卷的卷末写了几句颇 为俏皮的话,把康有为比做已经出嫁的漂亮女子,尽管看上去令人心动,可无论如何〃娶〃 不得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惜哉惜哉!……谁知道,这份被误认为是康有 为的试卷,其实竟是梁启超的。按照科举规定,发榜时前五名依次填写姓名,当填到第四名 的时候,徐桐向考官们〃夸示弃者必康有为卷〃,站在一旁同为主考官的翁同■ 还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