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家吴起-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幅长城构筑的位置和走向图。虽然他知道修筑长城也实难阻止西秦的东进,但是多一道屏障,毕竟可以延缓河西之地归属西秦的时日。

  因为吴起在西河的时间太久,不论同军中将士还是同地方吏员,彼此都建立起深厚地感情,听说他被免除了官职,皆有不平,但对于君侯之命,为臣者是不能私下里妄加评说的,只能压抑在心头。韩车、子非、卞春、侯申和吴祥,都是吴起把他们带到魏国来的,也是吴起最亲近的人,大家找到吴起,要跟他一起往适他乡,有福同享,有罪同受。吴起不答应,他说大家都已经是有儿有女甚或有了孙子辈的人,不举家同行,放心不下,举家同行,如此人众太不方便,如果引起国君猜疑,不仅大家走不成,弄不好还会招来祸事。并说韩车、子非不过是署衙一个吏员,而且马上就到了告老归休的年纪;吴祥也已经是年过五十的人;侯申、卞春亦不过军中一旅长(古军制,五百人为旅),对于那些位高权重、心存忌妒的人根本构不成防害,自然也就会安全。他劝大家留下来,遵法守纪,用心尽人臣之忠。

  吴祥一听连他也不让跟着,着急地:“大夫不要吴祥了?”

  吴起强打着笑容;道:“看你说到哪去了,你跟随我吴起最久,情比兄弟,吴起我最舍不得离开的就是你吴祥,可是你跟我走了,红儿,还有你那一大家子人,又该怎么办?似你这般年纪,也该安享天伦之乐,吴起我又怎么忍心让你再跟着四处奔走吃苦受罪?你就留下来吧!”

  吴祥放心不下已经跟随了三十多年的主人;仍坚持要跟着:“小可不怕,家里事情小可自会安排!”

  吴起道:“不必再争了。吴起我主意已定,由宁植随我同行,宁植年轻,人也机灵,且身上功夫非同寻常,有他在身边,诸位尽可放心。”转又对吴祥道,“看一看都有些什么事情,回头你与他慢慢交待清楚就是。”

  宁植二十出头,在卫队里是功夫最好的,有他跟随着吴起,也就少了大家的许多牵挂。

  子非沉默片刻道:“吴兄打算何往呢?”

  吴起:“先往楚国。楚地广人众,这些年国政失治,兵弱民穷,应该是我吴起用武之地。”

  韩车:“贤弟意欲何时动身呢?”

  吴起:“既然是主意已定,还是早一些动身为好。”

  韩车道:“哪,贤弟什么时候同期儿见上一面?”

  吴起道:“这就不必了。吴起已是被罢除官职之人,不便再到处行走,再说;期儿如今已是吴城镇边副将,如若让他回来,往返时日太久也多有不妥,待我修书一封,有去往吴城的人韩兄可托付捎带给他。期儿一家,日后就全靠你这个亲家公了。”

  韩车动情地:“贤弟不用牵挂,全是愚兄应该的。”

  几天后,吴起带着宁植离开了西河。

  身为一代兵家的吴起,却被公叔痤、王错之辈谮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生性太平实,太纯厚,总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不设防范之心,故而在《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一篇中,这样写道:

  吴起见其所以长而不见其所以短,知其所以贤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胜于西河而困于王错。

  王错是一个比公叔痤更可恶的人物,魏武侯在位时,他与公叔痤合谋谮走了吴起,魏武侯死后,子莹立,是为魏惠王,王错为相。武侯之子公中缓与子莹争位,未得成功,逃奔到赵国,赵国联合韩国共讨子莹,战于浊泽(在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南),魏子莹大败,被围。赵提出立公中缓,割地而退;韩不同意,主张两立,中分其国。由于两国意见不一,韩师夜去,魏围也因此得解。转年,魏惠王用兵大败韩、赵,而让人大惑不解的是,王错却出奔到韩国,故而世人无不怀疑王错是韩国隐藏在魏国的一个大间谍。

枝解于楚
第十二章  枝解于楚

  1

  吴起和宁植打马离开魏国后,又穿越秦地熊耳山,进入楚地。

  楚国的祖先出自高阳氏颛顼帝(颛顼,五帝之一),高阳是黄帝(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生子称,称生子卷章,卷章生子重黎。重黎为喾帝(喾帝,五帝之一,黄帝重孙)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天下光明融洽,喾帝赐给他一个称号叫祝融。共工氏叛乱,喾帝使重黎去平定,但他没能彻底消灭叛乱者,喾帝处死重黎,以其弟吴回为重黎的继承人,再做火正,仍称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又生六子,第六子名季连。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子孙中有个名叫鬻熊的,像儿子一样侍奉周文王,受到周文王器重。周成王时,封赏文王、武王时候功臣的后代,把鬻熊的重孙熊绎封在荆山一带,赐羋姓,建都丹阳(在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此后,其苗裔不服周室管束,常与周发生战争,周人称其为荆蛮。熊渠为国君时,疆土扩大到长江中游,后迁都于郢(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纪南城)。春秋时期,不断兼并周围小国,其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北到武关(在今陕西省丹凤东南),东南到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省南阳,南到洞庭湖以南。战国初期,楚惠王、楚简王又先后北上用兵,灭掉杞、莒,使楚国地接齐、鲁,成为国土面积最大、国力最强的诸侯国。

  日有升落,国有盛衰。楚简王后期,开始走上下坡路,到了楚声王,国力继续衰退,对外战略也不得不转攻为守。声王六年(公元前401年),全国发生大范围水涝灾害,睢水、汉水、溠水、淮水都发生溃坝,农田被淹,粮谷绝收。霎时间,盗民四起,举国不安,令天下人无不震惊的是,盗贼竟在深夜潜入宫廷行盗,将声王杀死在寝宫。楚声王死后,太子熊疑继位,是为楚悼王。楚悼王一心想强大国家,重振国威,在他登上王位的第九年(公元前392年),用兵韩国,结果不仅损兵折将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而且楚惠王时候被灭掉的陈、蔡两国,乘楚用兵于韩之机起事,又复其宗祠和国号,脱离了楚国的控制,从而给他在精神上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楚悼王是一个胸怀抱负、志向远大的国君,可是由于苦无良策,继位至今二十年,一直没能使国家强盛起来,为此他整日焦炙不安,一筹莫展。

  这天,楚悼王正在宫中闷坐,侍臣入进禀报道:

  “启禀大王,原魏国西河郡守吴起求见。”

  “吴起?”楚悼王的眼睛陡然一亮,“他何以来见寡人?”

  侍臣道:“回大王,吴起对小臣说,魏侯听信谗言,将他罢黜了官职,故弃魏适楚,愿效命于大王。”

  楚悼王早就知道吴起是天下大才,魏国正是因为有吴起;才成为当今天下第一强国;一听说吴起愿以身事楚,如旱苗之得雨,辙鱼之得水,高兴得起身出殿把吴起迎进宫来:

  “寡人久仰先生大名,先生此来,诚乃大楚之幸矣!”

  吴起道:“吴起惭愧。然大王不弃,愿执鞭马前,倘蒙驱使,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楚悼王心里乐开花,对吴起一番大加赞许之后,叙说起楚国不尽人意的种种现状,说他继位以来没有一天不绞费心思,却怎么也思理不出一个能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方策,最后亮起一副渴求的目光问吴起道:

  “先生博古通今,远见卓识,寡人欲富国强兵,雄压诸侯,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吴起道:“昔时,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究其因由,道之所行,民心所归也。今楚地数千里,天下最大;兵甲百万,天下最多,然不能称霸天下,吴起以为,养兵之道失也。养兵之道,当先阜其财,而后用其力。今日之楚;官满朝署,人浮于事,宗亲族属,奢费公廪,而军中士卒,仅予升斗之余,欲使其躯捐殉国,岂不难乎?且大臣权重,封君太多,则上欺主而下虐民,民受虐则生怨,民怨则财不生,此贫国弱兵之道也。大王诚听吴起之策,易楚之旧俗,罢无能,废无用,汰免多余之官,大臣子弟不得夤缘窃禄;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令其自食其力,所省国赋,以待敢战之士。如是,若国威不振,吴起请伏妄言之诛。”

  楚悼王听吴起一席谈,整个脑海简直就像被清澈的泉水洗过一般,顿时清新明亮,觉得吴起不仅真正找到了困惑楚国多年的病灶所在,而且开出了最好的药方,喜不自禁地道:

  “妙哉,妙哉,妙极哉!先生所言正合寡人之意,今大楚令尹之位尚虚,寡人委先生以令尹之职,一应国事,听任先生掌理,先生意下如何?”

  “吴起不敢领命。”吴起赶忙起身辞谢。

  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职,等同于其它诸侯国家的国相。吴起说自己刚刚来到楚国,尚未建立寸功就坐到这样的高位上,文武群臣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不会平服,群臣不服,政令推行就会受到阻碍,他向楚悼王请求,愿意先去做一个郡守。

  是时,与楚国为邻的秦国多事,三年前(公元前385年)秦惠公辞世,由其子继位,是为秦出公。去年,庶长(官爵名,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设置,掌军政大权,相当于其它诸侯国的卿相)杀死出公和其母亲,并沉入深渊,迎立灵公(出公祖父)之子为国君,是为秦献公。由于秦国屡换国君,君臣次序混乱,无心、也无力对外扩张,这对楚国来说,解除了来自西方的威胁。但与楚为邻的韩国这些年迅速强大起来,两年前,韩文侯先是用兵郑国,一举夺取了郑国重镇阳陵(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北),接着又用兵宋国,向东一直打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并将宋国国君俘获,直到宋国大贡金币,割地献城,才把宋君放回。十年前,楚国曾经用兵于韩,故而楚悼王深感不安,生怕韩国找借口报复突然进兵,楚国的苑郡与韩国相接壤,几百里长的边界线既无高山峻岭,也无险滩大河,很难防守,虽然在边界驻守着二十万大军,楚悼王仍然是放心不下,如今吴起自请先去做郡守,楚悼王心想也好,不妨让他先在苑革故鼎新,等过上一年半载寡人再把他召回来,到那时群臣也就没了话说。于是授任吴起为苑守,并诏命驻守于北部边境的三军将士统统归于吴起节制。

  从楚都郢城至苑,近千里之遥,吴起和随从宁植身着布衣,先取旱路到竞陵(今湖北省泽口),然后乘舟逆汉水而上,到达穰城(今河南省邓县)后,复取旱路,来到苑城。

  常言说“节气不饶人”,进入谷雨,日头便开始显现他的活力,让人感到暖烘烘,火辣辣。吴起和宁植赶了两个多时辰的路,不免口干舌燥,进南门不远,见大街旁边有个茶水摊,便下马走了过去。

  卖水的老汉见来了生意,热情地迎上前接过吴起和宁植手里的马缰,拴到茶棚旁边的木桩上,然后招呼入座,抹桌子斟茶,毕恭毕敬地:

  “二位客官请慢用。”

  吴起礼貌地朝老汉笑微微点点头:“多谢,多谢。”

  苑城距离楚、韩边界百里,有民五万户,是楚国十大城邑之一。吴起边用茶,边朝街上看,街很长,望不到尽头。行人虽然说不上拥挤,但人来车往也不断流。吴起发现,在这些来来往往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