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首相官邸,手握《兵力部署第二方案》,越发焦躁不安的竹下中佐在等待阿南陆相的归来。中佐从陆军发来的通知那里得知,预定在下午召开的御前会议提前召开了,陆相参加了会议。刹那间,中佐像遭到殴打似的,脸色大变。如果再下一次圣断的话,全盘计划将化为泡影。“被人骗了,上了大当……”中佐痛苦地呻吟着。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不气馁,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要竭尽全力做最后的努力,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这一点。他内心深处的军人精神是绝对容不下“投降”和“退却”这种字眼的。国土被占领,武装被解除,战犯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惩处,在这种情况下,“国体”该怎样来保护才好呢?就连主张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的东乡外相和米内海相,在捍卫国体的问题上又有多少把握呢?与其无可奈何地接受过于屈辱的条件,不如“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以此给敌人以重创,并争取在更好的条件下“停战”,这样的信念在中佐的心中越发坚定了。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宫中御前会议要提前召开的消息后,不禁感到愕然。
如果天皇做出了圣断,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谁还能将其推翻呢?天皇即大元帅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天皇的命令是不允许违抗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才好呢?他认真地思考着对策。可是时间是宝贵的。竹下中佐一边尽可能地控制住自己,一边挣扎着继续思考。如果全体陆军官兵团结一致,战斗到最后一个士兵的话,我们一定能死里求生,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陆军大臣必须站在全军的最前列,统领全军将士——总之,现在到了分秒必争的时候了。
从宫内省出来,阁僚们乘上各自的汽车陆续来到首相官邸。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当大家情绪稳定下来后,才发现肚子有点饿了,并再次意识到连日来大家几乎全都处于不吃不睡的状态之中。
迫水书记官长的车子最后一个抵达首相官邸。迫水连走带跑地来到二楼的个人办公室,立刻把木原通雄叫了来。木原两眼含泪,苦笑着说,看到回来的大臣们大部分都含着眼泪,心里很难受。书记官长说,天皇陛下已经做出了决断。木原回答道,一看你的脸就全知道了。
“陛下说要通过无线电广播晓谕陆海军官兵。必须把陛下今天说的话添进那个诏书里去,我太忙了……请你想办法起草一份针对陆海军人的诏书……总之没多少时间了。拜托。” 。 想看书来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3)
迫水一口气把话说完。
“停战诏书我来写。我想请安冈正笃先生也到场。”
太忙了,即使有分身之术也忙不过来,迫水和木原都没有闲暇静下心来沉湎于战争结束的感慨之中。现在这个时候,忙碌一点,到处活动一下身体反倒是一种解脱。此时两个人都还没有时间意识到自己已是这个国家命运不可缺少的存在。
阁僚们聚集在一个房间里,只要了一点鲸鱼肉和黑面包。除了铃木首相外,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胃口吃东西,感觉味同嚼蜡。阿南陆相一个人在隔壁房间里见到了竹下中佐。陆相眼睛微微有些发红,显得十分镇静,或者说从容不迫更恰当。他气色很好,看不到精神上的委顿。圣上再次决定投降,这意味着国家对陆军的不信任,令人一筹莫展。而且结局来得太快了,帝国陆军孤立无援。虽然已经结束了在战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作为顶梁柱的陆相既没有感到幻灭,也没有陷入疯狂,而是堂堂正正。
竹下中佐站在陆相面前开始报告。在泰然自若的陆相面前,中佐恢复了冷静,好不容易抑制住了兴奋。他按照计划请求陆相行使陆军大臣所拥有的“维持治安兵力使用权”,最后他说:
“请在内阁会议上行使该权力。总长已经改变了主意,同意了该计划。”
陆相立即回答道:
“最后的圣断已经下了。不要再拼命挣扎了。军人必须服从圣断。”
这个回答再清楚不过了。陆相抛弃了“死里求生”“最后一兵”等所有的幻想。意志非常坚定。他主动地喝干了屈辱之酒,放弃了过去的一切计划。
内阁会议室的桌子上放着砚台盒。一看到它,竹下中佐就揣测到这是为诏书的副署(旧宪法规定,以天皇名义颁发诏书等时,国务大臣在天皇签字下署名——译者注)所准备的。即使陆相不同意,无法调动兵力,全陆军也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陆相辞职。中佐想到了这一招。投降一事并没有因为御前会议上天皇的一句话就最终决定了。御前会议不是宪法上的正式机构,它仅仅是在天皇面前举行的政府和统帅部的联席会议,会上天皇要发表个人意见。作为法制原则,如果天皇的个人意见没有得到内阁会议的一致同意,就不能视为国家的意志。如果有一位阁僚置天皇的旨意于不顾,坚持反对到底,并且以意见不一致为由提出辞职的话,内阁就会垮台,一切将回到出发点,终战将成为不可能。竹下中佐想以此作为最后的王牌。陆相要么辞职,即便不辞职,只要拒绝在终战诏书上副署,诏书就不可能公布于众。
“听说军令部次长大西阁下召集海军作战部的军官开会,并对他们说:‘如果天皇说要终战,那我们即便是背负逆贼的污名,也必须为了更大的正义而战斗到底。’阁下,这个时候请您毅然辞职。”
竹下中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露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命模样。陆相略微困惑了一下,但很快微笑着说:
“我即便是辞职了,终战也是确定的事实。而且辞了职,就再也见不到天皇了……”
说完莞尔一笑。
无论怎么劝说,陆相已经不为所动。此刻,天皇已下最后的圣断,投降已成定局。陆相决意已定。军队应该服从该决定,政变计划被扔进了废纸篓。在中佐欺骗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陆相以最高指挥官及内兄的身份,告诉自己的部下及亲爱的内弟,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4)
竹下中佐彻底绝望了,他觉得最后一线希望都被陆相一手夺走了。他知道这位忠诚老将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踏着一串脚步声,他走出了房间,没有目的地,他不知道该去哪里,一切都完了。
在此期间,阁僚们约定从下午一点举行内阁会议,然后回到各自的部门去。在接近一点钟的时候,到场的大臣将御前会议的最终结论传达给了各省的主要官员们。虽然九日已做出了圣断,但对于是和还是战,大家一直处于彷徨之中。直到今天,大臣们才说:“现在日本核心部门的意志已经坚定了。”正因为如此,东乡外务大臣作为无条件和平派的首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把松本俊一次官叫来做笔录,自己口述御前会议的情况。东乡外务大臣完全恢复了以往的生机。看到大臣精力如此充沛,不知疲倦,松本次官向他投去了发自内心的崇敬目光。
“天皇说了,正如东乡外务大臣所说的那样,对方不可能有毁损日本国体的意图……我对捍卫国体有信心。”
松本次官一边记录大臣们的话,一边对天皇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赞叹不已。虽然天皇一直支持东乡外相,坚持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可如果追问:即便是无条件投降,国体就真的能得到保护了吗?老实说,没有人能一口断言说没有问题。虽然内心十分矛盾,但有一点天皇心里是明白的:如果现在不停止战争,机会就将永远丧失。现在是在最令人痛苦的文件上签字的时候了,天皇只相信这个。与军队猛烈的反对作战,即使是无条件地接受了敌人的条件,天皇也坚信国体能得到捍卫。用自己宝座的安危做赌注,天皇显示出终战的坚强意志。
松本次官为此感动得浑身颤抖。因为激动,脸涨得通红。他在心里大声地喊叫着:我们赢了,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的叫喊是正确的。
此时,败军之将阿南陆相一个人悄然回到了陆军省。这个站在市谷台上仰视着的,威风凛凛的建筑物的价值遭到了损害,帝国陆军七十年的历史正在眼前一点点地崩溃坍塌。尽管陆相拥有坚强的意志,并且付出了巨大努力,可日本帝国还是同意无条件投降,将国家和军队的命运交付给盟军,然后等待盟军的指示。现在他必须勒紧缰绳,把那些鼓吹本土决战,还想着冲锋陷阵的全军将士拉回到庄严肃穆的退却—投降的方向上来。这也是陆军大臣的使命。陆相要用自己整个身心承担起挽救陆军六百万人命运的重任。陆相身材并不高大,但肌肉紧绷的身体里却牢牢地铭记着“责任”两个字。
如果现在陆军发生了混乱,除了最后关头的战斗之外,在国内还会引起新一轮的战斗,最终将导致国家的完全崩溃。能够从容不迫退却的人不失为名将。陆相想起这个自古以来的战训,不禁哑然失笑。他想不论黑暗的时间是多么的痛苦漫长,都要听其自然,不要采取任何行动,不要将国家引向崩溃的境地。
迎接陆相的是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军官。陆相还没有来得及坐下来休息,军事课、军务课中二十多位少佐就闻讯前来,挤满了并不宽敞的大臣室。他们大部分人脸色苍白、双手颤抖。对他们来说,陆相就是希望之星。他们对陆相非常信赖,全陆军必胜的信念就寄托在他的身上。他们要听听陆相的报告和想法。陆相摘下军刀,靠在身后的墙上,开始淡淡地讲述御前会议的情况。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5)
“陛下说他对捍卫国体有自信,所以决定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内容。事已至此,只有按照陛下的心意去做了。陛下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出于对全陆军将士忠诚的信任。”
无论是左倾还是右倾,以阿南大臣为中心的全军意志,从九日的最初的御前会议以来,就牢牢镶嵌在市谷台上的军队战斗到底的意志,突然要踏上缴械投降的屈辱之路了。
但是,大部分青年军官不想就这样老老实实地接受失败。一直以来大家团结一致,力戒轻举妄动,不就是因为坚信以陆相为中心的领导们的最后决心吗?最后的决心是什么?陆相在十日面对紧急局势发表的训示中如实地讲述了最后的决心。
“哪怕是吃草根,啃泥土,睡荒野,我也坚信在战斗中我们能死里求生。”为此大家有一种不怕政变的精神。——忘掉这些,放弃一切吧,这难道就是今天要说的话吗?
“我想请教大臣改变决心的理由。”军事课员井田正孝中佐的询问正是出于上述心态。
陆相回答道:
“陛下流着眼泪对我阿南说,你的心情我很理解,虽然很痛苦,但请务必忍耐。事到如今,我已经不能再表示反对了。”
他是忠诚的军人,是忠于军人天职的将军。在他看来,对天皇的旨意再表示反对就是为臣不忠的行为了,这与他扎根骨髓的军人精神水火不容。更何况推动政变计划,只会在身后留下不忠不义的污名。然而,他对那些与自己儿子同龄的青年军官们意气用事的心情是非常理解的。尽管自己从未同意政变计划,但在过去是原谅了他们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