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朱勔(miǎn免)运花石纲时分,差着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那十二人领了文字,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李进义等十名,运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杨志在颍州①等候孙立不来,在彼处雪阻。……
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涂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终日价无人商量。行至日哺,遇一个恶少后生要卖宝刀,两个交口厮争,那后生被杨志挥刀一斫,只见颈随刀落。杨志上了枷,取了招状,送狱推勘。结案申奏文字回来,太守判道:“杨志事体虽大,情实可悯。将杨志诰劄出身尽行烧毁,配卫州①军城。”断罢,差两人防送往卫州交管。
正行次,撞着一汉,高叫:“杨指使!”杨志抬头一觑,却认得孙立指使。孙立惊怪:“哥;怎恁地犯罪?”杨志把那卖刀杀人的事,一一说与孙立。道罢,各人自去。那孙立心中思忖:“杨志因等候我了,犯着这罪。当初结义之时,誓在厄难相救。”只得星夜奔归京师,报与李进义等知道杨志犯罪因由。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也。
这里有好几个地方和《水浒传》不同。
第一,《水浒传》押运花石纲的是十个人,这里说是十二个人。
第二,《水浒传》说杨志押运的花石纲在黄河里遇风浪沉没了,这里说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因受风雪所阻,缺少盘缠,才拿祖传宝刀上街出售。
第三,《水浒传》杨志遇到的是泼皮牛二,这里遇到的是没有姓名的“恶少”。
从故事结构和情理上分析,《水浒传》的故事比《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要完整合理得多。杨志在颖州等孙立,没有道理。押运的官员,遇见风雪,居然会连盘缠也没有了,似乎太说不过去。牛二的胡搅蛮缠,写得栩栩如生,比“两个恶口厮争”这六个字,不知道要生动合理多少倍。在这个故事的发展上,不论施耐庵是不是参考了杂剧或民间故事,都是功不可没的。
只是这样一来,杨志的十二个结义兄弟中有林冲,这就不可能让他们在梁山泊前面拼朴刀了。所以《水浒传》中关于押运花石纲的十个制使,除了杨志之外,其余人的姓名都虚化了,而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十二指使,除了杨志之外,其余十一人(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都另外“分配了工作”,不但不再让他们当指使,而且各人的身世全都变了。
在宋江等三十六人中,凡是能和古代的帝王将相“挂上钩”的,施耐庵都尽量让他们“认祖归宗”:柴进最厉害,认了个后周“逊帝”柴宗训当祖宗,从此有了显赫的身世,书中虽然没有明说他是“王爷”,但是“大财主”的身份,是谁也无法和他相比的;杨志认了杨老令公做祖宗;“大刀关必胜”,因为“大刀”二字的联想,认了关羽做祖宗,却实在给关公丢脸。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杨志“挑了一担儿金珠财宝”到东京“使用”的情节来看,当时官场的走后门钻营现象,是十分盛行的。杨志这一次之所以后门没有走通,关键的一笔,在于他把银子都花在枢密院了,没有想到最后审批的,却是高俅高太尉。他没有给高俅送礼,高俅自然就“公事公办”了。他的理由十分充份:十个人押运花石纲,九个人都回来了,怎么独独你一个人的花石纲沉没在黄河里了?中途出了事故,你不但不回东京来自首,反而弃职逃亡,可见心中有鬼。如今遇上大赦,不追究你以前的罪错,就够宽大的了,还想官复原职?门儿也没有!把所有案卷都一笔勾销,从此永远也别想翻案了!——如果杨志当初想到留一笔活动资金给高俅送去,何至于被“轰出门来”,落得上街卖祖传宝刀这样悲惨的结局?
杨志路过梁山泊,之所以没有答应王伦的邀请落草为寇,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收拾得一担儿金珠财物”,还有走后门活动的本钱,有官复原职的指望;第二是不愿意“玷污了”祖宗清白的名声。他当然知道当强盗不如当官威风显赫,何况“瓦罐不离井上破”,当强盗总有被官府剿灭的一天,当官的只要善于经营,不犯罪错,就可以保一世的荣华富贵。所以在当时当地,杨志绝对不会弃钻营而去当强盗;等到后来丢失了生辰纲,再一次走投无路,又不想自杀,这才不怕玷污了祖宗的名声,上山落草去了。
像牛二这样的人,是破落户泼皮的典型。他身无一技之长,却又喜欢喝两口;没有经济收入,就靠胡搅蛮缠,不讲道理,专在街上撒泼行凶,以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为什么他“一连闹了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至“满城人见那厮一来,就都躲了”?就因为这一路人没家没业,脸皮死厚,粘上谁谁倒楣:你跟他打,跌了自己身份,你不打他,他打了你可是白打;把他送衙门法办么?他那点儿罪行,又不值得判重刑,关押半年三个月的,一旦放了出来,他找你报复起来,那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能叫你急不得恼不得,他反正不务正业,尽有时间奉陪。因此,大家最后只能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宁可自己吃点儿亏,也不去招惹他。最后是恶性循环:你越怕他,他越闹得凶。只有碰到像杨志这样的人,才算彻底了断。可是那代价,也实在是太大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一回(5)
牛二这样的人,如今也还有。治这种人的办法,却实在不多!
有人问:像牛二这样的人,碰见杨志,一刀了断;如果碰上宋江,是不是也会说他是好汉,邀他上梁山,成为第一百零九将?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因为在宋江的眼里,凡是无赖,都属于“好汉”范畴,都是他的团结对象!
关于这一回书的文笔结构,金圣叹也有一段文字,再三夸他:
我读《水浒》至此,不禁浩然而叹也。曰:嗟乎!作《水浒》者虽欲不谓之才子,胡可得乎?夫人胸中,有非常之才者,必有非常之笔;有非常之笔者,必有非常之力。夫非非常之才,无以构其思也;非非常之笔,无以摛(chī痴)其才也;又非非常之力,亦无以副其笔也。今观《水浒》之写林武师也,忽以宝刀结成奇彩;及写杨制使也,又复以宝刀结成奇彩。夫写豪杰不可尽,而忽然置豪杰而写宝刀,此借非非常之才,其亦安知宝刀为即豪杰之替身,但写得宝刀尽致尽兴,即已令豪杰尽致尽兴者耶?且以宝刀写出豪杰,固已;然以宝刀写武师者,不必其又以宝刀写制使也。今前回初以一口宝刀照耀武师者,接手便又以一口宝刀照耀制使,两位豪杰,两口宝刀,接连而来,对插而起,用笔至此,奇险极矣。即欲不谓之非常,而英英之色,千人万人,莫不共见,其又畴得而不谓之非常乎?
又一个买刀,一个卖刀,分镳各骋,互不相犯,固也;然使于赞叹处,痛悼处,稍稍有一句、二句,乃至一字、二字偶然相同,即亦岂见作者之手法乎?今两刀接连,一字不犯,乃至譬如东泰西华,各自争奇,呜呼!特特铤而走险,以自表其“六辔如组,两骖如舞”之能,才子之称,岂虚誉哉!
天汉桥下写英雄失路,使人如坐冬夜;紧接演武厅前写英雄得意,使人忽上春台。咽处加一倍咽,艳处加一倍艳,皆作者瞻顾非常,趋走有龙虎之状处。
卓吾曰:“杨志是国家有用人。只为高俅不能用他,以致为宋公明用了。可见小人忌贤嫉能,遗祸国家不小。”
李贽评:宋之运花石纲,与秦之发戍咸阳,为国家生出许多事来,可当一则千秋金镜。
王望如曰:豹子头持大恩人一纸,为白衣秀士者,握手生平,待以国士,如之何铜臭逐客。迨客逐不去,竟令与小喽啰为伍,勒名状,三日为期,措大王伦,盖盗而无道者也。林冲渡河,至三日不得一人,便思趁天未晚束装他去。及夺杨志行李,方容泊里安身。英雄失路,如穷鸟投林,良可浩叹。
又曰:青面兽将门之后,不肯落草,从虎口夺还金帛,贿属高徕,重谋制使,数奇不偶,裘敝金尽,不得插标卖刀,汴京城卒无一知己。牛二爱之慕之,而思骗之,怒气火发,不自知其以售人者杀人矣。丈夫不得志于时,抑郁无聊,所在皆有不平之气,君子须悲其遇之穷,而恕其手之辣。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二回(1)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话说当时周谨、杨志两个勒马在门旗下,正要交战交锋。只见兵马都监闻达大喝一声说:“且住!”亲自上厅来禀复梁中书:“复恩相:论这两个人比试武艺,虽然可见本事高低,但是枪刀本是无情之物,只宜杀贼剿寇,今天军中自家比试,怕有伤损,轻则残疾,重则致命,于军不利。可把两根枪去了枪头,各用毡片包裹,地下蘸了石灰,再各上马,都让他们穿着黑色衣衫。这样,两人用枪杆厮拼,身上白点多的,就当是输了。”梁中书说:“这话很有道理。”随即传令下去。两人领了钧旨,到演武厅后面去了枪尖,都用毡片包了,缚成一个疙瘩,身上各换了黑色衣衫,各把枪去石灰桶里蘸了石灰,再各上马,出到阵前。
那周谨跃马挺枪,直取杨志;杨志也拍座下马,举手中枪,来战周谨。两个人在阵前来来往往,翻翻复复,搅做一团,扭做一块;鞍上人斗人,座下马斗马。〖人斗人倒是明白,这“马斗马”,可令人糊涂:怎么个斗法:是踢?还是咬?〗两人斗了四五十合,看周谨,就好像打翻了豆腐似的,身上斑斑点点,约有三五十处;看杨志,只有左肩胛下一点白。梁中书大喜,叫周谨上厅,看了痕迹,说:“前官参你做个军中副牌,量你这样的武艺,怎么南征北讨?怎么做得正请受的副牌?让杨志替了这个人的职役。”
管军兵马都监李成上厅禀复梁中书:“周谨枪法生疏,弓马娴熟;如果把他退了职事,恐怕慢了军心。可否再叫周谨和杨志比箭?”梁中书说:“言之有理。”再传下将令来,叫杨志和周谨比箭。
两人得了将令,都插了枪,各自领了弓箭。杨志从弓袋内取出那张弓来,扣得端正,擎了弓,跳上马,跑到厅前,站在马上,欠身禀复说:“恩相,弓箭一发,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钧旨。”梁中书说:“武夫比试,怕什么伤残?有本事的,死伤不论。”〖怎么比枪害怕伤亡,比箭反倒不怕了?前后矛盾!〗杨志得令,回到阵前。李成传下话来,叫两个比箭的好汉各领一面遮箭牌防护身体。两人各领了遮箭防牌,绾在左臂上。杨志说:“你先射我三箭,然后我还你三箭。”周谨听了,恨不得把杨志一箭射个透明。杨志终究是军官出身,已经识破了他的用心,却又全不把他当一回事儿。〖校场比箭,哪有互射的规矩?看起来,这个周谨,一定是把梁中书给得罪了。梁中书开头只想撤他的职,这时候,居然要他的命了。奇怪的是:这一次两人以性命相搏,李成怎么不阻止?〗
将台上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