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五十多岁的刘备被东吴招为驸马,娶二十多岁的孙尚香为妻,这门亲事,绝对是两国政治的需要。当时,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广人多,兵强马壮,赤壁之战,虽然败了,但虎视眈眈,仍在长江以北压迫着吴国。这就是说,刘备固然需要孙权的帮助以成事,孙权也不得不需要刘备这个盟友,分散曹操的压力。吴侯嫁妹,是为巩固联盟大局着想,这是历史;但一到了小说里,变成了一出美人计,甚至美人计也说不上,孙夫人只是作为一种钓鱼上钩的饵。对周瑜、孙权这样的政治家来说,是不会采取这类只是市井百姓所能想象的手法,简直儿戏一般的出洋相。但演义是大众的集体创作,于是,就得按一般人的胃口,来点随意性了。
其实史实是这样的:周瑜是主张把刘备羁縻于东吴,孙权没有采纳,因为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大,应该让刘备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牵制策应,互保联防,使东吴不致单独扮演抗拒曹操的角色,以减轻重压。为此,孙权还曾将一部分土地,划归刘备治理,借此来巩固吴蜀联盟。所以,深知吴蜀联盟对其不利的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手中的笔都跌落在地,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由此来看,吴蜀联姻,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面对强敌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个决策固然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希望达到的一个极重要目标,但也是东吴孙权的大政方针。在历史上,击败刘表后的曹操,并不把残兵败卒、千里流亡的刘备放在眼里,而是一心一意要来收拾羽毛丰满的孙权。因此,孙权需要刘备的迫切性,求盟的主动性,更强烈些。
但是,和亲政策的成功率,是并不大的。匈奴的渠帅头领,如单于之类,娶了汉朝的公主,也会照样反老丈人的。利害得失的衡量,超过一位公主的价值时,就必然要翻脸了。吴蜀联盟中的终究不和的一个根源,就是荆州这块地盘的去留问题,也是诸葛亮一生中,以他的才智聪明应该妥善处理,而并没有得到很好安排的隐患。当刘表逊让交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而不取;当蔡氏兄弟作乱,诸葛亮建议刘备夺,而不夺,一再贻误时机,那么在落入曹操手中后,谁打败曹操,谁是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理所当然的事,刘备没有任何借口成为荆州的主人。
。。
和亲考(2)
诸葛亮明知这一点,只能采取拖、赖、借,种种在政治上被动的手法来招架,在道义上也处于不利地位,无论在《三国演义》中,怎样渲染诸葛亮的哄骗鲁肃,三气周瑜,锦囊妙计,赔了夫人又折兵,实际上这并不成功的战果,却埋下了西蜀败亡的基础。
后来,孙夫人索性离开荆州,回娘家一住不回了。亲和不成,不但连朋友都做不了,比仇敌还仇敌的,自然两家就只有兵戎相见了。最后,蜀国之败,还是从荆州开始败起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被部下杀头,刘备东征死于白帝,从此,阿斗只有龟缩在盆地之中,再也出不了夔门。
情感,一旦掺进了非情感的因素,这种变质的情感,就得打上问号。同样,爱情也好,婚姻也好,若是含有某种政治的、经济的契约成分的结合,不管曾经是多么信誓旦旦,恩恩爱爱,如果契约状况出现变化,也就意味着爱情或者婚姻危机的到来。
但像孙夫人那样不幸地被送到和亲祭坛上的女人,她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孙子兵法云,兵不厌诈,此时讲诚实,便是天大的傻瓜了。
一场大的较量以后,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不会安静的。对政治家来说,是没有上帝所赋予的那个休息日的。因为,这一次较量结束之日,也是下一次新的较量开始之时。所以,有人统计过,二战以后的五十年间,全世界范围里,局部地区的战火,从来没有中断过。指望绝对的和平,铸剑为犁,马放南山,那是诗人的幻想。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魏蜀吴正式较量,并从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大决战。但这不等于这之后,就是歌舞升平的太平岁月。三方仍在不停地对峙当中。
除了真刀真枪的厮杀外,###,外交攻势,又成了另一个战场。孙权派华歆去曹操处为刘备求荆州牧,是假;让曹操去收拾刘备,是真。刘备对鲁肃哭天抹泪,是假,赖着不还荆州,是真。曹操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是假;要他去和刘备决战,是真。周瑜代刘备去攻西川,是假;“假道灭虢”要刘备的小命,是真。刘备作欢天喜地状,是假;于部队运动中要周瑜好看,是真。一部《三国演义》里雌雄莫辨,真假难分,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便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应变图存的教科书。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对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来说,犹如手心手背一样,翻来覆去,是信手由之的家常便饭。这个世界上,凡生死攸关的争斗,从来是不以不诚实为耻的。相反,两个对手之间,谁最不诚实,谁的获胜希望就最大。
似真似假,半真半假,真亦是假,假更是假。结果,整个社会变成了谎言与真理不分,光明与黑暗相似,道德与伪善同在,杀手与救世主难辨的是非不明的世界。于是,每个人连价值标准也扑朔迷离起来,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他自己,抑或不是他自己,也大可怀疑,因此,真诚自然成了不知所云的东西了,这也是一切都为了斗争的这样一个大前提,必然要出现的局面。
在斗争的漩涡里,一个人,要没有一点聪明和应变能力,注定是要失败的。
遥想公谨当年(1)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作品里,塑造了一个气量狭窄的周瑜。从此,中国的任何小说,再没有塑造出一个嫉妒心如此之重,而且家喻户晓的人物。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也是一位好妒成性的老兄,但他和周瑜不同,周是才嫉,奥是情嫉,才嫉比情嫉要更可怕些,所煽动起的仇恨要更强烈些。
周瑜式的嫉才情结,排他心态,在作家这一行里,倒是根深蒂固,怎么也好不了的。越半瓶子醋者,越挤兑人;越觉得自己有点资本者,越不容人,而那些陷入创作危机,走下坡路者,则尤其不能允许别人冒尖。其实文坛地盘挺大,足可以跑马射箭,互不碍事,大家都有存活的余地,但一定不许别人风光地非要干掉几个,干掉一片,干掉绝大多数,就留他老哥或老姐一个,这就是三国中描写的周瑜的心理病态了。
幸亏周瑜不是作家,他要搞写作,“建安七子”,都出不来。这一点,得佩服曹氏父子,曹操捉住骂他的陈琳,不但没砍他的脑袋,还给了他一个官做。他儿子曹丕,诗写得文采绮丽,文学批评也是极有见地的人,他的《典论》对同代作家作出了品评,可他并不因为不喜欢谁的文章,而把谁给修理了。所以,当时魏国的首都是三国时期的文化中心。
赤壁之战时,要是诸葛亮像刚出道的文学青年,见到编辑鞠躬,见到作家作揖,见到评论家磕头,也许周瑜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可他又借箭,又借风,神气活现。赤壁之战后,周瑜着着输棋,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临死,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这六个字,遂成千古警句。
其实,正史《三国志》中的周瑜,“性度恢宏”,那是胸襟开阔的人物。孙权与陆逊讨论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程普说过:“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是个很有人格力量的男子汉。而且《三国志》中说他“长壮有姿貌”,“少精意于音乐”,可见他确是苏东坡笔下那个“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他当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诸葛亮太放在眼里的。这种可怕的嫉妒,倒是《三国演义》这部通俗小说给他创造出来的。
公元210年,他给孙权的信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只字未提诸葛亮。以及曹操后来给孙权的信中说到“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的这番话,对于诸葛亮的作用也没有论及。因此,在历史上这场有名的赤壁大战中,时年三十岁的诸葛亮,不过是个小角色,充其量是西蜀派驻的一名军事观察员。而长他六岁的周瑜,才是指挥这次著名战役的总司令。
但由于小说家的虚构,扬抑之间,这两个人,一则为鹤氅羽衣的神仙,一则为鼠肚鸡肠的小人了。从此,周瑜成了气量狭窄,心胸偏急,嫉妒成性,毫不容人的文学典型。
于是,他垂死时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就成了一个应该盖世而未盖世,应该得到一切而来不及得到的英雄,在他命危旦夕,已无法再一争短长时的绝唱。很痛苦,很悲伤,死也咽不下这口气,许多碰上“强中更有强中手”的败者,或者时运不济,错过良机,即使不死,也会在力不逮时,发出这种类似感叹的。
这六个字中有两个“生”字,真是深堪玩味啊!
中国人的心态,可能与中国人繁殖孳生得太多太快有关,一切的幸与不幸,一切的忧患祸福,都和人口众多,过于密集,以致生存空间变得狭窄拥挤有关。于是,就产生了像物理学所说的,作为物体,人与人之间的相排斥,相敌对,相嫉妒,相倾轧的行为,远远大于相吸引,相联系,相匹配,相协同的现象。
无妨假想一下,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一个人时,人需要他人是第一位的。当每平方公里为一万人时,人提防他人是第一位的。当每平方公里为百万人时,连空气都不够呼吸,生存竞争,便是第一位的了。因此,人口众多,物产有限,形成了中国人心态中的独占欲,霸有欲。典型的状态是:一天不能二日,一山不容二虎,只有一个馒头,分开来吃两个人仍是饥饿,就不如拼个死活,一人享用。于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势必要干掉对手,才能用馒头蘸着鲜血,从容地领教老子天下第一的风光。文坛不大看得见刀光剑影,但彼此之间的倾轧,有时也颇有血风腥雨的味道。
。 想看书来
遥想公谨当年(2)
这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总是时不时地造成历史倒退逆转的一个根本原因。只有无情的屠杀,而无公平的竞争,屠杀只能再回到黑暗,竞争才推动历史前进。一个总是不停拼杀内耗的社会,是不会取得长足进展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强者和强者,大概是很难共存的了,周瑜和诸葛亮如此,庞统要不死于落风坡,焉知后来和诸葛亮又何尝不如此呢?不是已见争功端倪了吗!
刘玄德的仁义(1)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以仁义诚信,感召天下,从一个救了董卓,反而遭董卓白眼的平头百姓,在讨卓的盟军中,只是站在公孙瓒身后当跟班的些微角色,终于成了鼎立的三雄之一,被曹操誉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风云人物。他那时一无地盘,二无兵马,依人篱下,能令世人刮目相看,他的仁义诚信,确实起了一部分号召的作用。
但他后来,所以在三分天下中,始终处于苟安一隅的最弱地位,虽有孔明、庞统智谋之士,关、张、赵、马、黄等勇武之将,而未能大发展,大开拓,东不能与孙吴撷抗,北不能与曹魏争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