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贤臣。”哲宗说道:“喜鹊?贤臣?章爱卿到底要说些什么?谁是朕的贤臣?”章惇道:“微臣闲来曾学过解梦术,相传古代的学子如果高举中第,会有喜鹊飞至故乡登枝报喜,今番喜鹊衔菜落在枝头,想必是向圣上举荐一位文官。”“哦,那会是谁?章爱卿可否知道?”“据微臣猜测,这菜与蔡谐音,想必是开封府尹蔡京蔡大人。”哲宗大喜,说:“昨日朕还在怀疑,由此可见,蔡爱卿必是朕的不二忠臣,蔡爱卿听封。”
蔡京心中暗喜,赶紧出列,等候听封。就在这时,一人跨了出来,说道:“万岁不可。”哲宗一看是同知枢密院事曾布。
曾布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曾巩给神宗当过中书舍人,也就是在中书省负责草拟圣旨的官。
章惇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哲宗亲政后,是他的举荐,曾布才从知饶州,升至同知枢密院事。
哲宗问道:“曾大人,你有什么话要说?”曾布说:“万岁,蔡大人为人心机颇深,反复无常,不可重用。”说完,曾布便退回班列,不说话了。
哲宗有些犹豫。曾布为人温和谦恭,做事沉稳持重,因此,包括哲宗,对曾布的意见常无异议。哲宗看看文武百官,问:“众卿有什么异议?”百官无人肯言。哲宗看看赵挺之,说:“赵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专职官员出任、升迁之事。
在政治上,赵挺之观念倾向于章惇,但是,他与曾布又是朋友,所以于公于私一时难决,便道:“万岁,微臣以为,我朝姓蔡者并非只有蔡京蔡大人一人,还有蔡卞、蔡懋诸位大人。”
哲宗一笑,说:“既然如此,就统统封赏了吧。”哲宗亲政以来,发觉当皇帝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享用后宫佳丽若干,二是可以随意封谁的官,罢谁的职。
于是,哲宗封蔡京为户部尚书,蔡卞为礼部侍郎,蔡懋为开封府尹代理。当然,蔡京的儿子蔡翛由于职位不到,难以平步青云,是沾不了此次“青菜”光的。不过蔡京既然成了六部重臣,不久便给四儿子找了个事干,让蔡翛步蔡绦之后进了禁军队里。章惇一次“喜鹊解梦,成就了蔡氏数人,朝中甚至有人误认为蔡懋与蔡京也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蔡非一蔡,并无血缘。蔡京是从开封府尹位上提起来的,京都出了什么事,皇帝居然习惯问蔡京,而不理蔡懋,这让蔡懋心中十分恼怒。
再说大殿之上,“几颗青菜”该封的封了,哲宗又问:“诸位爱卿,谁还有事奏?”
章惇说:“万岁,微臣以为新法推行还有诸多细节要考虑。”
哲宗说:“那各部就讨论一下吧。”
于是,大殿之上议论纷纷,许久,各部尚书、侍郎没有统一口径。哲宗不耐烦了,他担心刘婕妤在后宫等急,便给李宪递了个眼神。李宪扯着嗓子喊:“各位大人,这新法的事到底要商量到什么时候?可不能累坏了万岁爷的龙体啊。”章惇忙说:“万岁,曾大人位高权重,可听听他的意见。”
哲宗说:“曾爱卿,你有什么意见?”
曾布暗骂章惇,瞥见蔡京正面带微笑,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便说:“万岁可听听户部蔡大人的意见,蔡大人是喜鹊送给万岁的重臣,自应有良策。”
哲宗道:“蔡爱卿,你有何高见?”
蔡京早就看出哲宗坐不住了,于是说:“以微臣之见,可按熙宁之初变法,照例行之。”
哲宗大笑,说:“就以蔡爱卿之意,传旨下去,凡熙宁新法,一概执行,朝廷不再另行新法。”
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元年自1068年起,至1077年为末年,共计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道:“以择术为始。”
早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王安石就写过一篇《言事书》,洋洋洒洒,足有万言,陈述新法思路。王安石当了十几年地方官,对当时大宋的财力、军力、风俗等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忧国忧民的王安石便慷慨进书,希望能够挑起变法的重担,改变宋国内忧外患、贫瘠衰落的现状。只可惜,当时,仁宗皇帝对王安石的新法并不重视。几年后,仁宗驾崩,英宗继位。英宗也非一个英明的皇帝,只在位四年便追随仁宗而去了。
宋神宗登基后,开始重用王安石,先是让其知江宁,熙宁元年四月,将其调回京城,任翰林学士、侍讲。侍讲就是给皇帝讲经读史的官员,一般由才学出众者担任。当然,除了皇帝,太子也有侍讲官。
与前两代皇帝不同,宋神宗比较开明,而且素有抱负。宋神宗常与王安石谈论历代王朝,非常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希望将“熙宁”变成“贞观”。
一天,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
两人一问一答,无非是治国最首要的是什么。王安石告诉宋神宗,治国最首要的是改变陈规,建立新的治理方法。
宋神宗本身便是个有锐意进取心的人,所以,听了王安石的话非常兴奋,便问:“卿以为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道:“万岁,要做一朝明君,又怎么能只期‘贞观’之功呢,何不直追尧舜,成就一代圣君。”
宋神宗大喜,但随之又有些忧虑,道:“卿以为,朕之江山,能达尧、舜之清明乎?”
“万岁,有所为如垒台,则功绩自来,有不为如去垒,则功绩自去。”
“哦,怎么讲?”
“万岁若一心为之,再高的峰台,也会一级级垒起来,若无意为之,再高的峰台,也会一级级垮掉。”
“爱卿所言之是,只是,如此说来,朕内心沉重,恐不能达前人的地步。”
“万岁勿忧,尧、舜之明,无非公视听、明是非,正所谓持平碗而水不洒,擎高灯,而路自明。只要万岁以公正判正邪,以法度量是非,那么,国内怎么还会有假、恶、丑?”
“好,说的好。”宋神宗拍案而起,决定变法,做一位继承尧、舜,空前绝后的明君。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设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新法;四月,王安石遣刘彝、谢卿材、侯叔献、程颢、卢秉、王汝翼、曾伉、王广廉八人到各州府考察农田、水利、赋役等情况。
当年7月,推行均输法。该法旨在保障京城京城的供应,避免地方囤积。由淮、浙、江、湖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督运事宜。
9月,青苗法出炉。该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往当地官府借贷,以补助耕作。
11月,又颁布了农田水利条约。该法规定,各地兴建水利工程所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
熙宁三年(1070年)又推行了免役法。由开封府试点,尔后,在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了原按户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
此外,还有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贡举法等等。
新法推行后,在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新法必然会影响到一些守旧派官僚的利益,因此,不断有大臣跳出来反对新法。当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时,王安石已经难以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好于熙宁七年(1074年)主动递交了辞呈,宋神宗无限惋惜地将他送回江宁去了。
第二年,宋神宗又将王安石召了回来,但是,仅仅两年的时间,王安石便以疾病为由,再次递交了辞呈。
随后十来年的光阴中,宋神宗虽然基本延续了王安石的新法,然而,大多变法成果寥寥,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元丰八年(1085年),胸有尧、舜之志的宋神宗,在遗憾中逝世了。于是,哲宗登基,高太后垂帘,司马光掌权,新法被彻底推翻。
第04章:后宫惊变
古往今来,后宫这些女人们,似乎除了争风吃酷外,并没多少真心辅佐皇帝的。哲宗的龙椅刚坐稳,后宫便分成了三派,一派以向太后为主,一派以孟皇后为主,一派又以刘婕妤为主。一旦哲宗回到延福宫,向太后身边的小太监梁师成,孟皇后身边的陈迎儿便来附近打探。那陈迎儿生得一副伶牙俐齿,梁师成却一副呆相,不善言语。花丛下见了,陈迎儿少不了数落梁师成一番,却常常因此暴露了身份,被站在延福宫外的李宪察觉。从此,哲宗不得安宁,即便想与刘婕妤享乐,那孟皇后常常于延福宫后啼哭。
那天晚上,哲宗正与刘婕妤享乐间,又闻外面隐隐有啼哭之声。于是披衣而起,来到宫外。哲宗见李宪倚在门上已经酣然入睡,心中有气,却没有喊醒他,自己绕到宫后欲看个详细。
哲宗大着胆子,朝前走去,谁知,等他走近,宫后已经寂然无声。哲宗在花丛间转了一圈,本想回宫,突然看到一个小太监在远处坐着。那太监十几岁左右,长着一副憨态,正是逢了向太后之命,前来窥视的梁师成。梁师成藏身于花丛间,听到孟皇后的啼哭,想起家乡的亲人,一时望着月亮出神,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待到哲宗走到近前,梁师成才感觉出来,慌忙站立,哆嗦着说:“万岁爷,孟……孟皇后呢?”
孟皇后?哲宗心说,难道每天在朕寝宫后哭泣的是孟皇后?朕明白了,肯定是她妒忌刘婕妤。
哲宗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宫的?”
梁师成说:“奴才梁师成,服侍向太后。”
哲宗一听是向太后的人,有些不悦,淡淡地说:“天色不早了,快回隆佑宫去吧。”
“是,奴才告退。”说着,梁师成就恭恭敬敬跪退了。
第二天散朝时,哲宗把章惇和蔡京留了下来,将自己的烦恼说与两人。
“两位爱卿,不瞒你们说,朕每日垂幸刘婕妤,确实冷漠了孟皇后,但是,孟皇后也不该如此做法?本来,这是朕的后宫之事,不便外扬,只是,朕近日已被搞的焦头烂额,不得不请两位来出个主意。”
两人一听是这种事,都低着头不说话。
蔡京刚受君宠,处事小心翼翼,哪敢管皇帝的家务事。章惇却在心里权衡利弊。
哲宗皱了皱眉,道:“朕让你们俩来,是信得过你,如果你们不帮朕想点法子,朕还能听谁的?唉,这个孟皇后,真让朕烦心。”
章惇始终担心与孟皇后相见之事会对自己不利,加之他憎恨高太后的人,听哲宗的话音,显然对孟皇后已有了厌意,于是说:“万岁,从隆佑宫和景灵宫的人互相监视看,显然它们的主人在暗中相斗,后宫是江山的基础,万不可任其分裂下去,一旦矛盾剧烈,怕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晋朝,贾后命东安公繇杀杨骏,灭其族,废太后杨氏为庶人。唐朝,韦后与安乐公主曾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太平公主也曾阴谋废掉唐玄宗。辽邦圣宗死后,耶律宗真即位,其母逼死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