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女皇-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涌现出来的地主阶级人才大批提拔上来,而把不称职的官吏加以罢免和淘汰。武则天选拔人才来为自己的政权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长处。如当时著名的宰相狄仁杰,就是由地方官吏提升上来的。狄仁杰不畏权势,直言不讳,多次劝阻武则天不要奢侈浪费。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劝阻,对他十分器重,亲自给他袍子上题字,以示勉励。当时,据史载,朝廷上下,可谓人才济济。 武后当发觉自己埋没了人才,常常感到惋惜。“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讨武氏檄》,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可当骆宾王起义失败,一颗人头呈在武则天面前的时候,她却深感惋惜,大大赞叹骆宾王的文才,后悔这样的人才没有得到自己的任用。为了加快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则天放开关卡,大量录用有才学有能力的考生。在她执政的50多年中,共取进士达1000多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要比唐太宗时增加一倍以上。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成殿亲自主持对贡生的考试,以示皇恩。从此,贡生考试都有了殿试。除此之外,武则天还破格用人,放手给人官做。武则天招官的办法主要有:
  (1)自举———九品以下官吏以及百姓,皆可自我举荐,请求做官或升官;
  (2)试官———各地举荐人才,凡是被举荐者,一律允许做官,称为试用之官;
  (3)员外官———即编制之外的及第士人,暂无官职,置为员外官,同正官一样享受俸禄;
  (4)武举———招收天下有武艺的人。此项内容为武则天在公元702年首次开创。
  武则天善于在实践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任用官吏不是仅凭考试、推荐或自我吹嘘,为官者不能枉受国家俸禄,在位者要胜任其职,造成损失者得拿命补偿。她在大量的及第考生中,选拔、任用了不少文武大臣,其人数并不比贞观时少,如她当时任用的主要宰相魏元忠、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都为大唐盛世的出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人也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官吏。
  公元666年,尚在高宗皇后之位的武则天从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学俱佳的文人学士。这批文人学士被她特许从玄武门出入禁中,被时人称为“北门学士”。武则天打着“修撰典籍”的名号,把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后,编写了一大批署武则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传》、《臣轨》、《官僚新诫》、《乐书》、《少阳正范》等。其实,武则天建立的“北门学士”,只是名义上的修撰著作,实际上他们都是是武则天的亲信智囊。在数十年的宫廷政权斗争重,武则天密令他们参决朝政,“以分宰相之权”。这批“北门学士”组成的智囊班子,为武氏造舆论、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在此后的二十余年中,武则天不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高宗死后她又临朝执政,并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都是与“北门学士”分不开的。同时,武则天也没有忘记这些功臣,他们多数被擢升为三、四品高官,范履冰、刘祎之还做到宰相,长期受到重用。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武则天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作为帝王,知人善任,使合适的人处于合适的位子,发挥他们的特长,而皇帝“垂拱而治”,是实现政权稳定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女皇武则天比大多数男性帝王要成功得多。
  

治世
武则天在位时,一贯强调“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她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农业的发展。其中一项就是她曾下令禁止买卖“世业口分田”,并清查了豪门贵族的一些非法占田,使田地能够真正为农民所用。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整顿、查抄田产的运动,仅仅洛州一地就查出了三千多顷。通过清查,武则天取消和削减了一些贵族的封邑和食封田;通过搜刮“隐户”,减少了部分豪门贵族所控制的劳动力。所有这些,都大大改善了初唐以来贵族豪强强占、私自买卖田地,大肆盘剥压榨农民,而朝廷却得不到多少收益的混乱局面。于是,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生活渐渐富庶,国家的粮库也越来越充实。
  除了整顿田亩制度,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还曾大兴水利,在今天的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浙江、江苏、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许多地区,都兴修了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大的水利工程有的流经几个省,有的能灌田数万万亩之多。这不仅促进了当时农业的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武则天还提出一项重要的主张,那就是要“重农桑,薄赋徭”。为了实现这项主张,她规定:如果地方官吏能够做到使所辖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就给予升官,相反,“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要受到处罚。同时,她并用减免赋税的办法,吸引逃亡人口到长安和洛阳周围的州县落户,以此减轻群众生活的困难。公元686年,武则天还曾经叫人编辑了一本农书《兆人本业》,下令颁发全国各地,要求地方官吏注意农时、节令,重视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所有这些,对当时农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户口和田地的数字衡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全国人口增加很快,到她执政的末年,已由唐高宗时期的380万户增加到615万户,几乎增加了1倍。同时,全国的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甚至在一些高山深谷中,也有耕种的人群。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库充盈,饥荒、缺粮这样的现象已经很难看到,当时米价便宜的地方,一斗只有5钱,真是出现了“海内富庶”的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全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
  虽然身为女儿身,武则天在面对战事时也显示出了过人的气魄和胆识,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公元670年,原已归唐的吐蕃部族举兵反唐,一路骁勇无敌、连下数城,接连攻陷了西域十八州城以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公元679年,###厥24州酋长也叛唐复立,此时,边疆战事又起,叛军企图把战火引向中原,威胁朝廷。面对这些突然兴起的战争,素以武功见长的李氏家族后世子孙,远远没有他们的先祖李渊、李世民那样的勇气与胆略,他们惊慌失措,毫无办法,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反倒是武则天面对叛军,处惊不乱,她运用智慧和谋略采取了拉拢、安抚与驱兵镇压并用的手段。
  首先,对于###厥,武则天一方面动用军队以防止其进兵中原,一方面,又不断派遣使臣,向突厥酋长陈述利害,使其知晓朝廷大义,以求得国家安宁。事实上,###厥的反叛,主要是为了收回在咸享年间被安置在丰、灵、代、朔、胜、夏等六州的突厥降民。武则天得知以后,立即许诺还其降户数千,由其自治。同时,还恩赐给他们“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四万斤”,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状况。很快,中原同突厥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突厥默啜可汗甚至两次派出军队,帮助唐军袭击骚扰河北的契丹军队,使河北的战火很快平息下来。于是,武则天授予默啜可汗“立功报国可汗”的称号,这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和立场:突厥民族仍然是大唐帝国的臣民,突厥与大唐友好相处。此后,武则天还不断地给突厥地区赠送大量的生活资料和农业械具,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
  与此相反,对于攻占西域的吐蕃军队,武则天一点也不手软。她从战略的眼光出发,为维护大唐疆土,坚持不断地派出大批军队进行镇压,同吐蕃反复交战,尤其是对安西四镇的坚决争夺。安西四镇是扼守西北的咽喉之地,是维系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武则天在西北边防大规模地开展了屯田运动,以此增加西北防务。公元692年,武则天派出大将王孝杰,经过一段艰苦的战斗,终于收复了安西四镇,朝廷又派出三万精兵镇守。当时,吐蕃曾请求大周归还安西四镇,武则天拒不同意,声明朝廷严守安西四镇,就是为了防止吐蕃东侵。在大周强大的军事防备面前,猖獗一时的吐蕃叛军被震慑了,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嚣张气焰。在此此后,武则天也很重视对吐蕃臣民的安抚,她也不断派使臣向他们叙述友好,恩赐财物,并多次称赞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加强唐蕃之间的亲密关系所做出的贡献,希望唐蕃人民继续友好下去。这种强大的政治宣传使吐蕃民众对朝廷越来越臣服,而好战的吐蕃首领论钦陵,也终于在内讧中自杀。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谓之“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武则天在位时期,她大刀阔斧地革除弊政,不拘一格地任用能臣,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在处理边疆问题上也毫不犹豫,坚决果断,显示了无论是大唐还是大周的气派。
  一位美丽而坚强的女皇,正在书写着神秘而伟大的东方神话。
  

性情中人
武则天在少年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在宫里的日子里,虽然经历着残酷的权力斗争,却也并没有妨碍她的诗情。事实上,武则天对盛唐诗赋的繁荣也有不小的贡献。她本人爱好文学,颇具才情,还创造出一些汉字,如她的名字“曌”等。在她的积极倡导和鼓励下,宴会赋诗、应制赋诗十分盛行,吟诗作对也成为当时获取功名的一个捷径。在武则天时代,唐诗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在格式和内容等方面也渐趋成熟。可以说,唐朝诗赋的盛行就是从武则天时代开始渐入高潮。
  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惜才、爱才,结交了很多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如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等等。这些人经常聚在她的府邸,畅谈国事,发表己见,不但创作诗篇,也为武则天理政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她的诗58首,其中大多数为庙堂祭奠之作,然而其间也偶有一些记载游兴、抒发感情的诗篇,例如一首叫做《如意娘》的诗这样写道: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当然是一个铁腕人物,在历史上给人留下不让须眉、女中豪杰的印象,然而作为女人,她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从这首《如意娘》就可以看出来。当时武则天孤身在感业寺,远离喧嚣的宫闱,满目凄清的古刹,只有青灯作伴,看不到一点希望。她强烈地怀念曾经在宫里的日子,怀念和李治的感情,她像所有痴情的女子一样,望穿秋水,盼望着情人的来信,看到旧物,不禁潸然泪下。从这首诗里可以看见武则天娇弱而惹人怜爱的一面。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有首《腊日宣诏幸上苑》这样写道: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还流传为一个故事,说的是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盛开,唯有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下令将牡丹贬到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这首诗写于公元691年,也就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