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你要记住淑妃是怎么死的,长大后一定要罚治那些奸恶之人。” 
  吴总兵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他手中有三尺青锋剑,在边关与敌人有成百上千次的厮杀,可对于宫廷的邪恶与腐败他这一介武夫也深感无能为力。 
  淑妃的死就如一片阴云长久地压在吴府的每一个人头上,每个人似乎都不开心,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心事重重,往日的欢笑不在了。 
  小三桂在这种悲愤和哀愁的气氛中一天一天地成长着,这种气氛同时也使他懂事了许多,他知道什么时候去讨父亲开心,什么时候不去打扰正在沉思的父亲。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五年已过去了。 
  吴三桂由于出生时的奇异,再加上满月时无上道人的隐语,他便少有异名了。 
  小三桂五岁了,与同龄孩子相比,他明显地高大健壮许多,不但如此,这孩子心眼也挺多的,自然而然,在那一帮小伙伴当中,他被公推为领袖了。 
  吴三桂生于一个整日充满刀光剑影的家,是兵家门弟的兵家郎。他的父母、舅家都是行伍出身,并且生于军营,多接触军兵将领,刀枪棍棒,周围的一切环境氛围,都是一种刚健质朴,武勇粗犷的戎马事,这给小三桂爱好武艺,喜弄枪棒产生极大影响。 
  小三桂天生奇胆。 
  生于军营,不断见到流血厮杀,他不但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远远躲开,反倒喜欢凑上去看热闹。 
  吴襄与吴夫人都是身负武功之人,自然对儿子练武要求甚严。从三岁起,便教他走箭步,四岁时,便教他练习武艺了。 
  小三桂生性勤奋,练武十分刻苦,有时被摔打得鲜血长流,爬起来照练不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想学。家里常有军将往来,无论谁来,他都缠住人家要“过过招”,其实,也只不过想学点新武艺罢了。别人见他活泼聪明,倒也十分乐意教他。 
  小三桂从小于军营长大,吴襄整日忙于军务,不及教他认字读书。可喜小三桂人极聪明,记人记书记事,几乎过目不忘。兵家门第也没有四书五经,只有最基本最流行的一些兵书战策,戎马倥偬,父母没有机会请高明的先生教他启蒙读经,只请得营中一名文职小吏教他认字,讲一些简单的知识。 
  但是,这对于吴三桂来说,也就足够了。 
  一认得字,他就能自己读书了。家中的武经七书,他竟然磕磕绊绊地全读完了。七岁时,竟然还读了明代兵界流行的《戚继光兵法》。 
  他读这些书时,吴襄与吴夫人见了,只觉得这孩子好笑。尽管他十分聪明,然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又哪里读得懂这些兵书,哪里能参透用兵之道呢?因此,他们虽不阻拦他,却也并不放在心上。 
  直到监军高起潜到来,这小三桂才用一番滔滔不绝的宏论,令父母大惊失色。 
  高起潜是一名宦官,在熹宗帝面前很红,当时任监军之职。吴襄与他有一些私交,因此,当高起潜奉命督查军务至此时,吴襄便邀他到家中作客。 
  高起潜随吴襄到了府上,小三桂正坐在院子里抱着一本兵书看。见父亲回来,便站起来,喊着“爹爹”,拿着书跑过来。 
  吴襄一指高起潜,说道:“高伯父来了,还不行礼?” 
  吴三桂曾见过高起潜,听见父亲一说,便躬身行礼。 
  高起潜笑着扶起吴三桂,笑道:“免礼免礼。伯父来的匆忙,也没有带见面礼,不怪伯父吧?” 
  小三桂微笑摇头。 
  吴襄把高起潜请到客厅就座,小三桂也随着走了进来。 
  落座之后,高起潜忽然注意到吴三桂手中拿的竟是一本兵书,非常奇怪,笑道: 
  “贤侄喜欢用兵吗?” 
  吴三桂歪头想了一下,说道: 
  “兵是危险东西,打仗也很可怕啊!” 
  高起潜说道:“那么贤侄为什么要读这兵书呢?” 
  吴三桂小嘴一瘪,哼一声,说道:“它们虽然又危险又可怕,但有时候,又非用不可.不学习它,怎么能领兵打仗?” 
  高起潜一听,更来了兴趣,故意逗他,说道:“原来贤侄看兵书,是要当将军呀!” 
  吴三桂脸色一下严肃起来,振振有词地说道:“那当然,现在,北有清兵满将,内有反贼流寇,朝廷忧虑,百姓不安。我不当将军带兵打仗,还有谁来解危济困呢?” 
  这几句话,倒说得高起潜哑口无言,暗暗称奇。吴襄在旁,见儿子一副肃然的神气,心中也动了一下,很为儿子的这种大将气魄所感动。 
  高起潜怔了一会儿,又说:“既然贤侄立此大志,不知看了兵书,做何想法?” 
  吴襄知道高起潜现在有意考他,也不禁直直地盯着吴三桂。 
  吴三桂沉思一下,抬头说了一席话,这番话说得真是惊天动地,尤其出自一八岁小儿之口,更是令人不可思议。 
  只听他朗声说道: 
  “兵很危险,一用兵,非死即伤;打仗很可怕,一打仗,非兴即亡!败也有伤,胜也有伤。浪费老百姓的钱财来养兵,浪费老百姓的力气来备兵,一个国家有兵,就像人身上有疮啊!” 
  高起潜不由脱口问道:“此话怎讲?” 
  吴三桂说道:“人身上有疮,必养之以血,最后必伤之以生啊!带兵打仗,其实不是以人命做游戏吗?既打仗,必有胜败,这不又是拿国家的命运做赌注吗?” 
  高起潜这时几乎已不把小三桂当作八岁小童了,他是文职,并不懂兵法,现在见小三桂说的头头是道就自然而然问: 
  “那么贤侄还为什么要当将军,去领兵打仗呢?” 
  吴三桂说道:“现在,有人要夺我土地,霸我家园,杀我父母,我怎能不反抗呀?”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高起潜,又说: 
  “损兵折将,只是出于庸将之手,我因此才学习兵法,不做庸将。兵像火、水、毒药,用之不得其人,不得其时,不得其当,不得其道,一定会伤人害己的!” 
  说到这里,吴三桂停了下来。高起潜隔了半晌,才回过身来,由衷地叹道: 
  “这哪里是黄口孺子所说的话?” 
  他转向吴襄,笑道: 
  “即便吴兄,也未必有如此见解吧?” 
  说实话,吴三桂这篇宏论,早已把自己的父亲惊呆了!吴襄领兵打仗多年,作战无数,然而却从未想过这些问题。 
  儿子的一番话,使他惊叹不已,心中暗暗高兴,口上都不好明夸,只说: 
  “小儿胡言乱语,让将军见笑了。” 
  哪知高起潜十分认真,说道: 
  “吴将军差矣!在下也见过不少聪明机智的孩子,像令郎这么有大智大谋的,我却从未见过。” 
  吴襄心中十分喜悦,应道: 
  “黄口小儿,有什么大智大谋?只不过看了几部兵书罢了!” 
  未待高起潜反驳,吴三桂却不乐意了,说道: 
  “父亲错了!赵括也熟读兵书,却只会纸上谈兵,不是也全军覆没了吗?” 
  高起潜听了,更为惊服,问道: 
  “那么,以贤侄之见呢?” 
  吴三桂说道: 
  “纸上谈兵,必致失败。只有学以致用,灵活掌握,知兵情、民情、将情,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高伯父以为如何?” 
  高起潜听了这话,不由站了起来,向吴襄拱手道: 
  “恭喜吴大人!” 
  吴襄迷惑不解,问道: 
  “怎么?” 
  高起潜说道: 
  “令郎只有八岁,便有这样的机谋,我已从令郎身上看到一员猛将了!难道不值得贺喜吗?” 
  吴襄摇手笑道: 
  “高大人过奖了!” 
  高起潜道:“我早就听说令郎出生时伴有种种异象,又听说无上道人预言这孩子前途无量,心下十分爱慕,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又停了一下,不由叹了一口气,说: 
  “倘若我高某有一子,也如令郎一样,该多好啊!” 
  吴襄见高起潜这么一说,已明白他的意思,便说: 
  “高大人若蒙不弃,吴某有意让犬子拜高大人为义父,不知高攀得上否?” 
  真是一语中的! 
  高起潜是名宦官,无儿无女,十分寂寞。今日见吴三桂这么聪明机敏,不同凡响,早生收为义子之意了,只不好出口。见吴襄一说,当然大喜过望,哪有不允之理? 
  吴襄立时唤出夫人及丫环,见过高起潜。向夫人说明高起潜有收三桂为义子之意,夫人也欣然允诺。 
  当下,便命人设案焚香,让吴三桂拜见义父,尽行认亲之礼。 
  那高起潜更加高兴。因没有带有礼物,言明改日送上,众人皆大欢喜。 
  高起潜回京后,马上备了厚礼送来。并在熹宗面前极力夸赞,熹宗亦以之为奇,龙颜大悦,赏了吴三桂不少珠宝,命高起潜一齐带去。 
                  
二、宫廷惊变
   
  魏忠贤的独裁统治给大明朝这辆千疮百孔的破车又狠狠戳了几个大窟窿,给崇祯皇帝留下的却是一笔极难消化的政治遗产。 
  转眼间信王已经虚岁十五岁了,快到了成亲的年龄了,天启便请神宗的昭妃刘氏与自己的正宫张皇后两个人作主,为御弟朱由检选了三位王妃。 
  但皇宫中除了天子的妃嫔与太子的新娘外,是不能容纳其他女眷的。于是,皇帝便命令在宫外修建信王府第。可是国库空虚,根本无钱建府,太监李永贞便请将惠王府整修一新,备信王居住。 
  天启准奏,信天殿下这才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安宁的小天地。 
  大轿轻快而平稳地顺街而行,不多一会儿,便已经到了紫禁城外。 
  信王掀开轿子一侧的小窗帘,那紫红色的城墙立即映入眼帘。他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到宫里来了。为了避免魏忠贤手下爪牙的注意。出宫之后,他便谢绝了任何朝廷上的礼仪活动。 
  为了排遣时时袭来的孤独和压抑,他阅读了不少历朝历代的经典文献。 
  通过大量的阅读,对于治理国家他越来越充满了信心,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智慧与手段治理好一个像明王朝这样一个日益腐朽的大国。 
  信王看着红色的紫禁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就在信王的思绪跑出很远很远的时候,大轿忽然停了下来。王承恩撩开轿帘,恭恭敬敬地说道: 
  “殿下,请下轿步行入宫!” 
  紫禁城里,除了皇帝与皇后外,其他人是不准乘轿或骑马的。如果有谁经特许在宫中乘坐二人小轿,都会被其本人或别人看作极为隆重的恩典。 
  信王下了轿,跟着李永贞向皇帝的寝宫——懋德殿走去。一路上信工看到了不少自己熟识的殿宇楼阁,香草幽径。 
  信王一进入懋德殿,就有小太监进宫中禀告,魏忠贤亲自迎了出来。 
  魏忠贤生就一副憨直老实的外表,因为痛哭天启皇帝,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子一般,更显得愚钝木讷。 
  魏忠贤见到清王,向前紧走几步,恭恭敬敬地曲身行礼,说道: 
  “参见信王殿下!” 
  这颐指气使,盛气凌人,把亲王、妃嫔都不放在眼里的老太监这番举动,着实令信王感到意外,急切之间竟然愣在了那里! 
  好在朱由检有一个老于世故见多识广的老太监王承恩,替他打了圆场。他急忙挨到信王身边,恭敬得近乎谄媚地对魏忠贤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