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红沁芳 天堂挽歌(1)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谨以此文献给普天下痴情的而不是虚伪的、尊重原著而不是附会怪力乱神的《红楼梦》爱好者。
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抒情散文诗,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本书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沿革,都有可靠的史料证实。
——土默热
两块石头
不知亲爱的读者注意否:《红楼梦》中的石头不是一块,而是两块:一块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一块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补天石”。
两块石头,属于不同的神话系统,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深刻内涵:补天石代表的是“无才补天”者的“自怨自叹”, “三生石”代表的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灌溉”、“还泪”之情。两块石头不应混为一谈!
判断《红楼梦》的作品主旨和作者生平,大概最好的办法是从两块“石头”入手,看哪个人同“大荒山”和“西方灵河”同时发生关系,并与两块石头代表的创作意图同时发生共鸣。
灵河岸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天堂!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灵隐的飞来仙峰、三生奇石,古往今来不知醉倒多少文人骚客。白乐天、苏东坡、岳武穆、于少保,都曾在杭州风流蕴籍、慷慨放歌。
暖风熏得游人醉,柔山软水养美女。杭州的美女,不仅如花似玉,更聪明灵慧、婉转多情。奇优名妓,无出苏小小之右;回肠九转,无过白娘子之痴;哀婉伤心,无愈冯小青之悲。
鲜花、醇酒、美人、才子,往往都是相伴产生的。杭州的美女身边,古往今来,绝不少风流才子陪伴。白乐天的《长恨歌》,吟咏了一千多年而不衰;洪稗畦的《长生殿》,搬演遍九州万国而不厌。
三生石畔
杭州奇,最奇在灵隐。灵鹫仙峰,相传是从西方极乐世界灵河岸边飞来,可见这里的吸引力超过佛祖西天。三生奇石,相传从唐朝时起就见证三生奇缘,足见这里对奇人逸士诱惑力之大。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到了深秋,还可留得残荷听雨声。湖畔逶迤的山麓,每到三秋,桂花就漫山遍野吐出浓郁的芬芳,熏得月中的吴刚,也不由得停下砍伐月桂的斧头,捧出一杯沁人心脾的桂花酒。难怪人们把牡丹称为国色,却把天香美誉赠给了桂树。
天然图画
西湖美,但西湖的山水却是人工雕凿而成的,杭州还有个兼具西湖山水之美,但天然少雕饰的副西湖——西溪。如果说西湖是风姿绰约的少妇,西溪便是素净淡雅的村姑,这里更幽静,这里更自然,这里更野趣,这里更芬芳。
小桥流水,迤逦十里,连绵群山,云中雾中。一叶扁舟荡入西溪,但见两岸桂树,夹河红梅,海棠桃花,片片点点,扬花柳絮,缕缕飞飞,更有水中红菱,迎船摇曳,楚楚多情。
这里四季有不尽美景,春来梅花先放,夏至海棠争开,秋凉芦花如雪,寒冬老梅凌霜。西溪最奇处在秋雪庵,春夏落红如雪,三秋芦花如雪,寒冬红梅傲雪。
现在的西溪美,古西溪更美,史载,这里曾有十里梅花,百顷芦荡,千点白鹭,万竿翠竹,从南宋到清初,这里一直是文人墨客游历题咏的好去处,诗词佳作,史不绝书。
西溪留下
西溪有留下镇,奇镇奇名。何以取如此名称,说来话长。当年宋康王泥马渡江,来到西溪,见这里如画美景,本拟于此建都。后来把皇宫建于凤凰山麓,又不舍这里的好山好水,遂颁发御旨:“西溪且留下”。于是乎,这里就有了“留下”奇名。
留下镇有一条古街,名尚书坊。史载,这里是明朝成化年间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洪钟,在退休以后由皇帝赐建的府邸。府邸绵延四五里,把大半条街都占了。府后有家庭花园,名称就叫洪园。
尚书的府邸园林今已不存,但残迹尚在。尚书的墓地在东墓坞,残碑断石犹存。碑石上有明朝成化皇帝的御题,有著名儒学大师、兵部尚书王阳明的题刻,弥足珍贵。
五常探源
留下镇的紧邻,是五常乡。两地本为临安所属的西溪一地,后来分为一乡一镇,分别命名。
五常这个名字,代表当地出过五个尚书级的大官僚。古代“常”、“尚”通假,“五常”的意思就是“五尚书”。 “尚书”一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中央的正部长,一个乡出了五个中央级部长,乡望可谓盛矣。
。 想看书来
落红沁芳 天堂挽歌(2)
这五个尚书出在谁家呢?洪钟家族旧日祠堂门口的楹联是:“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洪钟的父亲祖父,被皇帝追赠为尚书;洪钟的儿子孙子,也担任过朝廷尚书,一门五尚书,并非浪得虚名。
洪钟的祖宗,是宋朝出使金国、威武不屈、归国后被封为“魏国忠宣公”的洪皓。洪皓的三个儿子洪遵、洪适、洪迈,不仅是著名文人,还都担任过宰相一级的官职。正所谓“父子公侯三宰相”,洪家府邸园林,也正是皇帝赐建的 “国公府”。
茫茫大地
从明朝成化年间起,洪家在当地赫赫扬扬,过了一百多年的豪族生活,可谓“百年望族”。洪家是在什么时候败落,终成茫茫白地的呢?时在大清康熙年间。
明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清军乘机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洪家作为旧日的官僚,由于改朝换代,失去了世袭前程,又放不下昔日的臭架子,三百多口人嗷嗷待哺,入清后便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嗣后,又由于家族内部矛盾重重,窝里争斗,频发“家难”,造成子孙流散,后继无人。内忧外患,纷至沓来,最后被朝廷抄家充军,从此一蹶不振。
“花王”临凡
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杭州居民惨遭涂炭。兵荒马乱中,洪家后人洪起鲛携妻子黄氏,前往郊外逃难。 妻子身怀六甲,将次临盆。就在这个难堪的时候,妻子黄氏的肚子一阵阵疼得紧,分娩在即。
在一个费姓农妇那四面透风的茅棚里,这个苦命的孩子降临人间,是个男孩,作为长子,正是承重之人。夫妻两人给孩子取名洪昇,表字昉思,意思是希望他将来像个初升太阳一样,能够重振洪氏家族昔日的雄风。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发现,孩子绝顶聪明,但奇怪的是,作为男孩,却像女孩错投了胎,只爱那些钗环脂粉之类,对习文练武,却兴味索然。整天爱同女孩子一起玩耍,对男孩子却避而远之。
“四大家族”
明朝末年,杭州城里有洪、黄、钱、顾“四大家族”,累世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地官员到任,必首先投刺“四大家族”,请求照应,方可平安为官。
时至清初,事过境迁,“四大家族”都失去了倚恃,相继败落。先是钱姓家族由于卷入了江南“科场案”,家长钱开宗被杀头,全家被械捕京师。继之是洪家因“家难”被朝廷抄家发配。
只有黄家,由于黄几清初参加科考,得中举人,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高权重,显赫一时。但康熙二十一年黄几年老退休,失去权柄,也逐渐衰落了。
“冤孽”降世
战乱期间孩子多,清初,四大家族仿佛开了瓦窑铺,一朵朵金花银花争相怒放。在洪家其母亲生下洪昇后,又接连产下两个儿子、两个千金。看到人丁兴旺,洪起鲛夫妻二人倒也其乐融融。
黄几有一子一女,女儿嫁给了洪起鲛,就是洪昇的母亲。儿子黄彦博举一女,取名黄蕙。说来也怪,黄蕙与表兄洪昇竟生于同年同月同日,生辰略小,屈居为妹。
洪昇的表丈钱开宗连举两女,分别取名静婉、凤纶。姑丈林家举一女,取名严清,字以宁。其他表亲家也陆续出生了一大批表姐妹:柴云仪、冯又令、毛安芳、张槎云等等。
也可能是天上星宿应运而生,洪昇的这些表姐妹一个个不仅出落得如花似玉,并且个个绝顶聪明,加之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几乎都成为清初著名的女才子。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花笺彩纸
洪昇家庭世代簪缨,累世积累了大量图书,号称“学海”,洪昇自小的学习条件极为优越。洪家对这个长子科举功名、重振家声寄予了莫大期望,为他读书聘请了当时杭州城里最好的老师:毛先舒和陆繁。
可是事与愿违,毛、陆两位老师固然学富五车,但并不鼓励这个聪明的学生走“仕途经济”道路。毛先舒是明朝遗民,心中故国情结深重;陆繁的父亲、叔叔,在清初都遭受过重大打击,对新朝廷怀恨在心。受他们的教诲,洪昇从小就产生了浓重的兴亡感叹意识,对读书当官不感兴趣。
洪昇成了一个几乎不可救药的纨绔子弟,他斗鸡走狗,无所不好,灯谜酒令,无所不精。特别是爱好看当时风行社会的艳情书籍,爱吟唱几首情爱诗词,逐步成了一个多情的种子。种之桑榆,收之东篱,洪昇没有成为冷血官僚,反而在十五岁就成了杭州城里知名的青年诗人,一命笔就“鸣钱塘”,阖城传诵。
落红沁芳 天堂挽歌(3)
毛先舒是当时著名曲学大家,陆繁是首屈一指的骈文大家,受他们影响,洪昇自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曲学和骈文基础,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基本是靠这些本事吃饭。
青梅竹马
洪昇与姐妹们一起长大了。钱家后来被朝廷从北京放回,没有了家,只好寄住在洪府。进士林纶早死,林以宁也寄在舅舅洪家。冯又令的父母双亡,陪着一个老祖母苦度岁月,也经常到洪家住上几天。
钱氏姐妹、林妹妹和冯妹妹,与表哥洪昇及洪家两个姐妹,从小一起在宅后的洪园编柳,在门口的沁芳桥钓鱼,在假山后捉迷藏,在花丛中过家家,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尤其是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表妹黄蕙,因受到当时“同日生的是夫妻”的民谣影响,早已私定终身,相约非彼此不嫁不娶。
洪黄两家的家庭还是比较开通的,他们看出了孩子的心事,同意亲上做亲,再结秦晋。康熙三年(1664),同为二十岁的洪昇和黄蕙终于如愿结为夫妇。他们是多么幸福啊,对着天上的牛女二星,他们发誓,生生世世为夫妻,永不分离。
年轻人之间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洪昇与钱、林、冯等姐妹们的感情是微妙的,虽然他们之间无缘结合,但从小一起长大那种青梅竹马的感情,还是很难割舍的。每当这些姐妹出嫁时,洪昇总是躲在自己屋里,暗暗流泪。
“蕉园”诗社
清初江南知识分子的思想是活跃的,对妇女参加文学活动较少限制。由钱氏姐妹的母亲顾玉蕊发起,杭州著名女词人徐灿、柴静仪等参加,组成了“蕉园诗社”,号称“蕉园五子”,经常在一起联诗对句,在当时影响很大。
“蕉园五子”后来各奔东西,诗社解散了。此时洪昇与姐妹们也长大了,由林以宁发起,钱氏姐妹、冯又令、朱柔则、毛安芳、张槎云等表姐妹参加,号称“蕉园七子”,重组了“蕉园诗社”。
诗社活动的那些日子里,姐妹们是多么开心啊!她们一起,在西湖泛舟,在西溪采菱,在秋雪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