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默热红楼历史十讲-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写来,可以理解。因为作者急于把一生寄托“离情别绪”的诗作,压缩在大观园同一空间和书中人物青春年少同一时间内,难免与书中所表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差异,《红楼梦》毕竟是小说,作者把自己悲剧人生的一条时间线,在书中转换成“大观园”一个空间面,文学创作不得不如此。笔者怀疑,《红楼梦》中好多透着脂粉气的诗词,就是黄蕙与洪昇的诸多亲、表姐妹们的作品,少年时,她们在洪家宅邸和后花园(南宋时皇家赐第,极为豪阔,应是“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原型)中时相酬唱,成年后,又经常互寄表达思念深情的诗作,这些不是凭空猜测,在洪流传到今天的众多诗歌、辞赋、套曲中有记载,他曾经明确记载昔日姐妹们曾有过关于“柳絮”的酬唱。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洪昇初创《红楼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记录“当日所有之女子”的“行止见识”,表明自己家“闺阁中历历有人”,把她们的音容笑貌连同诗词曲赋“一并”写入书中,以“不使其泯灭”。《红楼梦》诗词的“离愁”情结,正是作者洪昇与姐妹们“离情别绪”在书中的折射和凝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红楼梦》历史情结(9)
我们还应注意到,《红楼梦》的“别离诗”,都十分哀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无奈、无助、无告的浓烈情绪。这与洪昇夫妇一生遭际有关。洪昇的一生,完全是性格的悲剧,张爱玲先生考证出的《红楼梦》“第一个早本”,写的就是“性格的悲剧”。实际上今本《红楼梦》,书中人物也多为悲剧性的“自恋”性格:宝玉是自谦型自恋,黛玉是自怜型自恋,宝钗是自完型自恋,湘云是自爱型自恋,妙玉是自高型自恋,探春是自强型自恋,迎春是自卑型自恋,惜春是自僻型自恋。他们的悲剧人生,除了社会和家庭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自误”所致,显然是“性格悲剧”。只有这样同属悲剧性格的一群人,才能把“离情别绪”写得千姿百色、哀婉动人。从洪昇诗词中可知,洪家兄妹及表兄妹,多是这样悲剧性格的人,人生经历也确实多是哀婉的悲剧,故洪昇初创《红楼梦》的可能性最大。
  《红楼梦》第二十八、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四十九回中,都有大段姐妹们“论诗”的内容,这些诗歌创作理论,极显丘壑,极有见地,诚属难能可贵,在我国封建社会并不十分重视文艺理论的文坛中,不是谁都能够发此宏论的。洪昇一生对诗论颇有研究,年轻时,便写过一部诗论专著,深得他的老师毛先舒、陆繁的肯定和当时著名文人的称道。稍年长时,洪昇曾投到当时诗坛领袖王世祯的门下,学习诗歌理论和诗词创作,与当时另一著名诗人赵秋谷(就是那个与洪昇一起因“聚演”《长生殿》而“断送功名到白头”的赵执信),还曾发生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理论的论争,在赵秋谷的作品集中有记载。这应是《红楼梦》中,借姐妹之口,大写“诗论”的根由,也是洪昇把《红楼梦》诗歌,写得既优美感人,又无不符合赋诗者身份的重要基础。
  洪昇一生,描写思乡、思家、思亲、男女相思的诗歌、词赋、套曲甚多,集中表达这种“离情”的作品集为《幽忧草》和《天涯泪》,可惜都失传了,今天只能见到关于题目和内容的笼统记载。但在今天流传下来的洪昇诗词集、如《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以及友人的众多作品集中,也残存下来洪昇大量表达“离愁别怨”的作品,下面开列一二,以飨读者,也供读者判断《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曹雪芹还是洪昇时参考:
  1。《啸月楼集》卷一《寄内》:
  去冬子南还,饥渴慰心期。邂逅结大义,情好新相知。尔我非一身,安得无别离?念当赋归宁,琅琅叙我思。长叹卧空室,恍惚觑容辉。咫尺不可见,何况隔天涯。
  另《啸月楼集》卷七《七夕闺中作四首》有云:忆昔同卺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阁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
  (笔者注:《长生殿》写“真人”“大士”、牛女“双星”,《红楼梦》亦有“白首双星”。)
  2。《啸月楼集》卷五《汴梁客夜》:
  独携长铗到天涯,浊酒寒灯夜自嗟。断雁一声风忽起,啼鸟三匝月将斜。信陵门外惊哀柝,梁孝台边怅落花。此地由来传好客,不妨湖海暂为家。
  3。《啸月楼集》卷二《留别沈橘声》:
  冬十一月将远行,愁云不断悲风生。故人惜别饮我酒,当杯忍涕伤中情。落月沉沉天未曙,沙头橹鸣分手去。数声断雁叫寒霜,飞下烟汀最深处。
  4。《啸月楼集》卷三《蒙山道上》:
  乱石绕东蒙,崎岖古道通。一身千里外,匹马万山中。芳树遥遮日,春沙细逐风。思家还有泪,不独为途穷。
  5。《稗畦集 一夜》:
  海内半青犊,梦中双白头。江城起哀角,风雨宿危楼。新鬼哭愈痛,老乌啼不休。国殇与家难,一夜百端忧。
  (笔者注:“家难”可解,此处“国殇”,吊明亡耶?抑或感伤“三藩之乱”耶?读者思之。)
  6。《稗畦集 送父》之三:
  回思去年秋,我父入燕都。走谒萧寺中,膝下勤慰劬。间关触热来,水陆何崎岖。面目黧且黑,蒹蒹增白须。泣罢跪进酒,寒月照坐隅。天涯骨肉聚,愁中暂欢娱。倏忽经一载,归帆欲南犋。严霜既坠地,百卉皆凋枯。风景不殊昔,离散伤遗孤。
  7。《枫江渔父图题词》之《北中吕粉蝶儿》:
  《耍孩儿》:俺不能含香簪笔金门步,只落得穷途恸哭。山中尚少三间屋,待归休转又踌躇。不能做白鸥江上新渔父,只混着丹凤城中旧酒徒。几回把新图觑,生疏了半篙野水,冷落了十里寒芜。
  

《红楼梦》历史情结(10)
8。《稗畦集 丁卯除日客舍作》:
  江城腊雪换春风,旅鬓偏惊岁又中。涕泪两行孤烛暗,梦魂三处一宵通。白头堂上思游子,黄口天涯忆病翁。底事飘零久离别,每当除夕恨无穷。
  (笔者注:“梦魂三处”句勿泛泛看,故乡父母一处;蓟北妻儿一处,客舍游子一处,三地梦魂相通。写“离愁别怨”,无过于此。)
  9。《稗畦集 逢恽南田感赠》:
  伤心作客三千里,屈指依人二十秋。歧路忽惊逢故友,暂时欢笑复潸然。贫病参差成白首,交游强半入黄泉。人生七十由来少,一别谁禁二十年?
  10。《稗畦集 北发有感》:
  非商非宦两无营,底事飘蓬又北征?妻冻儿饥相促迫,猿惊鹤怨负平生。羞从幕下裾还曳,浪说门前屐倒迎。聚铁六州难铸错,白头终夜哭纵横。
  11。《稗畦续集 己卯冬日代嗣子之益营葬仲弟昌及弟妇孙,事竣述哀四首》节录:
  汝逝十年后,此儿吾始生。不曾承色笑,何幸继宗枋。哭弟悲无已,重经两妹亡。糜躯归烈焰,暴骨在他乡。降罚天昏醉,招魂地渺茫。为兄年老大,叠稠遇悲伤。
  (笔者注:洪昇一弟两妹均英年早逝,于此可证。洪昇歌颂弟妹们聪慧美丽的诗词很多,此不录。)
  12。友人王锡《啸竹堂集 读稗畦集》:
  西泠才子客幽燕,短剑悲歌二十年。乌鸟痛深寒雨夜,脊令音断白云天。关山暗洒思乡泪,花月都成恨别篇。无限声情幽咽处,灯窗一读一凄然。
  13。友人王蓍《挽洪昉思》:
  世传艳曲调清新,我爱高吟意朴淳。怨艾自伤真孝子,性情不愧古风人。家从破后常为客,名到成时转累身。归老湖山思闭户,何期七尺付沉沦。
  14。友人曹寅《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著书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摆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笔者注:曹寅所读之洪昇“行卷”,似为《红楼梦》手稿,与“称心”、“垂老”二句对照看,可见所测不诬。)
  15。友人朱彝尊《酬洪昇》:
  金台酒坐挚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白发相逢岂容易,津头且揽下河船。
  (笔者注:“梧桐夜雨”当代指《长生殿》传奇,“薏苡明珠”句殊不可解,疑似代指一部写洪昇明珠暗投,因而遭“谤”的作品,联系到朱彝尊曾看过《洪上舍传奇》,耐人寻味。)
  16。友人孙凤仪《牟山诗钞和赠洪昉思原韵十首》节录:
  怜才谁料妒娥眉,落拓疏狂竟放归。舞有枳枝歌有曲,独抛红豆教青衣。
  风流遗事翻新曲,名擅词坛重一时。谱出几多断肠处,淋铃细雨滴梧枝。
  (笔者注:此“抛红豆”与《红楼梦》之“抛红豆”联系起来看,耐人寻味。“淋铃细雨”代表《长生殿》无疑,“抛红豆”何指?影《红楼梦》耶?)
  17。友人高士奇《独且集》卷四《过北墅和稗畦韵》:
  草草林光春又夏,林间非是爱闲行。才看解择添阴密,静听鸣鸠破午声。当食最难忘举案,论交总是贵班荆。孤怀经岁谁能识,手把诗篇更沧情。
  诗后附稗畦原诗如下:
  匆匆花事都凋谢,重到名园步履行。芳草白云迷旧迹,绿阴黄鸟变新声。单居义重追摩诘,除服诗哀过子荆。一月柏堂来几度,非关林外寄闲情。
  (笔者注:此为高江村悼亡诗。不由人不想起《红楼梦》中之“娇杏”。读者思之。)
  洪昇思乡、思亲、思骨肉手足亲情的诗、词、曲,不胜枚举,不一一开列。读者倘有兴趣,可将现存洪昇诗集寻来详阅。最可惜的是,集洪昇“离情别绪”诗词的《幽忧草》和《天涯泪》失传了,如能重见,相信当可更清楚地发现《红楼梦》诗词的来踪去影。万幸哪位朋友如能发掘出来,千万勿吝告示为盼。
  第五节  “悲秋”情结
  《红楼梦》是一篇“秋天的故事”。用脂砚斋的话说:《红楼梦》“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至于为什么这样写,脂砚斋没有说,大概也不甚了了。
  《红楼梦》书中借黛玉的诗说:“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原来作者写作“满纸荒唐言”,记载的就是“自怜”的“素怨”,慨叹的“谁解其中味”,就是书中展现的“诉秋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红楼梦》历史情结(11)
秋天怎么了?看见月缺花残,便潸然泪下,乃文人悲秋的通病。但《红楼梦》作者的悲秋,却不是文人一般的悲秋的症状。作者曾刻意交代说:“风晨月夕,阶柳庭花”,“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可见作者并不是一般的对景伤情、寻愁觅恨,并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而是有重大的隐情隐藏在秋天的故事里,隐藏在《红楼梦》这面“风月鉴”的反面。
  “三秋”背面隐藏的故事,根据《红楼梦》“作者自云”归纳起来:一是作者家族“闺阁中历历有人”,“当日所有之女子”“裙钗一二可齐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故事;二是自己“锦衣纨绔”时辜负“天恩祖德”、对不起父母师兄,“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成为“孽根祸胎”、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