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话来阻止日本进一步的侵略行动。他们感到,通过提出合作,他们将赢得
足够的日本人的支持,使军方极端分子能被孤立和遏制。①
这就是 1934 年有吉明公使同包括外交部长汪精卫在内的中国官员的会
谈的背景。气氛很融洽,以致天羽声明发表时,汪精卫只提出一个敷衍了事
的抗议。接下来的一系列谈判都很圆满,包括满洲同中国本土的通邮、接轨、
修改税则以及债务结算。到年底日本表示准备将其驻中国的公使馆升格为大
使馆,象征日本承认中国新获得的大国地位,中日两国领导人明显地取得了
共识,即两国通过友好合作比通过互相指责更为有利。他们愿意结束 1931
年之后两国极端敌视的关系。这至少会达成对现状的默认,中国接受满洲作
为一个分离实体的存在,而日本则保证不谋求面向南方的进一步领土要求。
中国还愿意承诺压制学生、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军阀的反日运动,作为对日
本帮助中国发展经济的报答。


③ 舒尔青格尔:《外交头脑的形成》,第 94 页。
④ 斯蒂芬?E。佩尔兹:《奔向珍珠港事变:伦敦海军裁军会议的失败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开始》,第 56—63
页。
① 松本重治:《上海时代》第 2 卷,第 104—126 页。



1934 年中国愿意与日本妥协部分地反映了国际格局。中国曾指望的对日
本的排斥并未实现。美国正按照白银购买法执行一项自我中心的政策,开始
以高出世界市场的价格搜购白银。直接结果是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白银大
量外流,导致白银严重短缺和货币危机。银行关闭,商店停业。①憎恨美国的
情绪上升,伴之以中国也许必须同日本共处的信念。英国准备帮助中国恢复
财政秩序,但没有日本的认可,就不可能承担大规模的计划。由于所有这些
原因,有些中国人认为中日和解的时刻已经到来。
这些支持和解的人喜欢引用孙逸仙 1924 年的泛亚细亚讲话。引用讲话的
频繁程度是中国同日本建立和平关系的兴趣的标志。不会令人感到惊讶的
是,1935 年伊始汪精卫发表讲话,及时引用孙逸仙强调中日合作的言论,并
保证竭诚把两国召到一起。国民政府和国民党订出严格法规,控制反日示威
和抵制日货,仿佛就要把这项政策付诸实施。不久以后,6 月 15 日在南京精
心举行了将日本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的仪式。
不幸的是,对那些为稳定中日关系做出艰苦努力的人来说,那个庆典标
志着这一短暂的企图和解时期的结束。同年,即 1935 年,日本的政策再次逆
转,这是由陆军决定侵入长城以南激起的。无论关东军或天津驻屯军都没有
放弃它们的阴谋,但主要是前者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将军决定性地破坏
了刚出现的中日和解格局。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和解姿态是软弱的
表现,是权宜之计,不是真诚的合作。土肥原争辩说,恰恰相反,中国领导
人基本上仍是反日的,拒绝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日
本不应被蒋介石或汪精卫的表面友好所迷惑,而应在华北大胆采取主动,准
备消灭这一地区的抗日分子,以巩固既得利益。从这个观点出发又得出下列
推论:只有吞并了华北,日本才有希望建立一个有生命力的地区实体。但国
民党人旨在将这一地区更直接地置于他们自己的控制之下,如果日本坚持与
国民党人妥协,则将永远失去这一机遇。①
1935 至 1937 年初的两年里,土肥原和他的同谋者成功地实现了他们的
计划。他们的目标是“华北自治”,即消除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建
立一个保证中立但受日军严密控制的临时政权。“华北”将包括河北、山东、
山西、察哈尔和绥远。日本不仅将从行政上把它们同中国的其他地方分割开;
它还将发展企业,使该地区与满洲更紧密地结合。天津驻屯军要求南满铁路
派出一个调查组,对华北的矿产资源、市场状况和财政制度进行一次详细调
查。结果产生了一份由 151 个研究人员写成的长达 72 卷的研究报告,这份报
告成为日本制订华北经济计划的基础。②
假如日本政府有意履行它同国民党人协议的责任,它应当强迫制止这些
活动。东京只有坚定地拒绝批准侵占华北的计划,才能保住自己的信誉并巩
固中日和解的框架。日本分裂主义者的这些活动正值弗雷德里克?李滋?罗
斯领导的英国经济代表团来到东亚之际。该代表团得到财政部的大力支持,
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和副大臣沃伦?菲舍正主张在亚洲推行强硬政策。
他们确信,在中国的财政重建中,英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发挥显著作用,这既
能得到中国人的好感,又能为英国的商品获得市场。同时,英国愿意同日本


① 易劳逸:《夭折的革命》,第 186—188 页。
① 佐藤贤了:《太平洋战争回顾录》,第 45—52 页。
② 见中村隆英:《日本向华北的经济推进,1933—1938 年》。



合作,英日在中国(特别在长城以南)的合作是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这
很像通过海军协定而贯彻的英德合作。如果李滋?罗斯计划得以实现,还可
进一步将日本的外交保持在国际框架内。①
日本政府拒绝了英国的合作倡议,表明它完全缺乏灵活性和远见。现在
这样的合作应当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然而这正是军方扩张主义者坚决反对
的,恢复中国地位的国际安排不仅将限制日本行动的自由,而且将加强南京
的中央政府。可能正是这些原因使外相广田下决心进行一次投机并与李滋?罗
斯合作,但他完全没有领会这一使命的重要性,也没有做任何事来促成它。
他也没有做很多事来反对在华日军的分裂主义活动。他温顺地接受一个又一
个既成事实:何梅协定(1935 年 6 月),秦土协定(1935 年 6 月),冀东
自治政府的建立(1935 年 11 月),以及导向成立冀察临时政府的阴谋(1935
年 12 月)。所有这些交涉旨在从华北清除国民党的人员及其影响,这显然违
背日本同蒋、汪政权和解的官方政策。②但东京完全无视这一矛盾。由外务省、
陆军省和海军省于 10 月份制定的‘广田三原则’只字未提日本的和平愿望或
国际合作意图。相反,他们要求中国“结束对欧洲和美国的依赖”,并承认
日本在满洲和华北的特殊地位,广田领导的外务省温顺地接受了军方分裂华
北的阴谋和反对国际合作。11 月,广田竟让有吉大使鼓励宋哲元将军的华北
自治运动。①
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
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1931 年后被国民党镇压)公开反抗不准
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 年 12 月 9 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
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运动与中国
共产党新的统一战线战略一致,波多野善大把它从 1935 年 11 月算起。②那些
曾对日本保持友好态度的领导人——汪精卫、唐有壬、高宗武等——逐步丧
失威信,这反映民族主义的浪潮在高涨。随着中国人的舆论倾向,发生了行
刺汪精卫,紧接着在  1935 年底暗杀唐有壬。
1936 年 2 月 26 日东京发生军事叛乱后,广田出任首相,日本的外交继
续破产。他的外务大臣是有吉明。显然,1934 年有希望的开端已经消失。日
本再一次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攻击目标,而英国在中国的财政改革却赢得国
民党人的感激。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种新的国际关系的格局似乎正在出现:
1935 年 8 月,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统一战线,人民阵线也
在法国诞生。1935 年 5 月的法俄协定使人民阵线反对德国,这又转而使意大
利接近轴心国阵线。在西班牙内战期间(1936 年 7 月至 1939 年),这两个
集团走到一起,这四个国家联合英国成立了一个不干涉委员会,这至少表明
欧洲列强愿意保持一种协商框架。其间的强国英国寻求一种欧洲内部的合
作,以取代国联或英美合作,两者当时都已丧失信誉。与此同时,苏联坚定
地重新进入欧洲社会,这对日本来说尤其是一个不祥之兆。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苏联第一次愿意同资本主义国家一起行动。这种建立在相互协商基
础之上的欧洲国家体系也许可使每一个强国自由地参与欧洲以外的事务。英


① 恩迪科特:《外交与企业》,第 5 章。
② 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通向太平洋战争之路》。
① 松本重治:《上海时代》。
② 波多野善大:《国共合作》,第 180—192 页。



国、苏联和德国都主动开始支持蒋介石,这绝非偶然。在李滋?罗斯的改革
后,中国对外国投资有吸引力,而蒋介石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领袖。
日本未能对抗这些发展。它在 1936 年的一个成就是 11 月和德国缔结了
反对共产国际的协定。在竭尽全力查考与英国或美国这些在中国的传统伙伴
的有效安排能否恢复前就转向德国寻求合作,这是日本缺少见识的典型表
现。日本确实没有同德国在亚洲合作的经验。反苏条约尽管对东京的军政首
脑有很大的吸引力,却除了促使苏联加强中国的防御外毫无作用。苏联通过
促进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希望结束国共内战,并使统一的中国转向反对日
本的侵略野心。1936 年 12 月的西安事变证明这一策略是成功的。
日本的政策到处失败。在华北的日军已增加一倍,并正在推行日本-满洲
国-中国经济圈。但很难达到自给。1936 年,亚洲只占日本进口总额的 38.2%
和出口总额的 50.9%。日本购买的货物 30%以上来自美国,而美国购买 20%以
上的日本出口商品。收支逆差超过 4000 万日元,包括对美贸易净逆差 25300
万日元和对英贸易净逆差 2200 万日元。日本不得不重新估价它的对华政策。
这一努力的关键性文件是《实施对华政策纲要》和《华北政策指令》,
二者都是在 1937 年 4 月 16 日四相(外务、大藏、陆军、海军)会议上通过
的。这两个文件强调用“文化和经济”的手段以实现两国的“共存共荣”,
并需要“同情地看待”南京政府统一中国的努力。会议决定不再谋求华北自
治或促进分裂运动。地方政权不再受到支持来鼓励分裂,相反,日本将试图
在全中国造成一种互相信任的气氛。最后,这四位大臣同意可能不得不解散
冀东自治政权和终止走私贸易。对于冀察临时政府,日本应采取一种公正的
态度以安抚人民。发展华北经济是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政策的关键部分,应
按新方针通过注入日本的私人资本和中国人的资金来实现。第三国的权利将
受到尊重,而与英、美的合作将得到推进。①
这是一个惊人的政策转变,也是对军方肆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