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寓意按照希腊悲剧的传统,在情欲和命运的复杂情节中得到表达。曹禺在这
一方面显示出他是一位很有才智的剧作家,远比他的所有的前辈更有天赋。
这出戏的女主角周蘩漪,是一个对继子有乱伦情欲的鬼迷心窍的人物。如刘
绍铭令人信服地论证的那样,曹禺塑造人物的源泉可以追溯到拉辛②(《菲德
 
拉》)、尤金、奥尼尔 ③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艾比?普特南)和易卜生(《群  




① 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1907—1957》第 1 集,第 151 页。
② 胡耀恒:《曹禺》,第 21—22 页。
① 刘绍铭:《曹禺:契诃夫和奥尼尔的不情愿的追随者,文学影响研究》,第 6 页。
② 拉辛(Jean Racine, 1639—1699 年),法国唯一理解真正的悲剧色彩的剧作家  — — 译者。
③ 奥尼尔(EugeneO'Neill,1888—1953 年),美国戏剧家——译者。



鬼》中的艾尔温夫人)。④曹禺有可能把这出戏设想为《玩偶之家》在中国的
变种(与易卜生写《群鬼》的手法相似,目的在于使观众相信如果娜拉选择
与她的丈夫耽在一起,那么,最后发生在艾尔温夫人身上的事情可能就是她
的命运)。但是曹禺试图探索乱伦情欲这一主题,作为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
的悲剧性的抗议,这显得更为大胆。曹禺由于这种对西方戏剧资料的创造性
运用而享有盛誉,他是当之无愧的。
在《日出》中,曹禺的意图更具社会学意义。像茅盾的《子夜》一样,
曹禺的剧作也被设计成资本主义秩序灭亡的尖刻描绘。为了突出这个主题,
曹禺采取了另一个大胆的步骤。他回忆说,“在我写《日出》的时候,我决
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我想用片段的方法
写《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①这出戏展示了一群不同
的人物,而没有占中心地位的主角。为了表现各不相同的生活片段,曹禺在
四幕之中既写了上层阶级,也写了下层阶级。发生在一家妓院里的第三幕,
唤起人们对堕落和苦难的强烈感受,这也许是中国现代戏剧中构思最为大胆
的一幕。②
曹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敏锐的戏剧意识。他是把戏剧不仅视为文
学,而且视为表演的两位中国现代剧作家之一(另一位是洪深)。他的舞台
提示是为达到极度紧张而精心设计的。《日出》中妓院一场,舞台一分为二,
两组表演同时进行。在《原野》中,咚咚的鼓声和沉默的幻影,像奥尼尔的
《琼斯皇》那样用来制造一种心理上的恐怖气氛。而在《雷雨》中有意识地
运用希腊悲剧的程式,则是曹禺热情掌握编演技巧的又一例证。
虽然曹禺的剧作在技巧上明显摹仿西方模式,但在内容上全然是中国
的。他的作品把同时代人所共有的情感和关注戏剧化。他的剧作的主题,以
《雷雨》和《日出》为例,是大家很熟悉的;旧的婚姻制度的悲剧,封建的
家庭结构,下层阶级所受的压迫,城市资本家们的腐败,以及年轻知识分子
所受的挫折。但是曹禺能给这些主题以尽情渲泄的毁灭性的力量。在这方面,
他像巴金,他把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戏剧。曹禺同巴金一样,在很大程
度上受感情的支配。在写《雷雨》时,他写道,我被如此强烈的一种突发的
激情紧紧地抓住,以致我不得不寻求把它发泄出来。当他写《日出》时,他
同样“自始至终被强烈感情”所主宰。③事实上,曹禺的大多数剧作可以视为
他在上演自己的感情。它们也暴露了人们在巴金的小说里发现的同样的缺
陷,散漫的笔调,过分热衷于运用夸张的语言,以及通俗剧和煽情主义的倾
向。但是作为一名剧作家,曹禺比巴金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他能够借助活的
媒介来传达他的真实情感。
尽管曹禺对受迫害者非常同情,但他并没有狭隘的政治性。他无意用辛
劳发展起来的媒介作为宣传的工具。身为一个艺术家和社会批评家,他只关
心他所看到的“日出”前弥漫的黑暗——战争与革命前夜可怕的现实的种种
弊端。与鲁迅和茅盾一样,他既无法提出积极的治理措施,也无法提出对未


④ 刘绍铭:《曹禺:契诃夫和奥尼尔的不情愿的追随者,文学影响研究》,第 10 页。
① 这句话的英译文引自胡耀恒:《曹禺》,第 54 页。
② 由于内容狂放,这一幕在演出时往往被删去,很使曹禺懊恼。
③ 刘绍铭:《曹禺:契诃夫和奥尼尔的不情愿的追随者,文学影响研究》,第 6 页; 胡耀恒:《曹禺》,
第 24 页。



来的具体展望。在《日出》的结尾,女主角引用她已故丈夫①(也是一个诗人)
的小说中的话说:“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
我们要睡了”。②
这几行有名的台词是预言。1936 年,中国确实处在一场国家大变动的前
夜,但新的“黎明”并没有给曹禺的同胞的生活带来多少光明;相反,它引
来了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与延续不断的革命的时期。




















































① 《日出》剧本中对陈白露以前的丈夫的生死未作明确的交待——译者。
② 曹禺:《日出》,第 236 页。关于曹禺剧作的英译本,见 A。C。巴恩斯译的 《雷雨》和《日出》,克里斯
托弗?C。兰德和刘绍铭译的《原野》。



战争与革命,1937—1949 年

“民族抗战”的英雄传奇

1937 年 7 月 7 日的卢沟桥事变,引发了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也将文学
活动推向高潮。文学界知识分子的空前团结,取代了 30 年代早期的宗派主
义。曾使左翼文学队伍严重分裂的“两个口号”的论争,几乎在一夜之间销
声匿迹。所有的口号,都被淹没在“抗战”这个响亮的号召之下。各种组织
自发地建立起来,并且发表了抗日宣言。最终,在 1938 年 3 月,也就是日本
人于 1 月侵入上海①以后不久,一个广泛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
口成立,老舍担任会长②,不久在 20 个主要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这个协会发起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推进抗战工作。它组织作家们加入“战
地访问团”,前往军事防御阵地慰问部队官兵,并撰写具有感情色彩的通讯。
协会还建立起一个“文艺通讯员”网,缺乏经验的年轻作家们——其中有些
人在农村地区,被组织成地方小组,接受协会分支机构指导。他们时常聚会,
讨论协会布置的主题,并撰写有关当地文艺活动的通讯。这些通讯连同他们
的创作样本,被送交协会中的上级评论和修改。在广东省,仅在数天之内就
组织了三百多份原始的文艺通讯;上海地区数量不相上下。甚至在华北的农
村地区,成员据称达五六百名。这些通讯员大多是学生,但有些是店员、工
人或地区政府中的小职员。③
除作家访问团和文艺通讯员的活动外,协会起先还组织了 5 个宣传队(每
队包括 16 名成员)和 10 个演剧队(每队 30 名成员)。通俗剧团竞相出现,
据统计,到 1939 年有 130000 人从事戏剧表演。④
这些组织清楚地证明,由于战争,中国现代文学正丧失其城市精英的特
点。城市的作家投身于抵抗侵略的全国性运动,情愿或不情愿地抛弃了有保
障的生活,到乡村和前线的自己同胞中去。有两个主导性的口号足以显示他
们的爱国热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宣传第一,艺术第二!”有些
狂热的作家甚至主张“上前线”,完全放弃文学。
1938 年,郭沫若被委任为新设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宣
传工作。这样,作家的宣传活动得到了政府的正式认可,他们当中有更多的
人被吸引到官员的队伍中。但是尽管有这个最初的姿态,国民党显然专注于
军事和行政事务,这样,就将宣传领域几乎全部留给了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
①主要由作家和艺术家任职其中的各式各样的宣传机构,事实上成为中共的统
战组织,中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日益扩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精力和热情。
日本对主要沿海城市的占领,迫使中国的作家们进入内地。1937 至 1939
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在上海的一些主
要报刊杂志停刊的同时,一些新的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小城市里诞
生,常常是仓促而草率地印刷在粗糙的纸张上。在战争期间,书籍出版和销


① 上海系 1937 年 11 月 13 日沦陷——译者。
② 老舍曾任“文协”理事,主持日常工作,但无“会长”的头衔——译者。
③ 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 51—52 页。
④ 同上书,节 47 页。又见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 748 页。
① 刘心皇:《现代中国文学史话》,第 756 页。



售的总量实际上增加了。根据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资料来源,新书销售从战前
每次印刷一二千册翻到了三四千册,有时甚至达到 10000 册。②
随着 1939 年武汉和广州的失陷③,文学进一步地深入内地;在战时首都
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
④但是,战争头几年的势头没有持续下来。当第二次统一战残⑤破裂时,重庆
国民党政府通过审查和逮捕,重新对左翼作家采取了镇压政策。他们中有些
人结伙前赴延安;茅盾等另一些人撤退到香港,那里短期内成了文学活动的
中心。在 1941 年圣诞节,香港被日本人占领,桂林取而代之成为作家云集的
地方。1944 年桂林失陷后,重庆成为“大后方”的最后一个堡垒。
旷日持久的战争迫使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
的。作家们的生活条件恶化了。在恶性通货膨胀下,重庆的报纸能够付给撰
稿人每千字一至二元(当地货币)①——大体上与印刷工人排版同样字数的收
入相同。②有几个年轻作家贫病而死。像臧克家和老舍这样有名的人物都不得
不以糙米为生,甚至丁玲也难以得到肉食。王际真特别提到,“当时的报纸
不时登载为生病和营养不良的作家们请命的呼吁书”。③眼中看不到胜利,土
气低落,腐朽和麻痹便乘虚而入。战争初期文学的战斗热情减退了。在 1942
—1943 年间,重庆大约上演了 30 出戏,只有 1/3 直接涉及战争主题;其余
的是历史剧和译作。重印旧作和翻译西方长篇小说越来越流行,恋爱和色情
作品也是这样在那些从无情的现实生活里寻找解脱的人中流行。④
用邵荃麟的话讲,对于那些没有去延安的有责任心的作家来说,就像“长
夜漫漫何时旦”。⑤在头几年里,全国上下曾经联合起来与外来的入侵者斗争。
现在敌人主要在内部,因为这座山城成了一个令人沮丧和死气沉沉的世界—
—一个几乎每天为日本人的空袭所笼罩的幽闭恐怖的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