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参《优钵罗花歌》
岑参笔下的优钵罗花,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天山雪莲,长于深山雪岭之上。岑参的一生,就像那一株雪域奇葩——雪莲花,亭亭独芳,不为所赏。
饶是岑参诗名冠当代,《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令人不免有遗珠之憾。宋代诗人陆游对其推崇备至,醉酒之后,令人诵读岑诗,直到酒醒或睡熟,方才罢休。陆游与岑参文气相通,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凌云壮志,都以“抚剑空徘徊”郁郁而终。不过,历史也都同样将他们的才情和诗文留存了下来,实乃天作之合。
虹桥门户网。
第56节:颜真卿: 热血铸真卿(1)
叁中唐云
颜真卿:热血铸真卿
读唐诗不仅给人以艺术的陶冶,还能带给人以精神世界的洗礼,有时读人比读文更重要。譬如书法大家颜真卿的诗,《全唐诗》中仅录数首,但联系他的身世读之,却可感到悲壮与崇高时现其中。作为书法家而垂名青史的颜真卿,其实是一个承平之世练字养性、不畏权臣挺身而出、逢国有难慷慨赴死的热血诗人。
颜真卿正式走向政治舞台,是因为唐朝中期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政权激荡。公元755年,刚刚应邀写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的颜真卿,在平原郡任职。他并没有沉湎于自家的书法艺术之中,而是一直在关注着时局的发展。诚如他在《赠裴将军》中所写:“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真正的将才,身负大任,明察秋毫,相时而动,即使在就寝时,也会因为外面的风吹草动而突然醒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凭着一种本能,他知道,书法并不是他的唯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
公元七世纪初到八世纪中叶,大唐王朝的这驾马车走过了一百多年的路途之后,开始显出倦色。一场暴风雪在六月里骤然降临。这驾方才装潢得富丽堂皇的马车,陷入泥淖。坐在车上的唐玄宗,坐卧不宁。置唐玄宗于尴尬境地的,是安禄山率领的庞大叛逆军团,一群虎狼之师奔涌南下,西进,卷起层层风暴,将刚刚海晏河清的大唐版图震得地动山摇。洛阳告急,长安告急,雪片似的告急文书涌向朝廷。这时的唐玄宗才猛然意识到,大唐帝国要出大事了!
“安史之乱”一爆发,正邪忠奸顿时如江河之水,显露出清浊本色。肃杀之气霎时弥漫朝野。河朔地区皆陷,唐玄宗闻讯大惊,“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君乎”!颜真卿把守的平原郡岿然不动的消息传来,这多少让唐玄宗为之动容:颜真卿这个人,我没有听说过啊!
唐玄宗自然不会知道这样一个小官。颜真卿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多次为民鸣冤请命,以正直干练闻名于时。后来因为看不惯权臣之间的构陷排挤,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被杨国忠听到了,于是在京城里再无立身之地,被贬黜到平原郡做太守。
像张九龄等明智之士一样,颜真卿不光知道朝政紊乱,而且早就觉察到安禄山的反意,内忧外患,更需要做好防备,以应不测。于是明里泛舟城外,饮酒赋诗,暗里借着天雨墙坏的名义加高加固城墙,并且扩充兵力。为了抗拒安禄山的虎狼之师,颜真卿高举义旗,振臂一呼,四方皆应,曾在一日之内,连归十七郡,得兵二十余万,共推颜真卿为帅。有一次,当听说安禄山的一个部将迷途知返,欲归顺朝廷,颜真卿立即派人送去钱粮资助,甚至将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送去,作为人质,表明自己的诚信和决心。虽然最终叛军兵围城下,颜真卿弃城而去,颜真卿并没有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他的胆量和骨气,赢得了皇室的欣赏,也为他赢得了名节,使他屡受嘉奖,封为鲁郡开国公。
然而,在这场平乱之战中,颜家满门忠烈,先后有三十余口共赴国难。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在常山做太守,与颜真卿联合起兵。兵败城陷,颜杲卿被俘,严刑拷打之下,痛骂贼臣不止,被割了舌头,最后被活活折磨致死。而颜真卿的侄子,身首异处,只寻到了一颗被戮的头颅。时隔数年,颜真卿满怀悲愤,写下了《祭侄文稿》: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下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我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正是这篇含悲带恨、饱蘸深情的祭文,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幅无价之宝,继王羲之的曲水流觞墨宝,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
字如其人,颜真卿的脾气,也是刚直不阿。他一生历经四朝,先后与五六任宰相发生过争执与冲突。
。←虹←桥书←吧←
第57节:颜真卿: 热血铸真卿(2)
先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杨国忠,因为颜真卿不听话,不肯媚附杨氏集团,被贬出京城。唐肃宗重回长安,颜真卿上书,坚决请求皇上先祭太庙,“东向哭三日然后入宫”。当时唐朝政府在战乱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正是一派喜庆氛围,好不容易有件可以挽回面子的喜事,颜真卿这么一来,岂不是叫皇上扫兴嘛,因为这样的祭太庙,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何况还要叫皇上哭三天,宰相崔圆当然不高兴,随即将他贬到冯翊任太守。后来,他又因率领群臣上表问候被冷落在西宫的太上皇唐玄宗,被认为是不识时宜,让宰相李辅国不舒服,将他贬到蓬州任长史。杨炎任相时,颜真卿也是“以直不容”。唐代宗时,宰相元载怕百官直接向皇上打自己的小报告,下令要求上书言事一律先经宰相把关,再行禀奏。颜真卿理直气壮地上书,认为是“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此权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揭穿元载的用心,这一回,干脆被贬为硖州别驾。
贞观年间的魏徵的榜样还在。谏臣的榜样,就是说不中听,但有利于大局、有利于长远的话。颜真卿这样的人在朝中,耿直孤傲,对于那些为所欲为的权臣来说,始终如芒刺在背。这样的人,不容于时,屡屡被贬也就不足为奇了。想想也是,颜真卿的胆子真够大的,愈挫愈坚,不为权势折腰。不过,他看不惯的这几任宰相,后来也都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和下场。
颜真卿有高古士人之风,被贬的任中,作下大量的书法作品传世,这有点类似于他在《咏陶渊明》中所写,“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他在湖州任刺史的几年间,吴越一带的文士诗人,争相投入其幕中,宾主相谐,和睦相处。诗僧皎然和张志和,茶圣陆羽等人,也都是颜真卿的座上宾,往来唱和,自得其乐。颜真卿这几年,倒是更多地过上了艺术家流连山水、闲来泼墨的怡然生活。
宰相元载被诛,颜真卿又被擢为刑部尚书,再次进京。这一回,颜真卿遇到了一个比前面几任更为阴险的宰相——卢杞。唐德宗时,地方军阀李希烈武装叛乱,卢杞因为对颜真卿心怀忌恨,便说,太子太师颜真卿德高望重,派他出马,可以不劳师而定。唐德宗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个借刀杀人的阴谋,他天真地以为,以颜真卿当年的威望,也许真的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竟然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卢杞的请求,诏可。这个消息传出来,“公卿皆失色”。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七十五岁高龄、白发苍苍的当朝元老颜真卿,还是毅然放下手中狼毫,深入虎穴。行至半路,河南尹劝他,老人家,万万不可前往,此行犹同羊入虎口啊。颜真卿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君命不可违啊。为了国家,颜真卿还和当年一样,涌动着一腔热血。
刚到叛军李希烈的营中,颜真卿立即被扣押,待他宣诏完毕,成百上千的兵士便如蜂蚁一般扑上来要杀人吃肉。面对威逼利诱,颜真卿丝毫不为所动。让他写信,他也只是写些要求子孙严奉家庙,抚恤遗孤之类的家书。李希烈向他请教登基仪式的事,他连连摇头,我不知皇家礼仪,只记得古时候诸侯觐见天子的礼节!
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虑变起蔡州,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
颜真卿殉国的消息传来,三军哀戚,德宗为之废朝五日。颜真卿以老迈之身,像一株青松,历经霜雪,百折不挠,以一腔沸腾的热血,大无畏的死,诠释了“颜筋”书法的绝唱,昭示了颜家的满门忠烈。
欧阳修曾经说过,“颜(真卿)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书法和艺术,乃至立身处世,沽名钓誉者常常会失却自我与尊严,只有那些心机纯正、执著追求的人,方能以自身的人格力量立下示范。颜真卿有一首著名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联想到他的五世祖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真卿后来能够自然地做这些事,也从侧面证明了:良好的家学渊源,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58节:张继: 夜泊枫桥畔(1)
张继:夜泊枫桥畔
张继到达苏州的时候,天色已渐渐黑下来。对于一个普通劳作者,譬如撑船摇橹的那个船老大来说,夜色降临,泊舟岸边,简单地填饱肚子,然后,枕着一江涛声,沉沉睡去,一夜到天明。文人的漂泊与远行,本无多可记。然而,唐朝诗人张继在苏州一晚的睡眠,后来却被无数人关注,他们借助文字,超越时空,进行想象和还原。
那个夜晚,在秋风日甚的水面之上,在中唐的浩渺烟气中,张继所乘坐的这只船悠悠地、一点点地驶进了苏州这个文化重镇。
船就停泊在枫桥边。乘舟一日,饱览秋色。可对于张继来说,迟迟不得入眠,脑海里波澜起伏,心欲静而身不止。这是一个平常的秋夜,斜月如钩,伴着瑟瑟秋风。他站在船头,仍在张望什么,好一阵寒风,吹得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