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上田园-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最低是一两银子,活计做的好,还要加钱,做的多,按件数有提成!”

“哇——比一两银子还要多哩!”

“当家的,一会儿你可要使劲儿编,咱家下半年的吃用,就靠你啦!”

乱哄哄的,还有不少鼓励与支持的叫声……

随着山子奎子分发下来新鲜的藤蔓,人群安静下来。

不消说,比赛的队伍里面也有滥竽充数的,向往那一两银子的工钱,这会儿临时抱佛脚,憋着一脑门子的汗较劲儿,幻想着从手下诞生出一只精美的“菜篮子”……

当然,有真本事的人在多数,庄稼人手脚不喜欢闲着,地里不忙了,随手做个木凳子啥的是常有的事儿,编织个家用的篮子簸箩之类的小活儿,也不少人会。

第一柱香燃尽的时候,有的人手里已经有了个篮子的底层,或者,有了大致的思路,正在快手快脚的四肢配合着。

编织物件,还真是不但需要两只手灵活,大脚板的辅助作用也不可轻瞧。

第三柱香,在无数的“唏嘘”声中,化成飞烟袅袅……

阿珠没理会周围那么多的建议甚至求肯,选择了四位自己最满意的“大师”。

“可是明明三癞子编的啥都不像,凭啥选他呢?”

“就是就是!妇人家的手劲儿小,三炷香就编了个筐底子,咋的也选她?”

很不幸的是,里正力荐的那个亲戚也没选上,那汉子明明就编出了半拉儿菜篮子,只是手艺松散些……

“阿珠,你好歹得给大家伙儿一个解释,你这小娃子,凭的啥选的这四个当师傅?”

小毛丫头脸上红彤彤的,还是有些紧张似的。

“里正叔爷,二大爷,各位叔伯大婶儿——”,她指指地上各有特色的半成品:“大家都看到了,这藤蔓,可以当成编织材料,变废为宝。我请这几个师傅,就是想开发出新的产品样式,利用田地里成灾的藤蔓挣点钱儿,也帮着乡亲们解决点儿困难。”

“我选这四位师傅,是因为他们编织的东西不但紧密细致,样式也比寻常的菜篮子有新意,这位——二癞子——叔叔,可以看得出,他原来不会编织,可就这一会儿的时间,他一边看别人编,一边学习,竟然也能编成一样结实东西,所以,我选择他。”

“可为嘛选了栓子媳妇?我男人编的跟她的差不多,妇人家干活儿,哪儿及得上汉子?”一个媳妇子跳起来在人堆儿后抱不平。

阿珠挑选的四位师傅之中,两位含羞带怯来参赛的妇人,全部入选了。

“咯咯——”,小女娃的声音有些肆意的嚣张,这里是她的地盘,她做主!

“因为这两位婶子很勇敢啊!敢跟几十个男人比赛手艺,就这气魄我就喜欢,更何况手底下的功夫还不错,我阿珠就是想告诉你们,女人家生来就没有低人一等,绝对不是啥子‘喷粪’说的‘赔钱货’,女人挣钱,比男人不一定少!”

大青山脚下,老宗祠院前,一个不足三寸丁高的小女娃儿,得意洋洋的向这个世界宣告:女人不是赔钱货……

那声音,穿透了蓝湛湛的天空,穿透了黄灿灿的土地,穿过绿莹莹的树木野草藤蔓,落在每个男人,和女人的心上。

别后悔没跟着参加比赛了,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你是女人,你可以骄傲,但是机会被错过,你当时没有勇气,就只能等下一轮“天上掉馅饼儿”啦!

两个被幸运的馅饼儿砸中,膀粗腰圆的妇人,此刻正又哭又笑的接受着家人的祝贺,从今儿起,可以维持一家人生计的银钱,将有她们挣来,这地位么,嘿嘿……

尽管,还有这样多的人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蹦高儿骂娘的都有,可是,“谁出钱谁就是大爷”,谁出钱谁做主啊,要不换你来?

阿珠拜托里正招呼一声:“已经中选的师傅,可以跟阿珠进院里商量家具图样了,余下的老少爷儿们,可以自己回家再练练编织的手艺,或者也可以学阿珠的法子,自己编织些小物件去发卖,手艺练熟了,这边还得继续招人干活呢!”

其实,目前对于广大的陈家庄村民来说,阿珠的做法,只能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新思路,不必非要一门心思的认为遭了藤蔓的灾害,就全完了。

正文、第九十六章 时机成熟

本来每日里琢磨怎么把藤蔓斩草除根的陈家庄村民,终于停止了徒劳无功的砍伐活动,开始换了一种全新的眼光,冷静的看待眼前的祸害。

而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四位“大师”,签订完契约,正紧锣密鼓的开始尝试藤蔓茶几与沙发的编制活动。

两个妇人分别叫做栓子媳妇和棒槌娘,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只不过,棒槌娘更苦命些,早早的死了丈夫,自己带着一个儿子过日子。

三癞子就是比赛时现学手艺的小瘦个儿,全身没长半两肥肉,在家排行第三,也是陈氏子弟,在村子里属于干啥农活都不算得意的人物。

最完美无异议的,当属一个叫陈大庆的汉子,跟陈大川在一个辈分儿,双臂粗壮,手指头却灵巧,不但田地里的活计是一把好手儿,木作活儿、垒墙泥瓦、编织日常的筐子篮子,那也全都是一等一的手艺。

编织这活儿不算太重,女人也完全可以胜任,顶多是制作茶几和沙发的支撑架子时,互相搭把手儿。

有两个王家老爷子老太太掺乎着,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孤男寡女在一起,又什么“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妖蛾子绯闻出现,小东家可是说清楚了,谁先制作出来一套完整可用的家具,谁的工钱就翻一倍。

做工地点也不限制,只要不把图纸拿走,随便你在自家屋里怎么熬夜练习……

阿珠设计的这一款家具,就是一套沙发椅与一只茶几,沙发椅分成三个,两个单人座儿。一个三人座儿的,茶几的长度跟三人座的沙发相等。

不介意你往里面加木料作支撑,只要漂亮又实用,就算成功。

白日里,四个人集中到东家那院子里做加工。可以彼此交流沟通一下,或者互相参照着做一下改进。

阿珠放开手,专心去琢磨那些藤蔓的枝枝叶叶,她发现,这些变异了的祸害,其实全身都是宝。从藤蔓上剥下来的藤皮,柔韧度也很可观,晾晒之后白白亮亮,完全可以劈成细细的线条,做出新的装饰品。

没几天。陈大庆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无形中已经成为这四个人的主心骨,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教训,也都由他侃侃而谈……

剥皮后的藤蔓,再用一种叫做“硫磺”的东西熏一下,颜色更漂亮,质地更结实。

村民们经常涂刷门窗的一种最原始的油漆料,刷在藤蔓的外部。也能很自然的融合,表面亮晶晶的……

阿珠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

“二大娘。明儿送菜也带着我,回镇子上看看我娘。”

王家姥娘自然也很想跟着去瞧瞧大肚婆闺女,于是把家里都交给王老爷子,小黄也被嘱咐好,就守在院门口,祖孙二人才放心大胆的离开了陈家庄。

其实也没啥可防备的。陈家老宅儿的人在远处偷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王家老两口习惯了。老太太甚至攒着劲儿,想要跟陈老太太大战一场呢!

可是咱哪有那个功夫?二大爷家的小麦丰收了。村子里的打麦场就他一家,山子奎子撒着欢儿的晾晒麦粒儿,得羡煞多少村民,急红多少双眼睛?

如果,自己的计划实施开来,那么,陈家庄急红了眼睛的村民,将很快进入狂喜的状态……

可怜的王老太太,竟然还是头一次来镇子上,庄户人家,妇人老老实实一辈子在家围着锅台家禽家畜转悠的大有人在,甚至于女人出嫁也在本村,于是一辈子没迈出过村子的也不是没有。

“阿珠,姥这身衣裳——能应时吧?这还是你娘孝顺给我的新棉布做的哩,可不能到了镇子上,给你娘丢人,惹人笑话。”

王老太太心理还挺脆弱的,想的又多。

阿珠乐的不行,心说别说您的衣裳应不应时,咱这一家子都是刚从村里搬到镇子上的“土豹子”,从头到脚都带着泥土味儿呢,短时间内改不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如果自己都觉得矮人一头,那根本没办法往下混不是?只要不欠别人钱,谁管谁穿的啥衣裳,美不美土不土呢?

“姥娘你这么穿就最好看了,回头再给您买一根银簪子,耳朵上再挂两个银耳环,手脖子上套一对儿银手镯,嗬,别人还当是从县城里来的老夫人呢!”

这话可把王老太太给逗乐了,紧绷的身子一下子松散开,拍着阿珠的后背喷笑:“这丫头!净哄姥娘开心,我要真是那么一穿戴,回头你姥爷非拿烟袋锅子揍我不可!还得撅着胡子骂‘你个败家老娘儿们’!”

“哈哈哈——”,就连赶车的二大娘,都笑弯了腰。

其实,王老太太目前掌管着后院的上百只母鸡,二大娘平日里没少往镇子上运送鸡蛋,花点钱购置上一套银首饰,还是当闺女或者当孙女的应该孝敬的。

庄户人啊想不到有钱了还可以买点奢侈品,顶多扯件子新衣裳就算享大福了。

阿珠开始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真的有很多,除了解决藤蔓的问题,挣几个银子花花,还得记住多孝顺一下父母亲人,最起码,抽个空也给几个女性长辈添件首饰长长脸……

六间铺面,现在已经摆满了四大间,一部分是自产自销的货物,蔬菜、鸡蛋、大米、糯米、小麦面粉,还有一部分从别人家进的货,以弥补自家货源的不足之时。

不过,亲爹也忒实心眼了,你把两家的货物都标的同一种价格,这算不算脑残啊?怪不得别人家进来的货总是卖不出去呢!

“爹,最起码,你得把咱家的米面鸡蛋提上一半儿的价格,注明这些是咱家独有的,别人家出不来这个味道。”

小阿珠进了铺面就开始叨叨,这里那里的不合适说了一通,竟然忘记了刚刚还想做一个孝顺闺女呢,怎么不记得要先去看看“大肚婆”娘亲?

看看人家王老太太,不就是进了门就找自家闺女?

可是这会儿阿草小掌柜又端着两盘菜出来了,到饭时了呢!

小管家婆立刻再次把娘亲抛在了脑后,一溜烟儿钻进灶房找阿兰说教去了。

“大姐你不用每份菜都摆那么一大盘,有很多是只想尝尝滋味的客人,或者图便宜,会希望买份少量的回家,你只需要分别调整价格就行了。还有,两样菜也可以给客人拼成一盘,这样花了同样的钱,却品尝的多了一份美味儿,谁不乐意?”

不过,这姊妹三个合作的两份主打菜的模样,倒是漂亮了许多,闻起来,那味道也很正宗。

正屋的卧室里,已经传来王老太太又哭又笑的动静。

“偏咱家阿珠是个嘴巴严实的,这么长时间,愣是没跟我说过你怀的是双胎,要不然,娘早就来守着你了,秀娥啊,双胎不好生啊!”

“娘,不怕哩,大川请好了蒋婆婆,三不五时的就来看看,还有一个吴老郎中,是附近出了名的老神医呢,经常溜达到咱家里来吃顿肉,再给我把把脉,昨儿不好意思了,又非得留给我一截子人参须,上次那块百年老山参还没用呢!”

王氏见了亲娘,自然万分欢喜,只可惜肚子忒大,不能马上利利索索走几圈儿好让娘放心。

“嘻嘻,娘,吴爷爷又给了一截人参须?在哪儿?你用不着,给我!”阿珠一脚迈进来,就听到了这个喜讯。

上次临走时怕王氏早产,阿珠特意把在小世界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