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藤蔓的编织大业,镇子上的两个“大佬儿”全都拍板同意,并且,李千总私人赞助二百两银子用于启动基金,“三老”也从镇衙门拨出一百两银子做“赈灾恤民”之用……
虽然只是想建起一个应急的短命企业,这就同时具备了官方与民方联营的模式了,阿珠很欣喜很乐见这种模式形成,原本还对于自己的能力稍稍保留的那么一点子怀疑,此刻烟消云散。
要知道,有了这三百两银子做底儿,自家再复制出来这一堆儿财富,那——解决陈家庄满村子人一年的吃饭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当然,咱得把它办成一个可以盈利的小企业,李千总的私人投入,一定要有回报,这才有可能日后继续合作不是?
还有镇衙门的拨款。这可是沉甸甸的信任,更加不能辜负。
阿珠的声音微微的有了点儿颤栗,是兴奋闹的。
“那我家出三百两银子,算咱三方的合伙经营,以后,我会拿支出与收入的帐表给二位大人查看。陈家庄的灾患,就全盘交给我吧!”
本来是一桩非常美满的事情,结果,在镇衙门的账房和李管家送来两张薄薄的纸片的时候,阿珠都要哭了。
“我——我不要这种纸!我要银子。一块一块儿的实实在在的银子!”
任凭那两个大男人怎么跟小豆丁解释,这银票使用起来是更方便的,那么多银两你也不好携带不是?
小豆丁依然赖在地上不起来,最后连撒泼打滚儿最不入流的法子都拿出来用上了,才算得到满足。
哎!到底是乡下来的小孩子,根本没见过银票的妙处,瞧这闹腾的——
陈大川的脸紫红的能一摁就往外冒血了,尴尬呗!自家这闺女犟起来。八头牛都拉不回。
他哪里知道,那薄薄的一张银票子,虽然也能被复制。但是,同样的银票你去钱庄里取两次,那掌柜的不跟你拼命才怪!
还是闷声发大财,一模一样的银子,你复制再多都不会被人发现问题。
好家伙儿!千总和“三老”两位大人,哭笑不得的安排自己的手下。去钱庄里兑换成银两,再给陈家这位难缠的小姐送过去……
很是丢了一把形象分儿的阿珠丫头。其实也挺不好意思的,目的达到了。脑袋扎到亲爹的胳肢窝儿里不再见人了,回家的路上,都撒娇卖乖的给陈大川抱着。
结果,还没走到家门口,就看见了大姐阿兰张皇失措的往这边跑,双手挥舞着,哑声尖叫:“爹——快回家——娘——!”
王氏,到底还是提前发动了。
双胞胎能维持到这个月份就算很难得了,还赶上了经验丰富的王老太太在身边,王秀娥捂着肚子一打愣神儿,就被发现不对头儿了。
“今儿——孩子有点儿闹腾——稳一稳——就没事儿啦!”
最初那几下镇痛,王氏还根本没拿着当回事儿,平常似乎也会这样,三不五时的抽痛几次。
原先那四个娃儿,都是痛的狠了,连起时辰来受不住,才赶紧躺下叫稳婆的,现在距离预产期,还有半个月呢!
可是那肚子忒硕大辉煌了,王老太太本来就很震惊,现在更是惊骇,只管高声叫了阿兰阿草两个姐妹,安排去叫蒋婆婆来看看才放心。
这姊妹两个也是实心眼儿的,关了铺面的门就一齐往蒋婆婆家跑,都没想到分兵两路是不是更合适更省时间——
幸幸好儿,蒋婆婆在家,收拾了东西跟着过来,王氏这会儿又没动静了呢,很抱歉的跟蒋婆婆客气几句:“其实——没到时辰,就刚刚——孩子动弹的厉害了点儿——”。
可是既然来了,那就摸摸肚子检查检查,蒋婆婆洗了手,跟王老太太寒暄着,习惯性的上下左右那么按按……
“已经入了骨盆了……你——不疼?”
产妇不疼的“嗷嗷”叫,稳婆反而脸上变色。
“要不——挪到产床上——我再看看——”,蒋婆婆是个稳妥性子,讲究的人家,生孩子都是找的专门的小床,铺的是旧被褥,或者还要垫上草木灰之类的,免得污染了平日里睡觉的地界儿,让男人嫌弃污秽……
王氏还笑得欢呢:“就在这儿看吧,离生——还早着呢!”
她是拿着过去生那四胎的经验对待这一对儿小祖宗的。
结果怎么样?蒋婆婆把被子往王氏腿上一搭,汗就出来了。
“烧水——马上烧水——开了——五个骨缝儿了!”
生产过的妇人,下面开三个骨缝儿算正常,开到五个,那就预示着马上要生孩子了,开到十个骨缝儿的话,直接助产就行了。
瞧这一顿兵荒马乱呦!阿草关键时刻能控制住自己的手脚,于是负责在灶房带阿穗继续烧水送水,王老太太帮着蒋婆婆照料产妇收拾器具,身子直打颤儿的大闺女阿兰,就被派出来请吴老爷子并找回陈大川了……
“那你接着去请吴郎中,爹马上回家!”
陈大川脚下生风,继续抱着小闺女疯跑,阿兰此刻也跟有了主心骨似的,继续往医馆请人……
“爹你别慌,我娘身子骨壮着呢,没事儿!”
藏起脑袋羞于见人的“鸵鸟”姑娘,现在也忘记了出糗的事儿了,还像模似样的安慰起父亲来。
身子骨再壮,也难熬过生双胎儿不是?
陈大川冲进院门一叠声的喊:“秀娥你咋样啦?别害怕!我回来啦!”
就跟他回来能帮得上啥忙似的。
王老太太迎出来,阻拦入内,还要很抱愧的对女婿说道:“没曾想生这么快,就——来不及换地方——你——?”
为啥换地方?这是自己的家,也是王秀娥的家,生孩子爱在哪儿就在哪儿。
陈大川忽然的站住了脚步,眼眶里憋出一汪猫尿儿来……
貌似,前四个孩子,都是被挪到老宅儿那间透风撒拉气的小破屋生的,亲娘说,见血的地方,有浊气,不能留在男人住的地儿。
为陈家生孩子,给他陈大川生孩子,为啥还要嫌弃啊?
“就在——这屋生,只要——秀娥没事儿——”。
二姑娘阿草扯开了嗓子:“爹——帮我把热水端过去——”。
自家这孩子都这般乖巧懂事儿,阿珠也跑去灶房了,阿穗蹲在木凳子上添灶火……
陈大川心里不再那么轻飘飘的了,走进灶房,接过来阿草手里的水瓢,继续往木盆里添水,刚刚小丫头们可不敢放这么多,端不动,还有可能被烫坏。
“爹——”,阿穗忽然叫了一声,眼泪珠子“啪啪——”的掉下来:“我害怕——”。
谁不害怕呢?村子里每年都有因为难产死去的妇人,丢下的孩儿,就成了没娘的“杂草”……
陈大川的声音囔囔的:“怕啥?过一会儿,你娘就给你们生了两个小妹妹,可不许欺负她们,你们是姐姐!”
是呢,阿珠也要当姐姐了呢!
母亲和两个妹妹,都不能有事儿!
王氏的呻吟声,忽然响起,知道了刚才不是开玩笑,肚子里的双胎真的要出来了,她才觉得,越来越痛的紧促……
吴老爷子来得很快,比阿兰还要早迈进陈家门,药箱子提在手里,气喘吁吁。
“蒋大妹子,里面咋样了?需要我把脉不?”
“你等会儿,这双胎儿——我不敢保准儿——”。蒋婆婆那声音也嘹亮着呢,虽然王氏的气息很足,身子骨也壮实,到底,这是危险至极的双胎生产,把个脉开个药啥的,更稳妥些。
把产妇遮盖严实了,请吴老爷子进屋,陈大川也啥也不顾的跟了进去。
什么不允许男人进产房,进了以后会倒八辈子的血霉,肯定都是胡说八道的,陈大川忽然就想明白了,过去那些陈腐的观念,都是亲娘给灌输到脑子里的,不见得靠谱儿!
看吴郎中这么个年龄精神头儿多好?难道还少为难产中的妇人看过病?那产房难道没进过?
媳妇给自己生孩子,千难万险的,大老爷儿们连进屋看一眼都不敢,还算是个人吗?
正文、第九十九章 我们都在
“摸着脉象,母子都有劲儿着哩!趁着不疼的空隙,多吃两口东西补补劲儿,万一脱了力,记得——含一片人参,这会儿正当用哩!”
吴老爷子亲自接了人参片切开,微有血腥味儿的屋子里,顿时散发出一丝清凉的青草味儿,就好似——走进了春日的田野……
“这块儿——倒是比原来用的那些——还要好——”,吴老爷子有些犯嘀咕,扯着陈大川往外走。
“秀娥你别怕啊——我就在外面,孩子们都在外面等着——你好好生——咱就再生这一次,以后,说啥都不能再生了——”,陈大川边走边扭着头对王氏喊,他早就想通了,没儿子就没儿子吧,六个闺女能养好就算本事,大不了真给阿草招个养老女婿,就守在自己身边过日子,闺女还受不了婆家的气呢!
王氏刚刚疼起新一轮,本来咬着牙忍着没出声,听到丈夫这一句喊,忽然卸了劲儿,“啊——”的一声……
陈大川就出溜到了地上,眼眶红红的继续嘟念:“真的——以后不生了——”。
丈母娘的大巴掌拍在后背上,王老太太第一次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劲儿,还能紧接着把女婿从地上提溜儿起来往门外推,再“咣——”一声,合住了屋门。
吴老爷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陈大川身上,挤鼻子弄眼睛的凑到门槛外低声问道:“大川小子,咱明人不说暗话,你真的想——以后不生了?六个都是丫头也不生?”
陈大川点头,两颗亮晶晶的小东西被磕在了地上。留下两小点儿湿润。
“真的不生了,我都想好了,以后,有个闺女招个养老女婿更好,要是没有。等孩子们都成了家没心思了,我带着秀娥一块儿死,不抛下她受苦……”。
“哪儿就到那种程度?你们家的日子眼看着越过越好,大不了老家那地那宅院分给你的族人,这外面的家业,挂在你媳妇或孩子名下。谁还能来抢?”吴老爷子的鬼点子还挺多,帮陈大川支起招儿来不遗余力。
当然,这老儿有自己的目的,听,下一句:“嘿嘿——你要不要试试小老儿新配的药?不伤身子——保准儿以后不会生了——”。
“噗——”。为啥身侧似乎有人在喷笑?扭脸看看,半个人影子都没有。
屋里又传出一声按捺不住的惨叫,陈大川如同被火烧了屁股一样蹦起来,伸着手跟吴老爷子讨要:“给我——以后真的不生了——”。
所以说呢,女人生孩子的时候,一定得让男人陪在一旁,呆屋外头也没关系,只要能让他听到动静。这顿痛苦就不算白捱——
王氏如果知道,当自己勉力生产的时候,丈夫正在屋门外接过了一颗黑乎乎的药丸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吞了下去,还是以后绝育的药,不知道——是会开心呢,还是会难过?
这个时代,多的是为了生个男孩子,持续不断的生下去的妇人。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是不肯罢休的。
阿珠在心里头第一次主动又虔诚的为亲爹——点了一个赞。
吴老爷子的问题接二连三的:“大川小子。你吃了小老儿的新药,那个——要是觉得哪儿不舒坦。记得跟小老儿说……还有,万一这药不管事儿——”。
陈大川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不是坑爹吗?敢情儿这药还可能不管用?
新药嘛,总是需要有人亲身实践才能证明药效的,恭喜大川,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阿草送来了还没卖完的红烧排骨,热气腾腾的,给母亲在镇痛的间歇补补力气,也让两个辛苦的老婆婆垫补垫补。
“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