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天下Ⅰ之枋头明月-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锲子(3)
这位大臣不屈站立,耿耿而答:“陈国上将周罗睺。”
  我知道这个名字:“周罗睺,拥重兵坚守长江,与我军对峙数月,直到收到陈主的招降书,才遣散士卒,解甲归降,不愧为忠臣。周老将军,你对陈国尽忠尽责,陈国灭亡非你之罪,无须为此介怀?”
  周罗睺不知道如何应对。
  杨勇目光困惑,仍不明白我的用意,我虽然面向周罗睺,其实却在点拨我儿:“你如此忠勇双全,岂能不赏?来,释放周将军的家眷和亲信,赐你仪同三司,好好为天下百姓造福。”
  周罗睺终于哽咽,向我跪拜,他的哭声依旧,味道却已经不同,前者为陈国而悲,现在却为知遇之恩而泣。我让他退下,转身向杨勇解释这些最基本的为君之道:“陈国已经灭亡,大隋却君临天下,我们理当鼓励臣下尽忠。”
  杨勇仍要辩解,要追究周罗睺无礼之举。我如此点拨,他仍执迷不悟,以后如何执掌天下?我佯作倾听,目光却移到我儿杨广身上,他聪颖善悟,才是替我执掌大隋的最佳人选。我猛然起身,不管杨勇诧异不解的目光,命令李渊召我儿杨广登上城门。
  我微笑着走到我儿杨广身边,将他扶起,册封他为太尉,赐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璧。我能感受到身后火辣辣的目光和执拗不满的神情,杨勇早被立为太子,我岂能轻易废长立幼?我虽然年近五十,身体依然硬朗,为大隋培养出未来英明睿智的皇帝,是我余生最大的职责。我还需要对杨勇勤加点拨,让他明白我的苦心。嗯,是时候了,我将向儿子们打开太庙之门,向他们讲述大隋兴起的故事,让他们领悟我和父亲创建大隋的艰辛。
  我开始册封平陈功臣,命贺若弼登御坐,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公,封杨素为越国公,他儿子杨玄感为仪同三司。韩擒虎为上柱国,有司劾他放纵士卒,淫污陈宫,故此不加爵邑。册封结束,我起身离开广阳门,王公大臣向我跪辞,我将李渊叫住。我要趁此机会,向他讲述他外祖父独孤信与我父杨忠情深意长的往事,这些伟大的英雄们赤手空拳,终结三百年乱世,创建伟大一统的大隋的故事。
  陈国君臣离去,大隋的王公大臣三拜而归,凯旋大典结束。我乘坐步辇,带着我的五个儿子,李渊跟在我们身后,来到太庙门口。大门轰然大开,我独自进入,向父母跪下。即便我击败突厥,平灭陈国,一统天下,这些功绩仍远远无法报答父母赐予我的慈爱。忽然间,我忆起儿时与父亲嬉闹的情形,以及母亲嘴角的笑容,我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悲不自胜,难以自控。
  我的五个儿子和李渊匍匐在太庙之外,望着我抽动的背影,依稀听到我的悲声,他们惊慌失措,将头颅紧紧埋在地面,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我拭干泪水,让他们走进太庙,并排跪在他们祖父祖母的灵前。
  我的五个儿子向正中并列的两块灵位叩首三拜,左侧牌位从上至下书写“大隋武元皇帝太祖忠”九个大字。右侧牌位书写:“大隋元明皇后吕氏”。
  我目光扫过五个儿子的背影,停留在我儿杨广身上,心中突然一跳。他跪在侧面,让我目光可以顺着他的脖子看见铠甲内部的内衣。他外罩的明光重铠与普通将领并不二致,撕裂的战甲披膊显示他曾经战阵,铠甲沾满的尘土,这说明他没有享受舒服的车辇,而是与战士同甘共苦。可是,他脖颈间为什么会露出锦绣柔软的崭新绯衣?
  我曾经战阵,杨广铠甲沾满尘土,应该夜不卸甲,那贴身的绯衣应该紧紧粘在肌肤上难以分辨颜色,他脖颈间的绯衣却如此干净整洁,难道他探知我不喜奢华,故意讨我欢心?我本来以为天下大定,现在猛然发现,大隋王朝的根基有一道致命的裂痕,谁将代我御临天下?
  我长长叹气,让回忆父母的悲声从胸口吐出,声音回荡在太庙空旷的大殿之中:“我儿,在大隋一统天下之日,我将向你们讲述大隋创建的故事。”
  我的幼子杨谅今年只有十五岁,他凭持我的宠爱,抬头应答:“父皇,大隋建立的故事,我可以倒背如流。”
  我不怪他冒失,反而喜欢他直言直语:“杨谅,你既然倒背如流,我问你,大隋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
  杨谅熟知往事:“凶狠残暴的周宣帝暴毙,父皇入宫为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奠定大隋基业。”
  我忆起九年前的事情,仍然不免心寒:“我本无代周之意,既然被退到这个位置,没有退路,不得不奋起开创大隋。不过,那时我为隋国公,大隋早已存于世上。”
  杨谅果然无语:“这个?难道父皇不是大隋的创建者?”
  杨广抬起头来望着我父的灵位:“大隋的起源要从祖父开始,他老人家起自微寒,以赫赫战功成为周氏十二大将军之一,获封随国公,才有今日之大隋。”
  我微微点头,果然不出所料,五子之中唯有杨广知道大隋开国的往事:“如果创建大隋走了一百步,你们的祖父走出九十九步,我仅踏出最后一步。他身世传奇,南征北讨,才是真正伟大的英雄。”
  我的目光移向母亲牌位,父亲在外统军作战,我在寺庙中长到十三岁,沉重的山门不能隔绝母亲对我的爱:“我的父母相逢于乱世,生死相许,经历无数磨难,十几年间不弃不舍,这段旷世的姻缘才将我带到世间。”
  李渊独跪在我的五个儿子身后,听着我们父子间的对话不知所措。我走到他面前:“李渊,你母与我独孤皇后为同胞姐妹,你便与我五个儿子有同一个外祖父。你们的外祖父独孤信,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与我父是一生一世的好兄弟。你祖父李虎也是八柱国之一,他们三人都来自武川镇,辅助宇文泰打下北周的江山,我也要讲述,你的祖父、外祖父,和我父一起,兄弟齐心,终结三百年乱世,开创大隋的英雄往事。”
  我儿杨谅迫不及待:“父皇,快讲吧,这些往事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故事,我并不着急,轻轻坐在地面,背靠粗大的鎏金梁柱,招手让我的五个儿子和李渊坐于地面。我抬头望着父母的灵位,他们的笑容浮现在我的身边,环绕着我,让我再次感受到父母的慈爱。
  我被这种感觉温暖着,父亲离开我二十二年了,我至今仍能感受到父爱:“这些往事开始于六十四年前,北魏孝昌元年之际。那时六镇兵起,天下 大乱,群雄逐鹿,争猎天 下,而你们的祖父仅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杨谅学着我萁坐玉阶,受到我的鼓励继续追问:“父皇,可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你吧?”
  我脑海中突然现出一张脱尘出世的容颜:“阿奢黎,我的阿奢黎。人间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逃出她的法眼?”
  

1,左人城下
一座高大山峰孤零零伫立在平原尽头,悬崖峭壁正中孤悬一座黑黝黝的坞壁,城墙横亘在半山之间。坞壁城墙上并肩站立两人,一个穿着褐色皮甲,身材极高的少年眺望远处,向父亲大喊:“爹爹,那里有两个骑兵,后面还有一辆牛车。”
  少年的爹爹名叫杨祯,本是北魏六镇之一武川镇的建远将军。六镇叛乱被平灭后,军民被流放河北就食,大多数胡人追随葛荣四处劫掠,杨祯率领汉人百姓,避开四处横行的乱军,在定州附近发现这座左人城,它三面峭壁,山顶可以耕种,重新修筑城墙,开垦田地自保,过上与世无争的日子。
  杨桢望着远处疾奔的骑兵:“杨忠,这两人急鞭快马,肯定有事发生。”
  杨忠伸长脖子,望见扬起的尘埃:“爹爹,你看,他们后面还有追兵。”
  左人城外兵荒马乱,杨祯不欲多事,向城墙下走去:“杨忠,我们走吧。”
  杨忠手指逐渐接近的牛车:“爹爹,牛车上的女子带着两个小孩,看起来像汉人。”
  杨祯停住脚步,眯缝双眼仔细打量远方的牛车,再看看后买越来越近的追兵:“那女子汉人发型,却穿着小袄窄袖的胡服,让人难以猜测来历。后面追兵的盔甲和兵器各不相同,肯定不是朝廷兵马,应该是葛荣手下的六镇流民。”
  杨忠不肯离开:“我们不开门收留,他们就跑不掉了。”
  杨祯停住脚步劝说儿子:“葛荣骑兵追击这几人,他们一定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开门接纳,便会给左人城百姓带来祸端。”
  杨忠趁牛车还在几百步以外,抓紧时间向父亲打听:“葛荣是什么人?”
  杨祯目光眯成一条细线凝望着远处的易水:“他是六镇胡人乱军首领。”
  父亲难得有如此耐心,杨忠连珠炮般不停发问:“胡人为什么要侵入中原,烧杀抢掠,胡作非为?”
  追兵在落日下,扬鞭猛抽,纵马狂追,杨祯的声音在初冬的空气更显苍凉:“晋武帝司马炎平灭东吴,三国归晋。晋室在八王之乱中自相残杀,精兵良将毁于一旦,便纷纷勾结异族入侵中原,被汉朝击败内迁的胡人趁机而起,天下大乱。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一部分汉人跟随晋室向南迁移,另一部分逃入山林,结成坞壁自求生路,中原成为五胡十六国的征战沙场。拓跋鲜卑在道武帝拓跋珪率领下崛起,太武帝拓跋焘时国势强盛,经过十多年征战,消灭夏、北燕和北凉,定都平城,统一北方,修筑六镇抵御草原游牧的柔然入侵。孝文帝推行汉化,汉人日子好过一些,六镇叛乱突然打破平静,胡骑像蚂蟥一样扫过河北,汉人又要遭受劫难了。”
  北魏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入侵,沿长城自西向东修筑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六镇,拱卫平城。杨忠自幼生长在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十分熟悉那边的情形:“六镇是国家屏障,怎么会突然叛乱?”
  儿子即将十八岁,应该知道世事了,杨祯详细介绍:“北魏孝文帝倾慕中原文化,下令穿着汉装,禁止在朝中讲胡话,改胡姓为汉姓,鼓励胡汉通婚,自娶汉女为妃,以示提倡。他不顾王公大臣反对,完成从平城迁都洛阳大业。驻守六镇拱卫平城的胡人却没有迁走,极端不满孝文帝汉化举措。两年前,柔然南侵,怀荒镇兵请求开仓放粮,吃饱肚子打仗,镇将不允,兵民忍无可忍,杀镇将造反。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拨陵随后聚众起兵,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关陇地区的胡人在匈奴人万俟丑奴统帅下举兵响应,一度攻占潼关,逼近京城洛阳。朝廷借助柔然铁骑,平灭破六韩拔陵,将六镇军民流放于河北就食,葛荣便成为他们的首领。胡人只会放牧不懂农耕,在河北无衣无食。今年青黄不接,汉人没有多余粮食接济六镇胡人,他们便不断攻城掠寨,劫掠当地汉人村寨。今年八月,柔玄镇吐火洛周聚集胡人起兵,建号真王,正在攻打燕州和博陵郡,葛荣在定州摩拳擦掌,四处攻掠,就要举旗反叛。河北汉人跟随幽州平北府主簿邢杲逃离故乡,流亡于山东青州。遥想当年大汉金戈铁马平灭匈奴,让他们内迁中原,不打不杀不虐待,授予田地,教会农耕,最终却是开门揖盗,作茧自缚。”
  杨祯说到这里,想到左人城不可测的命运,望着城墙外的胡骑长叹一声:“我们从武川镇逃避战乱到这里,本想过上春耕夏收的平静生活,葛荣率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