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可疑起来。
查《资治通鉴》,从汉成帝即位到赵合德害皇子之间的20年间,朝野一直都在为成帝无子的事实困扰和焦虑着。即位第三年,即有大臣“以为后宫女宠太盛,嫉妒专上,将害继嗣之咎”;第四年,有大臣甚至劝成帝“毋择好丑,毋避尝字,毋论年齿”,“广求于微贱之间”,放弃皇室至高无上的尊严来解决继嗣问题;第五年,“中外皆忧上无继嗣”;第九年,“时上无继嗣,体常不平”;第十三年,“上始为微行”,未尝不是“广求于微贱之间”的意思;第十四年,大臣痛言“今即位十五年,继嗣不立”;第十五年,废许皇后;第十九年,“上以无继嗣,颇好鬼神、方术之属”……如此等等,可见成帝枉有后宫三千,却无一子的事实是当时朝野的头等大事。
其实,继嗣的问题,在成帝还没有即位、做太子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汉书·成帝纪》载:“选嘉女以配皇太子……久之,有一男,失之。乃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复生一女,失之。”发妻许皇后流产两次,都没有生出子女。无独有偶,一度受宠的班婕妤“有男,数月失之”,也流产了。从医学的角度说,如此频繁的流产,只能归罪于成帝本人的生理缺陷。这是正史不愿面对和承认的事实:成帝本人精子质量低劣,以至不能使受精卵怀足十月而中途流产—当然,这也跟成帝极端嗜酒有关。一个承平时代的皇帝,年富力强,体格健壮,又拥有无数国中最美丽的女人,耗费将近30年的时间,居然无一子嗣,除了生理原因,难道还能有另外的解释吗?
所以,即使在王莽专案组的调查报告中,也能看出这一蛛丝马迹。
司隶解光的奏折中说:元延元年中,中宫史曹宫自称生的是成帝的儿子,却被成帝赐死:“尽置暴室狱,毋问儿男女,谁儿也!”—不要问是男是女,是谁的儿子!然后当此儿未死时,成帝赐药给曹宫,让其自杀,曹宫临终前说:“果也,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元皇帝。今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得闻之?”可笑的是,曹宫居然还以为是赵合德姐妹欲擅天下,而且自辩儿子像孝元皇帝—即成帝的爹—却不说像成帝,毫无疑问是拉大旗作虎皮,搬出成帝的爹来压成帝,以求保全性命。成帝当然知道自己的生理缺陷,所以才不问“谁儿也!”,一律诛杀—既然我知道不是我的儿子,你就是搬出我爹也不顶用,你为什么不说像我?因为你知道绝对不是我的儿子!况且班固记载“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既然这些人能与赵合德私通,为什么就不能与许美人和曹宫等人私通呢?
还有一条佐证。成帝是猝死,即毫无征兆就死了;如果成帝不自知生理缺陷,在没有子嗣,而且身体健康的情势下(死时才45岁),绝对不会马上立非嫡亲的侄子为太子,而要等到自己的皇子出生。可是,这一不可能的情况却恰恰发生了:绥和元年(前8年)春,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仅仅隔了一年,绥和二年三月,成帝就驾崩了。如此紧锣密鼓,恰是成帝自知生理缺陷的铁证。
赵飞燕和赵合德“专宠十余年”而无子,不是两个女人的过错,恰恰是成帝的生理缺陷使然!
【诬陷】汉成帝和赵飞燕、赵合德(3)
二人“害皇子”的所有罪证,全部出现于司隶解光的调查报告中;而司隶解光,恰恰是王莽专案组的成员。合乎逻辑的推演结果,只能说这是王莽授意的诬陷。
王莽为什么要诬陷赵氏姐妹呢?其间与淳于长干系极大,因为赵飞燕当皇后几乎完全得力于淳于长。绥和元年(前8年),即成帝驾崩前一年,大司马王根因病免职,而淳于长居九卿之首,按照惯例,应当接任王根大司马之职。此时王莽任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当然争不过淳于长,于是,王莽派人暗中窥伺淳于长的行动,终于被他捉到了把柄。原来淳于长此人淫于声色,和废弃的许皇后寡居的姐姐私通,娶为小妻。许皇后通过姐姐厚赂淳于长,想恢复婕妤的位置。淳于长仗着皇太后外甥和成帝男宠的双重身份,“受许后金钱乘舆服御物前后千余万,诈许为白上,立以为左皇后”。其实淳于长乃是垂涎于许皇后的国色,通过其姐给许皇后传递情书,极尽调戏之能事,过足了意淫的瘾。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没想到工于心计的王莽早已埋下伏兵,侦知了这一情事,马上向病榻上的叔叔王根告密,并说:淳于长见您久病不起,非常高兴,自以为可以取代您辅政了,已经向人封官许愿了。王根闻言大怒,让王莽面见太后,复面见成帝,导致淳于长被下洛阳狱,以“大逆”的罪名死于狱中。王莽遂除掉了最大的政敌,顺利地升迁大司马,时年38岁,正当年富力强。
可是,万万没想到,汉哀帝感激赵飞燕立自己为太子的功劳,不但不治赵飞燕的罪,反而尊赵飞燕为太后;不仅如此,哀帝的母族成了新的外戚,原来的王氏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也被遣回家中。
汉哀帝仅仅在位六年,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驾崩,年仅26岁。他的侄子继位,是为汉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征召王莽为大司马,王莽随即展开了对已经升任皇太后的赵飞燕的疯狂报复:首先贬赵飞燕为孝成皇后,一个月后,又迫不及待地把赵飞燕废为庶人,当天赵飞燕就自杀了。至此,王莽终于彻底肃清了成帝的残余势力。
九年后,王莽篡国,建立新朝,汉嗣中绝。
赵飞燕和赵合德,这两个以媚惑的肢体语言邀宠的女人,如同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一样,因为僭越了宫廷政治学的范畴,而遭遇了杀身大祸。不仅如此,王莽的政治清算,夹杂着《汉书》作者班固的私怨(班固的姑姑班婕妤因赵氏姐妹获宠而失宠),在中国史上永远地制造了诛杀皇子的姐妹杀手的恶毒形象;而那只身轻似燕的赵飞燕,那个仅仅“尤工笑语”的赵合德,被历史歪曲之后,永远地成为了文人们肆无忌惮意淫的对象。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隐喻】吕布和貂蝉
貂蝉,是中国民间评选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中惟一于史无载,而仅见于小说家言的。于史无载,是指无论正史野史,都无貂蝉一鳞半爪的倩影;小说家言,是指罗贯中的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塑造的貂蝉形象,完全空穴来风,居然跻身于四大美女之列,在中国史上可谓孤例。
但“貂蝉”其名却并非凭空捏造。东汉应劭《汉官仪》载:“侍内金蝉左貂,金取刚固,蝉取高洁也。”侍内的帽子上装饰着“金蝉左貂”,是为“貂蝉”冠。因此山西社科院孟繁仁先生考证说貂蝉乃宫中掌“貂蝉”冠的宫女,发出宫后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此说虽有道理,但罗贯中却说“其女自幼进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明明是自幼入府的歌伎。因此,与其说貂蝉的命名从“貂蝉”冠而来,还不如说是罗贯中自己创造的呢。
貂蝉,一身而兼两种动物。貂,长于寒带,聪明伶俐,生性慈悲。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貂蝉看到王允两眉紧缩,坐卧不安,马上毛遂自荐,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正是貂的慈悲心的写照。貂蝉自愿献身,用连环计游刃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与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而如同忘恩负义的猎人一样,诛杀董卓后,王允就再也不管貂蝉的死活了。
蝉,无巢无穴,黍稷不享,不食污秽之物,高洁不群。北美洲有一种生命周期非常长的“十七年蝉”,要在地下潜伏十七年才能羽化。当貂蝉被送给董卓,她就变成了一枚诱饵,勾引得肥胖的董卓大闹凤仪亭。但螳螂捕蝉,吕布这只黄雀在后面紧盯着呢。不知貂蝉对吕布是否真心,董卓死后,貂蝉出污泥而不染,跟了吕布;但她仍然是被动的:“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一个“取”字,虽然命不由己,却也不屑之至。吕布殒命白门楼后,曹操“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貂蝉显然只是妾,并非吕布的妻子,因此下落不明,即使在《三国演义》这座她惟一活动过的舞台上也失去了踪迹。但是蝉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把原有的外骨骼退去,是为“蝉蜕”。以貂蝉的智慧,要脱身想必不难。蝉蜕,也许罗贯中已经暗示了貂蝉的结局。
貂和蝉,两种动物的美德集于一身,貂蝉因此是两种动物的隐喻。
貂蝉,这个如貂似蝉的女人,这个无名无姓的女人,她命名的秘密被隐藏了两千年。
【兵变】唐玄宗和杨贵妃(1)
天宝十五年事变中有一个长期被忽略的人物,他就是玄宗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安史之乱”爆发后,永王璘被玄宗封为江陵郡大都督,总领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西南路四道节度使,受命力保江南不失。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逃出长安,欲入蜀避难;七月,太子李亨擅自在灵武(宁夏)登基,是为肃宗;八月,才派人通知已抵达成都的玄宗,玄宗已无兵权,无奈之下,只得宣布逊位;第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派人入蜀迎接玄宗;十二月,玄宗回到长安。
永王璘坐镇江南,地位非常重要,因为江南富庶的物质供应是西北战事的首要保障。在这个节骨眼上,肃宗却找了一个永王璘“有异志”的借口,命他入蜀觐见玄宗。这是一招非常毒辣的计谋:如果永王璘奉命入蜀,则自解兵权;如果永王璘抗命不从,则迹同谋反。果然,永王璘不甘于做他人俎上鱼肉,拒不受命。肃宗遂派人###。天宝十五年十二月,永王璘率领舟师东下,直指广陵(扬州)。路过九江的时候,恰巧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璘慕李白的诗名,邀李白入幕府。第二年二月,永王璘兵败,逃亡到大庾岭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长流夜郎。
—如此不厌其详地罗列日程,是因为永王璘之事疑窦甚多。在对安禄山战争的关键关头,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永王璘“有异志”的情况下,肃宗为什么要解除永王璘的兵权?关于此事,《旧唐书》载:“以薛镠、李台卿、蔡垧为谋主,因有异志。”《新唐书》载:“璘生宫中,于事不通晓,见富且强,遂有窥江左意,以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蔡垧为谋主。”由正史的记载可见,“有异志”、“遂有窥江左意”是事后的主观判断,近乎欲加之罪,更近乎莫须有的栽赃!姑且不说肃宗和永王璘感情深厚(“璘数岁失母,肃宗收养,夜自抱眠之”),即使被肃宗派人###,永王璘仍然忠于唐朝大业,这从李白的十一首《永王东巡歌》中就能看出来—“为君谈笑静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说明永王璘打的旗号仍然是对安禄山作战。如果永王璘确有反意,他就应该在肃宗刚篡位的时候打着玄宗的旗号起兵,岂不更有号召力?
永王璘死后的情形也颇为古怪。“肃宗以璘爱弟,隐而不言。”(《旧唐书》)“及死,侁送妻子至蜀,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