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
“俺百步穿杨,百发百中。”
“还有什么本事?”
“俺干活能拿动二三百斤重的东西。”
“还有什么本事?”
“俺会使枪弄棒,打拳踢脚。”
“好,就请你在这儿亮几手。”
努尔哈赤就走下场子,打了两路拳。
“你这几招都平平常常,成不了什么大事。”
努尔哈赤一听,马上急了:“老爷爷,那就请你教教俺们吧!”
“俺也不行,你想学真本事,就去找九鼎山八宝洞的七星长老。”
努尔哈赤急忙走过去,拉着白胡子老头的手问道:“老爷爷,那九鼎山在哪儿?”
“那九鼎山俗名南山,离此地有一千余里,从这往正南方向走,能看到大海,就到了。”老头儿说完,飘然而去,那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不由人不联想到玉皇大帝驾前的太白金星老人。
话说那白胡老头走了之后,努尔哈赤就急忙回家作准备。到了第二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努尔哈赤就悄悄地骑上马,带了些干粮和银两,匆匆上路了。
一路上,努尔哈赤可吃了苦啦。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一人一骑,每天晓行夜住,饿吃干粮,渴饮泉水;在那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地方,有蛇蝎蚊蝇的叮咬,还有狼熊虎豹的威胁。面对这些艰难险阻,若没有顽强的意志,是经受不住考验的。
一天晚上,努尔哈赤投奔一家小店住下,店掌柜一看,来了个单身骑马的客人,连忙说:“好啊,请到里面坐,想吃点什么?”
努尔哈赤说道:“请先把马拉去喂上料,俺走得又饥又渴,随便吃点就行。”
店掌柜喂上马,回来问:“还喝酒不?”
努尔哈赤心里想:酒能解乏呀,就说“来一碗吧。”
不一会工夫,店掌柜把下了蒙汗药的酒给端上来了。努尔哈赤一看来了酒,咕咚咕咚几口,就喝下去半碗,上的菜也不管是成是淡,大口大口就吃。稀饭、大馍一上来,又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天旋地转,心里明白事情不好,但已经晚了,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了。
原来这是一家黑店,专等单身客人住店,以便暗中下毒手。店掌柜见人已死了,就把他身上的银子全掏出来,弄来一领破席子,把他一卷,扛到河边上,趁没人注意,扔到河里去了。
也是努尔哈赤命不该死,这工夫正碰上打鱼的老两口,到镇上看完病往回走,见上游漂来一个蓆卷子,赶忙打捞上来,一看里面捲着一个年轻人,老头一摸心口,忙说:“还活着呢。”又对老伴说:“咱买的药里头,有两味能解毒,快拿来给他喝。”
夫妇俩忙着给努尔哈赤灌药,又帮他放在铁锅底上控空水,好歹算是救过来了,努尔哈赤醒过来以后,又哇哇地吐了好几口水,看见面前两个老人,心里一发热,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哽咽着说:“俺这是怎么啦?”
老头说:“你是被人害了,又被扔到大河里,让我们救上来了。”这时候,努尔哈赤才回忆起来,自己在店里吃了蒙汗药,赶忙翻身爬起,跪在老两口跟前,说:“多亏大爷、大妈救我一条命,俺这辈子也忘不了你们的恩情。”
那妇人忙拉起努尔哈赤问道:“你是哪里人?是来干什么的?”
他便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说了一遍。老两口听了,劝说道:“你的身体被折腾得这样,走不了多少路的,先在俺们家休息一阵子,等身体恢复了再走吧。”
努尔哈赤心里想:天下的好人还是多。就不再说什么,便随他们一块回家了。
且说搭救努尔哈赤的夫妇俩,本是山东大明府人氏。老头名叫张一化,举人出身,有功名的,原是大名府的一个文学博士,因得罪了知府大人,被迫出逃,途中独生儿子病死了,便来到这老河口子靠打鱼为生。今早他们到五十里外的镇上去看病,顺便买些药回家;又因这河里经常有人下药,张一化到底是有知识的人,多一个心眼,就买了一些解药,正巧搭救努尔哈赤的一条命。
再说努尔哈赤在张一化老人家里养息身体,发现屋里桌子上堆了许多书籍,又听老人谈吐不俗,便知老人不是一般打鱼人。每天茶余饭后,努尔哈赤跟老人拉起家常话,渐渐熟悉起来。身体稍一恢复,就主动帮助老人做事。
张一化的三间草屋建在大山脚下,大河从屋门前流过,正是依山面水的好住宅。只是屋上的草有好几处已被风吹去,若不修葺,下雨会漏的。努尔哈赤见院里有现成的干草,便动手上房子去修理。那院子是用木棍钉起来的,有几处脱落了,风一吹东倒西歪,快要坍倒了。努尔哈赤砍来树棍,重新钉牢。他见院里烧柴也不多了,就拿起砍刀,去山上树林里砍树枝,不一会工夫,一大捆干树枝背回来了。傍晚时分,老两口打鱼回家一看,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笑得合不拢嘴。
吃晚饭时,努尔哈赤跪在张一化跟前,恳切地说道:“大爷,我求你一件事,想请你老人家教我学汉文。”
张一化看着努尔哈赤,笑眯眯地说:“起来吧,孩子。俺看出来了,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俺们同是炎黄子孙,汉满一家嘛!孔夫子说:‘有教无类。’你想学汉文,我一定教你。”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张一化教努尔哈赤认识汉字,讲解华夏发展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讲到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他盛赞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贬斥当今朝廷腐败,奸臣当道的黑暗现实。一连几个晚上,张一化讲当年孙武子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女兵、孙膑帮助田忌赛马、马陵道的孙庞斗智、张良在桥上见黄石公、韩信胯下受辱等历史故事,努尔哈赤听得入了迷,使他大开了眼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丰富的战例,用兵的神奇,以及治国安邦的道理,都极大地吸引着他,并给他以极大的启示。
由于努尔哈赤天生的聪敏、睿智,领悟力强,汉文学习大有长进,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单独读书。张一化桌子上那一堆书,他都读过一遍,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章回小说。书中的英雄好汉,都是他心目中的榜样。
有一次他问张一化:“大爷,像汉高祖、明太祖,原先都是出身低微的人,后来都统一了天下,成为开国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张一化告诉他:“简单讲是他们能乘时而出,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都能团结人,善于用人,终于成就了平定天下的大事业。”这些帝王将相的传奇事迹对努尔哈赤来说,不仅增广了见闻扩大了视野,也丰富了斗争经验,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对他以后成就大业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召唤。
努尔哈赤向张一化夫妇辞别时说:“你们是俺的再生父母,俺当永志不忘!俺今年十三岁,十三年后俺来接你们。”张一化拉着努尔哈赤的手,动情地说:“姜子牙年过八十还登台拜师哩,俺今年五十有二,再过十三年,也不过六十五岁,还可以为你牵马提镫呢。”张一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说:“这点碎银带着留路上用,从这老河口再往南走一百五十里,便能看到大海,那九鼎山就在大海边上。”努尔哈赤又跪在两个老人面前,磕了三个头,站起来,接过银子说:“恭敬不如从命,请两位老人家多多保重!”张一化夫妇齐声说道:“俺们等着你!”
努尔哈赤从老河口张一化家告辞出来,重新踏上去九鼎山的大道。离老河口很远了,他还在想着在那里的半年生活,学习,以及所受到的教育。他觉得张一化老人是他的第一个汉人老师,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将来想干大事业,需要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才。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撑大厦。俺要像汉高祖刘邦那样,把萧何、张良、韩信、樊侩等那样的人才,都团结在自己周围;绝不能像项羽那样刚愎自用,连一个范增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这两个人就是俺的两面镜子,俺要终生以他俩为鉴。努尔哈赤想着,走着,不知不觉一百五十里路一天多就走完了。现在大海就在眼前,他又一口气跑上九鼎山,来到洞门前,使劲敲击着洞门。
二、七星长老
不一会儿,洞门“霍”的一声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个小和尚,冲努尔哈赤一作揖:“小施主,敲门有什么事?”
努尔哈赤忙施一礼,说:“小师兄,俺叫努尔哈赤,是来学艺的,要拜见七星长老,请通禀一声。”
“你稍等一会儿。”小和尚进去不大工夫,出来说:“长老让你进去。”
努尔哈赤随着小和尚进了洞门,开始在通道里摸着黑走,约走了百十步远,便觉豁然开朗起来,眼前是一个偌大的院子,两边院墙高约丈余,后面还有两进深的大殿。原来那洞门是开在山脚,通道是从山肚里穿过,真是巧夺天工。
他一边看着、想着,一边随着小和尚来到大殿里。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坐在上边。努尔哈赤慌忙走上前去,双膝跪倒,连磕了三个响头,说道:“长老在上,俺努尔哈赤不远千里,前来拜师学艺,请长老收下俺这个徒弟。”
“你是从哪儿来的?是怎么找来的?”努尔哈赤听了长老的问话,又朝前爬了一步,赶忙说道:“俺是从阿朵里城来的。路上的情况,说起来真是一言难荆”努尔哈赤便把一路上的千辛万苦从头到尾叙述一遍。
长老听了后又说:“学艺不易呀,你小小年纪,能吃得了苦吗?”
努尔哈赤扬起了头说:“请长老放心,俺不怕吃苦。为了能学到武艺,俺什么苦都不怕。”
长老看看努尔哈赤,想了一会,说道:“那就试试吧!你先干些杂活,磨炼磨炼。”这就把努尔哈赤收留下了。
再说七星长老本是燕王朱棣的一个贴身侍卫,名叫霍广全,以使一把七星宝刀出名。后来朱棣做了皇帝,听信奸人的挑唆,欲加害于他,为逃性命,他来到关外的九鼎山八宝洞投奔明性大师。数年后,大师圆寂以后,他做了住持。如今已九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宝刀不老。此人天文,地理,兵书,武艺,样样精通,算得上一个武林高手。这次努尔哈赤来投奔八宝洞学艺,长老见他心地虔诚,并未以他是满人拒之于师门之外,也想借此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后代,于是欣然收下这个关门徒弟。
半年来,他见努尔哈赤什么活儿都干,打柴,种菜,烧香,敬佛,扫院子,没有他不干的,而且每样活都干得认真,令人满意。平日,安安分分,勤勤恳恳,从不偷懒。因此,他打心里喜欢这个徒弟。
一天上午,小师兄告诉努尔哈赤:“师傅叫你去。”
努尔哈赤来到后殿,忙给师傅行礼,说:“师傅喊弟子前来,有什么事吩咐?”
七星长老说:“你来这里半年了,不能老是干杂活,也该学点武艺。这样吧,你先练练眼睛。”长老顺手拿来一粒谷子,放到努尔哈赤的手心上,对他说:“你回去就看这谷子粒,能把这谷子粒看到有土豆那么大,我再教你练别的。”
努尔哈赤开始没日没夜地看那谷粒。正面看累了,就侧面看;站着看累了,就坐着看。他以不同的姿势,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距离看,也不知他看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久而久之,渐渐觉得那谷粒在一点一点地变大。虽然没有土豆那么大,差不多也有黄豆粒大小啦。他满心欢喜,认为有了收获,于是更加勤奋,又坚持练了一段时间,越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