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瓜尔佳氏抹着眼泪,对雅尔江阿说:“弟弟妹妹实在太可怜了!连年都不让他们过,实在没天理!”
雅布憋着一肚子气,看着虽然穿着素色,却打扮的妖妖娆娆的一群妻妾,让她们赶紧给他滚!想着那四个去了张家口的孩子,雅布的心都碎了,熟可忍,孰不可忍,套上朝服,找皇帝和皇太后告状去了。
看着老好人雅布发青的脸,康熙帝和皇太后都无语了,这太福晋是越来越糊涂了,端敏还跟着凑热闹。
既然都跑来告状了,雅布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把当年博尔济吉特氏谋害郭氏母子的罪证都呈了上来,还说明几个认证都是太福晋和端敏大公主的人,是扬丹几个在蒙古找到的。,他们一直躲在端敏大公主府里。
雅布道:“父母都有爱子之心,微臣也不例外。看着四个可怜的孩子,都小年了,还要在路上奔波,微臣的心就跟刀子戳了一样痛心!她们就容不下这几个没娘的孩子吗?”
面对这样的事,皇太后也彻底无语了,她这个胞姐和养女,性子都一样的。
当年她阿爸可是极力反对她嫁给简亲王济度的,说济度性子刚□躁,不是良配,连太皇太后姑姑都不赞成。是胞姐自己看上济度的,人才武艺出众,求太皇太后赐婚的,人家简亲王济度本有意中人,只能委屈人家做了侧福晋。
胞姐抢了人家的位置不说,还嫉妒吴侧福晋的宠,趁她生孩子时做了手脚,让吴氏一尸两命。彻底惹恼了济度,若不是太皇太后压着,两人都要和离了,后来才有杭庶福晋一支独大。
早知结果是这样,当年胞姐还是和离的好,回到草原,有阿爸阿妈哥哥看着,还能找户好人家,过几天舒心日子。
这个端敏也越来越古怪,脾气越来越像胞姐,得赶紧把她发回蒙古去,留在京城还要闯祸。前几天裕亲王福晋也来告状了,说端敏搅合到她家后院去了。
这孩子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跟皇帝几兄弟合不来不算,连皇孙都合不来,太子和保泰几个,见了她都远远避开了,只有胤禛还会问候她几句。
现在她还活着,皇帝看她面子,还会放端敏一马,若她不在了,只怕端敏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
皇太后打定主意,过了年就把端敏给大方回去,无旨不得进京。至于继福晋过了年让她替太皇太后守庙去,谋害上了玉牒的侧福晋和皇家子嗣,能留她一条小命就不错了。这样处置,也能保全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颜面。
皇太后在皇帝开口之前,说了这个决定,她心里明白,皇帝的处置肯定会更重一些,只怕给博尔济吉特氏不是一杯毒酒,就是一根白绫,外加玉牒除名。
康熙帝听了皇太后的提议,半响不语,明白老太偏心娘家人,她能提出这个决议也不错了,只是太便宜那个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了。
雅布以为这次继福晋死定了,没想还能活着,这样也好,有了这个名头,敬顺和扬桑阿长大了,也没什么好怨恨他这个阿玛了,兄弟也不用反目成仇了,只是委屈了郭氏和扬丹他们了。
不过对那个恶毒虚荣的恶女人来说,呆在太庙青灯古佛守灵,说不定还不如死了痛快。
雅布从宫里回来,家也没回,就去香山了,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郭氏去。
过了正月十五,皇太后下了懿旨,说梦见太皇太后了。听闻太福晋称赞继福晋为人谦恭,孝敬长辈,怜惜弱小,堪为女子楷模,特地下旨送继福晋去太庙,侍奉太皇太后等云云。
继福晋接到懿旨,昏倒在地,想到旨意提到太福晋称赞的话,恨得咬牙切齿,你们母女那我当枪使了这么多年,现在没了利用价值,居然把我一脚踢开了。
哼!狗急了会跳墙,猴急了会上树,她也豁出去了!
博尔济吉特氏知道自己这一去可能回不来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着雅尔江阿夫妻的面,把太福晋母女当年怎样下毒害西林觉罗氏的事情说了出去,她们母女还以为别人不知道。
就她们会抓别人的把柄,她也会,太福晋身边也有他的人,上次端敏在太福晋房里说的得意忘形,露出了口风,被她的人听到了。
反正到那个地方,她也活不了,不管自己有没有证据,就乱说了一气,把水搅浑了再说,让雅尔江阿夫妻和太福晋、王侧福晋斗得你死我活,过个几年,她的孩子也长大了,就有机会了。
她了解雅布这个人,对女人一点心都没,但却把孩子看得很重,他会想办法护住孩子的。估计雅布会把敬顺和扬桑阿交给高氏带,这高氏生不了孩子,给她带也好,总比那几个心怀拨测女人好。
雅尔江阿夫妻惊呆了,雅尔江阿气急败坏的跑去找雅布,却被告知王爷去了香山,看来这继福晋的事,是父亲动了手脚。
雅尔江阿握紧拳头,恨恨道:“我雅尔江阿,与你们母女势不两立!”
一时间府内府外,关于西林觉罗氏的死因,传的沸沸扬扬的。
太福晋母女听到这个消息又急又气,这个蠢女人发的是哪门子的昏!居然当众说出这种话!只怕宫里已经的到消息了,康熙帝本来就端敏不满,出了这种事,以后在草原的日子就艰难了。
母女想递牌子进宫,被皇帝和太后给拒绝了,两人越加彷徨。
又隔了几日,没等到康熙帝的旨意,却等来太后的懿旨。懿旨大致说,端敏大公主离封地时间太久,该回去了,若舍不得太福晋,可接太福晋一同前往,宫里会派御医跟随的。
母女俩的心拨凉拨凉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皇太后的懿旨其实就是康熙帝的意思,若没有太后从中周旋,只怕事情会更糟糕!
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一走,府里当家人就换成瓜尔佳氏了,以雅尔江阿睚眦必报的性子,太福晋的日子也不好过。
既然皇太后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太福晋觉得留在这里也没啥指望了,不如跟着女儿回草原住了,在那里也不用看到让心烦的庶子一家了。
离开简王府时,太福晋最后看了一眼,她居住了四十年的地方,若她当初听从阿爸的劝告,不嫁给济度,也不用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中年丧子,晚年还要灰溜溜地走。
若当初嫁个阿爸挑选的人,她早已儿孙满堂了,也不用看庶子脸色了,临到老还被杭庶福晋,踩到脚底下!
当年她是多么肤浅,完全被济度英俊外表给迷住了,强行嫁一个不爱她的人,一辈子跟那些卑贱的女人斗,她该怪谁去呢?
扬丹、阿扎兰接到雅布的信,都很高兴,终于不要看那几个女人可恶的脸了。当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若寒时,若寒只是淡淡一笑,也没说啥话,兄弟俩都明白过来了。
娴雅在外头自由习惯了,一点都不想回王府。想到王府那么多的规矩,兄弟俩也很头痛,王府虽然锦衣玉食,却让人憋得慌,外头即便粗茶淡饭,却让人甘之如饴。
扬丹则想得更远了,阿扎兰是男孩子还好说,娴雅是女孩子,婚嫁就有点麻烦了。
娴雅今年十一岁了,十三岁后宗室女子就开始指婚了,宗室女大多要和亲,即便嫁到京城,哪家人不是三妻四妾,只怕娴雅受不了这种闲气!
唉,那个完颜玉麟倒不错,家里人口也简单,只是比娴雅大了六岁,等不住了。
想到这扬丹突然没了心情,妹妹刚找回来,没几年就要出嫁了,也不知便宜哪家臭小子!
若敢对妹妹不好,他就对他……,突然想着妹妹身手很不错,扬丹突然笑起来了,到时不用他这个哥哥出手,只怕妹妹就能把妹夫打得满地找牙了!
阿扎兰和若寒被扬丹笑得莫名其妙起来,摇摇头想,二哥大概是高兴傻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三月三了,要吃荠菜水饺了!
☆、玉女心经(一)
转眼到了五月初,岳钟衍从甘肃赶考回来了,不出扬丹的意料,他顺利的通过了二月份县试和四月份的府试,成了一名童生。
他若继续留在甘肃,还可以参加年底的院试,但岳升龙将军嫌儿子年纪小,坚决反对他参加年底的院试,希望他过几年再考,岳钟衍很是沮丧。
他原本计划年底参加院考,若通过就可参加明年秋闱了,运气好些,还能参加后年的春闱。岳升龙觉得儿子自幼一帆风顺,没经历过挫折,过早取得功名,对他成长不利。
张老夫人也很赞同儿子的观点,钟衍这孩子自幼天资聪颖,文武功课都不错。钟衍若十二岁就考中秀才,就怕被周围人恭维地忘了自我,好高骛远起来,以后再把他掰过来,就不容易了,现在得压一压。
还有一个人也很沮丧,那就是阿扎兰,他也很想参加科考,因守母孝,要三年后才能科考。扬丹安慰他道:“三弟若想考举人,让阿玛给你捐个监生,到时就可以和钟衍一起考秋闱了。”
阿扎兰道:“我才不要捐监生呢!我要一步步的来,实打实的考,我才不想沾那人的光!”
扬丹闻言皱起眉头,阿扎兰呢自从知道继福晋没被处死,只是去给太皇太后守灵了,就对皇太后的偏心很不满,阿玛居然也赞同,自那以后,他开口闭口都不提阿玛了,都用那人代替了。
雅布也知道三儿子不满,但这是皇太后的决定,皇上都同意了,他这个臣子能说什么,再说这个结果对敬顺和扬桑阿也好一些,他这个阿玛总不能为了这几个,毁了另外几个。
扬丹道:“三弟,别开口闭口说,那人那人的!他是我们阿玛,是养育我们长大的阿玛!其实这事,阿玛也很难过的!”
阿扎兰讥讽道:“二哥是阿玛最得意的儿子,是他的手心宝,阿玛对你自然不同。在阿玛的眼里,我阿扎兰可就是一根烂稻草,文不成武不就。”
扬丹一愣,宗室子弟大多是恩荫或武举,很少有人走文试这条路的。阿扎兰自幼中了寒毒,身子一直不好,别说学武了,连普通骑射都没正经学过,宗室子弟恩荫是参加要武试的,阿扎兰跟本不可能通过的。
别看阿扎兰外表笑嘻嘻的,性子最是要强,他岂肯留在府里吃闲饭,看人脸色过日子,难怪阿扎兰这么在意科举。
扬丹道:“娴雅都说,三年以后参加科举好!还说要帮你好好调理两年,让你风风光光考个秀才出来!”
听扬丹提起娴雅,阿扎兰脸色缓和了很多,也没那么生气了。他闷闷地道:“我只想考个功名出来,以后也能说一门体面的亲事,不给额娘丢脸!”
扬丹笑道:“你急什么?塔克爷爷说过,寒毒伤了肾水,你要晚点成亲的,最好二十以后。三弟,你有的是时间参加科考!”
阿扎兰很奇怪的打量着二哥,问道:“塔克爷爷可没同我说过二十岁以后成亲的事!他只说我身体没调养好前,最好不近女色!”
扬丹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以为三弟知道呢!那日,阿玛拜访塔克爷爷时,我听老人家这么说的。”
阿扎兰听到阿玛也同意了,也放下心来。
二哥很争气,文武双全,又娶了名门嫡女,将来肯定不差。娴雅么,她记在嫡额娘名下,以后就是郡主了,理盛阿聪敏机灵,都不差,他们都好,就他一个拖后腿,一直担心自己没本事,将来说不上好亲事。阿玛既然同意了,他要好好努力,即便考不上进士,也要争取考个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