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楣-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几味药都已经炒好,虽然都是一锅出来,但颜色和焦黑的程度却各不相同,看得几个郎中啧啧称奇。

“小娘子这一手,单论对火候的把握,可真能算是超凡入圣!”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郎中显然是对药理很了解,一眼就看出,经过顾婉的炮制,这些寻常药材的药性更缓和,还有几味药止血功效大幅度提升。

顾婉也不谦虚,她现在炮制药材的手艺,一点儿都不比在二十一世纪,给她家院长打下手的时候差了,就是年纪小,力气单薄,火候控制的还不够精微。

在人们不知不觉当中,那个大夫早就不见人影,济民堂也大门紧闭,顾婉目光中别样的光彩一闪,心下叹息,一振手中的铁锅,把里面的药材倒在早备好的瓷罐里,低声对路三娘姐弟交代了几句药材晾晒贮存,和煎药时的注意事项,又让她回去放宽心,多吃点儿清淡的东西,就不顾挽留,也不理会那姐弟俩的感激,对顾安然和孙镖头使了个眼色,转身离去。

回到风烟楼,已经是华灯初上,顾婉和顾安然也累得很,随意用了一些点心,便洗漱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镖队就要继续赶路,争取一个上午就能赶到目的地。

本来顾安然还想要拜访一下济民堂,毕竟,王神医曾经和他的父亲是至交,后来想了想,王神医不在,他又不认识二当家王贤仁,济民堂其他的大夫,又着实没给他留下好印象,就自己打消了念头。

顾婉知道之后,再一次觉得,他们先来涯州的主意大妙,不说别的,现在这济民堂已经给自家大哥留下了很恶劣的印象,就算一时半会儿,还影响不到大哥对那位王神医的观感,但总要在大哥心里留下印记,以后王贤民还想骗大哥,总不会那么容易了。

想到此,顾婉心情大好,连数月旅途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可惜,顾安然没有他宝贝妹妹的好心情,反而愁绪满怀——虽然平安来到涯州,挺值得高兴的,可是,他们已经没钱了!

顾安然数了数手头的银子,零零碎碎加起来还有十三两!如果是平常,绝对够他们兄妹两个生活许久,但像安家落户,就这么点儿银子,连几样像样的家具都打不起啊!

……难不成,还要去典当娘亲留给妹子的嫁妆不成?若真沦落到那种地步,让他这个顶门立户,做大哥的,可怎么有脸见九泉之下的双亲!

第二十二章管家

这一次,顾家两兄妹举家搬迁,择定的定居地点,是涯州兴元县,距离享城也就三十多里的路,因为毗邻涯州刺史府所在的‘阳晋’,小城颇为繁华,可以说是涯州最繁荣的县城之一。

顾婉从商店里买了一张当地的地图,看过之后,马上就确定了位置,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说服她大哥。

“我看了郭爷爷外甥的信,兴元县依山傍水,南面就是大周山,风景秀丽,他给咱们看好的那块儿荒地,在石岩县东南,大周山脚下,虽然听说道路崎岖,不大好走,可现在兵荒马乱的,闭塞不是坏事,而且,土地足有三十顷,咱们村子要迁来的只有三十六家,怎么也够用了。”

顾婉拿着红豆糕,一边细细品尝,一边默默计算,对即将到达的新家,颇为憧憬。

坐在舒适宽敞的马车上,顾安然倚着靠垫,眉头紧锁,神情恍惚,似乎根本没有听自家妹子说话。

顾婉见他一副很发愁的样子,连手边的书居然也读不下去,不觉失笑:“大哥,郭爷爷他们舍不得咱们村丰收的粮食,也舍不得家业,想要过来,还得等一年,有一年的时间,足够咱们想办法安家落户了,你啊,少为这些发愁,还是想想怎么进入集贤馆读书吧,我听说,顾师的要求可是非常严格,考核更不会墨守成规,很多名门世家的公子,他都不肯收……别以为你和人家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家就会对你网开一面。”

顾安然苦笑,伸出手指头在妹子光滑如雪的额头上点了点:“你个死丫头,明知道大哥紧张,你还吓唬大哥!”

顾婉眯了眯眼,笑着给顾安然捧了一杯茶水赔罪,心下却略有疑惑:“我听说顾师早就不问世事,怎么忽然就到了涯州,还开办起集贤馆来……”

顾南顾一清,今年六十有三,可成名却已经足足五十年,就连他的大弟子岐山先生刘钧,刘静安,如今也是名满天下。

早在十年前,顾一清就有感于天下将乱,隐居在蓝苍山,闭门谢客,再不理会世事,一直到两年前,沐家仅有十六岁的沐家七公子,沐延昭,亲往蓝苍山,与天蓝别院中和顾一清恳谈了三天三夜,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之后,顾一清就忽然决定前往涯州,创办了集贤馆。

当然,沐延昭和顾一清的相会,属于秘闻,别说前世顾婉不知道,今世她照样不知道。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无论原因如何,于顾婉的大哥来说,总是好事,前世集贤馆出来的人,可以说绝对占据庆朝朝堂,大部分高位官员都出于此,能进入集贤馆读书,前程绝对是一片光明。

只可惜,前世顾安然带妹妹前往大庸,投奔叔父,一路艰辛,到了大庸之后,又赶上叔父病重,想关照他们两个也是有心无力,叔母对他们甚为冷淡,两兄妹寄人篱下,杂事日多,他一个人孤身力弱,担当起教养妹妹的重则已经是千难万难,身体也日渐败坏,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等到集贤馆招收学生,大庸青城书院的赵先生推荐顾安然去参加考核,顾安然也是心向往之,却因为在考场上生病,没有考上,虽然后来顾安然努力上进,用功读书,可基础不扎实,没有名师教导,走了不少歪路,到最后也是不上不下,白白浪费了他读书的天分!

偶尔午夜梦回,想起大哥缠绵病榻,抱憾终身,依旧是痛入骨髓……顾婉默默地抚摸着散发书香味儿的书籍,猛然抬头:“大哥,你就安安心心读书,家里的事儿,自有妹妹照料,再过一年,王嫂子和郭爷爷都来了,你也不用担心妹妹没人帮衬。”

顾安然失笑,揉了揉顾婉的头,叹息:“这三年来,一直都是婉娘你在照管家务,我这个当大哥的,可从来没操过心……”

一开始,顾安然也是满腹豪情,打算好好照顾妹妹的,结果一上手,才发现他就是那百无一用的书生,家务做得没有小妹妹利索,饭做的没有妹子做的好吃,管账计算也比不上妹妹,就连出门采买,他也差得远呢。

顾安然只能沮丧地承认,论管家,十个他也没有婉娘顶用。

之后,他跟着妹子去了一次集市,看妹妹顶着一张纯良无比的脸蛋,忽悠的集市上大小摊贩都把各种好东西廉价出售。而自己采买的东西,质量,没有妹子买的好,价格,也没有妹子买的便宜,当场就被他家那只有七岁的小妹子挤兑的把管家的权力上交。

等到看到妹妹家里家外都打理得甚为妥当,出门也小心谨慎,便慢慢放心,任凭妹妹跟着王刚和王嫂子随意去城里和集市上转。

说起来,他家宝贝妹子的运气是真好,似乎每次去城里,或者到集市上,都能淘到很好的东西,什么有了年头的老山参,上佳的笔墨纸砚,上好的皮革布料,就连粮食种子,妹妹买来的也比别人买的强,甚至还有几次他家婉娘竟然买到的书籍,还都是古籍珍本,绝对千金难得。

婉娘买回家的东西,质量也好,有时候她和王嫂子从同样的摊位上,买同样的东西,回来之后仔细一看,质量就是不同,弄得王梅总是说,顾婉是有神灵庇佑,是有大福泽的女孩子……

顾安然听到这些话,不论相信不相信,心里总是很高兴的。

其实,这当然不关福泽什么事儿,人家老天爷也没空关注她一个小人物,而是顾婉用随身商店里差不多的东西给替换掉了。

因为顾婉年纪太小,想要好好利用随身商店里的东西,并不容易,大多数时候,她上集市去,都有王梅或者王刚跟着,想要支开他们,实在是很难。

幸好王刚性子憨厚,王嫂子也不是个细腻的人,顾婉有时随意买一些便宜,质量差的皮料,布料,粗粮,回来就用随身商店里的精品换掉,等到顾婉把东西用了,布料,皮料,制成衣服,或者坐垫,杯垫之类的小物件,粮食都吃进肚子里,他们什么也发现不了,最多也就觉得顾婉走运,钱花得不多,却买到了好东西。

这三年来,顾婉为了给家里改善生活,花费了极大的心力,就这样,很多看好的大一点儿的物件,她都不敢从随身商店里买回家,生怕大哥起疑,不是她不相信顾安然,有上一世的经历,她自然清楚,大哥把她看得比命还重,绝对是可以信任,只是,随身商店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会泄密的可能性越小,生逢乱世,不懂得小心谨慎的人,是活不久的。

顾婉吐出口气,迎着微风眯了眯眼,以后就好了,到了涯州,她送大哥去集贤馆读书之后,家里就是她当家做主,以后行事,方便得多。

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快到晌午的时候,孙镖头才在外面笑着喊道:“顾大郎,小娘子,我们到了。”

第二十三章入村

兴元县东南的大周山脚下,住的多不是什么富贵人,多也是外地逃难而来,有的家底丰厚些,就买田置地,置办下些许家业,安家落户了,更多的则是租种的地,就这般聚集成村,现在到是有了几十户人家,也算是个小村庄。

因着涯州太平,没有兵祸,赋税也少,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百姓到还安乐,一整年下来,除去嚼用之外,说不得还能留下一点儿,给孩子做套新衣裳,给媳妇扯两匹花布,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

此时,晌午刚过,当家的都到地里去干活,媳妇婆子们则聚在村口,一边做活一边说话。

一个抱着洗衣盆的农妇,从村口匆匆而来,和几个交好的乡亲打了声招呼,坐下就道,“你们看看,村东头那所宅院,终于有人来了,这会儿正往里面卸东西呢。”

众人闻言,连忙站起身,举目远眺,不觉都怔了怔,只见不远处人来人往,那空了有小半年的宅院,大门四开,孔武有力的镖师们抬着一口又一口大箱子进门。

那些箱子有红木的,有樟木的,都打造的颇为精致,两个人根本搬不动,需得三四个人一起抬,也不知道里面都装了什么,竟然这般沉重。

“我的天,这得百十口箱子。”一个鹅蛋脸,不过二十几的妇人,粗略数了数,脸上多少露了几分惊讶,“这是哪里来的富贵人家?”

“你们瞧,王策家的正在前面招呼,我听说,王策是帮他一个亲戚买的房子,那空宅子,平日里也是他打理……这王策不过两年,就置办下六亩地,还建了新房,娶了媳妇,我看啊,多半也是他那亲戚帮衬的。”

说话的是陈惠,他当家的在县衙里做刑名师爷,她娘家也是殷实人家,虽然算不上大户,到也富裕,见识不浅,还认识几个字,在这小村子里挺有威信,“我看,咱们村八九成是来了贵人。”

就在这时,一辆比寻常马车宽出三分之一的车,停在那宅子门前,马车到并不怎样奢华,明眼人却知道,这是精工细作的,接缝处浑然天成,整辆马车,宛如一个整体。用来驾车的马,也极为神骏,还训练有素,走起路来,悄无声息,四匹马马蹄落地的频率都是一模一样。

这群人也是好热闹,陈嫂子使了个眼色,大家伙就抱着针线簸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