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Ч赐菩行腥丝坑易叩墓嬖虼蛳乱桓隽己玫幕
另外,也希望在这期间让市民慢慢习惯这种规则。若不如此,什么环道都是假事,大家你争我抢,横行竖撞,再宽的道路也经不起这等乱来,终究是堵塞。
这次罚款所得,杨逸全充入了工程款当中去了,没有私拿一分,尽管如此,弹劾他的声浪还是越来越高。
这天早朝,御使洪瑾就抢先出班,当堂弹劾起了杨逸来:“太后,暴秦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百姓处身残暴统治之下,不堪其苦,人心背向,乃有二世而亡之事;可见治理天下,当以宽仁为主,以仁义教化百姓,方可得万民归心,乃至太平盛世;然杨太傅如今未经朝廷允许,私设刑罚,百姓行路稍有不慎,便遭至重罚,甚至殴打,此举与暴秦何异?杨太傅功高喻隆不假,但这般恃宠而骄,恃功自傲,藐视国法,臣身为御使,有纠察百官得失之责,不得不向太后进谏,请太后下旨,彻查杨太傅私设刑罚等不法行为。”
刘清菁一看朝中大臣跃跃欲试,朝堂上又要掐起来了,她连忙直接问杨逸道:“杨太傅,洪御使弹劾你之事,你有何话要说?”
杨逸只得执笏出班奏道:“太后,朝廷将扩建京城的差使托付于臣下,内城第一环道亦属其中,目前第一环道尚处于施工期间,本不应开放通行以免误了工期,增加朝廷支持的;然臣考虑到年关将至,城内交通拥塞不堪,这才提前开放第一环道供车马通行;只是这天下总有些人、总是想得寸进尺,有环道可走了,不用受拥塞之苦了,他们又想着横行霸道,丝毫不顾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如何严重的后果;太后,臣给您算一笔账,目前朝廷共招募了十三万劳力参与扩建工程,每人每天耗米两斗,如今斗米八十文,另每人每日给钱一百八十文,合计每人每日消耗三百四十文。十三万人一天的基本消耗就是四万四千两百贯。太后,也就是说,若臣不对第一环道的交通加以管制,导致拥堵,耽误一天,朝廷就白白损失四万多贯,臣试问,朝廷有多少个四万贯来虚耗?所以臣只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临时制定一些通行规则,以确保道理畅通,确保工程进度不会因交通拥堵而无限拖延,确保不给朝廷造成重大损失;臣在每个出入第一环道的路口都竖有通行规则牌,若是大家能遵守,才能保障道路通畅,但偏偏有些人无视这些规则,不得以,臣只好对那些藐视国家利益的人加以处罚;太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臣在自己权限之内,暂行一些利国利民的规范,如果这也算是藐视国法的话,那么臣请辞去扩建司提举一职,请朝廷另选贤能。”
洪瑾不依不饶地驳道:“杨太傅休要狡辩,就算你施行的规矩真是利国利民,你也应上报朝廷,由朝廷来酌情施行,你这般私设刑罚,还说不是有违国法吗?”
“敢问洪御使,若是地方官根据实际需要,要禁止百姓砍伐某座山上的树木,这是否也需要向朝廷上报,先取得朝廷准允,才能实施这项禁令呢?”
“这自然无须上报,这样的事在地方官治理职权之内。”
“难道第一环道如今不在本官管辖之内吗?”
“这……”
“地方官在自己职权之内,颁布了禁令,百姓若不顾禁令仍去砍伐树木,地主官就有权对违禁者作出适当的处罚;同理,第一环道目前在本官辖下,为了保证修筑质量,本官就是禁止通行,谁也无话可说; 现在本官根据实际需要,在未建成的情况下,提前开放第一环道,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本官制定一些通行规范本在情理之中;谁不遵守本官制定的这些规矩,就如同那些违反禁令去伐木的百姓一样,受到一些处罚是必然的,洪御使却据此说本官是恃功自傲,藐视国法,是何道理?”
杨逸很久没有和人磨嘴皮了,偶尔磨一下感觉也不错,可惜洪瑾不堪一击,很快败下阵去,杨逸觉得自己还有好多后劲没使出来呢,感觉实在不过瘾。
杨逸一系官员正想乘胜追击,把弹劾他的官员一个个“反弹”回去,却被杨逸示意阻上了。
刚才他独自站出来与洪瑾辩驳,其实也是希望给别人一种错觉,觉得杨太傅在朝堂没有多少党羽了,遇到点小事就得自己赤膊上阵。
嗯嗯,现阶段在朝堂上还是以低调为主,咱们来个农村包围城市好了。
咱们不在朝堂上角力,等哪天你们醒悟过来,俺铺天盖地的资本已经将你们全部淹没了。
此事在朝堂意外的没有让百官掐起来,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章惇一系的官员好不容易把杨逸弄去筑城,哪里肯为点小事而让他撂挑子呢。
另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官员从杨逸这番整顿中看到了好处,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下,经杨逸这么一整顿,内环道畅通无阻,分流去了大量车马,内城的拥堵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所以对杨逸的整顿行为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不管如何,杨逸的新交规还在一环执行着,可惜经过几天时间后,便再没有款可罚了,因为大家进入一环后都变得很乖了。
那些公子哥儿在无款可罚的情况下,执勤的热情劲大减,一个个象霜打的茄子似的,再没有刚上任时的意气风发。
杨逸见交通秩序井然,就干脆解雇了这些公子哥儿,让他们去祸害青楼姑娘……事儿谁祸害谁不好说,反正人家青楼姑娘是巴不得这些公子哥儿没日没夜泡在青楼里才高兴呢。
第七卷 第741章 自家建个科学院
“杨氏科学院”的成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身份很低,所谓的科学也被多数人看作奇技淫巧。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后世有很高的地位,但在这个时代,这本皇皇巨著作还不如一首闺怨词为人所津津乐道。
韩碧儿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很快网罗来了一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可算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了,但他们匠人的地位还不如普通的农户高。
杨逸来看望这些能工巧匠时,却给予了极高的礼遇,让这些人心怀惴惴,而又感激不已。
科学院建在葡萄园一角,四周有高墙围着,闲人不得入内。
杨逸和作男装打扮的十三娘,带着一个特制的壶子进入科学院,把里面的能工巧匠全都招集过来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大家先看完实验,咱们再说。”
杨逸亲自将水装到壶子里,这壶子没有盖,只有一个壶嘴,装水时只能从壶嘴慢慢来。
装好水后用木塞把壶嘴也堵上,然后把水壶架到炉子上。
“大家躲避一下,这个实验有些危险。”在杨逸吩咐下,工匠们纷纷躲开。
随着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不一会儿,就听到啪的一声,壶嘴的木塞瞬间飞出,击到墙壁后才掉落下来,蒸汽从壶嘴不断喷出。
杨逸带着工匠走过去,手上拿一块铁皮挡在壶嘴喷出的蒸气上面。
“大家注意看了,这蒸气遇到铁皮后有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点也很关键,一定要看清楚。”
实验完毕之后,杨逸接着说道:“从刚才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水在加热后,会化作水蒸气,这个转化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在不断膨胀的,当壶内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么多水蒸气时,水蒸气就会将木塞震飞,若是壶嘴也封死,当水蒸气膨胀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压力就能让整个水壶炸开,这是必然的。”
下面的工匠不明白杨逸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一个个疑惑地听着,就连十三娘也不解地看着他。
“我要说的就是,水加热化作水蒸气这个膨胀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现在我要你们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力量为我所用。”
他说着拿出三角板和圆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这三样东西是他为方便画图讲解,让人做出来的。
“假如这是一个密封的锅炉,我们对锅炉不断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将这些蒸气通过铁管引到这里,这是一个气缸,气缸内装一个可往复运动的活塞,控制蒸气进入气缸的过程,理认上就可以推动活塞不停的往复运动;而活塞后面连接一根曲柄连杆,连杆的另一边连接着曲轴,这样一来,活塞不断的往复运动,就能通过曲柄连杆带着曲轴不停的转动。”
十三娘欣然说道:“我明白了,只要能让你说的这根曲轴不停转动,就能象水车一样,不停地带动纺车或其它器械运转。”
“不错,这蒸汽机的原理大致就是如此,说来很容易,但如何让它变得切实可行,这就需要各位来研究了。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要忘了一点,刚才壶嘴喷出的蒸气,在遇到比较冷的铁板之后,就会凝结成水,这一点在研制过程中肯定有利有弊,如果化弊为利,就看你们的了。”
在后世,大多数人都知道蒸汽机的作工原理,说起来不难,但真要制作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杨逸能提供的也只是一个理念,然后让这些能工巧匠朝这个方向去研究。
杨逸相信,只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研究,造出蒸汽机只是迟早的事,1765年瓦特改良蒸气机,当时的科技水平也不见得有多高,它能做到,大宋的工匠有了理论基础,应该也能做到。
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有杨逸这个先知先觉指引方向,将来的杨氏科学院的发展前景将难以限量。
杨逸站在黑板前,看着底下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便是杨氏科学院的种子了,除了优渥的待遇外,这些人的家人杨逸也一并安置了,帮他们解决掉一切后顾之忧,让这些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去。
“你们要记往,我们科学院的精神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在这里,无论你们有怎样的设想,都不会被斥为荒谬,你们可以随意提出各项研究项目,提交上来,一旦通过审核,在人力物力上,将会得到全力支持。一旦出了成果,还会得到高额奖金,在这里,你们不再是低贱的工匠,我将赋予你们另外的称呼:技师、或科学家。”
没有掌声,没有欢呼声,低下一百多人静悄悄的,但每个人眼眶都慢慢变红了。
杨逸说道:“还有一点,你们必须要做到,在今后的每一项研究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不管实验结果成败如何,都必须把过程详细记录存档。切记,切记,咱们进行的是科学研究,不是史官写史书,来不得春秋笔法,你们做记录时涉及到的数据必须详实,叙述必须清楚,有些东西文字难以说明的,还要画出图样来说明,力求让人一看就能根据你们的图样和数据把原物仿制出来……”
在中国古籍中,最突出的一个毛病就是语焉不详,史书是如此,其它学科的书籍也是如此,许多精巧的工艺因为没有详实的记录,后人根本没法复制出来,往往只闻其名,难解其理。
杨逸自然是不容许自家的科学院存在这种陋习。
他准备带着十三娘离开时,突然想起被称为工作母机的机床来,又连忙折回,将自己所知的关于机床的概念一股脑讲解出来,由他们一并去研制。
这通关于机床的讲解,又花去近半个时辰。
上车回城时,十三娘双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他问道:“官人,快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烧水时蒸气能把茶壶盖顶起来,这事谁没见过?只要稍加思索,你就不难推断出蒸汽蕴含着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