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0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

第四战区的桂、粤两军,张发奎在指挥上能得心应手的只有粤军,然而后者一直在柳州防御田中久一第二十三军,守桂林得靠桂军,说到底还是白崇禧说了算,即便你不赞成又能怎样。

张发奎在广西是“张公百忍”

11月9日,横山勇第十一军对桂林发动总攻击。守军十分英勇,杀伤了大批日军,但兵力相对太少,等不到“吃黑豆”,就已伤亡大半,韦云淞只得率剩下的一小部分人突围而去。

11月10日,桂林失守,加上外围作战,勉勉强强守了十天,与“死守三个月”的期许相去甚远,白崇禧的“大会战”自然也只好流产了。

受此影响,柳州当天即跟着沦陷。一个月后,田中久一第二十三军侵占南宁,随后与驻越南的日军会合,标志着日军已完全打通所谓的“大陆交通线”。

不抽你抽谁

在被豫湘桂战役(即日本的“一号作战”)愁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的蒋介石,此时还得应付另一场与史迪威之间的战争。

随着实战的历练,史迪威已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美国将军,缅北战役的胜利便是明证,但他在交际等方面的致命缺陷却从未得以改善,真不知道此君从前的外交生涯是怎么混过来的。

他嘴里的蒋介石连名字都不配有,被称为“花生米”。

对付“花生米”,史迪威的经典绝招就是卡脖子——不答应我的条件,就不给援助。

他也许从来没想过,即使你是捐款者,那受捐的人也还有自尊心,更何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把面子当做天大的事来对待的。现在一桩一件,一吨一元,都要看你的脸色,你让别人可怎么活?

在史迪威面前,蒋介石简直就是个乞丐头。

豫湘桂战役的惨败,反衬出远征军的辉煌,史迪威同样不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在很大程度上,第二次远征的胜利,其实正是以湘桂的失败作为代价的。

相反,他把所有这一切,都归咎于蒋介石的无能。

要让我来干,肯定不一样。

经过史迪威一吹风,对中国战场也很不满意的罗斯福遂亲自出面,四次发电报给蒋介石,要求他把中国战场的所有军权移交给史迪威。

蒋介石答应了。

他曾经寄希望衡阳保卫战能稳住局面,但衡阳失守后,抗战失败的阴影已触目可及。

整整七年的浴血苦斗,眼看盟军胜利在望,中国自己却再也支撑不住了,乃至到了经济崩溃和军事失败的双重边缘。

蒋介石心灰意冷,为了在关键时刻不再失去盟国的援助,他甚至情愿吞下让史迪威来掌帅这枚苦果。

这时候的史迪威真可谓是风光无限,攻克密支那后,他先是被晋升为四星上将,接着从蒙巴顿手里接过了东南亚盟军总司令一职,马上又即将从印度飞赴重庆,担任中国陆军总司令。

老乔爽透了,认为是自己指挥的缅甸战役改变了“这些家伙的态度”,使他们“不复有恩主的气派”。

其实,史迪威也不是神仙,如果手上只有蹩脚的装备和部队,他同样一筹莫展。

桂林失陷之前,史迪威由缅甸飞到桂林一趟,大家都希望这位鼻孔朝天的老美能拿出妙计以救危局,不料他的结论只有一个:打不了。

办法也只有一个:将桂、柳的所有物资设备全部运走。

之后他能做的一切,就是痛骂一通蒋介石,认为“花生米”笨得要命,既不肯打仗,又不会打仗,只会瞎指挥。

这样还不过瘾,他又跑回重庆继续当着面跟蒋介石吵。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另一方面,自第一次远征失败后,蒋介石内心里就充满了对史迪威的反感和厌恶。

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让他伤透了心,乃至使他觉得只有陈纳德算是个好人——好的美国人,原因是这小兄弟真心实意地帮我(“彼对援华盖竭其精诚也”)。

可是拥有援华物资分配权,且能在罗斯福等要人跟前说上话的,却不是蒋介石最喜欢的陈纳德,而是他最讨厌的史迪威。

这样一来,蒋介石就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殊难忍受”的让步,哪怕对于自己来说,有多么委屈……

史迪威觉得驻印军还不够强,蒋介石就抽调精锐部队过去,使其得以组建第一军和第六军,相反,等到滇西远征军屡攻龙陵不下,需要驻印军进攻八莫以牵制日军时,却被史迪威以驻印军需要休息为由,毫不客气地予以了回绝。

蒋介石拟授史迪威以三军司令,既缘于罗斯福的压力,同时也是希望史迪威能够改变恶劣的战局,而这一切,都不能光停留于口舌之争,得赶快行动,具体来说,就是尽早占领八莫,在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任务后,把远征军调回国内参战。曾经的朋友变成了对头可是他想错了,史迪威整天能做的就是吵架骂人,全不管中国这边的摊子已经没法开张了。

一周后,蒋介石又催史迪威进攻八莫,然而史迪威仍不当一回事,不仅当面顶了回去,还去罗斯福和马歇尔那里打了小报告。

双方这么不和谐,史迪威拜将升坛的事也就一时没办起来。

9月19日,到了摊牌的时候,不是蒋介石对史迪威,而是史迪威对蒋介石。

史迪威拟了一份电报,然后发给罗斯福草签,美国总统当时的健康状况已经很不好,只是听了一下就在上面签了字。

老乔写的东西,你还会认为有什么好,一副要跟人肉搏的样子,而他写的时候也确实是拿蒋介石做靶子的,他要证明一下“美国总司令的作风”。

里面的每一句都包含着一只爆竹,那是非要把“花生米”炸得粉身碎骨不可。

你看清楚了,现在我最大,你还敢跟我犟嘴,不抽你抽谁!

这份电报,史迪威一定要亲自送,他要亲眼看到蒋介石那血肉模糊的衰样,方能大快。

忍无可忍

第一个看到电文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和蒋介石坐在一个房间谈话的美国特使赫尔利。

赫尔利读后,脸色马上就变了,电报中除指责蒋介石“按兵不动或竟提议撤退”外,就是通牒式地要求对方立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陆军总司令。

从头读到尾,满篇都是“赶紧”“否则”之类的话语,不是爆竹,简直就是一把把明晃晃的刺刀。

蒋介石毕竟是一国领袖,而且是美国前不久才口口声声承认的同盟国“四强领袖”,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也太过分了吧。

赫尔利本能地感到这样一份电文不能给蒋介石看,就劝史迪威暂时不要拿出来。

人家不是答应让你当总司令了吗?你已经“赢得了这场球赛”,何必再如此让人难堪!

可史迪威并不领情。

为什么不拿出来,这是总统的电文,你我有什么权利搁置?

赫尔利愣了一下,知道这史迪威现在正在风头上,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便直言相告,“你要送就自己送,如果要我替你转送,对不起,以后我就再也不能帮你跟中国人打交道了”。

那意思,你不给人家面子不要紧,顿顿脚就可以走路了,我还得天天在这里待着呢。

史迪威今天来了就没想走,你怕得罪人是吧,我本来就想自己送的!

电文有中英对照,这厮却非要让蒋介石当众出丑,当下就指着屋里一位英语好的,“那谁谁谁,你来翻译一下”。

此时宋子文、何应钦等人都在,赫尔利也是一中国通,知道中国人最重面子,赶紧站起来说,电文里有译文,就不要翻了,自己看就可以。

史迪威见没别人答应,只好将电报直接递给蒋介石。不过这小子可真够损的,他唯恐旁人不知道电文里写的是什么,还凑在旁边,踮着脚把中文内容全都念了出来——他做过外交官,中文没问题。

念完了,他假装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找个位子坐了下来。那样子,好像他与此事完全无关,在为蒋介石感到惋惜似的。

电文一念完,房子里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听那里面的内容,分明就是一副老子训儿子的口气,本来是两大盟国首脑的往来电文,却仿佛变成了希特勒给他的卫星傀儡国的信件。

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史迪威,他的内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准备提前开香槟了。

蒋介石爱写日记,这美国佬也写日记。史迪威的日记是这样描述他当时的“欢乐心情”的:这是一包胡椒粉,现在交到了“花生米”手里。它像一把叉鱼枪,将会准确命中这小坏蛋的神经中枢,把他打个透穿!

让我好好地看看,十秒钟以后,“花生米”将会是怎样的表情。

然而,史迪威小小地失望了一下。

蒋介石一字一句地看完电文,神色如常,慢慢地说了四个字:“我知道了。”

之后,他便无言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了,史迪威在日记中的记述是“失去语言能力”。

只有赫尔利从细节处看出了反常,他注意到蒋介石伸手去拿茶杯,结果却把盖子给盖反了。

自然,屋里的空气极其尴尬和沉闷,什么事也议不了。

史迪威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性格,更不理解他自以为已经看得透透的蒋介石。

唯其沉默,才是最痛苦最愤怒的表现。

当众人皆散,屋子里只剩下蒋介石和宋子文,一个妹夫,一个大舅子,再没有外人。当着大舅的面,蒋介石也再无戴面具的必要,这个时候他开始抽噎地痛哭,眼泪很快打湿了军政强人的衣衫。

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记下:“此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

史迪威装无辜,却瞒不过阅人无数的蒋介石的眼睛。

当史迪威还沉浸在小孩子得逞似的兴奋时,蒋介石已经在思考,如何发动最后的反击。

史载,之后的五天,他一直“静居黄山”,对史迪威问题“凝思再三”。

这里的黄山,不是指安徽的黄山,而是蒋介石在重庆的黄山官邸。

到了摊牌的时候,不光是向史迪威,也是向美国,向罗斯福。

史迪威的确是错看了蒋介石。在两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后者一直“强自忍性”,百般退让,史迪威以他美国人的观点,认为蒋介石是怯懦,但他不知道蒋氏之所以可在盘根错节的国民…》小说下栽+wRsh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