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是军人不能有钱,有了钱就怕死。晋军的悲剧,追根溯源也全在一个字上,那就是钱。
其次是太重权。老阎把军权抓得非常死,据说晋军师长级别的军官,都无法自主任用身边的副官,在很多部队里,几乎形成了跟清末练新军一样的情形,所谓上不知下,下不晓上,官兵各管各,只知奉老阎之令行事,叫咱干甚就干甚,天长日久,连仗该怎么打都不晓得了。
斩了李服膺,就等于借其人头祭了大旗,立了军威,这让处于旁观者身份的郝梦龄都由衷地感到,晋军此后面貌大有改观,“高级将领早具决死之心”。
他所说的晋军“高级将领”,典型的就是姜玉贞。
姜玉贞有功大焉。
郝梦龄等八万军队要想如期赶到忻口集结并完成布防,没几天工夫肯定不行,而此时板垣也快马加鞭地跟在撤退的晋军身后。姜玉贞的使命,就是拖住板垣,为忻口布防争取时间。
阎锡山起初告诉姜玉贞,一定要坚持七天。
七天之后,姜玉贞正待下令撤退,后方却又传来阎锡山的电令:续守三天。
在发出这封电令之前,其实阎锡山是很犹豫的。
续守,是因为郝梦龄在忻口的布防还没有完全组织好,但老阎很清楚,如果再“续”下去,姜玉贞没准就要打光了,所以他开始起草的电文上是这样写的:掩护任务已完成,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撤。
正要将电报发出去,他忽然又想到,如果将姜玉贞撤下来,万一忻口防守因此出现问题可怎么办?
哪一边都要顾,又哪一边都顾不过来,第一次,他算不下去了。
还睡在被窝里,他就让人去请张培梅。
张培梅进门一看电报内容便火冒三丈,大声嚷了起来:俺是军人,只知道前进,不懂得后退。他姜玉贞要是战死在前方,俺回去以后给他盖庙,他如果逃跑,回来以后,俺也要砍掉他的脑袋!
老阎嗫嚅着说:现在的仗不能和过去一样打,你看石家庄的中央军不也要退了吗?
此话不说便罢,一说张培梅更加怒不可遏:俺是学关云长,不学王八蛋。
于是两人顶起牛来,顶到最后,老阎还是服从黑脸包公,重新修改了电文。
三天之后,姜玉贞手下已不足千人,他向阎锡山发去最后一封电报,这是一封绝命电。
在电文中,姜玉贞说:只要忻口阵地还没布置好,我绝不轻离。
很难说李服膺被处决对晋军死守不退没有影响,但姜玉贞本人之素质,确也是百里难挑一。
有此勇将,夫复何求。
阎锡山回电:放心,家人我会照顾。
到了傍晚,终于达成任务,但姜玉贞已陷于包围之中,其后他率残部突破包围,勇闯死亡线,不幸倒在了第二道死亡线上。
在北方的天空下,天边即将升起朝霞,可这位晋军勇将再也看不到了。
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当在太原重新集结时,4000人的一个旅,仅剩五六百人,但他们为忻口布防抢得了时间,也为晋军赢得了声誉——人们能够在他们身上重新回忆起,这支部队在历史上确实是以善守闻名的。
此后,姜玉贞旅被命名为荣誉旅,番号永不取消。
10月13日,北方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忻口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双方争夺的焦点所在,集中于云中河南岸的南怀化。
云中河是忻口北面的一条河,板垣要在河这边站住脚,就必然要在南怀化建立可靠阵地,而守军要想驱板垣入河,同样需要固守南怀化。
板垣对南怀化志在必得,他麾下的板垣师团和东条兵团,犹如一把三叉戟,集中力量,径直向南怀化刺去。
作为步兵统领,郝梦龄亦不示弱,你有三叉戟,我也有青龙偃月刀。
这把刀就是刘家骐师,该师为郝梦龄的核心主力,他在这个师的时间最久,从连长升到军长,一直没有离开过,与官兵的感情也极深,自然指挥起来最为得力。
但是板垣三叉戟的力道,确实不是一般部队能够招架的,即使是郝梦龄的中央军。
南怀化一度落入日军之手,见此情景,郝梦龄组织敢死队,接连发动两次反击,才重新收复南怀化。
此时,刘家骐师已伤亡官兵千人以上,团营长都受伤下场,山沟之内,更是横七竖八地躺满伤兵。
骤遭猛击,部队士气亦大受挫伤。当一个受伤的连长喝令沟内伤兵随自己一起爬回阵地时,竟无一人应命,只有一个传令兵愿随其前往,但到半途中就再也起不来了。
南怀化还要固守,但郝梦龄面对的是伤兵满营,斗志大减,这才刚刚开局。
他立即来到前沿进行重新调整和部署。
第43章 我们都得不怕死才行(2)
看到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死伤如此惨重,郝梦龄也心痛不已,但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因为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
鉴于原有的基层指挥系统已经紊乱,他不得不对刘家骐师进行缩编,团并为营,营并为连。
整编完毕,郝梦龄却没有走。
他对官兵们说,出发前,我就写好了遗嘱,不打败日军绝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阵地,绝不先退。
如果我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但是你们要是退,不管是谁,哪怕后退一步,我立刻毙掉他。
言毕,郝梦龄大声问部下:现在我都不怕死,你们能怕吗?
本来已有所委顿的士气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下面响起雷鸣般的呼声:不怕!
郝梦龄大为高兴,感慨之余留下一句名言: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仗越来越难打,由于前线部队不敷使用,南怀化西北山梁丢失,日军则借助这道山梁,不断向两翼延伸。
郝梦龄令旗挥动,将李仙洲遣出。
李仙洲,著名的山东三李之一,毕业于黄埔第1期。
早在黄埔读书时,李仙洲就以性格耿直著称。当时黄埔学生中分为两派,李仙洲和杜聿明、关麟征是一派,陈赓等共产党员又是另一派,陈赓素来爱开玩笑,经常变着法地耍弄跟他不是一个派别的人。
关麟征有关猛之称,性格非常火爆,但他被陈赓捉弄后也毫无办法,只能自认倒霉。陈赓屡屡得逞,于是越玩越上瘾,接着又让杜聿明踩上“陷阱”,挨了校长的点名批评。
别人都不敢惹陈赓,只有李仙洲打抱不平,上前进行指责,双方一言不合,便扭在了一块儿。
李仙洲是山东大汉,个子魁梧,又比陈赓大十岁,自然占着优势,结果把对方一顿好打,伤好以后陈赓的眼角处破了相,从此便戴上了眼镜。
在抗战中,李仙洲的表现十分卖力,还缘于他在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的一段特殊经历。
他平时有洗冷水浴的习惯,有一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穿了短裤拎一大桶水正洗得起劲,一扭头,忽然看到蒋氏夫妇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李仙洲只好假装没看见。偏偏蒋介石看到他了,并且在背后站住了脚。军人最重风纪,蒋介石尤其看重这个,所以李仙洲心里七上八下,闭着眼睛准备挨训。
可是蒋介石并没有训他,而是对他说,山上不比山下,山上气温太低,这样用冷水洗浴是要得病的。
赶快穿上衣服,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前面一句听着还很温馨,后面一句却着实把李仙洲给吓坏了。本来以为训一下就能过关,没想到事情还不是如此简单,没准还得背个处分呢。
李仙洲当下就像犯了错的学生一样,穿好衣服后,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蒋校长”的办公室。
让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的语气很温和:我要批评你,不是批评你洗澡,而是批评你有难事不跟我讲。
原来蒋介石对李仙洲素来欣赏,认为他既不抽也不赌,连跳舞都不会,实属难能可贵。
至于那件难事,则是蒋介石偶然中听到的,说是李仙洲的父亲要治病,妹妹要出国留学,可李仙洲又没钱,正在到处找人挪借。
蒋介石为李仙洲准备了两张支票,一张帮他老爸治病,一张送他妹妹出国。
李仙洲感激涕零,从此每一次打仗都舍生忘死,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郝梦龄让李仙洲把丢失的山梁给夺回来,但是进攻一路受阻,部队伤亡很大。
李仙洲在后面督战,从望远镜里看到部下一个个倒下去,急了。
干脆,我也上去吧。
当兵的正在战壕里瞄准,冷不丁发现自己旁边多了个熟面孔,一看,竟然是师长!
长官,这里危险,你赶快离开吧。
李仙洲却做若无其事状,反过来问他们:你们到这里是干什么来的?
当然是打鬼子。
李仙洲乐了,你们打鬼子都不怕危险,难道我这当长官的还比你们更孬?
师长与大家并肩作战,立刻使军心大振,全师山呼海啸般向山梁冲去。到最后,连伙夫都上来帮助运子弹,送伤兵。
山梁终被恢复,日军阵地上,仅剩一官一卒。
当兵的要跑,被官打死了,这当官的自己也剖腹自杀,一个山头上,苍蝇死光光,世界清净了。
李仙洲收复山梁,喜滋滋地带着军长郝梦龄来视察敌情。
半山腰上正聊着,怎么胸口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蚊子?蜜蜂?小石子?
李师长心情好得很,看都没看,仍旧往山顶爬。倒是郝梦龄发现后,大声问道:你受伤了?
李仙洲还是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没事没事,就是碰了一下而已。
郝梦龄的脸色却变了:还说没事,背后都出血了。
一颗子弹从前面穿进,自背后透出。
快点包扎吧。
不提醒还好,一提醒,这李仙洲好像梦游时突然被人叫醒一样,咕咚就倒了下去。
正待往担架上抬时,他又醒了,还喘了口气,说句话让周围众人皆哭笑不得——咦,我不是死了吗?
往山下送时,大家起了分歧,军医是专家观点,认为受伤时血没流出来,得放放淤血。
怎么放呢,抬他下山时,头得朝下。
可是担架兵不同意,不行,山坡太陡了,师长会吃不消的,这样做,我们也不忍心。
军医拗不过这些当兵的,最后还是头朝上抬下了山。
俗话说得好,没心没肺,福大命大。送到后方一诊断才知道,李仙洲是一脚踏进鬼门关,再差一步就拔不出来了。
子弹从他的左胸部进去,从背后出来,属于典型的对穿过,这种情况下的存活率微乎其微。
可这“微”偏偏就让李仙洲给碰上了。
子弹穿过身体的时候,正好他在呼气,子弹从肺叶中间一穿而过,并未伤及肺脏,否则绝难逃一死。
李仙洲并非没心没肺,躺在医院的时候,他还想着士兵对自己的好。
蒋介石给他写来亲笔慰问信,又赠送五万元养伤费,后面这笔钱他分文未动,都买了药品送给自己的部队。
李仙洲刚刚受重伤抬下去,南怀化东北制高点1200高地就再次被日军突破,板垣不断投入兵力,企图以这一高地为突破口向全线扩展。
坐镇大本营的卫立煌对此看得清清楚楚。
板垣要对我进行包抄,彻底打断他包抄之念的,只有运用反包抄。
此时在中央区域的两边,一左一右已经建立了守备兵团。卫立煌的用兵方略是,先依靠郝梦龄在中央夺回南怀化,将板垣压制在云中河盆地,然后用守备兵团包围板垣并最终予以击溃。
显然,最大的关键是夺回南怀化。
郝梦龄得令后,接连组织两次肉搏反攻,但均未能收复1200高地。
需要劲旅相助的时候,郑廷珍独立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