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守在城墙处的汉子着急高呼:“胳膊扎着黄巾的自己人。”
白文选扭头,见已有十几个扎有黄巾的义士倒在血泊中。乱军中哪里能分辨清楚,先夺下城门最重要。
李定国随后催马进城,见城门已在掌握之中,心中一块大石才算落了地。他朝那个汉子吩咐∶“召集你的人不要乱跑,城内交给我们了”
有骑兵在门口朝本阵打旗号,半刻钟后,方玄初率大队骑兵跟上来,李定国这才率部扑向府衙。
骑兵四处追杀有反抗意图的守军,有见机者脱下兵服,扔掉武器,躲入家中才逃过一劫。
半个时辰不到,明军完全控制汝阳。
萧之言骑白马,在五千骑兵的护送下进入城内。
与在前几座城池举措相同,明军四处张贴布告安民,同时强制城内所有男人剪去辫子。方玄初把投降的守军押到城外,城内举事的义军前去辨认,凡是确认有与明军为敌的,就地斩首。
至此,河南南部全部收复。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萧之言简直不敢相信。现在看来,虽然在南阳城外受了些磨难,一切都是值得的。
明军午时入城,未时,方玄初带三百多颗首级入城,到府衙向萧之言复命。
府衙前整整齐齐站立了一排刚刚被抓过来的本地乡老,见过来的士卒征袍上血迹斑斑,个个战战兢兢。
萧之言本想从这些人中挑选一个出来暂时管理汝阳,见方玄初过来,召他入府说:“方总兵,随我在往南走这一遭,不虚此行吧”
方玄初行礼:“萧将军英明”
首级无需一个个清数,他禀告斩杀人数后告退。为防止守军反复,守军要暂时放在城外,明军离开时还要把那些人全部带走,方玄初军要驻扎在城外监视守军。
回到大营后,他疾书一封送往汉中,把在河南征战见闻告之镇西王,让吴三桂早作决断。眼下天下还是个大战场,与其让夏允彝盯着,不如找准机会立功,给摄政王增添些好印象。朝廷免除江北各地赋税,深得民心,随着河南大半重归大明,他彻底替吴三桂认命。
收复河南最南端的汝阳后,这支骑兵面临下一步进军方向的选择,是继续南下进入淮西,还是踏上归途重攻洛阳大将军府给萧之言的命令是收复河南全境。淮西属于南直隶,按照大将军制定的计划,这里本该是李来亨攻下庐州后下一个目标。
萧之言一路顺风顺水,十分过瘾,当年在草原打劫也没这么畅快过。两日安抚汝阳民心后,他召集部将议事。
方玄初现在已完全改变了主意,进言道:“太祖皇陵就在眼前,淮西百姓多念大明,这等大功劳将军怎能放过。
萧之言确认心动,否则就不会召集部将议事了。收复太祖皇陵的功劳和影响,要愿意超过一府一县的城池。
萧之言看向李定国,他子所以率军南下,正是因为听了李定国的劝告。
李定国抹不开,出列道:“眼下确实是兵进凤阳的好机会,以河南这几座城池看,清虏没有下决心守御河南。但凤阳城池坚固,如果守军不降,我军全是骑兵,没有办法。”
方玄初不满道:“如果凤阳望风而降呢?”
“可能性极小”李定国没有给方玄初留情面,“李来亨将军围困庐州十几日没有攻下,凤阳是庐州的后盾,如果凤阳兵无力,庐州府只怕早就无心恋战了。”
“而且……,大将军府军令命萧将军收复河南,要朝朝凤阳进军,需向大将军请示,得大将军准许后方可。”
车风附和道:“正是如此”
萧之言咬牙道∶“汝阳离淮扬不远,我立刻派信使前去请命。”
收复皇陵的诱惑太大了,被翟哲从南京贬到荆州后,他心中已经认命朱家天下已走到尽头。但想起明太祖的皇陵就在眼前,他仍然有想去拜谒的冲动。
军中将士都有预感,北伐势成时,即是摄政王登上皇位时。
萧之言上阵杀敌欢实,对此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但肯定不是欣喜。他知道自己的想法与军中诸将格格不入,就连义子许义阳也对摄政王登上皇位充满憧憬。
但在他心中,翟哲永远都是那个在张家口收留他的晋商公子。他可以与他并肩御敌,可以与他把酒言欢,甚至可以为他去死,但总觉得那个年轻的公子登上皇位是如此的不真实。
翟哲连卢公赠给他的腰刀都赐予自己了,他知道从前那柄腰刀对翟哲有多重要。
他送出了这柄刀,也是为了在心里摆脱卢公吧帐中诸将没人猜出萧之言的心思,因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萧之言,大明的摄政王只有一个这样奇特的朋友。
李定国想起远在南阳的许义阳,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将军,大将军府已经有了安排,再请命只怕有些不妥,若清兵真在凤阳严密布防,我等拿了军令,又不能靠骑兵破城,会很尴尬。”
车风沉声道:“大将军府军令是从全局考虑,我等在这里等待太久,别耽误了北边的战事。”
军令啊萧之言犹豫道:“还有什么比收复皇陵更振奋人心的事情吗?”
李定国迷惑了,身为一军统帅怎么能如此随意做决断。虽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只有与君王亲密无间的人才敢那么做吧。
他对萧之言与摄政王曾经的关系有所耳闻,但萧之言被贬荆州难道不是一记警告吗?南京城里的那场风波,换做任何一个人,不被处斩,也会被闲置。
他劝道:“有,北京城的十三皇陵,天子死社稷,才是我大明北伐最终的目标啊。”太祖皇陵真不算什么,他十六岁时,便随义父攻破了凤阳,挖走了太祖皇陵中所有的宝贝,那里只有一具冢中朽骨。
车风劝道:“河南战场牵制陕西,左将军还被阿济格压制在甘州呢,耽误不起啊。”
提及左若,萧之言才收敛自己那一缕虚妄的念想。
“好,大军明日返回郏县,我会派信使向摄政王请命,若摄政王准许,我再率军南下”
李定国暗自松了口气。萧之言的每个决定都关系到军中武将的命运,他才投入大明不久,还没立下什么显然的功劳,如果被糊里糊涂牵入一场违抗军令的风波,那才真是倒霉透顶。
方玄初还想再劝,见车风怒目相视,最终闭上了嘴巴。
第705章 影幢幢
萧之言的急报送到翟哲手中已是十天后。
从汝阳到扬州,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路上要经过一段清廷控制区,现在各地都是兵荒马乱,盗匪比大明和清廷对峙的大军数量还多。信使在路上遇见了点小麻烦,但最终还是把急报送到。
凡是有风险的急报都用密语书写,张秉因把解密后的公文呈上摄政王的案头。
军情急报,内务府几个侍从都不敢耽误。明清几十万大军在北至甘州卫、南到东海之滨漫长的地段犬牙交错,一个局部的突破有可能达到整个战争的形势。
一张灰白的宣纸,张秉因的楷书很工整,像是活字印刷出来。
翟哲接过来一扫而过,鼻孔的呼气稍微有些加重。
只是细微的变化,张秉因知道摄政王不高兴了。摄政王很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还无法做到心如止水。
翟哲放下誊写的急报,从右手的一叠急报中翻出一封信递给张秉因,沉声道:“把这封信加密发往河南,命萧之言择机在河南击溃勒克德浑部骑兵。”“遵命“张秉因接过来。信封上盖有“厂”字印鉴,这是赵志成才送到的密报,他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出门回到右侧的厢房中,他拆开密报:“清廷从辽东急调五千骑兵入塞,领兵统领为科尔沁部贝勒察罕,最有可能加入河南战场。”这样的消息也能刺探到吗?宽敞的屋子中只剩下摄政王,门口的侍卫站的像雕塑。翟哲靠在椅子上,轻柔发胀的太阳穴。一壶武夷的大红袍放在手边,岩茶香气浓郁,能清神消乏,他最近改喝绿茶为岩茶。真是哪一处都不省心。南京城六部的公文每天深夜经快舟送到扬州,吏部与户部的争斗愈演愈烈,让他恨不得把宗茂和马士英招到自己面前唾骂一顿。不止的战争使几个武器工坊对粗铁的需求越来越大,宗茂为了鼓励民间的银子开发矿山,请示摄政王实行开新矿十年免征矿税。新矿往往要开路添炉,耗资巨大,翟哲离南京前已经批准此事,没想到在太平府采石出了乱子。采石矿山多,户部把部分采石的矿山分给了一伙湖广的富商。没想到采石本地乡绅不许湖广富商采矿,以至于发生械斗,死了三十多个人。太平府知府上书攻击户部矿吏蛮横跋扈,指示商人雇凶打人;宗茂上书太平知府公然违抗朝令,包庇地方刁民。一部尚书与知府较劲,是很掉价的事。怎奈马士英竟然站在太平知府那一边,宣称四处开矿山扰民乱事,坏山川地势。这也罢了,马士英的奏折后面跟着五封都察御史的奏书。都察院一向是东林党的地盘,什么时候东林党与阉党配合的如此默契了?翟哲刚把此事压在手边,现在什么都没有眼前这场大战重要,萧之言的这份急报来的真是时候。“萧之言想攻凤阳”他了解萧之言,就像萧之言了解他。“他还在心念大明吗?”翟哲有种淡淡的失落。他身边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如萧之言、陈子龙这样可以称为朋友的人,都和他走的不是一条路。方以智勉强可以算一个,但他不在朝为官。柳随风,有本事,但也足够圆滑。他不是最强壮的,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笼子里厮杀,活到最后的一个是这个看上去有点孤独的人。宗茂?“宗茂”翟哲轻轻念叨。他从没有把宗茂当朋友看待,但是他现在手边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宗茂了。即使左若、逢勤战死沙场,他相信大明王师一样可以收复京师,但如果没了宗茂,还能找谁去实现他的宏图。范永斗吗?差得太远。他没有宗茂那种勇往直前的气势。其他人呢?看清楚了吗?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他们都是士子出身。张秉因说过,即使被五步蛇咬伤,也没有山民有勇气断自己的肢体。所以江南的官绅们陪着大明一起灭亡了。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冬天之前应该结束不了,而且按照大明和清廷目前摆开的阵势,不把一方打的难以支撑是不可能结束的。整个大明的朝堂都在为北方的战局服务。新上任兵部尚书柳随风和新拿到武器工坊的范永斗都鼓足了于劲。如愿登上兵部尚书职位后,柳随风换了一座府邸。宅子宽敞明亮了许多,门口多了两排护卫,那个帮他守了五年门的老苍头还留着。柳全和柳泰熙不再来他的府上了,柳全的二儿子柳泰广因“兵甲案”脊杖二十,发配台湾,留下了一条性命,不知是否还有回到中原的一日。但他的府邸不缺少客人,各地的军报先发往大将军府,随后便转到兵部,他是南京城消息最灵通的人。申时,夏日白昼长,天色很亮。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来到柳府,老苍头眼神很好,这几年已经把南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认得差不多了。“范郎中,您来了,老爷刚刚从衙门里回来”范永斗拱手笑道:“烦劳通报”老苍头入府内,不一会功夫,柳随风亲自迎出来。范永斗官职虽小,但影响力可不小。“范兄“柳尚书”范永斗深深一揖。“范兄,你我之间,何必来这等繁缛礼节。”柳随风拉着范永斗的衣袖走入府内。两人走入内室,范永斗再拜谢道:“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