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子是否真的跟吴三桂一起从东边来。
因为这个谣言,许多自认为没有犯投贼重罪的官员,纷纷备下皇帝卤簿法驾,出城迎接。
谁知昂然而来的竟然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并非崇祯帝。当场便有许多官员悄悄溜走,剩下一些人却将错就错,把多尔衮迎入了劫后仅存的武英殿。
京师再告易手。
……
渤海,无风尚且三尺浪。
朱慈烺脚下是一艘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的福船,可载百余人,在渤海海面凭风而行,十分平稳。这是沈廷扬特意为朱慈烺准备的海上行宫,这也是因为大福船实在不适于在渤海海域航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用了二号福船。
朱慈烺前世也乘过游轮,但是见到这艘“小”福船,仍免不得感慨明代的造船业的发达。
后世常见人说大明也有海禁,却不深入分析大明的海禁与满清海禁的区别。大明禁的只是民间海贸,以防止倭寇借机扰乱,海防却是从来没有撤过,更不曾做过“迁海”这等愚昧的恶政。所以,即便造不了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要造其他大小船只却没问题。
沈廷扬站在朱慈烺身后,隐隐护住这位年轻的皇太子,目光投在波涛浩淼的海面上。
“华夷大防还是深入人心的。”朱慈烺突然感叹道。
沈廷扬知道皇太子的感触从何而来:五月二十三,天津港有数条船出海,所载不下百余人,遇到大浪,尽数翻没。
若是知道皇太子在南渡时如何搜罗水手、船工、海船的,便不会为之奇怪。因为能够用的海船、熟练的水手,早就已经在山东了。剩下那些不适合出海的小船,在缺乏技术水准的船工操作下,碰到大浪而翻覆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些船上都是南逃的官员。
走海路者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陆路南下,也有一部分选择了跟着李闯西去。真正留下仕清的官员,终究还是极少数。
这也算是给了朱慈烺些许安慰。
“漂没了有七十余船吧?”朱慈烺问道。
沈廷扬当即对道:“截止昨日,有七十三艘了。我山东水师救回的官员及其家人,共有二百十六人。”
朱慈烺点头,又叹道:“东虏进了北京,竟然没有大肆劫掠,看来这回是铁了心不肯走了。江南诸臣竟然还有人说吴三桂借虏平寇,有大功于朝廷,要予以褒奖,真是愚昧得让我笑都笑不出来了。”
沈廷扬这几日跟在朱慈烺身边,知道皇太子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似官似民,又不是锦衣卫,实在让人看不明白。不过他很识相,并没有深究,只是在朱慈烺给他知晓的范围内用心揣摩。
“殿下放心,东虏决然出不了海。”沈廷扬坚定道。
朱慈烺轻笑道:“山东水师打东虏的那么几艘船是没问题,不过从芜湖运钢铁回来的任务却更重要。我已经派人去了福建,看能否说服郑芝龙派船北上。你先准备好身家清白的少年,只要郑家船肯来,就送上去好生学着,争取早日将水师学堂搭建起来。”
沈廷扬见朱慈烺如此自信,忍不住问道:“殿下,前几年皇上诏郑芝龙北上,却被他糊弄过去,如今……他还肯来么?”
“这回我给的筹码也大。”朱慈烺笑了笑:“郑芝龙本人封南安伯,提督福建水师总兵官,不用亲来。他儿子郑森年方弱冠,不过一介生员,我也给了台湾知府的职衔。这价钱给的还不够么?”
沈氏虽然走的是北海一线,对于南海之事却也不是不了解。
台湾古称夷州、流求,因为西南有台窝湾人,而得台湾之名。在国朝隶属于福建泉州同安县,由澎湖巡检司管辖。为了招揽郑芝龙,竟然独立成一府,委任其子为知府,简直就是变相的列土封国。
想起吴三桂也受封广宁王,沈廷扬对于这位皇太子的慷慨大方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朱慈烺觉得海风有些大了,转身往船舱走去,一边不忘对沈廷扬道:“天下寰球,陆地不过十分之三,海洋却有十分之七。我大明早就将四方边境推到了极致,等平息了流寇,赶走了东虏,要想再建功立业,只有往大海深处去寻了。”
沈廷扬自然知道海贸的一本万利,也知道如今郑芝龙富可敌国,连皇太子都不能不低头,正是因为有一支庞大的舰队。听了朱慈烺这番话,沈廷扬却又想起另一种可能性:若是从海上开疆拓土,其获利岂不更是海贸百倍?从皇太子刚才的态度上看,似乎对郑氏并不满意,若是自己真能搭建起一支足以与郑氏抗衡的水师,侯伯之位肯定也不远了!
——如此于家于国皆利的事,为何不做!
沈廷扬跟着朱慈烺进了船舱,心中再次将水师学堂的优先级抬高了一等,甚至放在了海船商税之上。
……
“老先生不觉得阻断中外,有不臣之疑么?”姜曰广不缓不慢说着,眼神内敛,就像是要睡着了一般。
吴唇还阒槐茸约耗瓿な辏匆桓崩咸幽Q套⌒Γ实溃骸敖壬纬龃搜裕俊�
“姜某到莱州数日,欲见陛下一面而不得,岂非有人隔绝中外?”姜曰广满腔怨气,正好发在吴饫铩�
吴Φ溃骸跋壬 H羰歉艟型猓闶钦鐾馔⒍技坏绞ド侠病N饽巢徊牛饧溉杖匆渤31徽薪泄什摺6礁缢锎ァ⒉添隆⒅苡ζ诘热耍捕际背H攵浴V劣谧诜锏慕酢⒌峦酢⒑馔酰浅T谟白叨O壬卫粗型飧艟担俊�
姜曰广目光迸射,怒向吴骸澳歉椅室簧味蓝牢也荒芗菹拢∈墙潮氨傻图故怯腥擞新牢洳倜е拢 �
吴成环忠丫崆崤龅搅瞬枵档谋咴担骸叭缃裆窬┞傧荩ヌ熳永贾危嘈幕指矗找共恍福∷耍匀唤允堑鼻耙保砀褐厝危媒鹊眉溉斩眩蹙统闪擞腥艘廴ǘ嵛唬俊�
侍从听见两位老爷对答声高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吴氖郑坏炔枵狄欢似鹄幢阋呱涂汀�
姜曰广却突然笑了起来:“既然要恢复长安,焉能不让南边重臣入见?姜某此来,正肩负司马史可法、凤督马士英等南边重臣所托,请吾皇早日回朝,升殿视政!呵呵呵,近来音信不全,尚不知吴老先生已经起复入阁了。”
——果真是老姜!
吴闹邪档溃ぷ挪柰械氖秩词樟嘶乩础�
第238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6)
姜曰广最终还是见到了崇祯帝。
吴侨沼虢还闵烫噶季茫还阋裁挥幸鳎媳咧爻嫉奶热缡迪喔妗U庑┫⒆匀豢炻硭屯侵荩蛭齑葻R是在登州上岸,返回莱州。
朱慈烺既然不愿意当操莽那样的乱臣贼子,当然不能故意阻挠姜曰广觐见皇帝陛下。否则以南臣们的智商,说不定真的会搞出“清君侧”之类作死的事。不过掌握了江南动向之后,朱慈烺倒是放心了,显然南面仍旧处于低智商纠结中,东林党叫嚣着要发兵北上迎回圣驾,而掌握兵权的凤阳总督马士英却不是傻子。
所以马士英派出了宋应星,与姜曰广一同前往莱州,看看皇帝行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崇祯帝早就想见姜曰广了,只是顾及到儿子的情绪,并没有立刻同意。为了安抚姜曰广,崇祯在行宫中让人找来歌姬,唱了一场昆山腔。姜曰广夹杂在一干勋戚之中,也出席听了曲子,远远见了崇祯一面。
这无疑表示皇帝如今身体健康,情绪稳定。
姜曰广回到官驿,当即就命人传书南京,通报了这个消息。只是他也夹杂了些许私货,将崇祯帝安排昆山腔解释为“帝或有南幸之愿而未可成行”。这无疑大大刺激了以忠臣自诩的东林党,纷纷送来奏疏,表示愿意散尽家财,迎皇帝南下。
“表忠心也就罢了,此时还不忘弹劾马士英拥兵自重不肯勤王。”朱慈烺看了这些奏疏,不禁哂笑。
孙传庭道:“殿下,东林不足为虑。当虑者,凤督麾下诸将。”他颇有感触道:“宋应星为凤督使,然则连侍卫都是借姜曰广的,这是马士英有心要告诉朝廷:他已经难调治下一兵一卒了。”
朱慈烺笑道:“我朝以文治武二百年,现在的总督却连个表章都不敢上,还要用这等暗语么?”
孙传庭却不像是开玩笑,认真道:“殿下,若是上了表章,恐怕有人立时就反。”
朱慈烺一个激灵,正色道:“猜疑自古是君臣大忌。”
孙传庭当然知道说人谋反是多么严重的事,但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袖手不理。孙传庭正要分说,只听朱慈烺又道:“我自然是信孙督的!国家承平时尚有人谋反,何况如今乱世。有些个人手里有几千兵便以为了不得,不将督臣放在眼里也是常事。”
孙传庭松了口气,知道自己会错了意,心头也觉有暖流。
“刘泽清被罗玉昆打散了魂;高杰一路逃来,根基未稳。这两支人马,肯定是不敢乱来的。至于黄得功、刘良佐,孙督可知道否?”
“黄得功此人武勇少谋,是虎将而非良帅。”孙传庭道:“若说他会附逆谋反,臣以为未必。不过若是有人用大义诓骗他,他却极易上当。”
朱慈烺笑道:“看来是个莽撞人。”
孙传庭也笑道:“正是。”顿了顿,孙传庭又道:“刘良佐此人我也不甚知之,不过他是凤督麾下重将,拥兵十万众,若是马士英有所忌惮,该是在此人身上。”
朱慈烺问道:“如今驻扎哪里?”
“寿州。”
朱慈烺起身道:“鞭长莫及啊。”
“也分身乏术。”孙传庭道:“如今清兵占据北京,李自成西逃。我军还要巩固山东,南边事恐怕难以支应。”
朱慈烺又问道:“若是真有人存了大逆之心,会如何做?”
孙传庭略一沉吟:“拥立新主。”
在明末,想自立为王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李自成、张献忠这样一穷二白的反贼,才会不得已而为之。即便如此,李自成非也曾希望能有个朝廷的册封,顺利过渡一下,这样会为他取得大义上的支持,减少士人的抵触。
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就算真的要造反,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好生想想万一兵败,又会是何等下场。从这两方面考虑,与其自己扯旗造反,不如拥立一个傀儡,简单安全,转圜余地又大,关键时刻还可以抛出去当替死鬼。
朱慈烺想到南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心中哀叹。若不是南明将力量消耗在了内斗之中,满清如何能够占据这大好江山?没想到崇祯帝还在位,也是如此暗潮汹涌。
两人正陷入沉默,吴觳阶呃矗蜕溃骸暗钕拢菹鲁隼戳恕!�
朱慈烺这才检查了一下身上的皇太子常服,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迎了过去。
崇祯带着定王、永王从内宫出来,见了朱慈烺,一言不发,径直往前走去。朱慈烺知道这位皇父对他心存芥蒂,只得跟在身后,位列二王之上。崇祯仿佛能够感受到一股压力从身后传来,心中却是后悔:是否是因为带着儿子们出席朝议,才让长子竟然如此早慧。
莱州府的大堂上,原本的衙役被随圣驾逃亡至此的大臣们替代,分列两班。随着王承恩的一声高呼,众文臣拜倒在地,恭迎皇帝圣驾。崇祯坐定中间御座,环视一周,见到了姜曰广。
朱慈烺也打量这个老者,不过更多的精神却是在如何开发利用这些随驾大臣身上。这些读过书的人,领悟力多少要比文盲高一些,何况都是两榜进士,混迹官场那么多年。有时候他真希望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