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渐青-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司农寺各地提举司报上来的消息,长江两岸,淮南东路等地却是风雨如晦,接连不断,有些地方还发生了小水灾;京东东路、河北路、河东路、甚至是陕西四路,都有雨水落下。

上天象是开了个大玩笑,各地雨水不断,偏偏隔开了京畿地区,也就是后世差不多整个河南省的这片地域。

现在京中已经有些流言在涌动,这年头一但出现灾荒,人们不会往天气方面去找原因,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气对流,不知道是冷气流云团遇到暖气流,两者纠缠不清,才会下雨。

许清也不可能去解释这个,说了人家也不会信你,只会把你当疯子,说不定会一刀宰了拿你来祭天。

所以,朝廷上下,国中百姓只能从赵祯这个龙头老大身上找原因,皇帝老子失德了在后宫临幸妃子太多了,吃饭时肉太多了,疏于朝政了,任用宰相不当了,或是私下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坏事!

不管你赵祯冤不冤,你是皇帝老子,既然找不到别的原因,这责任你不来担谁来担?难道我一个小民还有这等本事惹得上天如此大怒?

如今京中大相国寺、会灵观,佛道两家的盛大道场已做了三天了,赵祯这些天连朝也不上,戒荤戒色,每天带着两院执宰虔诚无比的去求雨,许清连见赵祯一面都难。

在这关键之时来这一出,他气得差点想扛刀去把大相国寺和会灵观给铲平,将那些忽悠人的和尚老道一个个送上天去见玉皇大帝。

许清带着司农寺的人,进了南熏门后,马不停蹄地沿着御街直扑皇宫。

“陛下圣驾可曾回宫?”

皇宫右掖门前,许清急得拎过一个禁卫问道。

禁卫见他满脸风尘,眼中却寒光闪现,知道夏宁侯爷正为大旱的事焦心,在这骨节眼上可不敢丝毫怠慢:“回夏宁侯,陛下还在大相国寺求雨,尚未回宫。”

许清听了也无奈,要调动各方人力物力,必须有赵祯拍板,两院宰相通过才行,他司农寺那点人手在这种大旱灾面前,能起什么作用?

但大相国寺的道场搞得极其隆重,连赵祯到了那里都是毕恭毕敬的,生怕触怒上天,闲杂人等闯进去只有死路一条,便是许清也不敢随意去扰乱。

许清在右掖门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又等了一个多时辰,才看到赵祯的御驾回宫。

赵祯这阵子整个人消瘦了不少,脸色阴郁而憔悴,前阵子他第三个皇子,还未满三周岁也夭折了,作为皇帝,这些年三个儿子先后夭折,连个后续者都没有,而女儿之中除了长女福康公主外,也先后夭折了七个,对赵祯而言,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

然而儿子夭折的伤痛还没消退,大面积的旱灾又来了,赵祯只得收起心底的痛楚,投入抗旱、求雨等事情去。

虽然打击沉重,赵祯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沉,脾气也没有变得暴虐乖舛,依然能保持着他原本的宽仁大度,从这一点上来说,许清对他既是同情,也是发自心底的佩服!

等他在御案前坐定,许清恭敬的上前行了个大礼。

“子澄平身吧,你出京巡察,目前灾情如何?”赵祯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陛下,京畿路的旱情日渐加重,不少地方的禾苗已因缺水影响了生长,就算现在下雨,这部分田地收成也会减半;

整个个京畿路,除了那些靠近大江大河的农田还能不受影响外,其它的因小河道已逐渐枯竭,田间已出现严重的龟裂现象,若再不能及时取水灌溉,必定欠收。

陛下,目前光靠地方官府,已无力应对这么大面积的旱灾,请陛下招集两省宰相,臣有话要说!”

看着许清衣上满着泥尘,赵祯轻轻点头,司农寺第一年主管农耕,便出现这样的大旱,作了司农寺实际上的主官,许清这阵子多方奔走了解旱情,来去匆匆,任劳任怨,在这一点上赵祯已经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

而且让赵祯欣慰的是,由于许清在年前拨款大修了一回水利,使得旱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否则现在情形怕是严重得多。

“陛下,旱情已经出现,太过忧虑也于事无补,还望陛下多多保重龙体,您是整个大宋的支柱,这个时候更需要陛下筹谋调度,陛下,您……保重!”

见到赵祯疲态尽露,许清真有些担心他在双重打击下病倒。

“子澄放心吧,朕没事!”

许清起身后,趁着宰相们还没到,觉得有必要先给他鼓鼓斗志:“陛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实臣觉得,不光是人,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起些波折是难免的,但只要咱们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再大的困难也能趟过去,再大的灾难也能把损失减到最小。

陛下,臣不反对设坛求雨,但臣觉得,上天是公平的,正所谓天道酬勤,若是有了困难咱们自己不先去尽力应对,而只想着祈求于上苍,恐怕上苍也不肖于怜悯咱们。

所以,臣认为,在陛下虔诚求雨的同时,咱们理应发动所有人力物力,尽力去应对这场旱灾。”

赵祯听了不住的颔首,许清的话很少引典据典,平淡实际的语言,但却同样能打动人心,让人信服。

两省离天章阁都不离,晏殊等几个宰相、副相很快就随着太监过来,等众人施礼坐定,许清毫不拖沓,到墙边指着地图就说道:“陛下,各位枢相,根据地方官府及司农寺总汇上来的信息,目前整个京畿路、京西北路一部,京东西路一部,河北西路南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虽然去年朝廷曾大兴水利,但目前上述地区大部分河流都已严重缺水,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兴修的水利设施便无法发挥效能。

目前各地官府已全员出动,应对旱灾,但他们人员有限,效率低下,而且做不到总揽全局,有些州县把河道从上游一截流,下游州县便滴水全无,诸如此类现象,朝廷必须马上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分配好有限的水源。

另外,朝廷不能坐等地方官府自己抗旱,百姓自己的力量也过于分散,下官建议,让受旱地区百姓马上成立互助组,十户为一保,合力在田间打井抽灌;

同时请陛下立即颁旨,抽调京畿驻军,帮助百姓打井的同时,以军方力量,把旱区各条大河截流用于田间灌溉。

陛下,各位枢相请看,除了汴河保留作航运外,受旱地区还有蔡河、惠民河、溱水、颖水、商水、潠水、睢水等几十条大河,目前这些大河水量虽然小了一些,但如果能在适当的地方截流,去年兴修的水利设施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用,半数的旱区都有望得到灌溉。”

截流大江?坐中君臣无不被许清宏大的计划震住了。

第351章 赵祯的决定

若真按照许清所说,截流旱区的江河用于灌溉,确实可以保住大部分作物。

然而许清说完,在坐的君臣却没有一个出声。

许清知道他们顾虑什么,首先,出动京畿驻军救灾,这是前所未有之事,自古以来,越是大灾之时,越容易发生叛乱,为了预防这种情形出现,这时候军队也越不能乱动;特别关系到京城安全时,没有几个人敢负这个责任。

再有就是,截流这些大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而且这些工程还是一次性的,万一工程完工时,雨求来了,那岂不是空耗无数国币?而且还得去恢复河道通畅,冤枉不冤枉?

特别是贾昌朝等人,面色复杂,凭心而论,贾昌朝等人虽然与许清一派不和,从不放过争权夺利,但这只是政见不同,算不上大奸大恶之人,还没坏到可置大灾之下千万百姓于不顾的程度。

所以他们也极为矛盾,既希望能过这次事件扳倒范仲淹与许清一伙,但面对如火的旱情,他们同样不敢掉以轻心,新政不施行,朝廷和地方还照样运转下去,但若是对这样的大旱灾也不管不顾,那等来的怕就是天下大乱了。

许清不管众人心中怎么想,接着说道:“陛下,各位枢相,这雨什么时候下谁也不知道,目前截流还来得及,至少可以保住旱区半数以上作物不受旱;

旱区人口不少于千万,保住一半就等于保住了五百万人的口粮啊加上军队参与打井灌溉,就算有部分无法顾及,到时朝廷赈灾也就容易多了。

而且各河水量小了不少,截流的难度也不算太大;就算咱们截流后第二天就下雨,这笔冤枉钱咱们也认了,陛下,天威难测,关乎上千万百姓的生死,咱们赌不起、拖不起啊再拖几日,到时就算陛下与各位枢相同意截流,怕也来不及了!”

许清说完,范仲淹第一个站出来,虽然显得忧心忡忡,但却十分决定地说道:“陛下,臣同意许少卿见解,若是陛下尚有顾虑,可即刻招见司天监监正询问,若其也无法确定几日之内有雨,朝廷则立即调派军队截流河道,于此方面,到时多调派一些厢军就是。”

赵祯听了下意识地向殿门望去,殿外依然是骄阳似火。

“传司天监陈监正!”

赵祯对殿中太监吩咐一声,其实这些天他已多次招见过司天监的人,特别是监正陈可林,日夜值守司天监就没敢离开过。

司天临并不是纯粹的神棍,他们对天文历法方等方面确实有些独到之处,看看整年的大气候的话,或许可信,但凭这些人看看天象,就能准确地看出具体哪天有雨,可信度就不高了。

许清不相信,在坐的君臣却信,他也只好先听听陈可林怎么说再作打算。

很快陈可林就随着太监进了天章阁,赵祯也是急上火了,不等他参拜就问道:“陈爱卿,朕招你来就是想问问近日京畿可有雨水?”

陈可林大概早知赵祯有此一问,但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平时忽悠一下还可以,现在可是关系到前途命运的时刻,他哪敢乱说啊?

陈可林脸色沉沉地答道:“回陛下,臣夜观天象,并无发现月晕星笼之象,倒是七星临位,九宫倒悬,犹有西北狼星……

“陈监正,您直说这几天有没有雨就可以了!”

这下不下雨和九宫八卦有屁关系,灾情如火,许清懒得听他八卦下去,直接出言许多询问道。

陈可林一窒,低下头说道:“陛下,臣无能,近来天象紊乱,臣无法推测出近日是否有雨!”

赵祯虽然早有心里准备,听了还是禁不住失望,抬抬手说道:“陈卿先退下吧!”

“截流!”

赵祯终于咬牙说道:“即日起,都水监分别派人前往各地,先定截流地点,以及主持截流工作,工部及司农寺农田水利司从旁配合;

枢密院要在不影响京畿安危的情况下,派遣军队下到各州县,都水监选定截流地点后由军队全力截流,同时帮助地方打进抽灌;

两院执宰总揽全局,细拟抗灾条文,颁布应对法令;御使台要派出巡察衙使前往地方,纠察地方官员是否有漠视旱情,救灾不力之事;

三司负责调拨银粮,抗灾所需务必要及时调拨到位,莫可推衍塞责……”

赵祯一通旨令下来,朝中多个部门皆有涉及,两省执宰,军政重臣纷纷起身接旨。

未等众人散去,许清又说道:“陛下,臣听说京中粮储少有盈余,当此之际,朝廷应提前做好准备,趁粮价未长,调拨银钱往地方收粮入京储备,一但灾情严重,到时也不至于乱了阵脚。”

民以食为天,这一项提议没什么好商量的,赵祯直接给三司下令,让他们酌情办理。

许清回到司农寺,将于清泉和费应南等人叫来,将朝廷的指令吩咐下去,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