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产出的火器,现在也已经停产了——原因很简单,没有原料了。

关外开发的相当之落后,基本上重点只集中在农业上面,商业正在慢慢起步,但是采矿业和金属冶炼业,基本上是没有的,尽管这里的金属矿藏资源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尤其是喜申卫所在的边境最北线,更是一个铁矿铜矿煤矿也没有,冈萨雷斯等人自己带着的铁料铜料都已经用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只能徒呼赫赫。

连子宁对此感觉很是有些无可奈何,因为根据他的记忆,喜申卫这个位于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节点,在后世有一个煊赫的名字——苏联远东重镇哈巴罗夫斯克。

而这里,以哈巴罗夫斯克为中性的附近百里左右的区域,是后世整个远东最为富饶美丽的地方。

矿产资源无数,煤、铁、铜、锰、锡、黄金和钻石、石油一应俱全,远东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四十四亿吨,这里占了百分之四十,地下埋藏着超过一万吨的黄金,在这片小小的区域分布着三百五十个砂金矿和山金矿,年产黄金超过十吨放在现在也就是将近三十万两。

这里还是苏俄最主要的锡精矿产地,其产量占全俄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铜的开采量也十分可观,有五十多处铜矿,储量超过两千万吨。而且这里的矿石具有多金属性,除了主矿之外,矿石中还含有铜、锌、铅、铋、银、镉、金、铟及其他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进行开采的矿脉废石比例极低。锡提取率为70…90%,铜提取率为75%。这里还有炼钢所需要的锰,而且储量巨大,达六百四十万吨。

可以说,这里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重工业基地。

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44。3%,其中,珍贵的雪松占地17万公顷,优美的冷杉林占地2。23万公顷。山林中虎、熊、獐、鹿出没其间,人参、猴头、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数不胜数。连绵的沼泽区丹顶鹤、天鹅自由翱翔,纵横交错的河湖中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纵情游荡。草原辽阔无边,如果有人沿大撒马拉河谷走过,鲜花开满了绿色的河岸,河畔上生长着茂密的椴树林,每走过二、三里地就有一座养蜂场,羊群象白云飘荡在碧野山冈————这里才真正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绿色天堂!生活在一片资源如此丰富的土地上,但却是无铜铁可用,简直就是捧着金山要饭吃。

不过这也是无法可想,只能暂且用木棍等东西代替长枪,头上绑上斧子代替大戟,轮流使用枪械进行射击训练,暂且咱们凑活着了。

一切,都还要等到连子宁入关之后再行解决。

※※※

正德五十一年九月十三,柱邦大城知府张希举派一百名骑兵护送了一名信使,穿越了现在已经危机四伏的松花江将军辖地,送来了一封奴儿干总督府转发兵部的文书,准连子宁入京述职。

武毅军只占据了喜申卫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北面是女真,往南就是其它乱军占据的地盘儿,消息和外界隔绝。

按理说连子宁现在成了松花江将军,应该移驻松花江将军驻地柱邦大城才是,但是在他看来,反倒是喜申卫更加适合作为自己的驻地,正如正德皇帝所言,自己做到这个位置上,不是为了享乐的,不是为了在这里熬资格的,而是真真正正的是来做出一些事业的。

第三六八章 我的领地,满目疮痍

喜申卫位于和女真抗争的大前线,以这里为驻地,不但能抵御女真入侵,而且士卒在战斗中也磨练了锐气和战斗力,他的目的,是打造出一支强军!而且喜申卫也就是后世的哈巴罗夫斯克资源如此丰饶,连子宁也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基地——不但是为武毅军的发展壮大打下牢牢的基础,更是准备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大明朝第一个经济工业基地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一般的存在。

他不是圣人,却也不甘于平庸,作为一个前知后知五百年的穿越客,总要为自己的国家,作一点儿什么。哪怕是在这个时代种下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数百年后,就有可能成长为帮助她屹立在世界之巅的参天大树。

连子宁早就已经翘首企盼这一封文书了,毕竟窝在这里,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干不了,整日价就是吃喝操练,闲的蛋都疼了。

各种事情早就已经交代好了,日常的食物补给不成问题,王大春这个主管后勤的镇抚很是合格,士卒们每日都吃的锃光瓦亮,脑门儿冒油。日常的军事训练,也都有各自的主官管着,虽然没有武器,但是大伙儿轮换着用,每日刻苦操练,丝毫也不携带,这一个月下来,已经很有一些样子了。

一切都在迈入正轨。

九月十四,连子宁率领三百亲卫龙枪骑兵,再加上柳生宗严这一群近身护卫,由杨沪生率领一千精锐骑兵护送,沿着松花江向西而行。

东北奴儿干总督区的城池,基本上都是沿河分布——松花江、阿速江等等,就像是一条玉带上穿着的无数璀璨珍珠。沿河而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在农耕还不怎么发达的原始社会,靠着河流,能够获得更多的鱼虾等食物,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货物的运输和交流。这些城池的主城,都在江边,而按照各自所在地的平原面积的大小,各自向四周扩展出数十里和上百里不等。

大明朝和女真的界河松花江南岸,从东往下,喜申卫、兀者揆野木所、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可木卫、扎肥河卫都是沿河分布,扎肥河卫,便是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汇处。在后世,从这里往东的河段就都称之为黑龙江了。但是明朝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黑龙江是松花江的支流,因此从这里往东的数千里河段,都是称为松花江。

连子宁暗自猜测,朝廷这样宣传,可能也是为了争一口气,毕竟松花江流域都在大明境内,而黑龙江上游流域,则是位于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的辖境。

连子宁这一千三百人的骑兵,装备极为精良,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来去如风,还让人抓不到,已经算是一支很强力的战斗力。那些乱军自然是不敢招惹,都只是紧闭城门不出,在城头上目送连子宁等人出现在视线中,然后在视线中消失。

一路行来,倒是平安无事。

一千三百骑兵从喜申卫出发,沿着宽广美丽的松花江河谷一路向西,一路路过了那些被乱军占据的卫所,城头已经变换了大王旗。

一路行来,连子宁只是蹙眉不已,心中已经是恼怒非常。

本来松花江河谷是整个奴儿干总督区最为富饶富庶的所在,松花江南岸五十里的范围之内,森林草原基本上已经被砍伐一空,都是被开垦成了肥沃的田地。数百上千万亩的肥沃黑土地,养活了大量的人口,隔着三五里就能看到一个村落。

往年的这个时节,八九月份,正是东北的小麦成熟,入眼尽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儿压的杆茎都要折断的场景。

但是现在,一眼看去,只有四个字能形容——满目疮痍。

农田都已经荒弃了,村庄残破,很多都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百姓破衣烂衫,目光呆滞,神情麻木。隶属于那些乱军的税丁到处乱窜,把百姓手里最后一个铜钱都给搜刮走。一路上,连子宁看到路边不少歪脖子树上都吊死了一些人,旁边都写着些字迹,意思大致就是这就是不交税的下场。

这里的百姓,今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先是被女真人给祸害了一阵子,人也杀了不少,粮食家财也给抢光了,房子也给烧了。好不容易盼着朝廷大军到了,女真人也滚蛋了,确实也安生了一阵子,正想着把地里的最后一点儿秋粮给抢救出来,但是却没想到,这时候又糟了兵灾,而且还是大明朝自己的兵灾。

那些收税的兵丁如狼似虎,甚至比女真人还要凶狠,所有东西都要抢走,看见那漂亮点的女子,甭管你嫁人没嫁人,多大岁数儿,立刻就是拉走。

连子宁这一路走来,看到的类似场景也不知道有多少,只觉得心里一阵阵的发堵发闷,就像是一块大石压在心头一般。他现在不比以前,已经是坐在了松花江将军的位置上,在他心底里就想着,应该为辖内的百姓做上一些事。别说是他,底下的士卒也都是一个个义愤填膺。

一路行来,碰上那些为非作歹的乱兵,连子宁便下令一律打杀了,也很是宰了不少人。

但是终究是无法可想,你能见到的都杀了,你见不到的呢?岂不是更多?

说到底,还是现在实力不足,兵力不够,若是手上有十万大军,直接就打下去了,犁庭扫穴,简单到了极点。

现下的局势,也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了,连子宁唯有希望在京城之中自己要办的事儿能够顺利一些,尽快的回来,至少争取在寒冬到来之前,让这些百姓都能住上房子,度过严冬。

都是骑兵,速度很快,九月十七,已经到达了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口。

在此往西北,是黑龙江,往西南,是松花江。以松花江为界,西边的地盘儿是辽北将军辖地,东边儿的地盘儿是松花江将军辖地。

不过是一江之隔,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江西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炊烟袅袅,副族喜乐,而江东之地则是一片狼藉。不过是隔着一道松花江,但是辽北将军却是并未往这边派一兵一卒过来平乱,反而是下令收缴江上船只,以避免江东的难民跑到自己的辖地去。

连子宁看了只是冷笑,却也知道,对于这个年代的官员来说,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是辽北将军,没有接到圣旨和兵部行文以及奴儿干总督命令的情况下就擅自出兵平乱,岂不是僭越?岂不是授人口实,若是以后朝中有人以此为理由弹劾我怎么办?把船只都收缴了,不让那些难民进入我的地盘儿,我就不用筹措银两粮食救济灾民,就不用费尽心思的安抚安顿他们,事儿越少,担的责任就越少,就越不容易出岔子。

安安稳稳,大伙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

说白了,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作祟。

奴儿干总督的命令也很充分啊,辽北将军辖地兵力还要防备对面的朵颜三卫,不可轻忽,军国大事,岂能妄作决断?总要上报朝廷,请皇上和诸位大人决定。这一上报,好几个月就没了。

其实辽北将军辖地就算是再怎么拮据,这么一点儿兵力都拿不出来?说到底,就是谁都不愿意担事儿而已。

十月初七傍晚,连子宁到达柱邦大城。

柱邦大城知府张希举率领城内大小军政官员出城门十里跪迎他这位顶头上司。

这些官儿们都不怎么摸得清连子宁这位新任上司的脾气,但是偏偏这位新上司极得皇上宠信,赋予他节制辖地内所有文武官员的权力——这可是之前历任松花江将军做梦都想拿到但是谁都没能拿到的权力。也就是说,现在辖地内所有文武官员的升迁任免,都取决于他——虽说名义上还有一道上报中枢同意的程序,但是以他现在这般受到的宠信,递上去的条子上面能不同意么?

因此这些官员把姿态放的极低,便是那些文官,也都是跪迎磕头。

并且各自备了一份厚礼,送到连子宁的住处。

连子宁来者不拒,礼物都收了,当晚也参加了为他接风的宴会,席间谈笑炎炎,众人皆大欢喜。

之后便是顺着松花江一路向西南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