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4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以为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大者为国,小者为家。治国与治家是一个道理,所以孔夫子说,齐家立国。但治家首要前提是家和万事兴,治国也是一个道理。所以陛下让臣将滑州之案牵连不要太多。主要也是想让国家以和为贵。”

这句话说到李显的心里面,他连连点头。

“一个家有一个家长,一个族有一个族长,一个国家有一个皇帝,因为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人管理指引方向。而百姓就是陛下的臣民,陛下的子女。换句话说,手心是肉,手背是肉。无论平阳王也好,德静王也罢,他们都是陛下的子女,一样的痛爱。同样,他们也想在家族中得到更多的权利,与陛下的宠爱,争执难免会随时发生。如果小争小执,倒也罢了。但争得不顾家的利益,那么作为家长的,就要教育这些子女听话。如果再不行,家长将他们屁股掀起来,打上几巴掌,对他们惩戒,又有什么错误?至于谶言,倒是要慎重了,陛下何不下旨,立即让百姓禁止传播这条谶言?”

这些话就是狄仁杰在世,同样也会赞不绝口。

建议很中肯,朝争到了现在的地步,再不中止的话,朝堂就会产生严重的分裂。象司马光与王安石就是这样玩的,把一个大好的河山硬是玩得一天天衰落下去。至今明朝从始到终的党争,使明朝几百年的历史乌七八糟,几乎就没有一个好的时光出现。

方法很简单,不是争吗?一起下放,马上朝堂就安静了。

不过这一回没有替武三思说公道话,但武三思在此,也无可奈何,这样更朝换代的谶言本来就是统治者头号大忌,王画没有进一步说必须将武三思斩杀,就算对得起武三思了。

但李显会不会听他的建议呢?

……;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十一章 天津桥外一张纸(四)

王画没有说明,但话外之间很好懂。

操作起来也不困难,不是将所有武氏一党与五王一党全部下放,张柬之退隐,崔玄暐出为梁州刺史,只剩下三王,只要将武三思与三王贬出朝堂。群龙无首,附从他们的大臣马上就安份了。并不会对朝廷伤筋动骨。

而且朝堂上无穷无休的争辨也让他十分地反感。

没有了这些纷争,恐怕也不会存在为了打压对手,出现谶言这些妖娥子。

他认为事情就这样了结了,所以心情放松下来,这才打量着王画房间,也看到了放着许多美观的砚台。这段时间,因为工匠的熟练,制作砚台速度加快,制成了许多成品,王画房间里只摆了一部分,有许多转移到了即将开业的店铺里面。

这时对石砚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李显迟疑地问:“它们也能研墨?”

王画努了一下嘴,李红会意地拿来清水与墨,研磨起来,然后王画说道:“皇上可以写几个字试一下。”

李显提起毛笔写了一个“休”。王画看了想笑,也许这正是他心情的写照。

李显写完了,看了看墨汁的光泽,有些惊奇,再次看着这些砚石。澄泥砚固然很好,也有许多美观的造型,但石砚也有它的优点,如果利用好,可以利用它天然存在的石眼、石胆与花纹。这一点无论是澄泥砚,或者是砖瓦砚,都无法做到的。

并且因为是第一次进入李显的视野,对李显同样产生巨大的冲击。

王画说:“如果陛下喜欢,可以挑选几块回去赏玩。”

但他又让李红在中间挑了四块佳品,分别是带给老武、韦氏与上官小婉以及李裹儿的。李显也不好意思,只挑了两块。不过论到玩赏,他倒是颇具眼力,两块都是这些砚台中的佳作。

可挑完后他又说道:“冠军候,器物固然可以用来赏玩,但国事才是最重要的。”

得,你不用劝我了,先将自己管好吧,王画心中诽谤地想。不过不能说出来,他说道:“非是如此,如果说制器,臣最喜欢的还是瓷器。臣这么做是有用意的,陛下可记得臣说过制作九鼎之事?”

李显都听过他说了好几遍了,可除了在洛阳一块作坊里,王画在请工人试验烧一种新铜器外,再没有其他的动静了。当然他也不好过问,因为这不是他的圣旨命令的,是王画自发的行为,甚至都没有让朝廷掏一文钱。

“传说大禹治鼎时将天下所有铜集中在一起,制成九鼎。这个说法未必正确,就是正确,也不能为了制成九鼎集中天下所有铜材,就是皇帝同意了,大唐全国百姓也不会同意。但为了昭显它的伟大,必须让它工艺达到千古未有的地步。因此臣有一个想法,让它集中所有高超的铜、玉、瓷、漆以及金银工艺。臣也有许多新工艺的想法。因此,在没有制作之前,想将这些想法传授给工匠。一旦工匠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工艺,然后真正制作九鼎。所以后来我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开一个文房四宝的店铺,通过制作一些精美的器具,慢慢使工人通过实物领悟工艺,以及看有没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九鼎一旦开工,耗费巨大,如果出现失误,损失重大,就是臣也承受不起,也会引起不必要的指责。”

也不能说他的讲法不对,但归根到底,王画心里面还是喜欢,所以按捺不住,尝试着将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流传到这个世界。

王画又说道:“而且臣也早说过,不管臣职位高低,如果陛下需要,臣自当为陛下效劳。如果陛下询问,臣也会象这次一样,知无不言。”

李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朕知道你的心了,等你伤好了再说吧。”

意思是你伤好了,我会真正重用你的。

当然这是认为王画这一次帮他解决了一个危机,同时说话也没有偏袒,与刻意地报复攻击,产生的心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天知道他又产生了什么想法。

李显说完后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李红问道:“二郎,你说皇上会不会听你的建议?”

王画一摊手说:“谁知道。但管他听不听,我们继续看戏。”

如果李显真有这个魄力听他的建议处理这场纷争,都说明他多少有点作为,至少还不是无能到了极点,有药可医。那么王画也可以安心地辅佐他,虽然未必会使他成为一代明君,但能成为一个马虎的皇帝。甚至王画都可以为了减去他的阻力,为他策划铲除韦氏,断去这一个祸源。

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王画都猜料出来,一旦回去后李显将自己意思一说,韦氏是不可能让武三思下放出去的。最后这件事再次不了了之。但那也没有关系,反正自己也做好了打算。

总之,现在王画进退自如,但有一个条件,千万不能下水。一旦趟进了混水,不是进退自如,而是进退维谷。

果如王画所料,李显回到了皇宫,韦氏正在与李裹儿说话。史书对李显宠爱韦氏评价是因为韦氏在患难中鼓励了李显生活下去,李显为了感恩,许诺了如果登基后可以让她为所欲为。也对,但只说对了一部份,因为史书都疏忽了韦氏的相貌。能生下大唐最美公主的母亲,还会差到哪里去?王画与她也有几面之缘,曾经当着李裹儿的面,赞扬韦氏的美艳,都让李裹儿产生误会,认为王画想将她们母女“通吃”。

李裹儿都是白担心了,就是韦氏比李裹儿还要美艳,王画对这个女人也不会感兴趣的。但不得不承认她的美艳,现在她四十岁出头了,但因为保养得当,看上去只有三十岁出头似的。与李裹儿相比,少了一份青春靓丽,却多了一份成熟的风韵。用媚惑众生来形容她的相貌也不过份。这也是李显留恋她的关健原因。

李显让宫女将两块砚台带给上官小婉与老武,两块砚台图案不一样,送给老武的是一幅长寿图砚,送给上官小婉的是一幅春花砚。又将送给韦氏与李裹儿的砚台拿了出来。

韦氏是一幅富贵图,都是有含义的。李裹儿的却正是那天她留恋不舍的那幅松下问童子图银星歙砚。

李裹儿看到后终于脸上出现笑容了,她问道:“父皇,你到了王小二家中了。”

高兴归高兴,心中还有怨念。

李显点头。

“父皇,你看到那些婢女了?”

李显是看到了,但看到这些漂亮的少女眼中都带着怨色,恐怕事情不是李裹儿所想像的。但李显因为心情好转起来,开起了玩笑,说:“看到了,她们过得很开心。”

李裹儿嗔怪地跺了一下脚,说:“气死我了。”

但韦氏却对李裹儿说:“裹儿,你先出去一下,我与你父皇商议一些事情。”

李裹儿离开,韦氏说:“陛下,你去了王画家中,是不是为了今天早朝发生的事情去的?”

“是啊。”

“他说了什么?”

李显将王画的话再次重复了一遍。

“王画的主意只是治标,不是治本。他还疏漏了最重要的一点。”

“皇后有何高见?”

“陛下,王画遇刺的事,好查也难查,就象前年血字营被出卖的消息一样。这一次胆敢刺杀王画,刺客的身手都是不弱,而且动用了十把军用弓弩,在洛阳有这个嫌疑的人并不多。但连王画自己都排除了是三思做的,那么陛下想一想会是谁?”

剩下的只有李旦嫌疑最大了。可李显就是站在老四的立场去想,也不大可能。十箭齐发,王画身上没有盔甲,手中没有盾牌,随时有可能被乱箭射杀。结果就是武三思背上一个嫌疑的名声,不如将王画留下来与武三思角逐。老四的睿智,不可能做出这个愚蠢的事情的。

“陛下,一开始我认为也不可能。但陛下你再想一想,如果再配合今天谶言,会有什么样结果。”

这弟兄俩是一对难兄难弟,先后都做过一段时间皇太子与皇帝,然后让武则天废黜,因此都有登临帝位的大义。但神龙政变时,李旦带兵平息洛阳,随后主动扶助李显登上皇位。因此一开始时,李显对李旦是真心感谢的,包括他直接封赏李旦皇太弟的封号。有了这个封号,以后李旦都可以用它来做为皇位继承人的名义了。但李旦还是拒绝了,这让李显觉得有些内疚。

但好人就怕三说,坏人就怕三劝。后来韦氏与武三思,就包括上官小婉都经常在他耳朵边吹风,李显想法渐渐改变。李旦的一段皇太子与皇帝的历史,不成了李显的内疚,反而成了李显忌惮的一个原因。如果李旦不是低调做人,真接受了李显皇太弟的封号,有可能现在李显都产生杀机。

这两个人自始至终没有提李旦的名字,但心中有数。而且韦氏所说,也让李显担心起来,他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

“陛下,你再想一想,如果没有三思顶力相助,你的皇位有今天这般牢固?他与这两件事都没有关联,虽然滑州一案中他为交手的地方官员牵连,但对陛下还是有大功的。现在有功不赏,反而因为某人的精心安排,将三思贬放到外地,岂不是正中了某人的圈套?所以我说王画想法只是治标,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我该怎么办?”

“简单,继续追查刺杀王画一案,与谶言一案,到底是谁做的,勒令百姓禁止传播谶言,同时下诏朝堂上不准再弹劾这两件事,避免继续纷争下去。至于处执,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不对任何大臣进行处罚,以免误伤真正的良臣。”

除了禁止传播谶言外,其他的彻底颠覆了王画的提议。

这是韦氏刻意地蒙混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