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途-第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广孝无力地坐了下来,他明白了。其实他们的阴谋早就被李维正发现了,可是他却迟迟不动手,既然已经抓到无忧先生,徐寿辉怎么还可能逃得过,可为什么李维正却迟迟不动手?不用说,他也在等,等候宫中传出消息后再行抓捕,这样,燕王的责任就担定了。

想到这,他急忙命这名传信者道:“你火速回去告诉纪大人,让他通知徐寿辉和李景隆,命他们立即销毁和燕王有关的一切往来信件,快去!”

他话音刚落,坐在窗口的一名手下突然惊叫起来,“明军!明军来了。”

姚广孝和几人一起扑向窗口,眼前的情形把他们惊呆了,只见田野上密密麻麻都是明军,张弓搭箭,手中端着火铳、拿着长刀,足足有数千人,形成了一个大圆,正向这边慢慢合拢。

“军师!”屋外也有人喊了起来,“不好了,大门外全部都是军队。”

姚广孝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藏在这里?

“军师,我们杀出去!”一名侍卫官拔刀狂吼一声道。

姚广孝却慢慢坐了下来,完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李维正在城中的四处抓捕他不过是在做戏,他其实早已经把自己盯死了,姚广孝轻轻叹了口气,如果自己被抓,那还有谁会劝说燕王不废除世子呢?

“砰!”地一声巨响,大门被撞开了,院子里一片喊杀声,刀剑相撞的格斗声,还有一声声的惨叫传来,姚广孝慢慢走到房门口,大喊一声道:“统统给我住手!”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他的手下纷纷后退,护卫在他左右,此刻院子里已经涌进了数百人之多,都是武艺高强的精悍之军,墙头、房顶上也布满了明军,近千支箭冷冷地对准了他们二十几人,只需一声令下,他们谁也活不成。

这时,一名大将走出来,拱手道:“大师,我们大都督有令,不得羞辱大师,要么以礼相待,要么就当场杀死,请大师自己选择。”

姚广孝长长叹了一口气,对左右令道:“把刀枪放下吧!没有必要抵抗了。”

二十几名手下默默地将手中刀放在地上,等待着明军的处置,这时,门口的士兵纷纷向两边闪开,让出了一条路,只见一身盔甲的李维正在数十名亲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他含笑向姚广孝点了点头道:“姚大师,别来无恙?”

姚广孝苦笑了一声道:“李大人愿意我称呼你什么呢?李都督还是李相国?”

“随便大师怎么称呼都行,今天有幸捉到大师,可抵燕军十万大军,这是朝廷之幸,姚大师,请吧!”

李维正闪身一旁,做出一个请的姿态,姚广孝惨笑一声,慢慢向门外走去,走到李维正面前时,他又停住了脚步,“李相国,我想问你一句实话,将来的某一天,你会走上那一步吗?”

李维正笑着摇了摇头道:“大师,这个问题我不想直接回答你,你在静修期间,我会派人每天把京城的各大报纸都送给你,你自己来判断一下,我到底会不会走那一步?”

“那就多谢了!”

姚广孝大步向门外走去,大门外已经停了一辆全封闭的马车,三十名武艺高强的明军紧贴左右押送,旁边还有数百名骑兵,他走进了马车,车门轰然关上,外面上了铁锁,马车起步了,向聚宝门方向驶去。

明军已经散去了,只有李维正和五百名亲卫以及押送姚广孝的马车驶进城门,城门处依然盘查严格,墙上张贴有大幅捉拿姚广孝的悬赏图文,近百名民众挤在图文下面观望,马车从他们身旁缓缓驶过,只听有人在大声念道:“重赏捉拿燕王叛逆主谋道衍,此人身高六尺,年纪五十岁上下,为光头修行和尚,随行者有二十余人……有提供有用线索者赏银千两、领官兵抓捕者赏银五千两!”

在一片惊叹声中,李维正笑着骑马走过了榜文。

一行人刚刚走到府东街口上,忽然,一名宫廷侍卫像发疯一样向这边狂奔而来,他看见了李维正,几乎就是从马上滚落下来,爬在李维正面前大哭道:“相国,快!皇上他…他出事了!”

……

建文三年六月初五,大明建文皇帝在服用红参后发生了急性中毒,经多名御医抢救无效,在深夜驾崩,百官恸哭,相国李维正下令彻查此事,很快便从红参购买者太监王明禄那里找到了突破口,红参是右军都督徐寿辉通过延嗣药房转送入宫,延嗣药房掌柜也承认此红参是徐寿辉秘密购入,且李景隆也有参与。

李维正立即下令抓捕徐寿辉和李景隆,并详细搜查他的府邸,在他的府中搜到了他与燕王来往的信件,并从他府中的密室里抓到了燕王首席幕僚道衍和制毒的贾医士。

人证、物证确凿,在大理寺的连夜审讯中,李景隆终于承认,他和徐寿辉早已投靠了燕王,这次毒杀皇上正是燕王的命令,目的是为了毒杀皇上而上位。

李维正遂将所有证据昭示天下,并下令公开斩首徐寿辉和李景隆二人,以二人的人头来祭祀皇上之灵。

“各位大臣,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当拥立太子登基,告慰皇上英灵!”

李维正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太和殿上方回荡着,六月初六,建文皇帝尚不满两岁的太子朱文奎在相国李维正的坚决拥护下,登基为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建立年号为启元,谥其父庙号为惠帝,尊其母马氏为皇太后,皇太后立即册封李维正为太傅,号‘尚父’,天下军国大事,皆由相国裁处。

启元元年,大明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九章 内外交困

时间慢慢到了九月。天也渐渐地凉了, 大明王朝也逐渐走出了皇帝驾崩的阴影,开始了一种常态中的运转,启元元年的秋天,大明王朝得到了上天的佑护,湖广、四川、江浙大熟,丰收的喜悦激荡在每一个农民的心中,神州大地上到处充满了欢笑和希望。

而北方的燕王在朱允炆驾崩后也并没有急于登基,河北大旱使他不得不裁军十五万,使兵力维持在二十万的水平时,在力量对比的格局上,优势的一端明显地倾向了朝廷,道义上的谴责和财政压力使燕王内外交困,不得已,他派特使入朝向新帝表示祝贺,同时也承认了大明王朝相制的确立。

尽管他只保留了二十万军队,但以河北和山西两省的财力还是难以承受,税赋逐渐增加,各地名义税赋已经达到了五税一,但这仅仅只是名义,各地官府名目繁多的盘剥使农民的实际税赋已经超过了一半。即使在大灾之年也没有丝毫减少,而大明的税赋却是十五税一,巨大的税赋落差使得燕王治下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局势,大量北民举家南逃,尽管燕王以最严厉的手段来限制民众南逃,但漫长的不设防边界和士兵的不作为使他的严令成为了摆设,而南朝对待北民却是分田、减税并救济一年,这三条措施立竿见影,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卷入到了南逃大潮中去,山西民众向陕西、河南逃亡,河北民众向山东、河南甚至辽东逃亡,一县接着一县,一个个村庄成为了无人区,燕赵大地上逐渐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迁移潮,到十月时达到了高潮。

永平府是滦河的主要流经之地,滦河在入海前分为了两支,一支叫葫芦河,而另一支叫做定流河,两条河流分别入海,而就在这两条河流之间却有一个小县,叫做乐亭县,这确实是一个小县,明初的禁海使得大部分渔民都转为了种地的农民,而且很多人都内迁到了顺天府和保定府,这就使得乐亭县的实际人口仅一万余人,大多聚居在县城附近土地比较丰腴的地带。

乐亭县虽是小县,但城墙却修得高大坚固。这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袭,原本这里也是一个千户所,但随着倭寇的平息,千户所也随之撤销,整个县只有五六十名衙役在维持治安。

乐亭县的知县姓杨,举人出身,在这里已经做了五年的知县,由于乐亭县离山海关很近,所以也成为了南逃的重灾区,这使得杨知县整日忧心忡忡,一个月前燕王府下达了乐亭县的税粮指标,一万四千石,这是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黄册制定的,乐亭县三千五百户人家,户均四石,按户一家人平均二十亩地计算,亩产一石粮,这就是五税一了。

现在离洪武二十五年已经过去了五六年,下面的实际情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税粮却是硬杠子,完成了是应该的。完不成则小心人头,这使得杨知县寝食不安,一个月内瘦了整整十斤。

这天上午,杨知县染了小病,起床迟了半个时辰,但他还是坚持去前衙公务,他简单地吃了点早饭便来到了县衙前堂,路过钱谷师爷的门前时,他不由一怔,门竟然还锁着,也就是说钱谷师爷今天没有来县衙,今天他还准备和王师爷商量一下如何完成税粮呢!人没有来,这怎么办?

杨知县满腹疑惑地来到了大堂里,按照从前的惯例,侧门边上应该有一个衙役,见他过来应该大喊一声,‘知县升堂!’然后六房书吏和衙役们会纷纷房中出来,排列在大堂两侧,低喝威武,接着便是开堂审案,可今天却有点奇怪,侧门边的那个衙役没有了,没有人替他喊开堂了。

杨知县的满腹疑惑变成了满腹郁闷,这总不能让他自己去叫喊升堂吧!他走进了大堂,大堂里冷冷清清,已经早过了上堂时辰,但大堂里居然没有一个人,他不由重重哼了一声,快步来到了衙役房。果然被他找到了,七八个衙役正在房中吹牛聊天,见知县大人忽然进来,众衙役不由都吓得站了起来。

“怎么就你们几个,其他人呢?”杨知县不满地说道。

“回大人话,孙典吏带了十几个弟兄去官仓了,听说有流民抢粮。”

杨知县吃了一惊,官仓里四千石粮食是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征到的一点点税粮,现在就指望别的县也交不足税粮,法不责众,如果这点税粮也出事,自己脑袋可真就保不住了。

“你们都跟我来!”

他也无心再上堂了,带着几个衙役慌慌张张地向官仓跑去,官仓距离县衙约百步,在另一条大街上,由七八间屋子组成,都是用修筑城墙剩下的大青石修砌,十分坚固,又辅以铁门和大锁,如果没有钥匙,一般人根本就进不了官仓。

杨知县跑到官仓,离官仓还有百步,但前方的情形把他和衙役们都惊呆了。只见官仓的大门外,数千民众声势浩大,他们拖家带口,许多人拿着箩筐和口袋,把孙典吏和十几名衙役紧紧围在中间。

“我们县哪有这么多人?”杨知县的声音颤抖了。

“大人,我劝你快逃吧!”

身后忽然传来了钱谷王师爷的声音,杨知县一回头,见他手中拿着一只袋子,看样子也是刚刚从衙门出来,“王师爷,这是怎么回事!你要去哪里?”杨知县厉声追问道。

王师爷叹了一口气道:“杨知县可能还不知道。从前天开始,顺天府逃来了近万流民,都是去山海关的,听说滦县的官仓已经被他们洗劫一空,这天早上他们又来我们这里了,再不走,就算不被流民打死,也要被燕王杀头,杨知县快点走吧!衙役们大部分已经走了。”

杨知县不由后退了两步,喃喃道:“走!我能去哪里?”

“去辽东吧!县里人大半都走了,无民之官还有什么意思?”

王师爷叹了口气,转身走了,其他几名衙役面面相视,就在这时,数千流民忽然爆发出一阵呐喊,拳头如雨点般向孙典吏和其他衙役打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