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赵皇帝说:“对,就这么办!对今后的行政区,朕是这样划的,现在的黄头回纥阿柴脱思麻都在青海周围,把西宁府划出来,建立青海路。西宁做首府。靠成都府路的划到成都府路。吐蕃那里许多地方都是无人区。在藏布江的河谷地带人口比较多一些,建立藏布路。以逻些府为首府。在中江河谷,找一个地方建立中江州。”
李纲说:“行政划分,总之划路、州、县,一要有人口密集,二要近。脱思麻与逻些太远,与西宁近,各自单独划一个路是应该的。成都府附近的吐蕃人口,划到成都管,也很好。臣看,行政区这样划不错。”
小赵皇帝又说:“朕是这样安排的,西宁附近,就由吴革、吕好问负责。到逻些,由王勇的洛阳兵去,再在里面选三万人,由王勇带领,要多带雇用会汉语、吐蕃语的翻译,直接向逻些开三万人马,到逻些后,可以先建立地方官府,再解除了地方武装,建立了官府解决了地方武装后,再回过头来,派人修路。”
种师道说:“这样安排好,最近的消息来看,王勇的洛阳兵比较打得。还有,臣听说吐蕃山高缺氧,是应该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才行。”
小赵皇帝说:“吐蕃就这样安排。还有大理、西辽,我们现在不适合派大部队去。可以派使臣去。一方面,我们打下了金国、西夏与他们通一个消息。另一方面,我们要去做工作,争取和平统一。这里有朕给西夏皇帝的信,也带上。让他们以西夏皇帝为鉴。这就是朕给西夏皇帝的一封信的底稿,你们可以看一下,看可以不可以带给大理西辽给他们看一看。”
李纲与种师道看小赵皇帝给西夏皇帝的一封信
“夏国皇帝陛下:”
“夏国与大宋本是友好邻邦。可是在我们大宋反击金国的侵犯,惩罚他们打到我大宋东京开封的罪行时候。你们却派兵五万,对我大宋军队进行攻击。我大宋出于对邻邦友好的态度,将贵国的伤兵如数送回。当我大宋军队东进惩罚金国的时候,你们更是以举国之兵十万侵入已经属于我大宋土地的云内州、奉圣州。使夏国与大宋的友好关系荡然无存。”
“从来侵犯别人就是要别人侵犯自己。现在大宋惩罚夏国的战争已经开始,不要怪大宋无情。”
亚圣孟子说:“天下终究要归于一。”
韩非子也说:“天下终究要统一。”
“天下靠谁来统一?不能靠野蛮民族的血腥屠杀来统一。分裂意味着不休的战争。环顾天下,有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民族,有汉族这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明积淀。有那一个国家有大宋这样具有先进的国家制度,先进的科学、先进的技术,发达的经济,众多的勤劳富裕的人民。统一天下,实现和平,造福人民的重担,天然地落在我大宋皇帝的身上。”
“为了减少战争损失,朕建议陛下认清形势。号称:“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金国的数十万大军,在朕的大宋军面前,简直就是摧枯拉朽,所向无敌。”
“只要陛下交出土地,为天下统一做了贡献,我们朝廷可以予以陛下封候封公。让陛下及其子孙安享幸福富贵。”
“大军已至,时不我待。有言曰:识时务者为俊杰。望君识之。”
“大宋皇帝:赵桓”
“靖康元年四月二十日”
李纲看完小赵皇帝给西夏皇帝的信,说:“这一封信让他们看一看很好,西夏皇帝由于没有认清形势,最后还是灭国了。交出土地,还可以获得优待,和平统一更好。大理、西辽如果和平统一,我们今后工作更好做。”
种师道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明的战争,如果能够和平统一,对我们、对他们都是有利的。”
小赵皇帝说:“那好,今天晚上,朕就下达向吐蕃进军的命令。明天早朝就确定到大理、西辽的使臣。最近朕下达了在边疆解放奴隶的命令,朝廷又确定了在边疆区不搞土司,建立州县的决定。我们又确定了实行民族统一的政策。今后的大宋,必将是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
李纲种师道告辞,小赵皇帝就去用午膳。吏部在皇宫演出正加紧准备。
下午,在皇宫几个大殿旁边的广场上,举行戏剧首演。戏台就利用检阅的检阅台。
小赵皇帝往后宫走的时候,看见正在搭椅子。皇帝、皇后自然坐大的太师椅。大臣们不太讲究,统一用小一些的太师椅。宫女宦官们,就在后面坐大板凳。
哎呀,为了显示皇帝皇后的威严,就把皇帝皇后的大太师椅搭在戏台下面。
小赵皇帝问:“那两个大太师椅给谁坐?”
有一个宦官说:“回皇上话,大的太师椅谁敢坐,就是给圣上和皇后坐的。”
小赵皇帝知道,靠近戏台,一会台上打斗起来,灰尘扬起来,还不是要吃灰?这是明好看暗吃亏。
小赵皇帝说:“听朕的话,把朕的太师椅往后放十排。”
宦官说:“皇上,这样安排,大臣们谁敢坐到圣上的前面去?”
小赵皇帝想,这个该死的封建礼数,自己选一个好位置,还因为于礼不合,大臣们还不敢坐。
这也难不到小赵皇帝,小赵皇帝说:“这样吧,把大家的椅子都向后移两丈,你们想一想,刚才哪个地方,朕和皇后坐在那里,戏台上跳起来,或者打斗,让我们吃灰嘛!”
那些宦官们,可不敢与皇帝斗嘴,就按皇帝安排的,向后拖了两丈。
用了午膳,小赵皇帝就带着皇后到前面的大殿旁边的广场去看戏。
太阳已经偏西,皇宫的大殿的房屋刚好遮住了阳光。虽然太阳还不十分火辣,如果长时间在太阳底下坐着,人还是难受的。太阳已经被大殿遮住,又在外面看戏,真是好极了。
大臣们来了,都来向皇上行礼。小赵皇帝说:“现在是看戏,大家都坐好,不要按平时的礼数,这样才好看戏。”
大幕拉开了,一个宦官出来报幕:大宋礼部,奉皇帝指示,排演戏剧十幕。现在演出,请皇上皇后审核。第一个戏,戏名是《书生要学武》。
戏台的背景是一片山峦重叠的山区。小赵皇帝向后一看,广场已经坐满,大臣们有带自己的夫人,或者儿女来的,自己带了凳子。后面的宫女宦官也全部来了。
小赵皇帝正在向后面看,朱慎也自己带了一个凳子,大大咧咧地在皇后的身旁坐下。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老汉。手里拿着一把钢叉,背上背着一付弓箭,在戏台边走边说:
“老汉本姓章,
从小住山岗。
家有田数亩,
农闲打猎忙。
产粮仅够吃,
猎物换银两。
匈奴来侵犯,
老婆一命亡。
留下女一个,
都夸她漂亮。
为防匈奴来,
随时带身旁。
弓箭练得熟,
箭箭不虚放。”
小赵皇帝见老汉通过自己的自白,把自己的姓已经叙述出来。又把自己的家庭环境,经济收入,老婆怎样去世、女儿的情况几句话就表现出来。小赵皇帝点点头,戏剧时间短,信息量大。需要这样来表现。
老汉喊:“秀花!秀花!你在干啥子?”
一个年轻姑娘上场,边走边喊:“爹爹!爹爹!你刚走,我就看见一只野鸡,孩儿拿出弓箭,就把它射下来了。你看多肥哦,怕有好几斤呢!”
章老汉说:“孩子,就数你能,爹爹都赶不上你了。”
章老汉说后,又唱起来:
姑娘十八一朵花,
人人见了人人夸。
说亲媒人挤破门,
东说西说心说花。
姑娘心思爹怎知,
媒人别把富裕夸。
一要男儿文化高,
二要男儿貌如花。
这样男儿那里找,
气坏爹爹气坏爸。
下面的大臣有人说话了:“爹爹与爸爸还不是一样的?”
另一个大臣说:“气坏爹爹气坏爸,证明女儿要求太高,把她的父亲气坏了。”
这个秀花开始唱了:
姑娘今年才十八,
爹爹催儿把人嫁。
婚姻大事岂儿戏,
盲目嫁人坏处大。
男儿应该人年轻,
半百老头谁愿嫁?
男儿应该读诗书,
满腹经纶有文化。
男儿应该爱本人,
闺房画眉人人夸。
朱慎说话了:“嫁人是应该有标准,那里能够随便乱嫁人,要文可安邦,武能定国。”
小赵皇帝把朱慎看了看,笑了,没有说话。
章老头与他的女儿走了。戏台上又上来一个年轻书生。书生说:“书生本姓王,已经二十五。父母已双亡,家在城中住。说的女人多,脚小怎走路。独爱大脚女,没人上门述。”
下面的大臣说:“人与人不同,就是他独爱大脚板。”
又一个大臣说:“大脚板有什么好,那有小脚女人走路好看!”
书生说完又是边走边唱:
读书要读万卷书,
不知社会也白读。
行路要行万里路,
首先跨好第一步。
经史子集全通读,
夫子教诲已记住。
不在社会去历练,
仕途管理怎样做?
书生做走路的样子,爬上山峰,看山峦重叠,青山绿水。说:“每天只在城内的家中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里看得到这样好的美景。”不由得,诗性大发,做了一首诗:
山峦重叠青山绿,
登高远望眼界宽。
大千世界步步看,
行路万里胜万卷。
书生正在欣赏青山绿水的美景。忽然从戏台钻出两条狼,狼也会说人话。
说:“到处寻找食物,爬得腿软脚酥,遇见一个书生,正好享受口福。”
看戏的人都笑起来,“狼也会说人话?好看!好看!”
正文 第五十九章 被迫纳妃
书生在山顶吟唱诗的声音,被章秀花、章老汉听到了。
两条恶狼,扑向书生,书生反抗与恶狼打斗的声音也传到了秀花、老汉的耳朵里。恶狼咬住书生的腿,书生滚下山顶,恶狼还在追击。秀花、章老汉手持弓箭向山顶跑去。章老汉、秀花一人射死了一条恶狼。
秀花跑向书生,喊:“书生!书生!”书生半撑着身子,在那里呻吟。
秀花把自己的衣服撕破与书生包扎。包扎完毕,书生还不能走路,章老汉背着书生到自己家养伤。
在章老汉家,秀花在给书生上药。
章老汉在一边唱:
小女喜欢读书郎,
老天双手来奉上。
秀花在旁边去给书生倒水。
书生唱:
书生喜欢大脚女,
碰上大脚美娇娘。
秀花在那里唱:
姑娘喜欢读书郎,
月老牵线来碰上。
年轻书生文才好,
打着灯笼也难找。
章老汉忙去对秀花悄悄说话,见秀花点点头,做害羞状。
章老汉又开始对书生问话了:“书生,老汉冒昧地问一句,书生贵姓,家住那里,可曾婚配。”
书生回答道:“吾家住县城,书生本姓王。父母已双亡,尚未娶妻房。”
章老汉又说:“书生既未娶妻,小女年方十八,老汉冒昧高攀,想许与书生为妻,不知可否中意。”
书生唱到:“出城玩耍画中游,生死凶险美人救。苍天驱使娇娘到,叩谢岳父赐佳偶。”
书生就在章老汉家中养伤,秀花殷勤服侍,郎才女貌,男女双方都十分满意。
一天。章老汉与女儿秀花上山去打猎。十几个匈奴前来抢劫。
匈奴人唱:“世上难把公平说,汉地气候美,土地真真肥,汉人穿绫罗,家家粮食多,户户有房屋,处处用具多。我们匈奴事事差,牧草希希拉,牛羊无嘎嘎,丰年勉强饱,灾年亏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