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晚,斯卡利和乔布斯、柯齐等人聊了许久。他们一起吃晚饭,一起聊市场营销,聊电脑的未来。
第二天,罗奇打电话告诉斯卡利,乔布斯对昨晚的会面非常满意,乔布斯甚至认为那是他人生中最完美的晚上。斯卡利则一如既往地告诉罗奇,他现在不想换工作。
这次会面之后,让斯卡利想不到的是,乔布斯竟然每隔两三天就打电话过来。而且,每次电话里,乔布斯也不提正事,只是随便寒暄道:“嗨,约翰,你好吗?最近怎么样?”
斯卡利起初对乔布斯连续不断的电话“骚扰”并不在意。但几周下来,斯卡利意识到,事情正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他打电话对罗奇说:
“杰里,这个事情有点儿过了。我告诉过你我不想换工作。可现在,我每天都在‘骚扰’电话里过日子。”
乔布斯那边却依然不依不饶。打电话“骚扰”了一段时间之后,乔布斯居然又飞到纽约,专程到斯卡利位于纽约郊外的格林威治(Greenwich)家中拜访。
那是个星期天的午后。乔布斯穿着皮夹克、蓝色牛仔裤和灰色跑鞋。斯卡利把乔布斯让进书房。乔布斯对书架上的藏书很感兴趣,他特意翻看了其中几本有关佛教、哲学和艺术的书。
“史蒂夫,”斯卡利开门见山地说,“为什么你们来找我?为什么你们不去找IBM或惠普的人?你们怎么会想到要从软饮料业中寻找电脑公司的CEO?我可一点儿都不懂计算机呀。”
“我们所做的是别人从未做过的事,”乔布斯说,“我们想建立的是完全不同的公司,我们真的需要你这样杰出的人才。我的梦想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苹果电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必须成为一家擅长市场营销的公司。而你,恰恰是最懂市场营销的。”
从家里出来,斯卡利驾车带着乔布斯参观了百事公司的办公室,又顺便带着乔布斯看了IBM的总部大楼。在IBM那幢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办公楼前,乔布斯惊呆了。在硅谷,所有人都以为IBM是一个庞大的科技帝国。可出现在眼前的,却是这样一幢毫无特色的办公楼。乔布斯兴奋地说:
“我要包一架波音747飞机,让整个Macintosh部门的员工都飞到这里,看一看现实中的IBM是什么样。”
在斯卡利的引领下,乔布斯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斯卡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内心一直在反复斗争。他对乔布斯说:
“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我觉得,从一家软饮料企业请人去管理一家电脑公司,这事儿太不靠谱。”
乔布斯只是淡淡地说:“好吧。但我希望你再多想想。”
送走了乔布斯,斯卡利陷入了纠结。他的内心告诉他,他已经喜欢上了苹果。但从理智上,他又实在无法说服自己放弃已经得到的一切,去一个跟自己全无关系的地方重新打拼。
为了让自己不再纠结,斯卡利决定,再去硅谷会一会乔布斯。
第二次来到库比蒂诺,斯卡利在苹果总部见到了传说中的Macintosh样机。那台电脑就像一台精致的小电视一样,不但有和Lisa相似的、革命性的图形界面,还有比Lisa简洁得多的主板和外观设计。乔布斯为斯卡利介绍了Macintosh团队里的天才工程师,并把这些工程师称为艺术家。斯卡利觉得,自己就像来到了未来世界一样,所有技术都是那样奇幻,所有人都是那样个性鲜明。
回到纽约,斯卡利还是没能下定决心。这个选择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但在大陆的另一边,乔布斯可没有那么瞻前顾后,他已经认准了斯卡利就是苹果CEO的不二人选。3月20日,乔布斯再次飞赴纽约。与斯卡利共进晚餐后,两个人一起到中央公园散步。
“你的感觉到底如何?”乔布斯问。
“看到你们所做的一切,我真的非常兴奋。”斯卡利说,“你们真的真的是在改变世界。”
“那么,我想你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我想你过来和我一起工作,我可以从你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两个人从电脑设计,聊到企业管理,从百事和苹果的异同,聊到市场营销的经验、技巧。他们走出中央公园,沿着百老汇大街走到了中央公园西路和75大街交界处的圣·雷莫(San Remo)公寓前——乔布斯一年前刚在这幢楼里买下一套公寓,而离此不远的达科塔(Dakota)公寓就是乔布斯的偶像约翰·列侬(John Lennon)遇刺身亡的地方。
他们登上公寓楼的露台,向西眺望哈德逊河。
斯卡利对乔布斯说:“史蒂夫,我真的很愿意成为你的顾问,为你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因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人。但我不想去苹果工作,无论薪水多高,我都不想去。”
乔布斯低下头看着地面,咬着嘴唇一言不发。这片刻的宁静让斯卡利感到浑身不舒服。突然,乔布斯抬起头,用犀利的眼神看着斯卡利,说出了一句让斯卡利终身难忘的话:
“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斯卡利觉得,这句话像钟磬一样敲在心头铮铮作响。面对乔布斯的诚意,在一次可能改变世界的机会面前,他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不”。
为什么乔布斯一定要外聘斯卡利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来做CEO呢?
IT公司的创始人外聘CEO,这在硅谷并不罕见。年轻的创始人有激情、能创新,但缺乏管理、经营经验,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之类千头万绪,创始人未必能驾驭自如。另一方面,很多醉心技术创新的创始人并不一定真的有兴趣做管理,他们宁愿天天和电脑交流,而不愿和芜杂的会议、审批、流程打交道。这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外聘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当CEO。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话放到IT领域,可不见得总是正确。有的创始人和外聘CEO合作得珠联璧合,企业也因此生机勃勃。有些企业外聘的CEO却未必真能让自己融入企业,水土不服的毛病轻则让CEO下课,重则让企业遭殃。
好的榜样近在眼前。2011年4月,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从埃里克·施密特手中,接过CEO令旗,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施密特、佩奇和布林三驾马车共掌谷歌大权的时代正式落幕。10年前,为弥补自己在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从Novell公司请来施密特出任CEO。施密特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佩奇和布林则偏重产品和技术,但公司重大决策总是由三人共同讨论决定。起初,不少人怀疑,这种三人共管的方式会不会效率低下。但很快,谷歌的迅猛发展就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其实,施密特既是两位年轻创始人的好朋友,也是他们在运营方面的导师。这种师生兼挚友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创始人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10年后,当创始人胸有成竹的时候,由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独掌公司运营大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头再看苹果。乔布斯和沃兹创立苹果时,只是想做几单生意,卖些电脑,虽然两个人都梦想着改变世界,但那时谁也没想过,苹果会迅速成长为他们实现梦想的平台。沃兹在头几个月里,连惠普的工作都没辞,只是把苹果当成了自己业余时间玩票的地方。
但乔布斯还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即便只经营一家微型公司,也远不是两个攒电脑的毛头小伙子可以胜任的。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他才在早期请来熟悉商务、法律的韦恩帮忙。几个月后,Apple I竟然卖得不错,苹果也逐渐有了个公司的模样。乔布斯再一次提前预见到,自己和沃兹初出茅庐,有天分没经验,如果没人帮助提携,估计很多东西都玩不转。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pple II的研发、制造需要资金。两个在圈子里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轻人,除了找熟人借点儿钱外,该去哪里募集资金呢?
还是熟人管用。乔布斯找到了自己在雅达利的老板诺兰·布什内尔,向他求教融资渠道。布什内尔在第一时间塞给了乔布斯一张名片,名片上的人叫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这个瓦伦丁可不简单,那时在硅谷,说起瓦伦丁的名头,可谓如雷贯耳,就像水浒里的绿林好汉说起及时雨宋江。他在1972年创办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硅谷最负盛名的风投公司,投资过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等一大批顶尖企业,也是雅达利公司的投资者。人送瓦伦丁一个强悍的绰号——硅谷风投教父。
红杉资本的办公室位于硅谷著名的风投聚集地——斯坦福大学校园西侧的沙山路(Sand Hill Road)。1976年8月,乔布斯到沙山路3000号找到瓦伦丁时,瓦伦丁被这个穿T恤、凉鞋,一副嬉皮士派头的小伙子震惊了。他对乔布斯造电脑、卖电脑的商业计划并不太感冒,但他以前确实没见过像乔布斯这样另类、叛逆,但又有激情、梦想的小伙子。
“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瓦伦丁问过无数登门拜访的创业者。
“我想改变世界。”乔布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乔布斯脸上若无其事的表情就像在说,改变世界不过是件应该做也可以做的事,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瓦伦丁觉得,眼前这个小伙子要么是个自大狂,要么是个不世出的鬼才。他后来对人说,乔布斯当时看上去简直就是个“人类的叛逆”。在瓦伦丁眼里,苹果的创业计划幼稚得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可瓦伦丁又隐约觉得,帮助这个小伙子是一件正确的事。
乔布斯后来总结说:“那个时候的风投,对公司的帮助非常多。他们就像你的导师一样。这是因为,早期的风投者,像瓦伦丁,都曾是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瓦伦丁就曾是国家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市场副总裁。这种背景,让投资者在投入金钱之外,也像导师一样分享他们的才能和经验。”
导师一样的瓦伦丁为乔布斯推荐了另一位乐于当导师的人——迈克·马库拉。马库拉是个生意人,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丰富。他在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任市场经理期间,通过股票期权成了百万富翁,然后就四处寻求投资创业公司的机会。乔布斯没费多少力气,就用激情打动了马库拉。马库拉决定以天使投资的方式,注资并加盟苹果。股权分配方案是,马库拉和两个史蒂夫各占30%股份,剩下的10%归工程师罗德·霍尔特(Rod Holt)所有。
1976年年底,加盟苹果的马库拉帮乔布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公司战略和经营计划。马库拉在商务和市场方面的特长让乔布斯看到了专业和业余的差距。乔布斯虽然有营销天赋,但那时至多算是个业余高手,和马库拉相比,还差得很远。凭着清晰的商业计划,马库拉还说服沃兹彻底辞去了惠普的工作,专心在苹果创业。然后,马库拉又和乔布斯以及市场公关公司麦金纳(McKenna)一起,制定了更完善也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1977年1月3日,苹果完成了正式的公司注册手续。但马库拉从来也没有打算亲自管理公司。他坦白地向乔布斯和沃兹指出,年轻创业者缺乏经验,不适合管理公司,必须聘请有经验的人。2月,马库拉利用自己的人脉,从国家半导体公司挖来了工程师出身的职业经理人迈克·斯科特(Mike 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