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上亏欠。反倒是韦太后的一些言行令他蒙羞,其后更是为了救她,而做出了有违良心的恶行。从这点来说,应该是韦太后亏欠于他才对。
韦太后自然也明白,她看着儿子越来越虚弱,触动母子亲情,眼泪也不住地滚落,但赵构接下来的话却令她异常震惊。
“母后,你还记得朕小的时候,你对我许过的诺言吗?”,赵构现在的表情变得很奇怪。
“皇儿你是指?”,显然时间太久远了,韦太后已经想不起来了。
“那是朕第一次见到父皇,结果他连看都不看我一眼,当时朕回宫后非常痛苦,母后当时就安慰我说”,赵构的眼神变得很悲伤。
“哀家当时说,皇儿别哭,妈妈会永远陪在你身边的”,韦太后这话一说出口,立刻明白了赵构的用意,“皇儿,你好狠心啊,你要哀家殉葬?”
韦太后这话一出口,众人一片哗然,那些妃嫔既有些窃喜,又不免有唇亡齿寒之感。因为韦太后平时对她们一直很苛刻,如果她殉葬死掉的话,大家以后的日子也能好过点。可大家又担心,赵构接着也要她们殉葬,那可真是一片哀鸿了。
赵抗第一个想明白赵构这样做的用意,韦太后并不是一个好女人,她除了对自己的亲生儿孙比较爱护外,可以说是一身毛病。韦太后没有气节这一点是人都知道,胆小也是,另外,她的心胸也极为狭窄,可以说是睚眦必报。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大家只要保护好她的安全,并处处让她三分就行了。但是韦太后的权力欲也不弱,她向往权力可不是为了治国安邦,她只是为了可以自由地处罚自己讨厌的人,恩赏自己喜欢的人罢了。
本来按南宋的现状来看,韦太后就算成为太皇太后,手中的权力也相当有限,不至于闹出什么大乱子来。可偏偏下任南宋皇帝赵昚,又是以孝顺闻名天下,甚至到了有些愚孝的地步。也即是说,赵昚对韦太后的要求,肯定会毫无保留地遵从,那他这个皇帝还能做好吗?另外,以韦太后睚眦必报的性格,赵构的后妃们迟早还是要被她秋后算帐,那时赵构已经不在,没人能保护得了她们,除了赵抗。可是赵抗背负的骂名已经够多了,赵构不想再给他不必要的压力,所以这个恶人就由他自己来做了。
等赵抗理顺思路时,几乎所有人都过来替韦太后求情,有真有假。两个皇子自然是真,赵昚是出于孝道,而韦太后一直对赵璩不错,所以他也投桃报李,真心为韦太后求情。至于那些妃嫔们,大概除了吴皇后以外,就没几个是真心的了,说不定有几位还巴不得婆婆现在就死呢。
可赵抗却一动不动,漠然地看着这一切,当赵昚要他一起劝说赵构收回成命时,他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父皇心意已决,我劝也没用。”。其实这是因为赵抗认为赵构只不过是吓吓韦太后,不会真的那样做,因为如果真的想杀,以赵构的为人一定是暗中下手,而不会为了她一个人重开殉葬的先例。在赵抗看来,为了南宋考虑,也为他的赵国考虑,自己的这个皇祖母还是安分点好,所以他就没有戳破。
但这在重视孝道的赵昚看来,简直就是罪大恶极,他之前对赵抗建立起来的好感,一下子消失了大半。
即使是那些实际上希望韦太后死的妃嫔,也都觉得赵抗也未免太铁石心肠了,这时可没人再把他当成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了。而决心已定的赵构,在看到赵抗的表现后,也不禁发出了一声叹息。赵抗太骄傲,常常连作假都不屑,令他很是担心。不过自己眼看就要死了,只能希望他自求多福了。反倒是现在最不想韦太后死的赵璩,对赵抗比较理解,因为可以无视世人的眼光而自由地生活,正是他的理想,可他自己却做不到
第三百三十四章 赵构的要求
接下来赵构的话证实了赵抗先前的判断,“朕这么做,心里也如五内俱焚。但朕一生,多是因私废公,于国于民亏欠甚多,今天朕也要公而忘私一回。母后,就麻烦你为朕守灵七年吧。”
赵构这话一出,韦太后登时松了一口气,这守灵虽然单调无聊,也失去了自由,但总比殉葬死掉要好。而其他众人也都一片欢喜,即使是那些妃嫔也是这样,毕竟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韦太后没法害到她们就可以了,她们也不是真的想要她死。而赵抗则显得很平静,赵构这么孝顺的人,怎么可能狠得下心逼死自己的亲娘呢?不过赵抗也不得不佩服,赵构在演戏上真的很有天分。
赵构同时立下了一道密诏,宣布如果韦太后擅自离开皇家陵墓,那么便要立即处死她以绝后患。这份诏书交给了赵抗,因为赵昚是一定做不出这种事的,交给他没有半点威慑力。看到赵抗毫不犹豫地接过诏书,韦太后心中叹气,这辈子只怕再也不能得到自由了。但是想到自己竟然有一个这样心狠的孙子,她又有种悲哀的释然,“这就是报应吗?”
“昙儿,过来,朕有话对你说。”,赵构对刘贵妃说道,原来她叫刘昙,果然如昙花一现般惊艳脱俗,但不知她的生命是否也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呢?
刘昙虽已苏醒,但被赵抗点过穴道,现在仍然浑身无力,根本站不起来。赵抗连忙走到她身边,虚拍几下活络血脉,刘昙才终于能勉力来到赵构面前。只是,当她视线落到赵抗身上时,那股恨意还是令他很不舒服,“看来对老头感情最深的居然是她啊,不过反正我不久就要离开,她想报仇也没地方报去。”
“朕一生亏欠的人不多,前面已经说到两个了,你是最后一个。皇后和其他的妃嫔,给予朕的固然不少,但她们得到的显然更多。现在她们所有的一切,本来以她们的出身和能力,是绝对得不到的。而你不同,你聪明好学,又有天下罕有的绝色,无论在哪里都足以吸引所有男人的目光。朕以前给你的,实在太少了,本来你应该得到更多的。”,赵构注视着梨花带雨的刘昙,“不要哭了,答应朕。”
“臣妾不哭。”,刘昙艰难地止住了眼泪,勉力装出笑容。
“下面你要注意听好,不要拒绝,朕要你答应几件事。”,赵构继续说道。由于此时两人表现得过于缠绵,其他的妃嫔脸上纷纷出现了嫉妒和不愉的神情。
“第一件事,此次意外,责任在朕自己身上,你既不要自责,也不要怪责抗儿,更不要迁怒于其他人。”,赵构柔声说道,那神态就像在哄小女孩。
“臣妾遵旨!臣妾不能完全消除心中的恨意,但臣妾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刘昙应道,其间还看了赵抗一眼。
“难为你了。”,赵构叹道。此时赵抗想阻止他继续说下去,照赵构现在的身体状况,如果立刻休息,好好静养,兴许还能撑上几个月。可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那就
“让朕说完!”,赵构很不高兴地呵斥道,赵抗听后竟然不敢动了,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身为儿子对父亲怀有的那种天然的畏惧。
“你当初入宫时,才十四岁不到吧。”,赵构试图伸手抚摸刘昙的秀发,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将手举起来了。刘昙见状,便抓起赵构的手,在自己的脸上摩挲着。两人都不知道,此时的赵抗正在心中大骂他的父亲,“果然是禽兽,十三岁的小女孩都不放过!”
“是,皇上,臣妾是最后一批进宫的,是十三年前吧。”,刘昙答道,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愉快的表情。赵抗很快便想到,那时赵构得病已经数年了,“他倒还不肯放弃,真够顽强的”
当时赵构也不知道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所以只要求选来的少女五官端正,并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即可。这样就算做不了妃嫔,也能做做伴读什么的。想不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宫里的第一美女竟然就这样入宫了。刘昙刚入宫时,曲艺和舞蹈已很出众,但书画诗词还差得远,至少在当时的赵构看来是这样,现在刘昙在这些方面的才能,基本上都是后来赵构一把手教出来的。赵构之所以如此关心她,美貌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看到却吃不了的现实,反而会令他痛苦。关键还在于刘昙聪明绝顶,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才几年的时间,她在书画上的造诣已经相当高了,足以和赵构进行交流。和赵构一样,刘昙也以书法见长,以她现在的水平,甚至不逊于赵构本人。只是可惜她一直养在深宫里,这门绝技就几乎无人得见了。
“那些女人,都是朕的后妃。”,赵构望向皇后那边,说道。接着又看着眼前的刘昙,缓缓说道,“而你,则是朕的知己。”
“老头疯了!”,赵抗在心中大骂赵构愚蠢。确实,当着这些后妃的面,如此夸赞刘昙,势必引起她们的嫉恨,等到赵构一死,失去保护的刘昙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朕一直没有将这个世界的黑暗面教给你,害怕污染你那颗像水晶一样纯洁的心。但是,朕太自私了,朕为了自己的喜好,害了你的一生。朕已经快不行了,当朕撒手西去后,失去保护的你,一定会很危险,叫朕如何放心得下呢?”,赵构深情地看着刘昙。
这还是赵抗第一次看见他的父亲竟然也有这样清澈的眼神,“这就是毫无占有欲的爱吗?有意思,我明白了,我明白他为什么要把她排到最后一位了。因为老头害怕亵渎了她,破坏了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果然是艺术家”。但赵抗不明白,一直不说废话的赵构怎么今天突然转了性,“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啊?反而增加其他人的嫉妒。”
“臣妾不怕,臣妾早已打算追随陛下于地下了。”,刘昙从容答道,声音柔腻动人,但却异常坚定。说着不知何时,她拔下了头上的玉簪,刺向自己的左胸!
赵构也是关心则乱,他居然忘记身边还有赵抗这个大高手在,被吓得气喘吁吁。直到确认刘昙安然无恙,他才松了一口气,“傻丫头,人活着就那么点时间,可死亡就太漫长了,何必这么急呢?不过现在朕才明白,为什么你当初选礼物时,挑了这根并不美观,却是最坚硬锐利的。原来你早就心存死志了,告诉朕这是为什么?”
第三百三十五章 烫手山芋
刘昙犹豫了一下,但大概是想到不该对赵构隐瞒,便说了出来,“如果金人再度南下,无法逃脱的话,臣妾便会用它来保住清白。”
而赵构的表情都很苦涩,“连朕的女人都认为朕没有能力保护你们,朕这个男人做得太失败了。不过这也是事实,朕不懂带兵,的确是没有能力保护你们。”。不知是不是想起了那些在北方被折磨致死的妻妾和女儿,赵构的眼泪不住地流下。
而在场没有一个人想到,此时的赵抗居然又开始了他习惯性的思维大跳跃
“他没才能吗?不,他很有才能,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治国能力也算不错。但是,在如今的战乱年代,这些东西根本没什么用,书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是如果要有力量才有资格活下去,那么那些先天不足的人岂不是本就不该活下去?而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力量,那我们汉人,与那些蛮夷,又有什么区别?”,没有人会想到,赵抗后来那完整的治国思想,竟然是在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的。
赵抗终于决定,日后在赵国,要增加教育中文化课程的比例,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但为了保卫汉文化不受外力的侵扰和破坏,军事类课程的比例也不能太低,而全民练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