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人,而他们也付出了接近十万的伤亡。可是,越南刚刚从那次浩劫中缓过气来还没多久,国力远不能与那几个国家相比。而大量青壮被征入军队或是成为民夫,对越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军队再怎么英勇善战,军粮不足那也根本打不下去。在半个月前,联军终于攻破了越军的防线,大军杀入了越南现在最重要的粮食产区——澜沧江三角洲,即使是征侧也不得不想到了求援
可问题是,向谁求援呢?蒲甘和满剌加虽然没有参加联军,但他们只不过是担心引起赵国的不满罢了,并非对越南有多少同情。而南宋呢?且不说新生的越南政权还没有与南宋朝廷进行接触,光是赵昚还得守孝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派兵增援。至于大理那只守户之犬,就更不可能来援了。所以,想来想去,征侧发觉自己似乎只能向赵国求援了。
她的这个决定一说出来,立刻引起了大臣和将军们一致的反对,他们都觉得赵国和越南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怎么可能援助越南呢?但征侧已经今非昔比,开始明白“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赵国只要还想维持中南地区的势力平衡,就绝不会坐视越南被灭。可征侧的属下还是反对,在他们看来,向赵国求援和舔人家脚趾没什么两样,实在是太丢脸了!可征侧现在很明白,请赵国援救,损失的只是一些面子,而若让联军彻底打败的话,当初欠下血债的越南就会亡国灭种。两害相权取其轻,征侧还是决定向赵国低头,她甚至在国书中表示,愿意接受援军主帅的领导。这实在是莫大的耻辱,但是为了越南,她别无选择!
由于征侧在越南的威望无人能及,所以这道求援的国书还是发了出去,可是越南朝野对征侧并不怎么理解,若非目前越南正岌岌可危,底下汹涌的暗流便会将征侧撕成碎片。
赵抗原本并不打算对南洋诸国直接用兵,因为按照他当初的设想,中南半岛的领土是准备交给南宋朝廷的,但是自从赵昚登基之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赵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一直抱持着“蛮荒之地,取之无益”的观念,即使赵抗多次与之沟通,依然没有明显地转变。赵抗为此非常生气,心中甚至动念想要南宋换个能够接受他观念的皇帝,要么就是完全听话的也行。不过顾及到兄弟之情,再加上赵国目前也没有这么强的实力(这是主要原因),赵抗只能只能作好自行消化广大土地的准备了。
虽然最多两年后,赵国就要倾其所有,全力北伐,但是赵抗觉得让军中众多的新兵先见一下血,磨砺下胆量,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在收到征侧发出的国书后,赵抗便打算借这次机会将自己的百万大军好好淬炼一下。
可是越南军情紧急,而那些训练不足的新兵调集起来是很费时间的,所以赵抗便决定派出一支先头部队拖住联军的步伐。他自然不会派出主力精锐去干这种脏活累活,于是当初投靠他的那些越南人便成了赵抗不二的选择。而征二则是这支几千人的部队主将的首选,可赵抗对她的忠诚并不完全放心,于是便设了一个局。他故意暴露弱点,给征二提供刺杀的机会,如果征二真的动手了,那就只能怪她自己了。
征二离开后,赵抗的手指微微抖了抖,手上就很快缠上了一层闪闪发亮的银白色,原来这正是当初白莹钰用来布置机关的天蚕丝。如果当时征二真的冲上前,那结果
征二率领的这支军队大约有四千多人,他们当初都靠着杀死同胞割下头颅换来了一家平安,可以说里面几乎没有好人,而征二现在就要带着这支被她私下称为“人渣独立团”的军队,去解救他们当初背叛的国家和人民,说起来赵抗此举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可是征二却没心情慢慢体会,她深知自己将要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强敌。目前侵入越南的联军数量极其庞大,光是战斗部队就超过了十五万人,而且经过半年多的战斗,他们的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并非开战时的吴下阿蒙了。征二现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手下的这四千多官兵,至少个人战斗力都不算弱,要不然他们当初也割不下别人的脑袋,反而会被别人割了。而且,他们的战斗意志应该还过得去,这倒不是他们有着多么强烈的赎罪心理,而是他们的家人都在赵国呢,要是他们做了逃兵的话说起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当初也是为了能让家人有粮食活下去,才挥动了屠刀
好在赵抗也没指望征二能够率领独立团官兵以一敌十,他布置的任务是要他们占住澜沧江三角洲,为大军登陆越南做准备。当然,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消灭一些分散孤立之敌,那就更好了。可是,当征二他们在澜沧江河口一带登陆之后,看到的惨象却差点让这些“人渣”都失去了理智
赵军当初在越南也搞过屠杀,但他们只杀反抗的人,而且也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大部分时候只是作为诱敌的方法。而与越南之间有着血债的联军,下手却是毫不留情,原本人口稠密的澜沧江三角洲如今已经成了大型停尸场。
“连女人和小孩都这帮禽兽!”,征二几乎都要哭出来了,但害怕影响士气,硬生生地强忍了下来。澜沧江三角洲原本生活着数十万居民,现在却几乎成了无人区,联军很明显是搞起了种族灭绝政策。征二等人自然义愤填膺,誓要侵略者血债血偿,但其实当初越南人在真腊也曾经这样干过,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由于联军主力已经北上与收缩防线的越军对峙,澜沧江下游的驻军数量严重不足,这便给了征二的独立团以可乘之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征二他们不但取得了累计歼灭敌军三千多人的骄人战绩,而且还在三角洲建起了一座叫做占城的小城。另外,独立团的协同配合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即使联军调集万余人马南下清剿,他们也有足够的自信与之周旋,只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征二犯愁了,“援军怎么还不来?”
第四百一十五章 直捣黄龙
赵抗的援军没来,而独立团官兵的家属却都被送来了,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粮食和农具。再加上这段时间里,澜沧江下游的越南幸存者陆续集中到占城附近,使得这一带的人口迅速超过了十万人,而占城也因为短时间内变成中型城市的缘故,显得相当拥挤。于是,一个初具雏形的独立王国开始出现在了原占婆王国的土地上。
独立团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在兵力进一步增加到二十万的联军看来,不过是癣疥之疾。他们还是将主力集中在了正面战场,这令征侧压力大增,即使按最乐观的估计,越南官军的防线也坚持不到一个月了
三天之后,占城的居民都被眼前的奇景吸引了,而独立团的官兵则是一片欢呼,“我们的援军到了!”
只见数百艘大小舰船云集澜沧江入海口,对越南的百姓来说绝对是大开眼界,毕竟当初赵军来袭时可不是在这里登陆的,而且这一次的船型之多和船队规模也不是上一次可以比拟的。
征二由于跟随赵抗的时间已经不短,她的惊异较其他人更甚,倒不是因为眼前的这支军队超过了十万人,而是他们的统帅竟然是刚刚度完蜜月的赵国首席大将郑南臣,可见赵抗对此次战事的重视。而且,这支庞大的船队之中,有不少船型都是征二从未见过的,这令她更是好奇。
郑南臣这样的重臣领军,征二自然也不得不俯首听命,并将独立团这段时间的情况向其进行了简短的汇报。不过实在好奇的她看到一种奇怪的船只时,还是忍不住向一位海军的稗将询问起来。
那种船型若是已故的韩世忠看到,一下子便能说出它的名字,原来它正是四车的小型车船。可是这些车船却以两到三艘为单位,以铁索相连,并铺上了木板,这样一来稳定性增强了很多,车船上的船楼结构便不必拆去,载人数目就可以大大增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本来连在长江下游行驶都很吃力的车船,却能在帆船的拖曳(叶轮浪阻大,在海中靠脚踏动力是基本上开不动的)下横穿南海来到了澜沧江口。
将船只相连以增加稳定性的方法古已有之,但大多是为了避免船只颠簸过甚,令士卒不堪忍受。但是这种“连环”之计留下的惨痛战例也绝不止一次两次,因为船只连锁之后一旦着火便很容易蔓延开来,所以这种连环的船只虽然战力很强,但是实用性却相当地差。郑南臣当然知道这一点,他搞战船连锁不过只是为了拖着渡海罢了,你看他们不是已经开始拆掉铁索了吗?
随着连锁结构的拆开,这些车船开始从大队帆船中驶出,组成了独立的编队,似乎是要单独完成某个重大任务。四车的车船虽然外观看上去只能算是小型战船,但因为有着船楼结构的缘故,运载人数却可以达到一百多人,如果挤一点的话带上两百多人也没什么问题,而这种船只的数量超过了一百五十艘,也就是说他们一次便能运载两万陆军,郑南臣的作战计划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中南半岛国家虽多,但每个国家的国都基本都在大江大河的沿岸,而澜沧江毫无疑问是南洋第一大河。事实上,现在的中南半岛诸国中,除了蒲甘、越南、满剌加等寥寥数国以外,每个国家的首都都在澜沧江沿岸。所以郑南臣便打算利用他们现在主力远在越南的良机,以水师逆流而上,攻击各国中枢要害,到那时不但可以轻易逼其撤军回援,甚至令其签下城下之盟,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而要完成这一大胆的奇谋,郑南臣依靠的是两大法宝,一是这批航速快而稳定、不受风向影响的车船;二是他负责挑选训练出的海军陆战队,若没有这支强大的登陆战力,一切都只是空想而已。
可是到底怎么样,不是靠嘴说说就可以的,得真刀真枪地打一打才知道。由于帆船在内河中的航速比车船慢得多,车船船队肯定会和主力拉开相当的距离,所以为其选择一位可以信赖的主将是很有必要的。当初跟随郑南臣西征锡兰时立下大功的赵子豪被郑南臣任命为那支“平南水师”(指车船独立编队)的提督,郑南臣还同时许诺,如果他这次任务完成得好,便上报赵抗,任命他为海军陆战师师长。
赵子豪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虽然体型偏瘦,看上去却如同钢条一样,非常地结实。虽然他也姓赵,可并不是当初北方救出的俘虏,但他倒也是老赵家的人就是了,不过那血缘关系,只能算是支系的支系了。到了赵子豪这一辈,早就家道中落,而他是这一支系百余口人唯一的希望,所以赵子豪的功名之心较之其他军官更加强烈。说起来,要不是赵抗自己实在太过年轻,赵子豪说不定还会生出争夺继承权的野心来呢,毕竟他现在应该是赵氏一族中军功第一人了。
虽然心头火热,但赵子豪却不能站到船头纵情高呼,因为按照郑南臣的命令,水师所有官兵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走出舱门,反正船员可以通过射击孔观察周围的情况,而由于车船是脚踏提供动力,所以也不像帆船和桨船那样必须有人留在舱外,而在战斗时不可避免地成为再好不过的靶子。但是,郑南臣的意图并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因岸上射来的流矢导致的无谓伤亡而已
在岸上的各国居民看来,这些车船根本无人操纵却能逆流而上,实在是太过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