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宋-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被这件事给搅了局,江晨星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始终没能再次鼓起勇气表白

但不管如此,这一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堪称中华医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不光本国的著名医士,连周边各国的名医也纷纷来到赵国,不求回报地投入到编纂工作之中。在那个时代的医者,大多有着崇高的医德,他们都很清楚这部典籍一旦完成,世上将有多少人不致因误诊或是抓错药物(指药物重名现象)而死于非命。为了响应这些名医的呼吁,各种珍稀甚至一些曾经被认为已经在世上绝迹的珍贵药物源源不断地流入了赵国,这在无意中促使台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而就在那些很多都已经年逾古稀的大夫辛勤工作的时候,赵抗却在偷偷地挪用那些珍稀药材以供他个人研究,实在是无耻之极,好在赵国的保密工作一直过硬,要不然那些老医士恐怕得跟赵抗拼命

虽然这部医学经典涵盖面极广,具体内容也十分详尽,可以说即使以前所有的中国古代医书加起来,都没它量大。而因为里面基本没有涉及各种流派的医学理论,只是单纯地描述各种药物的性质和特征,以及使用禁忌,还有各种实用处方,所以避免了很多争端。再加上这是第一部动用了国家力量修成的医书,又得到世界各国名医的鼎立相助,只花了三年时间,它的核心部分《中华药典》就已经大功告成。在其后的更长时间里,《中华药典》的衍生书籍《中华食材大全》和《毒物辨识与防治手册》(分通行版和内部版两种版本)也陆续出版,对赵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赵抗虽然在该书的编纂期间,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坏事,但他的巨大贡献也不该抹杀。正是由于他的特别要求,这部医书才被尽量写得浅显易懂,这便大大降低了广大医士学习的难度,使得该书中所记录的药物知识得以迅速推广普及。另外,由于该书弃去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是陈述简单清楚的事实,即使连那些头脑不太灵光的“庸医”也能看懂,世上冤死的病鬼无疑将大大减少,这也是赵抗极力主张的结果。同样也是由于赵抗的主张,从大食等西方国家传来的医学知识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应用,这对日后东西方医学融合,导致新医学的诞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赵抗的原则是,就算我不能理解,只要事实证明好用,我就拿来用。要不是他的这个思想,等国内的老医师们琢磨清楚西方医学的道理,再和中医的理论形成呼应,只怕他们都进了棺材,这书还没起笔呢。

第四百八十四章  草原变局

除此以外,赵抗为了穷人着想,要求医士们将那些便宜实用的处方和药物单独归类,以利于各地的大夫选用。要不然,药效再好,穷人买不起,不还是只能眼巴巴地等死吗?

藉着这次修书,赵抗再次对国内医学教育进行改革,设立和中学平级的医学专科学校,在其中只学治疗方法,而放弃医学理论的学习,这样一来拿来能用的普通医生数量便得以迅速增加,使得赵国臣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高深的医学理论,则只有在大学中的医学课程才能学到,当然,自学也是可以的,不过那难度就太大了。没有足够的实践,就能成为名医,那除非是天才,而赵抗从来就没指望自己手中能有多少天才,他有大量的人才便足够了。

赵抗突发奇想而发起的修书工程,一时震动了天下,这在为他赚取了不少名声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后果。金人错估了赵抗的意图,以为他暂时放弃了北伐的打算,要不然怎么会花那么多的金钱和人力物力去修书呢?可是赵抗从来就不能用常理来揣测,而自以为是的金人则认为机不可失,迅速将南下的准备工作加强到临近实战的程度。由于这次金人的保密工作有了很大改观,不光是南宋没有察觉,即使是赵国的情报部也只得到了一些并不怎么确切的信息。

本来以赵抗的脑子应该不难推测出金军的意图,但正所谓歪打正着,他并没想到金人会错估自己的打算,赵抗以为在自己随时可能发动北伐,而在赵军哪怕是综合实力也很可能已经凌驾于金军之上的情况下,金军是万万不敢冒着背后遭到赵军攻击的危险大举南下的。于是,金人虽然判断出错,他们南下的计划却反而碰上了南宋和赵国这两大势力全都掉以轻心的良机,这可真是千载难逢

江晨星现在忙得头都大了,一方面要负责修书的事,一方面要让近卫师做好临战前的准备,因为来年的春天,赵军就将大举北上。赵抗选定他新婚燕尔的时候发动北伐,当然是想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反正这次北伐郑南臣也回来了,赵军一时将星云集,再加上连续三年的艰苦训练和此前南洋征战的洗礼,也该出成果了,即使他不带兵,北伐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时谁都没有想到,大战开始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都将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就在江晨星忙得连找姐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江晓云却在第二次武林大会之后再次来到了台湾岛,不过她可不是来和妹妹唠嗑的。江晓云此来,主要是有件大事要向真正的“魔主”赵抗禀报。这件事虽然是由赵抗当初一手策划的,但结果却并不怎么完满,甚至可以说是糟糕至极,不知道赵抗听到后会有什么反应。

原来,当初在宋赴义投效以后,赵抗便得知了草原上那些魔门叛徒余孽的事,他出于利用他们力量的目的,派人寻觅他们,并宣布对他们当初罪行的宽赦。但由于草原上的人口不断流动,直到一年前才终于和他们的人联系上,之后此事便一直交由名义上的“魔主”江晓云来负责。然而,江晓云虽然武功卓绝,但这种涉及政治因素的交涉,她并不是非常擅长,再加上她错误地领会了赵抗的意图,在做法上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按赵抗原先的打算,只要能够通过他们与草原各部搞好关系,别在赵军北伐时添乱就行。而江晓云则希望草原魔门促使各部首领与金人决裂,加入赵宋这边的阵营,刚接触上就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

说起来,如果草原魔门那边对此不置可否的话,结果可能还要好一点,可是草原魔门中的大部分汉人后代早就受够了草原苦寒的环境和贫困的生活,一有回到中原的机会,他们便表现得异常急切,这就引起了草原上那些权势者的不安。

草原各部尤其是东部草原的几大部族在海州之战中元气大伤,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再加上完颜亮登基后一次又一次地派兵上草原“减丁”,对东部草原诸部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实力更是衰弱了很多。而金军虽然当初吃了赵军的大亏,但是经过布萨忠义的军事改革,实力已经逐步恢复过来,仍然不是四分五裂的草原部族可以对抗的。而且草原虽然地势开阔,但由于没有文字,全靠一张嘴来交流,消息相当闭塞,各部的大汗们对目前天下的局势并不太了解,仍对金人又恨又怕,而且还是怕的成分居多。这也是由于草原上一向是强者为王,所以普遍形成了欺软怕硬的民族性格,金军越是坚决地执行“减丁”政策,他们反而越是恭顺而不敢反抗。再加上金国与他们相邻,而赵国则远在近万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又如何敢相信赵国毫无依据的承诺与金人对抗呢?

说实话,如果草原部族真有胆量反抗金人的压迫,他们也不会默默忍受金国对草原的铁器禁运了。因为他们的首领很清楚,铁器禁运只是降低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而若真将金人惹火了,连盐茶香料等生活必需品也禁运的话,那他们就将连生存都变得很艰难。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目前草原内部不和,如果草原的诸多部族能够整合到一起,哪怕他们的总兵力少一大半,恐怕完颜亮也不敢继续派兵来“减丁”了

为了避免魔门的人肆意妄为,做出触怒金人的事来,东部草原上的几个主要的大汗与草原魔门中的反对势力合谋发动了一次突袭。在内外夹击下,草原魔门中希望回到中土的那派势力损失惨重,只有十三个人成功逃出,而他们的家人不是被杀死,便是沦为猪狗不如的奴隶,草原上的奴隶可不像赵国那样只是强制劳动而已。这十三个人能在四面追杀下逃出草原,自然个个都是超卓的高手,至少也达到了一流水准。他们原本只想回到中土过上好日子,却因此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他们现在的心中恐怕已经只剩下仇恨二字。在赵抗看来,这些人即便不具备统兵的才能,也至少熟悉草原鞑子的打法,对日后征伐草原将可以派上大用场。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汉人界定

另外,赵抗也留意了一下,其中至少有七人精通骑射,这在赵国绝对是急需的人才,赵抗让他们先到赵军的骑兵部队中去担任教习,等他们和赵军彼此熟悉,同时赵抗也对他们进一步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让他们带兵。赵抗还让其中骑射能力最强的那个担任辛弃疾的骑射教头,以示信任。其实辛弃疾现在的骑射之术已经相当不错,但有一个草原上下来的专家指导,他的不少小毛病很快得到了纠正,实力更胜从前。

这十三个(准确地说是十一个人,有两个人因为伤势过重,强撑着来到台南后的第三天就过世了,即使以赵抗的医术也没能救得了。)人

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由于在草原上的各族部众看来,这次火并是萨满教的祭祀们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多人因此对这些原始的神职人员不再信任,而各部族的首领则因此意外(没被中原文化“污染”前,他们还没那么强的政治远见。)地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再加上,由于萨满教的祭祀们很多都是死的死逃的逃,草原上的战乱便因失去了调停者而变得愈加残酷

赵抗听后下意识地叹了口气,眉头微微一蹙,“正是这么残酷的争斗,才能决出真正的霸者啊!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尽快将燕云屏障拿回来!如果等到草原统一时,我们还没打败金人,那麻烦就大了,我也不能安心”

虽然有些心急,但赵抗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加快各项工作的进度。尽管如此,赵抗却对时间更加珍惜,即使婚期已经迫在眉睫,他仍然将各项有价值的意见一一落实,比如其中的学校军训制度。

赵抗原先推行的全民习武运动,提升了赵国民众的个人战力,使其在有敌人来犯时不至于毫无抵抗能力。然而,个人武艺再好,在军队面前也是难以抵挡的,除非对手只是乌合之众。而在中学和大学里每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纪律性,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还能令他们对军队的各项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一来,如果战事需要进一步增兵的话,新兵也能更及时地投入前线作战,从各方面都极为有利。而每年一个月的军训虽然对他们的学业有些影响,但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就在赵抗将手头不能拖延的要事安排好,准备前往临安成婚的时候,一件别人眼中的“小事”,却令他又多在国内逗留了接近一个月时间,差点就将婚事拖到下一年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塔塔尔出身的团长因为不忿某同僚屡次称其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