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立志传-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人豪爽惯了,与手下的士兵将领都称兄道弟,只要有钱便与众兄弟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

因为其仗义豪爽,手下的士兵也颇有战力,冯玉祥遂与其结交,西北军进入直隶后,他被冯玉祥留在了山东。为此孙二哥,特感激冯大哥。

山东旱情暴发后,他看到一些地方的官员不作为,而富人们喝酒吃肉,而农民却无粮裹腹,便召开军事会议。

孙岳执剑大声道,“老子准备杀富济贫,救黎民于水火,你们是什么意见。”

从校官齐声曰,“一切全凭二哥定夺。”

他的部队到是挺齐心,什么三民主义,什么政治委员,全被他锁了起来。

别看他头脑简单,干起活来还真不简单,在山东的地面作了几十起大案,愣是没有人怀疑到他头上。河南出现大批流民后,他带着部队越境进入河南杀富济贫。

那些冯氏官员哪敢去招惹“二哥”,人家那是杀富济贫,那是解救黎民于水火。

虽然他的贫解决了,但是黎民却更加水深火热了。但是他本人却自我感觉良好,看到欢迎的百姓,他有着一种充实和满足感。可是百姓真的欢迎二哥来救他们于水火?非也,他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传达一个信息,就是这里没有富可杀,也没有贫可济,大伙的生活都还过的去,“二哥”您老人家到别处济贫、救民吧!作为民国仅存的豪侠义士,你不让他散发一下“侠气”就等着被“二哥”被杀富济贫吧。

杨洪森进入河南到达开封,孙岳得知后,自己主动到了开封投了案自首。

“此事乃我孙某人一个所为,与他人无关,人头在此,总理要拿可自取。”

杨洪森本来是准备杀了孙岳,不过见到其人后又改了注意,“这家伙杀了他着实可惜了。”

河南省长刘郁芬看到孙岳准备慷慨赴死的架式急的不停地向他使眼色,可孙岳压根就没有瞧他半眼。

刘郁芬瞟了一眼杨洪森,后者正端坐在那儿悠闲地品着茶。刘郁芬不知道杨洪森心里在盘算着什么,他心里估摸着孙岳的事可能有转机。

孙岳自己送上门,但杨洪森却什么也不说,这下孙岳急了。

刘郁芬心里直叫苦,“我的二哥唉,你就算死,你不用这么急着找死啊。”

   第二十五章

“姓杨的,你想抓老子,老子自己来了,你要杀就杀,老子皱皱眉头就不是好汉。”

孙岳满口老子,杨洪森却也不生气,只是越加觉得此人可爱,此人将河南、山东两地搞的乱七八糟固然有过错,但是为政一方的刘郁芬等人过错也同样不小。

“你知道我为什么抓你吗?”

“因为我为民请愿,为官府不容。”

“你杀富济贫到也有些日子,到是救了多少人啊!”

“活人无数,那里记得那么多。”

“这么说你这是承认两省的案子都是你做了呢?”

“你也不用去寻旁人,正是我啦。”

“我原以为你是三头六臂,孙猴子般的本领,今日看来你一个人却也做不了这些大案。”杨洪森摆了摆手,“你以为我是谁,你们做了什么,我可都清楚的很,至于你孙师长,从现在开始你已经被解除职务了,至少杀不杀你,那不是由我个人说的算,国府是有法律的。”

刘郁芬心道,他一路上也没看他依照王法办法,反到是今天讲了一回王法。看到孙岳还要说些什么,刘郁芬连忙吩咐道,“还不将孙岳请出去,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孙岳在开封接受隔离审查,该师移驻接受整编,原参谋长徐永昌接任为师长,时徐永昌到孙岳处时日不长,因为整编军队孙岳身边缺少干才,恰巧徐永昌同学来投,孙岳便委以重任帮助其训练部队。

徐永昌接到任命后,带着被点名的庞炳勋乘车来到开封。

徐永昌真不清楚这支部队是怎么躲过第一次全国陆军整编地,孙岳“杀富济贫”作为参谋长的地他劝说过无效,便准备去南京。孙岳自己跑到了开封自道时时将部队交给他管着,等待中央和冯司令的进一步指示。徐永昌最后等来的是中央对其的任命。

庞炳勋现在很后悔,早知道就不参军了。

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被迫弃军还乡,北伐时曾率义勇队参战,河南民军相当一部分被调往东北,庞炳勋不愿去东北便回家乡,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兼做小本生意,以补贴家用,几年来小有结余。河南出现后旱情后,流民越来越多,而家乡的灾情越来越严重,而当地政府根本不对他们实施扶助,所以他就投奔了孙岳,因出身东北测绘学堂,又参加过北伐,受到孙岳的提拔。“杀富济贫”他参加了,但是总感觉这样干会出事,所以完成济贫后就准备回家。

孙岳自己投案后,该师官兵不少都散了,庞炳勋没有立即走,而且观望,结果被徐永昌提拔为旅长,受命收拢部队,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当上旅长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被杨洪森点名是福是祸还真是难说。“次宸兄,不知总理请我们到开封何事?”庞炳勋心理总是不踏实。

“更陈兄,不必担心,如果总理要抓我等,何必请我等去开封,也许是有事相问吧。”

两人到达开封时,杨洪森去了许昌,两个只好在开封等着,闲来无事常去探望孙岳,孙岳能吃能喝,除了行动范围受到限制外,并没有生命之忧。徐永昌见他如此,心也算时放了下来。

一个星期后杨洪森重新回到了开封,此时刘郁芬已经被撤职。

刘郁芬被撤职,而河南省书记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被押往南京接受军事革命委员会特别法庭的判决,这实际上就宣布了河南省书记死刑,河南、山东两地的原西北军开始全面接受整编,而杨洪森的这系列的出手并没有提前向冯玉祥打招呼,所以引起了冯玉祥的不快。

杨洪森与徐永昌的谈话很愉快,杨洪森就借机邀请他到南京去,这让徐永昌大吃一惊。面对杨洪森的邀请,徐永昌想知道孙部官兵以后谁来带。

“孙岳的人马还是他带吧,不过这样的部队要进行彻底改造。”杨洪森话对庞炳勋说,“你是同盟会的老同志,参加革命多年,在部队中你应当发挥加要积极的作用。”

杨洪森郑重其事向徐永昌征求他对国家问题的意见。

徐永昌说,“政府仍以建都北京为好,政府建都北京,最能解决势力之间的分合。万一政府不能在北方,应将将军事学校设在北方。此好处有二:一是我们的外患在北方,训练军官的地方亦以在北方为切实用;二是,杨先生可藉此训练学生,常来与冯在一起,感情融洽,国家力量可以团结。”

“你的意见很好啊,我希望你到南京能提更多实质性意见。”

为了彻底改造孙岳,杨洪森将其留在身边,视察其“杀富济贫”取得的成果,以及“贫”者对他的评价,到济南,杨洪森让孙岳写份材料,自己寄给孙总统,只要孙总统不追究,他可以让孙岳待罪立功。孙中山的这牌子是很响地。

孙岳部属于西北军体系,因为担心中央军对他们进进行大清洗,很多将军都逃亡北京。

冯玉祥开始谋划对南京的反击,这使得南、北矛盾有越演越烈之势。

为了缓解矛盾,杨洪森调李鸣钟担任河南省长,由张之江担任山东省省长,此两人都是冯玉祥的左膀右臂。命令下来后,冯玉祥的神经一下就松懈了下来。本来准备的军事行动取消了。

不过由于孙岳这档之事,陆军部要求对西北军的整编军进行一次摸底,冯玉祥没有将此当回事。

“你们啊,就是多疑,孙中山和杨洪森可都是坦荡的君子。”

孙岳在河南、山东“杀富济贫”这事让冯玉祥多少感觉很没面子,而刘郁芬虽是他心腹爱将但在孙岳的问题过于纵容,而且面对河南的旱情他处理失当,所以在张之江、李鸣钟赴任之前,冯玉祥还找他们谈了一次,希望他们将前人在河南、山东留下来的一屁股屎给擦干净。

私下冯玉祥还致电杨洪森表示感谢,并且保证将集中精力抓好部队的建设。

西北军能打仗是真的,但是毛病也很多,杨洪森已经找到了吞并西北军的突破口。

山东的旱情较为严重,但在南京政府的刺刀下,这些政府官员的效率提高的数倍。

陕西与山西目前没有出现大的旱情,南京方面已经发去了旱情警告,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确保不会出现河南、山东流民群的事件。

两省政府都已经动员了起来,陕西省革命政府对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视。因为国外报纸已经对中国的灾情进行了披露,河南、山东出现的一些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府的形象,国府内部刊物《参考消息》就此事进行了通报。

这次北方之行杨洪森将所见所闻写成书面材料向孙中山作了全面汇报,当然对于西北军的问题,杨洪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十六章

“我认为国家应当步入真正的统一,而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武力解决,二是通过相对和平的方法。”

“那么说说第二种。”

“迁都北京,将国府的政治中心全面北移,使南北政治的融为一体。”

“国会方面对此议案将会是什么态度?”

“如果先生同意第二种话,可以强行获取多数议席通过迁都。”

“如果继续保持现在的态势呢?”

“这将给未来的政府留下很大的遗患,先生可以信任冯玉祥,但是他的继任者怎么处理,而且其它人会怎么想,我认为我们不能冒险。”

“武力解决?”

“是的,当然这些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如果动用武力解决,是否会导致战事的扩大化。”

“若选择第一种方案,三个月之内可以迫使冯玉祥下野,但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动荡。当然,若国会通过迁都的议案,而冯玉祥拒绝先生北上的话,请求先生授权我采取武力行动。”

孙中山同意了,离全国统一只剩余下最后一步了,外兴安岭的国土收回了,西藏、蒙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中国只剩下半个新疆和西北军的问题了。

冯玉祥在北京已经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反对迁都北京。对于迁都北京的提案得到北方议员的支持,南方的议员却普遍反对。孙中山阐述了迁都北京的重大政治、经济意义,对此提议,国会进行了三天的讨论。多数西方国家支持迁都北京。在三天的讨论期间,杨洪森展开了行之有效的行动,这使得孙中山的迁都的议案得到了通过。不过消息传到北京时,冯玉祥有些做不住了,如果孙中山来北京,那么中央军也将进入北京,那么他的西北军去什么地方,南方?这种可能性显然不大。最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他们西北军将会被打散分配到各地。

杨洪森向北京的冯玉祥发去一份邀请,一份建议。

如果杨洪森身处在冯玉祥的位置会怎么样,他会接受光头的政治呼吁,还是搏上一把呢?杨洪森不知道怎么选择,因为现在做选择的不是他。

全国的人都在注视北京的一举一动,河南的张之江、山东的李鸣钟致电劝其接受南京的建议。

段祺瑞、曹锟、吴佩孚都在做着冯玉祥的工作,呼吁和平统一。可是冯玉祥不愿交出军政大权,因为西北军的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他私人的印记。他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的迫使南京政府放弃,但是他的作法很快就失败了,在这一领域他根本不是杨洪森的对手。

南京方面不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