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936公里。”突然,一个声音在董梦瑶的旁边响了起来。
众人惊讶地回头一看,竟然是唐宇。
祁思涛好奇地问道:“唐宇,你怎么知道的?”
唐宇立刻搔头摸耳道:“我……我是在网上看到的。”
“哦。”祁思涛点点头,他的心情终于好了一些,朝唐宇道:“小伙子的记性不错。”他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还记住些什么,快说来听听。”
唐宇搔了搔头道:“其实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全长15。93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622米,主桥为跨径648米的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桥有两座塔梁,全部采用钢结构。”
众人立刻都瞪大了眼睛,用一种敬佩的眼神看着唐宇。
董梦瑶坐在唐宇的旁边,她轻轻在座位下面扯了扯唐宇的衣服,等唐宇低头看她的时候,她俏笑着在下面朝他伸了伸大拇指。
这时,祁思涛也注意到了那两座钢结构的高塔,这可是主桥最吃重的部位。几乎整个桥面的份量都靠这两座钢塔通过钢索牵引着。
祁思涛又转头问唐宇道:“唐宇,那你知道这两座钢塔多高吗?”
“215米。”唐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乖乖,小伙子,没想到你还是个桥梁专家啊!”旁边的公安厅陈厅长忍不住插嘴道。这位陈厅长,就是上回唐宇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时,救下的那个小女孩的父亲。所以,他对唐宇心存感激,在车上,就处处帮着唐宇说话。
唐宇掩饰道:“哦,算不上专家。我……我比较喜欢桥梁而已,算是爱好者吧。”
祁思涛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桥梁爱好者’,嗯,不错。其实,我也很喜欢桥梁设计的,年轻的时候,我还立志要做一名桥梁工程师呢。结果,阴差阳错,我就成了坐办公室的公务员了,哈哈!”
众人一听,也都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这个副省长还挺有自嘲精神,居然把自己说成了坐办公室的公务员。
祁思涛继续道:“唐宇,等剪完彩,你陪我们一起上桥去兜一圈,怎么样?”
“哦,好的。”唐宇不想再惹副省长大人不高兴了,于是立刻点头答应。
董梦瑶和董成都暗暗为唐宇高兴。看来,祁副省长对唐宇还蛮喜欢的。
……
江林长江大桥是海江省五个战略性过江通道之一,是江林市“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工程,也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的重要跨江工程。
它对于完善大交通格局,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呼应沿江开发战略,促进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角一体化都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剪彩仪式很隆重热烈,连中央的领导人也来了,把那些海江省和江林市的官员们忙坏了。
剪彩结束,中央领导说有事要忙,立刻坐上车,离开了海江省。
于是,祁思涛真的叫唐宇一起,乘着别克商务车上桥兜风去了。这回,他们还带上了桥梁的总设计师金东维,准备让他来介绍桥梁的情况。
金东维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是中国桥梁设计院的博士。他果然对这座桥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祁思涛的问题有问必答。
不过,祁思涛对桥梁的兴趣看来也不是装出来的,他的许多问题问得都很专业。这时候,他才透露,其实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桥梁设计。但是,造物弄人,他一个桥梁方面的研究生,竟然走上了仕途。(未完待续)
229 桥梁专家
来到桥当中,众人下了车,准备在桥上走一走。所有跟随的人加在一起,足有五十多个人。祁思涛指着那些斜拉钢索问金东维道:“金老,这些斜拉索一共有多少根啊?”
“448根。”金东维熟练地回答道。
一边的唐宇感觉有些奇怪,自言自语道:“不对啊,明明是482根啊。”
唐宇的话虽然说得很轻,但还是被金东维听到了,他拍拍唐宇的肩膀道:“小伙子,这桥是我设计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448根,没错的。两边各224根,主桥全长15936米,每两根之间的间距71米多一点。”
“不对。”唐宇的倔脾气上来了。他也知道,不管是448根,还是482根,跟他毛关系都没有。但是,他既然知道是482根,就不想骗人。
他觉得金东维和祁思涛两人挺看得起自己的。所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特别是金东维还是这座桥的总设计师,唐宇就更想把实情说出来了。
祁思涛见唐宇跟金东维发生了分歧,就连连摇头道:“小伙子,这回肯定是你错了,金老怎么可能连这也不知道呢?不过,我倒要问问你,你是怎么会想到482这个数字的?”
跟在后面的吕太槐连忙顺嘴拍马屁道:“他呀,肯定又是从网上看来的呗。”
华思白对唐宇也是恨之入骨,也跟在后面调侃唐宇道:“唐宇,你该不会又有亲戚在桥梁施工队里吧。”说着,他跟吕太槐互相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分明就是在揭唐宇的短。因为唐宇刚才在解释如何知道天线里含“钋”的问题时,也是说有亲戚在化工厂工作来着。
唐宇只是一个高中生。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吊丝,他可不怕什么市府要员。于是,他没好气地瞪了两人一眼。然后很肯定地道:“是482根。”他眼珠一转,接着道:“我……我亲自来这儿数过。”
“不会吧?”金东维诧异道。这时候。他也有些不确定了。因为,他只是设计师,不是什么工程监理师,到底有多少根斜拉索,他不可能一根根地去数的。
这时,唐宇补充道:“您刚才说的这些斜拉索的间距,也没错,绝大部分都是71米。但是,在桥梁中段,被调整到了60米一根,也就是说,这里的密度比其它地方要大一点。”
“这怎么可能?”金东维惊讶地盯着唐宇,嘴都合不拢了。
祁思涛连忙打圆场道:“金老,从我学过的桥梁知识来看,这也很正常啊。你想,桥梁的中间,吃力大。所以多拉几根钢索没什么问题吧?”
金东维连连摇头道:“祁副省长,您有所不知,我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拉索的数量和间隔问题,整整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设计院做了700多次试验,才将这些数据定型下来的。怎么可能说改就改呢?而且,我对这个完全不知情啊。”
情急之下,他也不跟祁思涛打招呼了,直接朝身边的一位小伙子道:“小杨,给泰枚行打个电话,让他现在就过来见我。”
助手小杨立刻拿出了手机。转身打电话去了。
小杨打电话的时候,金东维向祁思涛解释说。这个泰枚行是这座大桥的工程总监理。他手下有一个监理公司,是专门为这座大桥的监理工作设立的。
唐宇听到“泰枚行”这个名字。忍不住有点想笑。因为他一开始没听清楚,还以为是叫“太昧心”呢。
不一会儿,助手小杨回复说,泰枚行马上就到。
这边,祁思涛继续问道:“金老,这些斜拉索肯定很重吧,最长的那根要多少吨啊?”
金东维自豪地道:“这些拉索都是采用高强度、低松弛的7镀锌平行钢丝组成的,最长的有330米,重达30吨呢。”
唐宇顿时有些诧异,他忍不住指着桥头方向道:“您指的最长的一根是桥头上那根吗?”
金东维点头微笑道:“是啊,小伙子,没错,就是桥头那一根。在这儿看不见,待会儿我指给你们看。”
唐宇呐呐道:“长度是有330米的,不过,这根钢索的重量可只有17吨啊,没有你说的那么重。”
“什么?”祁思涛和金东维同时张大了嘴巴。
董梦瑶站在后面,忍不住轻轻碰了碰他的后背,柳眉微蹙地提醒唐宇道:“别乱说话,小心惹他们不高兴。”
唐宇立刻有些后悔,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果然,祁思涛第一个开口了:“小伙子,这事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啊。这座‘江林长江大桥’可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啊,花了33亿呢。你说这钢索重量不达标,岂不是相当于在说,这个工程在偷工减料啊?”
吕太槐、华思白两人听到“偷工减料”四个字,都哆嗦了一下,脸色有些发白。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刚才唐宇说不清楚“钋”的事,已经让董成很尴尬了。现在他见唐宇又要惹麻烦了,连忙走过来站在唐宇身边,替他打圆场道:“这个高中生有时候就是会冒出些奇怪的想法来,祁副省长和金老别见怪啊。”说完,他拉了拉唐宇的胳膊,示意他别再乱说话了。
金东维一听,可不乐意了。他皱了皱眉头道:“小伙子,你对这座桥到底了解多少?你怎么会知道这根钢索只有17吨的?钢索的根数,你说数过,我暂且相信你。可这钢索的重量,你该不会告诉我,你也亲自称过吧?”
话说到这份上,唐宇就是想退,也退不回去了。不过,他总算反应快,数学没白学,立刻脑子一转道:
“这个我也量过。这根钢索‘固定端’的直径是420毫米,‘张拉端’直径是520毫米。这就可以算出钢索的截面积,然后再根据长度,就能算出它的体积。然后用体积乘以钢铁的密度,自然就能算出钢索的重量了。”
这是连初中生都会的一道应用题。唐宇这么一解释,董成和祁思涛他们都听明白了。的确,只要量过钢索的直径,知道了钢索的长度,自然就不难知道钢索的重量了。
但金东维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唐宇说的是对的,于是他从助手小杨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白纸,刷刷刷地算了起来。没2分钟,他就算完了。计算结果,跟唐宇说的一模一样,这根钢索的重量,如果按照唐宇说的直径来计算的话,果然只有17吨。
但金东维对30吨这个数字记得很清楚,因为这种钢索是这座大桥的一大亮点。迄今为止,这么粗这么重的钢索,在国内的桥梁建筑中,还没有被使用过,江林长江大桥是首创。
金东维随手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卷尺。几十年来,金东维已经养成了随身带把卷尺的习惯。他走到桥栏杆处,随便找了一根钢索,用卷尺量了一下。居然跟唐宇说的尺寸一模一样。
他立刻让助手小杨又打了个电话给泰枚行,让泰枚行带上整套图纸过来。
听到让泰枚行带图纸,在一旁的吕太槐和华思白不知怎么的,都有点紧张起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掏出手帕来开始擦汗了。
祁思涛见到两人的样子,好奇地问道:“老吕、老华,今天天气不算太热吧,你们怎么像刚跑了5公里越野似的?”
吕太槐连忙紧张地回答道:“哦,我觉得有点热,这天气似乎有点闷。”
华思白也连忙应和道:“是啊,我也觉得有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