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新明朝-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老上司的往事李佑当然隐约听说过。进士最好的出路当然是入翰林,其次是六部科道,陈大人这个第五名进士不入翰林不留京师却跑到地方当知县,确实堪称不走寻常路。“似乎当年他为人过于低调,所以别人不晓得他与许尚书关系,馆选庶吉士时被人顶替掉了,所以他便负气出京当了知县。”

卢尚书反问道:“以吏部尚书的权位,难道不能将本该名正言顺的陈英桢补入翰林么?世人皆以京官为贵,但为何许大人还要将陈英桢放到远离京师的江南?”

李佑还是不明白老尚书说起陈巡道作甚。

“这一两年,必然是朝廷多事之年,许大人使陈英桢远离京师保身避事而已。真正的宦海风波,你又见过几许?知道什么厉害?连许大人都不想将爱徒放于京师,你这误打误撞一头扎进来的人还敢不低调隐忍当出头椽子?如果老夫没记错,你到京师的本意是来坐监的罢。”

虽然卢尚书说的比较隐晦,但李佑要连这其中的警告意思都听不出来,那就真白白在官场厮混将近两年了……

已经位极人臣的许天官还能有什么图谋?难道想直接入阁当第一大学士?想想也不是没可能,如今内阁里两个排序靠前的人选是袁阁老与彭阁老,以李佑眼光看都不咋地,很没有首辅的气质。

而在外朝文官中,许天官声望不低,呼声最高。如果借着明年京察大计,许尚书联合赵总宪不惜代价的对京师官场进行一轮排除异己的清洗后,再倚仗外朝推选直接入阁跃居首位,成为未来首辅备选的成功概率不小。

总而言之,今天老大人讲话精神不外乎是:许天官所谋甚大,伴随的风险也大,连带到你身上的亦不小。先前算你这杂流厉害,借天官的势蹦跶到一个前无古人的地位。但也该到此为止了,以你的出身和年纪限制,今后即使蹦跶的再凶,还能超过现在的地位么?

在这个大势下,每一个理性的人都应该明白,只带来风险却没有收益的事情当然不要做。

如同拨云见日的李佑不得不服气,自己的心中格局确实差了点,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

整整一下午,李中书坐在内阁里思索自己的道路。从自己这个角度看,开拓进取阶段的确应当结束掉,借势几乎借到了顶,没有什么可进取的了,下面该以守成为主……要低调,要低调啊。

等傍晚李佑回到住所时,却见守门的韩宗拿出帖子禀报道:“归德驸马爷请老爷过府喝酒。”

李佑耳中便自动将“驸马爷”三个字替换为“长公主”,在屋里暖了暖身子,又出门朝城东而行。

归德千岁传召他的原因,李佑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与盐事有关,今天他可是刚献上了盐法三条。

到了驸马府里,天已经黑下来。李佑友善的对外间林驸马和王彦女点点头,便熟门熟路的步入里间暖阁候驾。

但今天比较奇怪,归德千岁居然已经先到了。她身着翠绿暗纹褙子便服,正在里面翻书,看的很入神。

“叫殿下久候,罪过罪过。”李佑拱手见礼道。

“不妨,我正好也在这里静静看书。”

李佑随便坐下,信口问道:“看的什么?”

“武宗实录简编。正看到一代权阉刘瑾在正德初年时,为博得能任事的名声,特意献上盐法四条。果然如同你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千岁殿下一本正经的说。

……

对方太尊贵,李佑不敢反唇相讥,只能用沉默表示不满。

归德长公主放下书本,又说起正事,“那个姓程的,可否引荐与我?”

“你手里不是有姓程的么?”

“不要装糊涂,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李佑腹诽道,即便你贵为长公主,摘桃子也不能摘得如此理直气壮罢?

归德千岁略有几分得意的微笑道:“你已经不可能去办理盐事了,与其拿捏着不上不下的,还不如将那姓程的引荐给我。”

亲密接触过这么几次,李佑对长公主某些神情已经相当熟悉了,此时瞥见她唇角笑意,心里突然亮了。指着叫道:“原来是你坏吾大事!”

今天武英殿里太后将密疏传示大臣,肯定与眼前这个女人脱不了干系!说不定就是她哄太后这样做的!

归德长公主对李大人的手指头视若无睹,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管点评道:“我在宫中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葩之奏疏,竟然将可能会传阅的条文与私下诋毁别人的黑状本写在一起,真真开眼界了。但是你的三条很不错,确实有几分经世才干,连我之前都小瞧了你。”

感到自己被下黑手的李佑心气难平,难道时至今日他的脸面还比不过一点小便宜?有点激动道:“你又是如此,又是如此……”

不过为了守成大计,眼前这个宫中女强人还是必须要交结好的。万一许天官不争气的败了,她也算根救命稻草,所以李中书只能强行压抑不满。

再说已经定下了低调的方针,那些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的破事不掺乎也好,反正自己献出盐法三条已经成功树立了新形象,也不算亏。

想至此李佑便道:“明天我就叫程老头去公主府拜访,你爱怎样便怎样了。”

长公主不敢相信的大吃一惊,向来滑头难缠的李佑就这样简简单单、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她准备了六种预案应付李佑,但没有一种预案考虑到了某人一口允诺这个情况。

这个男人又有什么诡谋?归德千岁呆坐在软椅中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

李佑无奈的喝几口茶水,很没劲的起身道:“殿下继续想着,我告辞了。”

长公主抛开杂念,忍不住追问道:“你为何不问一问我?为何我阻止你去办理盐事?”

“这还用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李佑立在屋门装作不在意道,口里阴阳怪气的。

归德千岁的粉脸抽动几下,忍住火气咬牙切齿道:“你可知道,太祖有律例,苏人不得在户部为官吏!故而我朝也不用苏人去办理户部之事,你真要和户部一起办盐事,只怕弹劾你的奏章顷刻之间就能把你淹死!你知不知道好歹!”

啊……这么说来又误会她了?李佑尴尬的回到屋中。“谁叫你总是干些让人误会的事情。此时外面太冷,还是先不走了。”

第266章 树不静而风不止

十二月九日,有朝会。所以李佑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凌晨,顶着寒风摸黑入宫了——这是做京官最痛苦的时刻。

会合了其他礼仪官,李大人与另一名捧着宝玺的尚宝司官员为前导,从内宫中将天子銮舆引到皇极门,贴身内监把昏昏沉沉还在打瞌睡的少年天子扶到宝座上。

皇上清醒不清醒无所谓,一切环节都井然有序的自动运转起来。唱赞的唱赞,鸣鞭的鸣鞭,过河的过河……大明景和七年倒数第五次朝会开场了!

乏善可陈……结束后李大人揉着几乎冻僵的英俊脸面,与其他中书舍人混在一起行走,亦步亦趋的跟随阁老,朝着会极门方向而去。

内阁僚属不禁人人侧目,这还是卓尔不群的李中书么?内阁都知道,李大人自诩身份特殊,在礼节方面向来是就上不就下,时常与大学士里最末位的杨阁老谈笑风生一起走的,对此他们已经无力嫉妒了,只有深深的羡慕。但不知道今天李佑为何转了性子,屈身与他们这群从七品杂流舍人厮混。

随后二三十个中书舍人立在会极门下,束手谨立,恭恭敬敬的目送大学士们首先穿门去内阁。

却说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一马当先走到会极门里,虽然昂首挺胸,但总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他忍不住回首西望,瞥向立在人群里执礼甚恭的李中书……这必有妖孽罢?

李中书奇奇怪怪的举动还没有完,他又不知道找谁写了一幅字挂到自家公房的墙壁上。内容只有“一团和气”四个字,据说大有来历,是当年宪宗皇帝流传下来的。已经有好几个受宠若惊的人被李中书和和气气盛情邀请到屋中喝茶了……

不管别人如何想,这些天李佑渐渐懒散沉静下来,无论何时只是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差事,绝不肯多走一步,多说一句。

当然,一个天性不安分并且精力旺盛的人,总是需要找点事情宣泄的。譬如现在李佑手里就有邸报这个貌似没什么风险的玩具。

自从到了内阁办事,李大人就不看邸报了,因为毫无必要。几乎所有奏章表册都要从手里过一遍,而且太后天子的谕令也都要从内阁草诏备案,李大人还用得着看通政司摘抄邸报来了解政事?

不过对于审阅邸报这项随随便便讨来的新权力,李佑还是处于新鲜有趣阶段,积极性颇高。

他手里捏着颜色泛黄的邸报仔细翻看,暗暗感慨道这便是大明唯一的官方媒体了,也是唯一的全国级别媒体,真真正正的垄断。虽然他两世为人从来不曾有过新闻行业的工作经验,但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的……

话说李中书掌握了邸报审阅签发之权,通政司负责邸报的知事便倒了霉,每天递进去的邸报都不合李大人心意,每次都要被大加删改的返工一遍,结果原本当日发布的邸报往往要拖到第二天。幸亏这时代生活节奏慢,又没有竞争对手,邸报早晚一天的区别可以说是无。

一连三日,李佑自己也终于不耐烦了,这年头官方媒体工作者的觉悟和素养怎么如此之低?竟然需要他这个外行手把手去教?

他忍不住跑到会极门,甩给前来送邸报的通政司知事一张纸条,指示道:“内有四句话,回去认真学习领会本官的意思!”

那知事回去后,展开一看,果然是精妙无比,使人茅塞顿开。只见得纸上四句为:皇上伟大,太后英明,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从李大人两辈子人生经验得出的认知中,大明朝廷官方媒体就该是这个样子……

这日,李中书手持改版后的邸报,阅之而感叹道,天下清平无事,真乃盛世也,穿越此间,予何幸哉!宁为太平官,不做乱离皇呐。

放下邸报,却见慈圣宫中官手捧若干文书送进来。李佑知道,这是个别特殊的直奏慈圣宫的章疏,经太后先看过后下发回内阁处理的。

李佑信手打开最上面一本,入目看去立刻不淡定了。

这是一本御史弹劾:“臣闻有舍人李佑窃据中枢,堵塞言路,惑人耳目,蒙蔽天下!谗言虽巧,佞语虽甘,信之必灭,若谀词满布,则社稷危矣!朝廷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圣主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翻译出来意思就是:李佑弄的邸报满篇阿谀,迷惑人心,再这么胡搞下去,我大明江山就要毁在他手里了!

这算什么?自觉做了一件好事,维护了安定和谐大局,李佑对于被弹劾始料未及,仿佛遭遇当头一棒。

其实不止一棒,是七八棒,还有好几本都是差不多说辞的弹劾。

李中书吃饭时,仍为此闷闷不乐。

一旁的秦舍人劝慰道:“你将别人饭碗砸了,别人自然要从你身上找回来。”

“什么饭碗?”李佑不太明白。

原来国朝负责监察的科道言官也都是要考核任务量的。六科还好点,都有专门对口的政务,对事不对人的从鸡蛋里挑点骨头就能交差。

但一百多个御史,不是人人都有出去巡视的专务外差,所以为了完成工作量,没事就要主动去找事来进谏。邸报就是这些无差事御史的重要新闻来源,每天扒拉几下邸报,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不顺眼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