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符麟则觉出了有些不对这枪声太过激烈,交战也此起彼伏范围颇广,难道吴禄贞识破了阴谋,让手下军队参与平叛?
他知道吴禄贞的自负,相信手下人不会群起而叛,所以一开始就打算亲自安抚,晓以大义。现在他们也正在这么做,可是,吴禄贞的护卫打不出这样的声势,他的手下也自己制造不出这样的声势。
夏才林看到时机差不多了抓捕前段时间录在黑名单上的异己分子,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他不介意来担这个杀名,反正他在南洋的时候亲自下过多次屠杀命令,死在他的部队手上的爪哇人没有一百万,起码也有八十万。南洋像他这样的将领数以百计,但是他们都是掩盖了屠杀事实,而自己却从来不介意,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就是生存与灭绝的世界。
要想扩大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必然要灭绝另一个民族,这是自古以来的**裸的真理。洋人们在过去的数百年里很好的诠释了这个理论,自己有必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他的一声令下。特战大队全部出动,十二协的乱兵们太过大意,猝不及防,全面崩溃。
马惹田心急如焚。下面送来的消息,吴禄贞的嫡系一直在军营要没有动静,那么这股火力凶猛的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他还没有想明白,夏才林的攻击力度就让他无暇再进行思考,短短的时间里他已经被包围了。
第324节 南北呼应
“夏小兄弟,不知道你在南洋杀过多少人
“不多,实在不多,可惜了。现在到处都要人力,那帮南洋猴子虽然懒了点,但是还能派上些用处,那些参议员都是有身家的,不允许再屠杀土著,哎。”
吴禄贞对夏才林的经历很是好奇,短短的两个时辰,叛乱便已经平息,本来他的意思是将几个主谋拿下了事,攻打北京需要兵力,谁知夏才林杀顺了手,将非嫡系的一千多人全部击毙,其余人全部打散整编,不负杀人王的名号。
不过他并没有异议,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事,攻打北京这样的大事确实要慎之又慎,不能内部出了问题。
这次也是个契机,彻底的整合第六镇,将夏才林手下的一千多人仍旧补入第六镇的编制,对外则宣称兵变已经平息,少数几个元凶伏诛。
“这些人乘乱劫掠乡里,为患地方,与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为什么不杀?”
夏才林坚决的说道,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吴禄贞正欣赏他的这种坚
。
“我们攻打北京,不以能否攻入城内为前提,而是要尽最大可能的消灭北洋军的有生力量,如果我们攻占北京,即便蓝协统与张统制能够从旁襄助,但凡京不是我们的根基之处,必有隐患。而北洋军可以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此内外勾连。我们占据北京反而是祸事。
南方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兵力从援助我们,所以,我们北上的最大目标就是消灭袁世凯所仰仗的北洋军。”
“这个军事集团有着他们的固定利益,与我们的利益是有矛盾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怀柔,而是要下定决心狠狠的打,往死里打。消灭对手越多越好,我们对北方的控制也就越容易。”
本来两人意见一致,那就是突袭北京,与蓝天蔚、张绍曾会师于丰台,然后集中主力攻破北京,占据中枢,逼迫清帝退位。
但是从这次叛敌的规模来看,心怀二心的人太多了,让吴禄贞心寒,就连手下的协统也想着要他的命来讨好袁世凯,那么蓝失蔚与张绍曾手下的军队呢?他们可是百分百的支持革命,毫无二心,不会在关键时刻插上一刀?
袁世凯对北洋军是下过本钱的,也花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显示新军队与旧军队的不同,同时也为了培植个人势力,培养官兵绝对服从的意识,袁世凯一改旧军队吃空额。克扣军饷的劣习。每次饷他都亲自监督营官,把军饷足额到士兵手中。他经常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棚头,几乎都能叫出名字,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优缺点,以便用其所长。
所以,北洋军中许多人只知道有袁世凯,不知道有满清朝廷,只知道为袁世凯效忠,袁世凯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加上北洋军本身薪饷与待遇是全国最好的,这是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大部分人都很知足,不想有人来破坏,所以,不管是铁了心的跟着袁世凯北洋集团混的各层军官也好,还是底层的许多当兵的,不会是彻底的革命者。
当初吴禄贞到滦州,张绍曾正好借重他的威望来加强廿镇官兵内部的团结,请他向全体将士讲话,他于是表了一篇动人的演说。他分析革命大势,讲述古往今来成大功立大业的故事,然后宣布他的计划,他说:“荫昌已经领清兵南征武昌,北京城内空虚,各位如果愿意听从我的话,我们这时高举义旗。掩袭北京,必可兵不血刃,然后接靖士兵,变易帝制,传技东南,释甲寝兵,开天辟地的大事业由此而定,何必谈什么君主立宪。”
那时候他本以为自己的晓以大义让第廿镇中革命形势大好,于是先电奏清廷,说是他的宣抚工作已收了效,使北京对沫州兵变松弛了戒备,同时沫州方面则积极部署。以潦州张绍曾的廿镇为第一军,奉天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新屯卢永祥的第三镇为第三军;三军同时动,会师丰台,以逼北京。这个计划本有成功的希望,不料廿镇中有人对革命无信心,驰往北京告变。清廷乃密调澡州火车来北京,以阻止廿镇运兵。同时因山西独立。于是派吴禄贞为山西巡抚,调第六镇的一部分军队由石家庄进攻娘子关。
不过,他跟阎锡山会晤之后。反而找到了更加清晰的脉络,又有夏才林的从旁建议,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起来。
“不错,我们三路齐,清廷必然惊恐,袁世凯必定会调集北洋军勤王,我们便围城打援,以优势兵力吃掉各路北洋军。”
眼下第六镇大事乙定,跟随他北上的,都是嫡系,这样的话,战力可以尽最大能力挥,不用再防备叛徒。
“蓝统制他们那边的军械有没有到位?”
这次第廿镇与第二混成协并不像现在的第六镇一样,内部还是有隐患,只能依靠给嫡系配齐精良南械,增加战力。
“早就到位了,当初李先生在关外囤积了一批军火,正好派上用场。”
“哦?李先生早就在北方布局?”
夏才林得意的说道:“在关外赫赫有名的石镇恶部,出,哗井生的老丈人,他的小舅子石清朗也在坤甸学了几年御十,那边有一批经过坤甸军事学校培养的军官,说是垦荒团与马帮,实际上战力跟正规军没多大的区别。”
“您也知道,关外羌其是东北,老毛子跟小鬼子是我们的大敌,李先生早晚要跟他们算总账,所以,早就在关外安排了力量。”
吴禄贞大喜道:“如此就好,我就怕蓝协统他们不够硬朗,有这么一支武力在旁,胜算又多了几分。”
夏才林眼睛闪着光,笑着说道:“李先生让我告诉你。他也下定决心要在北方全力一击,所以,青岛那边已经答应南华的一支部队在那边潜藏起来,我们动的时候,便是他们北上的时候
吴禄贞拍案而起,喜道:“当真?德国人肯全力协助?太好了,太好了。”
高兴的在屋乎里转了几圈,朝着他的胸口猛击了一拳,大笑道:“直娘贼,瞒的我好苦,这支部队有多少人马?”
夏才林假意呼痛,哀声道:“不多,一个混成旅,在南华叫做快反应旅,全是突击火力,一支迅猛之师,他们可是奇兵,关键时刻要给北洋军来上狠狠的一刀。
“不错,要打刻,致命处来上一下,这样才是最好的使用方法
“我们北上后,北方必定大乱,除了北洋军调动,各地必然不稳,乱兵横行,倒也可以掩盖他们的行动
吴禄贞摩拳擦掌,豪气冲天,笑道:“好,好,好,既然如此,我们便好好的干上一场,直捣黄龙,与北洋军决一雌雄
本来他还担心兵力不够。北洋军加匕毅军、淮军等旧军,能够在一周内迅动员过十万人的兵力防守北京,所以,凭借目前三军加起来的三万多人,远远不够,但是只要兵贵于精,又有正确的部署,他还是有把握险中求胜。
现在的问题是,南方的革命军必须要牵制北洋军与旧军的兵力,武汉方面必须要进行反攻,然后牵制冯国璋的人马。
南京方面也要作出北伐的态势,让张勋等旧军不敢动弹,两淮以及山东的军队不敢大规模北调。
“我们也要同时分化北洋军,分化满清旗军与北洋军,目前双方围绕军事大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我们正好可以利用
袁世凯责任内阁组成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清廷的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最切实的基本问题。
他最懂得权术,如果不能控制着军队,主持责任内阁也没有用,所以他在组阁的同时,就要把北方和北京的军事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他已经取得了近畿北洋各镇和毅军姜桂题等的节制们遣全权。可是北京城内还有军咨府大臣载涛统率的禁卫军,这个禁卫军在北京就足以使袁不敢怨意作为。
袁世凯内阁成立后。宣统的父亲载汗就解除摄政王地位,而恢复了他的醇亲王封号退归藩邸。
作为载洋的弟弟载涛。很有可能把持住禁卫军,作为反击力量,这支禁卫军是载汗做摄政王放黜袁世凯以后组成的,可以说组织这支军队的目的完全为了保护满族亲贵。禁卫军全是满人,他们待遇好。元练好,装备也好。
袁世凯组阁后便向清廷建议,革命军大敌当前,为了振奋军心,为了鼓励士气,禁卫军应该起一种倡导和示范,皇族大臣也该为臣民表率,所以应由皇族大臣率领一部分禁卫军出征南方。
载涛走出了名的胆小如鼠,他一听袁世凯要点他为帅。妾刻找到庆亲王奕助,求他向老袁说情,载涛的请求正合了袁的希望,他同意不调载涛上前线,同时也接受了载涛辞去军咨府大臣的职务,并立即推荐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继任军咨府大臣,于是禁卫军的统率权也由皇族手中移转到袁系手中了。
除了安置徐世昌为军咨府大臣外,并且在汉口重新被革命军占据之后调回来冯国璋。当时冯国璋是荫昌下面的第一军总统,这个第一军是一个战斗编制,为了对南方革命军作战编组的,下辖第六镇统制李纯、第二镇的第三协协统王占元、第四镇的第八协协统陈光远。
袁世凯让冯国障回北京任命为禁卫军军统,以切实掌握禁卫军军权。同时调第二军总统段棋瑞署理湖广总督兼统冯国障的第一军,驻节孝感,全权主持前线和革命军作战任务。此外袁并把自己带进北京的卫队编为拱卫军,派段芝贵为拱卫军统领,负责北京城内的护卫责任,而把原来的禁卫军调到北京城外驻扎。
趁着袁世凯还没有完全掌握禁卫军,不能与北洋军握成一只拳头打人,时机还是不错的。
夏才林立即开始联络南方的同志,作出一系列的部署。积极呼应北方的行动。
这是英国人等列强坐不住了,葛福领事曾和在汉口英租界开会的各省代表大会接洽和平。和平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全国性的,由袁世凯内阁代表清廷统治下的各省区,希望和一个能代表全部革命省区的人进行和谈;另一个是局部性的停战,也就是凭借段棋瑞能战之威名,逼革命
英国然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