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呦希!”小野狠狠地挥了下拳头,心中的疑团完全解开了,对袁喜才的怀疑也彻底消失了,看来这个没有政治头脑的土匪还真是个情痴,这一点倒像他,为了心爱的女人,什么事情都敢做。“说的好,肖鹏就是在等人。”
“什么人值得肖鹏不惜牺牲那么多运河支队战士的生命,在这里和皇军硬抗?”于得水首先不解了,因为彭述志被捕,眼下还是个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肖鹏在等他们的彭部长。”小野觉得没有必要对这两位忠实的部下隐瞒,就把事情和盘托出了。“肖鹏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部长已经落在了我们的手中。”
“如果说肖鹏在等彭述志,这个人可是条大鱼,我们要好好利用他,把肖鹏死死的缠在这里,只要挨到明天,一切就由不得肖鹏了。”于得水听说彭述志被捕,立刻看到了胜利的光芒,兴奋得说。因为对于肖鹏过于恐惧,使他急切的盼望运河支队灭亡。
“没有那么简单。”袁喜才摇摇头,小野说出这个秘密,他心里也完全开窍了。“我感觉肖鹏不会为了一个人,牺牲整个支队的,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许放,杨万才的部队被打散了,他们可是肖鹏手下的得力干将。”
小野赞赏的看着袁喜才,对他的话极为认同。心想:假如这个人有些政治头脑,不那么爱感情用事,他的作用就不止是带兵打仗。不过在他们的提示下,小野知道他该下决心了,该干什么了。“你们说的没错,我们现在应该这样……”
“好,这局棋下下去,肖鹏会心疼的流血。”听完了小野的计谋,于得水像是中了大奖似的拍起手来。
袁喜才也连连点头,感到小野这个人的确不平常,原来他早就看出来这里的文章,他找他们来,不过是想证实些什么,看来这一次,肖鹏是完了。
小野算准了许放他们会来这里和肖鹏汇合,的确不是一般的功夫,就像肖鹏算准了小野要袭击北部山区一样。应该说,两个人在某些事情上确实工于心计,棋逢对手,而又都有十分明显的弱点。他们都过分的清高,不屑于世俗,往往被小人和官僚伤害而不觉,即使后来知道了,也还会重复过去的错误。因此这种人只能说是“业务”上的高智商,能人,却不能算个真正的聪明人,因为他们自己常常受伤。
就在小野猜出许放他们会来找肖鹏,派出了多路探子的同时,许放已经离这里不远了,他的部队和杨万才的部队汇合在了一起,此时正躲在庄稼地里,偷偷的向这里窥视,肖鹏派出去找他们的人也到位了,传达了肖鹏的指示。看见了肖鹏派来的联络员,他们才感觉到有希望了,因为鬼子兵营的灯火,把松树岭山下照得亮如白昼。
肖鹏告诉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让他们集中其主力,突然袭击,冲破外围鬼子的封锁,迅速向焦长礼所在的防区突进,理由是焦长礼的部队不会做出真正的抵抗。当他们突破了焦长礼这道关口,即将面对的是赵三的部队,赵三自然会命令部队死命抵抗,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这时齐玉昆率领的接应部队会杀向赵三部队的背后,腹背受敌的赵三肯定抵挡不住,两股部队就会会师了。也许到了这个时候,小野才会明白他实际上包围了一座空山,明白肖鹏在这固守的真正意图,但是一切都晚了。肖鹏的设计应该是严密的,但是前提是小野没有发现他的意图,就像小野开始设计包围肖鹏,计算他没有退路一样,两个人都犯了相同的错误,在某一点上低估了对方,把困难想得不够。
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小野已经洞察了肖鹏的意图,当然要采取措施了。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把焦长礼调离原来的防区,因为泉养早就向小野报告了焦长礼的种种可疑,不过没有抓到真凭实据,小野不能动他罢了,但是这样一支有疑点的部队,小野如何能够把它放在要害位置?小野把焦长礼的部队分做两半,一半去执行警戒任务,一半归木村指挥,美其名曰担任明天的主攻,因为石冠忠那两个营的皇协军都遭到损失,不堪大用了。小野用袁喜才的特工队,填补了焦长礼走后留下的空缺,因为这时的小野重新恢复了对袁喜才的信任。
而西河来的鬼子小野基本没动,还是在原来的位置驻守,他把从冀州借来的鬼子大队,秘密的调离了营区,分成了几路,悄悄的隐藏起来,只等许放他们自投罗网。许放他们在远处看见的灯火,实际上是一座座空营,只有几个流动哨兵在巡逻,这是小野故意做出来给他们看的,为了使许放他们大胆的向里面突进,他把驻守外围的鬼子都换成了皇协军。
小野挖好了陷阱,就等许放他们往里跳了,可是他哪知道,这时的许放和杨万才差一点干起来,肖鹏给设计好的路线到他们手里分岔了,这不但是肖鹏没有料到的,就是小野也不会想到,也许这就是战争,一点小小的意外,就会改变战场的轨迹。
当来人交代完肖鹏的安排,杨万才立刻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两支部队合起来向一个方向进攻目标太大,容易被鬼子发现,不如分兵两路,然后在山下汇合。谁也不能说杨万才的话没有道理,许放的部队虽然损失了接近一个中队,但是还有两百多号人,杨万才的大队还有一百七八十号人,加在一起是四百多人,行动时目标的确不小。但是当杨万才提出反对意见时,只有许放明白,杨万才提出分兵不是因为人多怕暴露目标,是不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再说的明白点,杨万才没有瞧得起他,不想接受他的领导。当时许放真想一枪崩了他,临战前违反军令这是不能允许的,如果是林强或者肖鹏在,许放相信,他们一定会那么做的。可是他不能,因为他是许放,尽管他是这里的最大领导。
许放猜对了,杨万才的确看不起许放,更不愿意接受他的指挥。他明明知道许放打仗也不含糊,到了该拼命的时候,绝对算个男子汉,但是对他平时的婆婆妈妈一向讨厌,常说他不像个爷们,做事不痛快,说他带的兵缺少火气,用肖鹏的话来说:偏软。杨万才生气的时候说的就更难听了,说他把爷们带成了娘们。尤其是这一路走来,当他知道许放的部队并没有和鬼子真正干仗就死了那么多人,让鬼子的精神战术吓尿裤子,就更瞧不起他们了,因此他认为和这样的部队在一起突围,一定会受到拖累,弄不好,谁也冲不出去,那就不如各干各的。
杨万才这个人就是这样,如果他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转,既然他看不上许放,谁说什么也没有用。好在许放涵养比他强多了,见他实在要分兵,知道说不动他,时间又紧迫,躲在这里并不安全,随时有被鬼子发现的可能,不得已就同意了。杨万才这一闹,虽然违反了肖鹏的计划,无意中却破坏了小野的部署,也给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这岂不是天意?
 ;。。。 ; ;
第一百五十七章,寻找替罪羊(3)
三
也许人们只有知道了必死的时候,才会把潜藏在心底的勇敢、豪气挥发出来,假如他知道有一线生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逃命,这也就是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都取得了胜利的原因,就是孙子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许放的部队从阵地败退逃散之后,一路上都是像小偷似的,专走没人走的地方,几乎没有经过战斗就到了这里。现在离松树岭不远了,也看见了曙光,但是鬼子就像一群饿狼似的横衡在前面,要想生,就得冲过狼群,否则只有死。当许放把眼前严峻的形势讲给了战士们听,尤其是他们看到杨万才的部队,一路上对他们的鄙视态度,激起了他们求生的愿望和男人的自尊,当时就有不少人表示,愿意进入前锋部队,用死来洗刷自身的耻辱,这当然是许放希望看到的。他之所以在临战前夕渲染局势的残酷,就是要激起他们对生存的渴望,对胜利的信心,如今看见男人的豪气在他们身上复活了,许放心中充满了喜悦。因为许放明白,一支有了士气的部队,战斗力会平添几倍,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到了面临绝境才起作用,许放不能不有些遗憾。这样的话他平时也没有少讲,看来都被大风刮走了,如果这些人早早领悟其中的精神,何至于在张庄被鬼子吓得尿裤子。丢脸不说,阵地也丢了,给肖鹏的部署制造了无穷的困难,还差一点让小野的部队直达松树岭,罪过啊!
许放见部队有了士气,就迅速地把队伍分成了三部分,打前站的,基本上由自愿者组成,他们将面临第一道生死考验,因为一路上到处是小野的部队。
很快战斗就打响了,这时的小野已经离开了指挥部,气定神闲的站在了包围圈外,像一个出色的导演似的,要亲自指挥这场战斗,因为他不想让一个运河支队的战士冲出罗网去和肖鹏的部队汇合,因此当许放的前锋部队进入伏击圈,他并没有下令开枪。在已经不可能消灭肖鹏的情况下,小野要获得尽可能大的胜利,给西河的运河支队以重创,让肖鹏一时半会喘不过来气。当双方的部队发生了接触,他命令外围的皇协军,略作抵抗就向外撤了,给许放部队造成的印象是他们的突然袭击使守卫部队惊慌失措。就这样,他把许放的整个大队骗进了包围圈,战斗才真正的开始了。
一只鲜活的鹿,掉进沸腾的水锅里会是什么样的?此刻的许放和他的战士就是这种感觉。当他们掉进小野的包围圈,四周看不见敌人,只能看见数不清的火光,听见那水开了似的沸腾。飞蝗一般的子弹,轰雷一样的爆炸在他们头上,身边环绕、飞舞,它们像一条条贪婪的巨蟒,疯狂的扑向地面的生灵,转眼间,几十条生命就在它们的吞噬下丧生了,这绝对是人世间最惨烈的屠杀。到了这会许放才知道,他们上当了,陷入了鬼子的重围之中,今天要想脱身,除非出现奇迹。唯一值得许放庆幸的,是杨万才的部队没有和他们一起行动,否则的话,两个大队的战士就可能一起覆灭。
“队伍散开,不要乱开枪。”这是许放发出的第一道命令,他自己也侧卧在洼地里,眼睛向四面观看着。这时他要做的,是首先判断出,哪里的枪声最密,在哪个方向突围比较容易,至于能不能和肖鹏他们会师到在其次了,关键是要冲出包围圈。虽然鬼子的火力很猛,但是在他们没有发起冲锋之前,机会还是有的。
“队长,我们出不去了。”一个趴在他身边的班长,发出哭腔说,在不时闪现的火光中,可以看见他满脸泪痕。
“你害怕了,想当俘虏?”许放严厉的吼叫道。
“不!我不能丢祖宗的脸。小鬼子,我和你拼了。”他喊完后像是精神崩溃了似的,一个虎跃跳了起来,奔向了弹雨纷飞的前方。很快在闪烁的曳光弹中,他那高大的身躯像树桩似的被砍倒了,许放两眼一闭,痛苦的射出了一发子弹,几乎想和那个战士一样,用生命去像鬼子证明:我是中国人。但是他立刻清醒了,明白他的责任不是完成自己的壮举,是把这支部队带出去。“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