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韩嫣往前走了两步虽然内心极度抵制封建王朝动不动就下跪的规矩,可是眼下也只能两腿一弯让膝盖跟地砖亲密接触一下,不然那就是找死了!
“臣弓高侯府韩嫣拜见王美人,胶东王。”韩嫣知道在自己低下头的一瞬间,那就预示着游戏已经开始了。
“快起来。”王娡轻轻一笑,走了过来拉起了韩嫣,然后笑着朝着身后招招手道:“彘儿快过来,这就是你父皇为你挑选的伴读。”
韩嫣偷偷的打量了一下这位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虽然现在还是个小包子的模样,但是却依稀有着隐隐的霸气,就像一只还没有张开獠牙的小豹子,正韬光养晦的装成一只虎斑猫。
而刘彘也在打量着韩嫣,上下看了一圈儿直到韩嫣有点不自在的瞪了他一眼后,刘彘摸摸下巴道:“你就是韩颓当的孙子韩嫣?”
“回殿下,正是。”韩嫣恭敬的一躬身,惹得王娡赶紧笑着扶起他,柔声道:“阿嫣不必多礼。”
“谢王娘娘。”韩嫣在一躬身,然后直起了身子,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刘彘看了一会儿后便失了兴致,大概是因为韩嫣太规矩了跟他这个标准的熊孩子有代沟,韩嫣心里翻了个白眼,你以为我喜欢跟供祖宗一样战战兢兢的一会下跪一会行礼么?还不是因为劳资最后就是被你妈给弄死的么?
没有实力没有手段的时候,示弱是唯一的出路!刘邦当皇帝前不还做过三孙子么?我只不过算是卧薪尝胆!
王娡依旧笑的很温柔对韩嫣说:“阿嫣……本宫这么叫你可以么?”
韩嫣赶紧一躬身:“当然可以。”
王娡被韩嫣规规矩矩板着个脸的样子逗笑了,摇摇头扶起韩嫣:“以后在本宫这漪兰殿不用那么拘谨,赶紧去休息吧,你的房间就在彘儿房间的旁边,本宫想着,两个小孩儿也能有个玩伴,有些不方便跟我这个做娘说的话倒是可以跟你说说。”
“诺。”韩嫣内心不屑,不必拘谨?我知道你只是说着玩玩的而已,不然历史上韩嫣只是出入永巷还没怎么地呢就被你一个“霍乱后宫”给打落尘埃了,我还是继续规规矩矩的做三好学生吧。
不得不说此时的王娡对韩嫣还真是不错呢,房间里的摆设用度一项都不差,韩嫣拿起桌案上的漆器,微微一笑,此时的王娡只要脑子没问题都一定会对自己好一些,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自己背后的弓高侯府已经算是胶东王一派的了,自从薄皇后倒台后的第一次的太子之争王娡已经输了一筹,要是不想变成下一个刘如意和戚夫人,这拉拢世家为自己做筹码,就是王娡现在首要应该做的事情。
“果然,祖父说的没错,韩嫣和韩府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韩嫣讽刺一笑,说直白点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我给胶东王做伴读是为了韩家以后的荣耀,而自己在宫里被王娡客气对待则是因为王娡急需韩嫣背后的世家势力,这就算是互惠互利,合作愉快!
“你在干什么呢?”一记颇为嘹亮清脆的声音从大门传了过来,韩嫣敛去了跟自己年龄不符的表情,换上了符合几岁孩童的浅笑,转过身去微微躬身:“胶东王殿下。”来人正是无聊的刘彘。
只见刘彘走过来看了看韩嫣笑着道:“果然父皇不会骗我,你确实长得很漂亮嘛,就是这个规规矩矩的当真无趣的很。”
“殿下礼不可废。”韩嫣微微一笑,无懈可击的笑容加上完美无瑕的长相,刘彘只好恹恹的扁扁嘴,后又眼睛转了转走到韩嫣眼前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明天我们可就要一起上课了,你可别什么都不会让太子哥哥看我的笑话。”
“殿下放心,韩嫣断不会给殿下拖后腿就是。”别说《四书》《五经》了,作为一个看过《史记》《后汉书》《二十四史》甚至看过《百家讲坛》的现代人,只要不是考默写,一般的提问他还是有信心糊弄过去的!
刘彘不可置否的看着一脸自信的韩嫣,心有戚戚焉的提醒他:“窦婴先生可是很严厉的!”
韩嫣闻言不屑的在内心笑了笑,自认为上了十多年学的韩嫣什么类型的老师没见过?窦婴那个因为太子被废就不顾一切的一气之下跑去隐居的老头儿最多算是个固执的历史老师,说实话,整个大汉朝他也就只把事关他生死的几个人放在了眼里罢了。
当然,还是那句话,两千年的文化鸿沟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填的满的,第一天上课韩嫣就遭到了前一天因为轻视了这个能文能武的老将军而来的报应!
汉代可没有笔记本水性笔,只有竹简和刀笔,那个年代就连毛笔都没生出来呢,写字只能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啊刻,刻错了刮掉重写,修正带橡皮擦?多么美好的向往啊!
“钢笔……谁能送我一只钢笔……”韩嫣甩了甩酸痛的胳膊,又看了看自己刻的歪歪扭扭的小篆,真的很想罢工不干!转个头偷偷打量一眼还在努力跟竹简作斗争的刘彘,叹气继续!
对面的刘荣和他的伴读则拿着一捆竹简不知道在看什么,窦婴偶尔去提问考校两句,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被落后的写作工具折磨的生不如死的韩嫣自然没那个多余的心思去偷听。
窦婴点了点头,转过身来看了看还在努力的刘彘和已经开始愁眉苦脸了的韩嫣,微微摇头,示意他俩可以停下了,然后走到自己的书案前拿了一捆竹简翻开,汉朝推崇道家的无为而治,所以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前,汉朝的孩子们学的都是玄玄乎乎的《道德经》和《庄子》!
要是真的以一个四五岁孩子的理解力去理解老庄的思想,那可真是等于小学生跳级去做初中生的数学题,就算已经上了好几年学的穿越人士韩嫣,听着窦婴那匀速的语速念着文言文都有些昏昏欲睡的冲动。
“夫唯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太子殿下怎么理解这句话?”窦婴看了看颇为规矩的刘荣,刘荣站起来,顿了顿道:“勿与人争长短,所以天下人不能与他相争,黄老宣扬以退为进方为大智慧!”
“嗯,不错,我大汉自高祖起便推行黄老的无为而治,方才有了我大汉现在富饶的国土。太子以后要将黄老的话熟记于心。”窦婴颇为欣慰的冲刘荣笑了笑,刘荣微微作揖:“学生明白。”
说实话,刘荣这个太子虽然不属于刘彻这种一看就是有雄心壮志的霸主,但是做个守城之君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韩嫣兴趣缺缺的下了评价,窦婴转头看了看刘彻和韩嫣,看到韩嫣哈欠连天的挠着脸颊,虽然太子的两个伴读也不认真听课,但是好歹是栗姬的娘家人,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些外戚只要跟未来皇上关系打好了那前途自然不必堪忧,而韩嫣只是个普通世家庶子,想到这里老头子微微一摇头:“韩嫣!你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被突然点名了的韩嫣愣愣的眨巴着大眼睛,不是说好了伴读就是陪着主子读书就好了么?怎么还会被点名?看了看刘彘好奇的目光,韩嫣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额……韩嫣以为……黄老的意思是所谓的不争其实指的是不争一时的长短,不争不等于放弃,而是要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积攒实力,等到有了足够的资本和成绩再去一较高下。”比如栗姬和王娡。韩嫣默默地在心里补上了这么一句。
窦婴看着手上的竹简,并没有下什么判断,而刘彘偷偷的扯了扯韩嫣的衣袖示意他去看太子,韩嫣不明所以的抬头看向对面,只见刘荣若有所思的看着韩嫣不知道在想什么,而韩嫣此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刚才好像一个不小心推翻了这位太子大人的观点……
第四章
其实在汉朝,有点血性的人都看不惯“以退为进”四个字,不用说别的,就说匈奴,成天骚扰大汉的边境,强抢民女还纵兵抢粮,都做到这份上了大汉还是一味的联姻求和,以窦太后为首的保和派和以汉武帝为首的抵抗派的斗争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当然了,比起宋朝就连皇后太后都被蛮夷掳走了的国耻来说……貌似大汉这也不算什么,韩嫣自觉地摸摸鼻子,在窦婴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窦婴看了看一脸认真的刘彘,提问道:“胶东王殿下怎么理解这句话?”
刘彘想了想,站起来一脸天真的看着窦婴:“我认为……太子哥哥和阿嫣的观点都对。”
“都对?”窦婴倒是被刘彘的说法提起了兴致,看着刘彘道:“为什么殿下觉得都对啊?”
“嗯……”刘彘挠了挠后脑,韩嫣撑着下巴颇有兴致的看着刘彘能怎么回答,对面的太子也抬头看着刘彘,只见刘彘微微一顿道:“按照黄老的无为而治的观点,太子哥哥的看法自然正确,可是……”说到这里刘彘想了想道:“可是我大汉虽然在治国上饱受匈奴等蛮夷的骚扰的时候是以和亲的手段来维护大汉的安定,看似我们在忍让但是事实上我们大汉从一开始的连大臣上朝都没有马自能坐牛车到现在的文景之治,这么看来阿嫣的看法也是对的。”
窦婴点了点头,觉得刘彘的看法不错,韩嫣摸摸下巴感叹,果然是四岁就知道“金屋藏娇”的汉武帝啊,看这口才!
当然了,赞叹了没一会儿,只见小刘彘复又开口道:“所以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大汉便能横扫匈奴,不用再靠和亲来维护国家的安宁!”
听着刘彘字正腔圆,慷锵有力的说完,窦婴的脸色变了变,这老头可是联姻派的代表人,在他面前提出讨伐匈奴的宏伟蓝图,不得不说刘彘真的是勇气可嘉!
韩嫣不动声色的看了看窦婴的表情,复又悄悄打量了一下太子的表情,心下一合计赶紧扯扯刘彘的袖子,示意他别说了,没看老头子脸都青了?却不料门口传来了爽朗的一记笑声:“哈哈哈,朕的彘儿倒是有志气!”
众人赶紧面向大门跪拜,恭迎圣驾。
韩嫣偷偷打量了一下这位穿着黑色龙袍的男人,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汉景帝了吧?与其父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他的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此时刚刚平定了七国之乱不久,只可惜这个贤德皇帝英年早逝,不出意外,应该只有十来年的活头了吧?
只是现在的汉景帝还是很中气硬朗的叫起了跪在地上的众人,笑着走到上席坐好打开了窦婴码放的整整齐齐的竹简,看了看刘彘道:“彘儿刚才说要打匈奴?”
刘彘抬头看了看汉景帝,只见景帝放下了手上的竹简,面如冠玉的脸上是淡淡的浅笑,一看就心情不错的样子,看了看规矩的刘荣再看了看朝气的刘彘,景帝开口问:“彘儿可知我大汉为何尊道家为国策?”
刘彘想了想:“我大汉建立初期百废待兴,所以高祖采用了丞相萧何建议采用‘以民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方法。”
景帝边看手上的竹简边点头,于是复问一句:“所以彘儿,现在我大汉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盛世局面,难道你希望百姓们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