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且院蟾谴Υπ猩苹隆�
那萧麒麟如今也已是上了年纪之人,膝下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萧文雕娶得是郑家之女,女儿萧文心嫁给了邻镇上的首富赵家。
说到这郑家,乃是当年医治这萧麒麟郑大夫之家。当年这郑大夫可是小镇上最有名的大夫。但是后来子孙没有能继他衣钵之人,依靠着郑大夫当年积累下的人脉,做起了药材生意,虽说不似萧家那样富可敌国,却也是富贵之家。这萧郑两家成为亲家,也是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再加上有郑大夫当年救命之恩,那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了。
这萧文雕生性文缛,不似他父亲萧麒麟那般有生意头脑。膝下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萧旭东,是二房姨太所生,像他父亲,性格敦厚老实。二儿子萧旭升,是三房姨太所生。却有些小聪明,对家中产业也比较上心。三儿子萧旭尧与小女儿萧旭柔乃是一对龙凤胎,是正房太太所出,这萧旭尧虽说是生得聪明伶俐,在做生意方面也有天赋,但是却生性顽劣,对家中生意完全不顾。小女儿萧旭柔,聪慧可人,是萧家老太爷子的掌上明珠。
老大萧旭东已成家,娶的是镇上书香门第之家秦家之女——秦书瑶,这秦家祖上是中过举人的。如今虽说没有以往的辉煌了,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据说这秦家女儿是极其的贤惠,当初萧家就是看中这点,才与之结亲的。
老二萧旭升还未成亲,但已说下亲事的了;婚期也已定下来了,就在本月出八这天。是他邻镇他姑姑夫家——赵家姨娘所出的女儿赵曼玉,这也是亲上加亲的。
老三萧旭尧,因刚到束发的年龄,还没成家,也没有说下亲事。
如今这萧老太爷上了年纪,对于家中生意,已有些力不从心了。这儿子萧文雕又不争气,要让他担任起萧家这么大一份家业,显然是不可能的。就只有在孙子辈中去培养接班人了。
在三个孙儿当中,按说这老三是最像他的,也最具有生意头脑的,但他却心不在此,且经常在烟花柳巷之地流连忘返。弄得这老太爷子心里是极其烦闷。
各房太太,当然是知道老太爷子的这番心意,都想着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接班人。但却没人知道老爷子心中到底中意于谁。于是各房太太那都是摩拳擦掌,家中时不时的也会发生点口角之争。对于这点,萧文雕倒是不怎么管,自己一头扎进书房,图个清净。
虽说这萧家是老太爷子作主,但是这么大一个家,不说这外面的生意,就只单家里这一大群人的吃穿用度,以及下人们的管理都是一个繁杂的事情。老爷子自然是不会亲力亲为的了,再说这也些繁琐的实务,也不是这大男人在行的。以前萧家老太太在世时自然是老太太主持,这老太太走后,就由萧文雕的正房太太郑氏主持。再后来,这萧旭东的媳妇进门后,因着她的贤惠,老太爷子就让她协助郑氏打理。
最近萧府上上下下都在忙着准备二少爷萧旭升的婚事,虽说对方是庶出,但是听闻是邻镇的第一美女。这二少爷也曾悄悄托姑姑,让其见过这赵曼玉一面。这二人可也算得上是情投意合。
到了初八这天,萧府好部热闹。前来祝贺的人,那是络绎不绝。这萧老太爷、萧老爷带领萧家大少爷在外迎客。里面,萧太太与大少奶奶则是忙而不乱的,操持着婚事的一应事宜。二少爷则是一大早就带着迎亲队伍,去迎接新娘子了。全家人都在忙,唯独不见的就是这三少爷。
“文雕,尧儿去哪了?怎么没见他人?今天是他二哥的好日子,他这当弟弟的怎么能不在场啊?”萧老太爷向儿子询问这孙子的下落。
“爹,一大早就没见过他,我这就着人去找”
继而回过头对萧旭东说:“旭东,你可知道你三弟去哪儿?赶紧派人把他给我找回来。”
“是,爹”。萧旭东向父亲略微福了一下身子,便转身找管家去了。
“文雕啊,你平时在生意上不怎么上心,为父也没有逼过你,只是你这三儿子,生性顽劣,你得多多管教才是啊。现如今为父身体不如以往,也是需要他们兄弟几个学着打理生意的时候了。”萧老太爷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着。
“是,爹,是儿子不孝,不能为您分忧!”
“这尧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今天来得都是一些镇上有头有面的人物,为父有心让为他谋得一门亲事,兴许这家伙成亲之后,有媳妇管着,会有所收敛!”
“爹,这尧儿的顽劣在镇上那是出了名的,怕是好人家的女儿,舍不得将女儿嫁给他啊,再者说了,这尧儿的性情,怕也不是那一般的女孩能管着的。”
“所以,你我二人要好好的为他找寻找寻才是。”
“怕是光我俩看中还不行呢,如不合他意,怕也难成!”
“哎,也不知我们萧家是欠他的,还是怎么着,竟像是来讨债的。”萧老太爷对这三少爷可真是又爱又恨又气!
两父子正说着,管家前来报:“老太爷、老爷,报国寺一禅大师,差人送来贺礼,说是出家人不合适出席这种热闹的场合,特送来此送子观音,向老太爷,老爷贺喜!还说等请老太爷、老爷得空,去寺里品茶。”
“难得大师有这份情谊,将这送子观音放到二少爷新房里去,再吩咐厨子,做几道素食,送去报国寺,就说改天我亲自登门致谢!”老太爷吩咐管家道。
这萧老太爷虽说做生意很忙,但是每个月到这山上寺里,听大师讲禅、礼佛却是雷打不动的。近年来,与这报国寺里的一禅大师甚是谈得来,经常在一起品茶、讲经。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从镇上街口传来了。不一会儿,就看见一群小孩,边跑边喊着“新娘子来了,新娘子来了……”
于是萧老太爷、萧老爷回了屋里。门外一群接亲的人也已早准备好。
一会儿,只见二少爷萧旭升穿着一身大红喜袍,骑着一匹纯白色白马,紧挨着一顶大红八抬大轿,来到了大门前。那萧旭升本就生的俊俏,再加上今天大喜在身,更是精神百倍。惹得众多小媳妇,姑娘投来爱慕之光。
萧旭升弯腰,打开轿帘,向轿里的新人说道:“娘子,到了,请下轿。”
媒婆拿出一条大红绸带,一头由萧旭升牵着,另一头交由赵曼玉;赵曼玉伸出一只戴着龙凤手镯的玉手,拉着绸带,跨出了轿门。
早就听说这赵曼玉乃是邻镇第一美女,今儿虽说是有头盖盖着,但那婀娜的身姿,与那若隐若现的脸庞,早已惹来众人的一阵唏嘘!都道是俊男美女,天造地设的一对。
接下来一系列的跨火盆、拜堂等事宜皆已完毕。管家招呼着来宾皆已入席。萧家前后院都摆满了酒席,孩童们手拿鞭炮、风车等玩具,在前后院来回奔跑着。
小镇上的习俗,有喜事摆酒时,男女不分开摆席,都一同入席。萧家主人们在招呼好客人们就座之后,也在主席位就座了。这时只听管家一声“开席”,就见穿戴清一色服装的丫鬟们、家丁们就端着菜,从侧门鱼贯而入!
这时,忽听门外一声马嘶,继而就有人报:“三少爷回来了……”。于是众人皆朝门口望去。
第四章 萧家爷孙俩斗智
更新时间2010…9…27 20:48:11 字数:3171
这萧家三少爷可算得上是小镇上的名人了,有关他好的、坏的传言不少。众人都想一睹这萧旭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特别是有待嫁女儿的人家,还想着与萧家结亲呢。
不一会儿,一袭白衣青衫的青年便印入众人眼帘,脚登一双青色靴子,腰间佩戴着一块上好的翡翠玉佩,手拿一把纸扇。与二少爷萧旭升比起来,在五官上萧旭尧没有萧旭升的俊美。但是萧旭尧却给人一种清新、潇洒的感觉,特别是他那眉眼间透露着一股子灵气。
早就听说这萧家三少爷,非池中鱼。据说萧夫人是在峨眉山上消暑时,怀上他的。与他一起诞生的,还有那萧家小姐萧旭柔,这萧旭柔虽也是美人一个,但是与萧旭尧相比,就是缺少了一些灵气。
萧旭尧径直来到主席位边:“旭尧见过爷爷、爹爹、娘亲、二娘、三娘”转而对萧旭升说:“二哥,恭喜恭喜,小弟来迟了,就因去给二哥讨结婚礼物去了。”
说着便从怀里拿出一对翡翠玉人:“这可是花了我大把唾沫才让若烟姑娘割爱的呢,恭祝二哥与二嫂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萧夫人正为自己儿子的懂事之处高兴之时,在看到那一对翡翠玉人之后,立马撇过头去,一脸怒相,还带点羞涩之意,只是有萧老爷与萧老太爷在场,她不便发作。
原来那一对翡翠玉人,虽说材质与做工都是上上等的货品。只是那一对玉人,乃一男一女,男的裸露着上半身,这女的一双酥胸,则是若隐若现。
也难怪这萧夫人生气,在场的客人此时皆以炸开了锅,都在窃窃私语。
“看来这三少爷真的是劣性不改啊”
“可不是呢,你们可知道那若烟姑娘是谁啊?”
“谁啊?”
“怡红楼的头牌啊!”
“我就说嘛,哪家正经姑娘会有这个。”
……
萧老爷一把夺过旭尧手中的玉人,“啪”一声摔在地上,“你个孽子,这是啥东西,你就敢往家带,还当作贺礼,亏你想得出来。你马上给我到祠堂罚跪去!”
这萧旭升见翡翠玉人碎了,心里还有些舍不得,说实话这翡翠玉人还真是好货,再者这萧旭升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平时也会在烟花柳巷之地逗留。只不像旭尧一般,大张旗鼓,而是偷偷摸摸去的。
“爹,今天是我的大喜日子,要罚也等把今天过了再罚吧。”萧旭升跟萧老爷说道。
众人也是见风使舵,见萧老太爷没发话,都附和着说:“此话说的是啊,想是那三少爷年幼无知,被那些狐媚子教唆坏了。以后好好教导教导。今天是二少爷的好日子,就别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教育了。”
“看在你二哥和众人的面上,今天就暂且饶过你。待明日再与你计较”
“多谢爹爹”
“尧儿,过来,到我这来”萧老太爷对萧旭尧说到。
“爷爷”于是萧旭尧便挨着萧老太爷的座位上就座了。
“你小子是故意的吧!”萧老太爷夹了一颗花生米往嘴里嚼着。
“嘿嘿,就知道逃不过您老的法眼。”爷孙俩在那嘀咕着,旁人不明所以,也不敢问。
萧旭尧给萧老太爷斟了一杯酒道:“谁让您老人家安了心的要在今天给我找一位老丈人呢,我不这样做,怕是明天那媒婆就都得上咱家了。”
“你个臭小子,敢跟我叫阵了哈?”
“嘿嘿,爷爷,哪敢啊,孙儿就是有那个胆,也没那个能耐啊?您就是那如来佛祖,我就是那孙猴子,怎么也跳不出您的手掌心不是?”萧旭尧一边卖乖一边溜须拍马。
“你小子,还真是跟那猴子一样,鬼精、鬼精的。不过,你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我明天就让你娘张罗着给你说亲事。”
“爷爷,您别啊!孙儿认错了还不行吗?以后再也不敢了。”
“哼”萧老太爷自顾的饮下一杯酒。
“爷爷,您老就说吧,有什么条件?”萧旭尧知道这老头这次是铁了心的要把他给拴住了。
“呵呵,也没什么,就是啊,从今儿起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