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他还想着,等到果树长起来,在果园里放养一批野鸭子还有农家的土鸡,或是一些其他的小动物,养猪就排除在外。
连果园的名字他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农夫果园,很熟悉是吧,他剽窃的后世的那个农夫果园。在这里只能说声对不住了。
以后他还就要靠着这些,带领下洼子的人们发家致富奔小康。
想了一会果园的事情,他突然想起来,前些日子进空间里采了一些毛绒果树的种子,已经种到七彩土地上了,一直以来都没有进去看,不知道情况怎么样。如果,育苗成功的话,明天先移栽一批到果园里,试验一下效果如何。
说做就做,起身准备进空间。可是,在地上玩耍的动物,呼啦一下跑过来,想要和他一起进去,它们被林珲抓壮丁干活,都有好几天没能进空间啦,现在有这个机会哪能不立刻抓住呢。
带着动物们进了空间,让它们自己在空间里玩,林珲自己一人向着培育毛绒果的地方走去。
从空间里传给他的信息了解到,植物在紫色土壤上的生长速度。同时,他还发现在不同的土地上植物还有机会发生不同的未知变异,有的是表现在植物的果实上的,有的是表现在花朵上的,还有的是表现在植株的本身。虽然变异是多方面的,但是也还是一个概率事件,不一定发生的。
为了看看究竟能让毛绒果发生什么样的变异,他将所有的毛绒果的种子分成七份,分别种到七种颜色的土地上。
现在,七块土地上的毛绒果都已经发芽了,而且都有二三十公分高,这里面就数紫色土地上的长得最高,其他六块土地上都差不多高。
不过让他失望的是,毛绒果树的外观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还是和森林里的那几株毛绒果树没什么不同,不过他也没有放弃,不是植株本身的变异,也可能是花朵或是果实上面的变化呢。
看着眼前的一切,林珲知道毛绒果的培育的算是挺成功的,已经适合移植到外面尝试着栽培了。
“阿珲,早啊!”
“早。”刚一出门,林珲便遇到好几个早起下地干活的村民,热情的和他打招呼,他也一一的回应。
来到果园,林珲把三只动物从空间里放出来,立马开始种果树。和昨天一样,他挖坑三只动物栽树,不过栽毛绒果树的时候,他是亲自栽的。动物们毛手毛脚的,他可不放心,还是自己来得好。
此后两天他种果树忙得团团转。等所有的果树都栽完了,前前后后,总共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又花了半天的时间给每棵果树浇上空间水。
………【第二十三章芦苇荡】………
第二十三章芦苇荡
闲来无事,林珲和二子一起到村外的芦苇荡钓鱼,经过一冬天的休养生息,这里的鱼类非常的丰富。常言道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饭锅。”可以想象东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的丰富,虽然这些年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如以前。
而这芦苇荡,是动植物们的天堂。水里生活着肥美的鱼虾,在密密麻麻的芦苇丛里,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野鸡野兔等小动物,地上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菜。
这片芦苇荡,是一座从历史走来的天然苇场;是一片水鸟栖息,鱼虾肥美的天然湿地。到处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原汁原味的大自然气息。那里的芦苇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蓝天,碧水,远离污染。那里的动物,植物,人和谐的生长着,一片自然生态的和谐。风吹芦苇的自然之声,雨滴芦苇的自然之声,蛙鼓鸟鸣的自然之声,交响出大自然的清幽、宁静。
在芦苇荡的里面,那儿有大片的水塘泥沼。夏季,那里长满了比人还高得多的青色芦苇,范围有上千亩大。一旦你躲在其中某个地方,密密麻麻的芦苇足够把你隐藏,就算全村人都进来也只是激起一小抹水花。
每年三四月份,芦苇荡里,埋在土下面的芦苇根茎开始吐芽,到了五六月份就能够成浩荡之势,疯长起来的芦苇比人还要高,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走到里面,四周全部被密密麻麻的芦苇包围,密不通风,仿佛置身寂静的世界。
而袒露了一个冬季的湖泊或是河流,生机开始复苏,变得热闹起来,逐渐的隐身在芦苇的屏障后面,开始给人一种距离感。站在近处,听着芦苇后面传来的“哗哗”的水流声,能够大致判断出这片芦苇荡位于一条河上。
这里,林珲还是第一次看到芦苇荡的样子,他顿时就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地方,望着这里的一切,不由得感叹道:“真漂亮啊!”
“是啊,我是喝芦苇荡的水,吃芦苇荡的鱼虾和野菜长大的。”二子望着芦苇荡,回忆着一些关于芦苇荡的事情,脸上带着甜蜜的笑容:
记得小的时候,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跑到芦苇荡里玩耍,在那里劳动,挖野菜,打猪草,捕鱼摸虾,搂柴禾,撵野鸡逮兔子,尽情的挥洒着童年的时光。可以说芦苇荡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足迹,也记载下了我们童年的苦涩,甘甜与快乐。
在我们眼中,芦苇荡里的东西都是宝,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之源,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这片芦苇荡就是我们的粮库,不论是地上的野菜,水里游的鱼虾,天上飞的水鸟等,都成为了我们的腹中之物。
不过,等长大了,成家立业以后,自己就整天忙着养家,很少有机会再来到这里,怀念得紧呢。
走进芦苇荡,我们两人把钓鱼的地方选在一片芦苇荡的深处,在那里有一处水洼子,那儿的鱼最多,听二子说他以前还在那里抓到过一只老鳖呢。
到了地方,放下手里的篓子和鱼竿,我们先找了一块潮湿松软地方,经过烂枝败叶的滋养土壤十分的肥沃,不一会就从泥土中挖出许多蚯蚓。这下饵料就有了。
穿上饵料。将鱼钩抛入水里。两个人一次抛下了十多个鱼钩。基本上不用费什么功夫,只需在一旁静静等着,等有鱼上钩提起来就行。就会有丰盛的收获。
暂时还没有鱼上钩,闲着也没什么事,俩人就聊起来了。
“二子哥,你觉得咱们下洼子村好吗?”林珲说道。
“好啊,当然好啦!这还有说吗。你看啊,咱村子背靠青云山,山上树木成片,还有很多的动物,不论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山上野果野菜什么的就更不缺了,资源丰富着呢”一提起下洼子村,二子便侃侃而谈,一溜串的说了一大通。
“是呢,下洼子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是,为什么村民们的日子还是过得苦哈哈的呢?不知道二子哥你想过没有。”林珲接着问道。
“是苦哈哈的,可现在不是已经分土地都了嘛,大家以后的日子也就有盼头了。”二子哥美滋滋的说道。
“哎,就知道会这样。”林珲心里有些失望,可转念一想,如今中国才刚开始改革开放,绝大多部分的农民还是小农思想,再加上刚分了土地,人们只是一门心思的侍弄好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只能以后慢慢的改变。
“呀,有鱼上钩。”二子哥大声喊道,将沉思中的林珲给惊醒。
他往洼子里一看,可不是嘛,他鱼竿上的鱼漂子,正在那里剧烈的抖动着,看情况应该是个大家伙。两人也顾不上聊天啦,赶忙抓起鱼竿向上用力一提,水花飞溅,白光一闪一条尺来长的细鳞鱼飞了起来,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扑腾乱跳呢。
两人大喜,没想到这么快就掉到一条大家伙,还是条细鳞鱼呢,这鱼可是好东西,不仅肉质细嫩,无肌细刺,味道鲜美,而且还有防止血栓,加快伤口愈合之功能,亦称脑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以后,细鳞鱼会成为国家的二级保护鱼类,野生的资源更是很少能够见到,更别说吃,这下可有口福喽。
这片水洼子的鱼类挺丰富的,而且很少有人涉足这里,鱼儿极易上钩。没过多久,两人就收获颇丰,带来的鱼篓都被装满了。不过,他们只钓到了两条细鳞鱼,其他的都是草鱼还有鲢鱼,还有一些虾,是他们用渔网在洼子里捞的。
钓完鱼,他们并没有立马回村,而是在芦苇荡里瞎逛悠,好不容易逮着个空闲日子,就多在这里玩会儿,重温一遍童年的乐趣,摸鱼,掏鸟,采野菜。
虽然,已经到了盛夏时节,地里的野菜不如秋天的时候,但是架不住它的数量多啊,仔细咂摸咂摸,总能够找到一些鲜嫩的野菜的。
几十年后,当野菜作为高档菜肴摆上餐桌的时候,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在几十年前的北大荒,满山遍野都是可以食用的野菜。当春姑娘的脚步悄悄临近的时候,人们会拿着柳条筐和小刀成群结队的去挖掘这些野生菜肴。在当时,成为大人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林珲小的时候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田里采野菜。
野菜的种类很多,常吃的有荠菜,四叶菜,车前子,黄花菜,不过他最喜欢吃的还是婆婆丁。
蒲公英俗称婆婆丁,味稍苦,可入药,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比较传统的吃法是蘸酱,用正宗北大荒大豆酱,加入少许青辣椒和鸡蛋,炸一碗油汪汪的鸡蛋辣椒酱,蘸着吃。小孩子喜欢的吃法则有些不同,他们喜欢把蒲公英,香菜,葱丝,辣椒酱,米饭放在一起拌好,铺两叶嫩绿的生菜,把拌好的饭一包,捧着吃,他自己也喜欢这么吃。蒲公英还可以做汤,不过这得等蒲公英的叶子变成嫩绿色才行。
不过,现在大部分的蒲公英都已经老了,林珲和儿子两人一起才找到够吃一顿的鲜嫩的婆婆丁,还随手采了一些车前菜和刺嫩芽。
随后,他们又跑到芦苇丛里摸鸟蛋,收获还挺不错的,被他们找到了几窝水鸟蛋,还有不少的野鸭蛋。
………【第二十四章动物逃家】………
第二十四章动物逃家
“二子哥,一会儿你到那边捡些柴火。我到林子里采些蘑菇,今天中午咱们烤鱼吃怎么样?”两个人在芦苇荡里玩疯了,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晌午,俩人早就腹中空空。
“好啊,我这就去。”二子应了一声,转身向芦苇丛走去捡干枯的芦苇。他也没闲着,走出芦苇荡,走进旁边的一片林子里。
这是一片水曲柳林,每棵树都十分的高大,看上去就像是遮天蔽日一样,里面十分幽静,偶尔有一两声鸟叫。
水曲柳,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一种古老的残遗植物,属于落叶乔木,分布十分的广泛,可是都是零星的存在,很少能够成片的。成年的水曲柳,可高达30米,材质坚韧,纹理美观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可制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因而被过度砍伐,数量日趋减少,大树已不多见,没成想能在这里看到这么一大片成林的水曲柳。
地面上都是前年落下的叶子,还有一些枯枝,踩在上面有些松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渐渐的,林珲就走到林子的深处,这里的草木更加的茂盛,空气比外面的还要清新,确实是一块宝地。
“哇塞,好多蘑菇。”忽然,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