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底,满足于把“和谐”挂在一层皮上,而不是渗透融合到肌肤、血肉中,是一种在精神上偷懒懈怠的表现,如果这样,不妨干脆在每个演员左脸上直接写上“和谐”两个大字,右脸空出来写广告——这样更省事,而且可以产生类似痒痒挠挠脚底板的喜剧效果,至少可以省下不少“人造掌声”、“人造笑声”的力气呢。
………【郑国渠的水和滦平县的水田】………
据报道,从今年春天开始,为确保北京市区用水,河北潮河流域滦平、丰宁、赤城三县200多个行政村、十万亩水田将“退稻还旱”,据说,此举每年将为北京囤积过亿吨水。
据说为完成这项工程,有关方面煞费苦心,拿出了精神和物质两手补偿,物质上,每亩水田补偿450圆;精神上,喊出“为保京城净水,潮河上游退稻”的口号,大张旗鼓地说服、动员农民“发扬风格”,不种水稻种玉米。
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仍是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稍稍接触过农活的朋友都知道,水田的收益要远高于旱地,一亩稻子的收入,少说也比一亩玉米高出500来块,如果旱地种的是高粱之类低产旱作,这个差距还会更大;了解点农业史的有心人更知道,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业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北移的历史,想当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京西、小站、冀东“三大稻”,不知给代代北方农民带来多少惊喜。
如今京西稻苟延残喘,小站稻名存实亡,此次的“退稻还旱”,无疑又将宣判冀东稻的死刑,不知当年费尽心力,一把种一把秧、一身泥一身水地让南方稻种在河北票香的祖辈听到如此消息,将作何感想?
几十年来,北京市的用水量以惊人的速度膨胀,如果说50-70年代还只是通过官厅、密云、十三年等水库截留境内河流,让“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话,如今已经理直气壮地把手伸到邻近省份,让邻居牺牲自己,来确保京城用水的畅快了。
说到这里不由想起郑国渠来。当年七国还没一统,秦始皇也还只是秦王政,有一天他抓到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间谍,此人的使命是游说秦王政修筑一条“郑国渠”,以耗尽秦国国库,从而迟滞其统一战争的进程。当秦王政听说这条郑国渠虽然耗资巨大,也的确会拖延自己用兵的计划,但一旦建成,却能让关中增加上万亩水田,“役虽一时,功成万世”,就毫不犹豫“吃亏上当”照常施工,这条郑国渠至今还在发挥功效,秦始皇虽然专制暴戾,却也懂得和早几年当上皇帝相比,农民的安定、农业的发展,粮食的丰足,是更有价值的事,难道当今的我们,连秦始皇的觉悟都没有?
如今的北京在节水方面仍有很多潜力可挖,且不说工业用水的效率依旧低下,一些洗车房、大浴场之类耗水大户仍在毫不顾惜地挥霍着宝贵的水资源,大到控制城市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小到提高个人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用具,都是古今中外都市“争水”的正途,为何偏偏要跟十万亩来之不易的水田过不去?中国是个人均可耕地面积贫乏的国度,十万亩良田自废武功般地“水改旱”,不觉得心疼么?
北京在发展过程中不顾惜友邻的习惯所造成的“环北京贫困带”已广为有识之士所诟病,此次“水改旱”,从思路上仍是这种只顾自身、不顾全局习惯的一脉相承。
为应对几十年来北京用水量的膨胀,北京先是罗掘境内可用之水,现在又开始挪用邻省的农业用水,不但如此,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北京“索水”的手已伸到了长江流域,但水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果这种“重索水,轻节水”的陋习不改,没准过不了十年八载,北京只能想办法去拖南极的冰山了。
………【通往北极熊故乡的观光列车】………
许多加拿大人常这么说,在加拿大,飞机是用来旅行的,火车是用来观光的。可不是么,在中国,近十年来火车已经提速多次,而加拿大的客车却越发展越慢:只有开得慢,才能舒舒服服地尽览车外风光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拿大全境的客车都是“观光列车”也不夸张。
当然这众多的“观光列车”中也有最别致、最值得一坐的“精品”,从马尼托巴省省会温尼伯市开往北方海港邱吉尔城的“哈得孙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条铁路线全长1697公里,“哈得孙线”跑一个单程需要两个晚上、一个白天,足足33。5个小时,对比北京-上海1460公里只需13小时,真是慢得可以。
不过慢有慢的好处,这条观光线是加拿大最北的铁路线,终点站邱吉尔港是全美洲铁路所能到达最北的城市,已靠近北极圈的边缘。
目的地邱吉尔港是个很小的城市,步行20分钟就能把每条街巷逛个遍,但这个城市却有许多不寻常的地方。
这里是北极熊迁徙的必经之路,每年9-11月,大批可爱的北极熊就会扶老携幼从东向西经过这里,在这个季节,乘观光火车来到这里,坐上雪车去看熊,是非常有意思的事。这些熊有的是三、四米高的庞然大物,有的却是憨态可掬的熊宝宝,它们一点都不怕人,摆出一副“我走我的路,你坐你的车”的神情,对拍照什么的也来者不拒。如果运气好,甚至租车钱也可以省了:有时北极熊会大摇大摆穿市而过,反正在它们看来,自己才是这块苦寒之地的主人,邱吉尔也因此被誉为“北极熊之都”。
由于地处寒区,加拿大许多观光铁路线都是季节性的,黄金时刻只有短短几个月,淡季时就需减班甚至停运,但哈得孙线不用,因为邱吉尔的黄金季和观赏点绝不只有北极熊:5-6月,是观鸟季节,世界上迁徙距离最远的候鸟北极燕鸥、体态幽雅的加拿大鹤,还有无数叫不上名字的候鸟云集于此,遮天蔽日,薇为壮观;7-8月,您可以在小镇北面的哈得孙湾海滨观赏到3000头以上白鲸洄游的奇景;12-1月,您还能看到绚丽的北极光。
哈得孙线每周只开三班,车上只有软座、软卧两档席位,淡季最低票价也要154加币(不含税),而且车上供应的豪华大餐价格昂贵,紧接车头的漂亮观景车厢也需额外购票,才能登上四壁透明、高出车厢一层楼的观景台饱览沿线风光,加上来回差不多3天都要耗在车厢上,这么多的不自在,这趟观光线为什么还如此吸引人?
要知道邱吉尔不通公路,您不能自己开车或乘旅游车去;飞机倒有,但这里城市小,旅馆床位紧张,看熊、看鲸提前半年订不上房是家常便饭,但如果您乘哈得孙线并购买往返票,您就可以在列车上“下榻”,再无露宿之忧。
不但如此,列车沿线的风光也是坐飞机所绝难领略的。从温尼伯出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车行渐远,便变成白雪皑皑,无边无垠的针叶林,间或能看见如明镜般的高寒湖泊,或是被积雪掩埋大半截的电线杆。有时火车会驶入小站,既无月台,又无票房,只有一根钉有木排的长木杆,上面写了车站的名字,接站者驾驶形状古怪的履带雪地摩托,或赶着狗拉雪橇,极地风情,扑面而至。
车票虽然贵些,但贵有贵的价值。如果您咬牙买了软卧,您就能享受两人一间的温暖床位,和热乎乎的淋浴,还可以折扣价享受观光车厢服务。此外,列车规定旅客有权以“想仔细领略风光”请求火车停车——反正也没别的班车,不怕堵车占道。
有时加拿大国铁公司还会调来更有特色的列车,投入“西部怀旧之旅”,比如搭载过前英国首相邱吉尔以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老式豪华列车,就曾多次光顾过邱吉尔港。这可不是牵强附会:看似不起眼的邱吉尔港千真万确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都市,历史可上溯到17世纪末,港口是以当时在这里大发横财的“哈得孙公司”职员约翰。邱吉尔名字命名的,他正是那位邱吉尔首相的祖先,坐小邱吉尔的车,去老邱吉尔建立的都市,自然别具诱惑力,因此像好莱坞导演柯波拉、乔治。卢卡斯这样的名人大腕也乐此不疲。当然,如此“特别服务”,自然要求客人的钱包鼓一些、更鼓一些。
………【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纪行】………
远在孩提时代就去过几次常熟小城,记忆中的小城曲径通幽,山环水绕,狭窄的青石板路染满苔痕,蜿蜒在一座座深灰色的独立小楼间。城很小,也很静,秀丽的虞山从城市西北角绵亘入城,给人一种亦都市亦田园的奇特感觉。
直到很久以后才晓得,常熟竟然是江南有史可据最早的一座都市,早在商代末期,周文王的两位叔叔泰伯和虞仲,为了满足年迈父亲传位给三儿子、也就是文王父亲季历的愿望,借口采药,结伴远行,从遥远的关中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将这片山水相连的福地建成了当年南方绝无仅有的繁荣城池,那座高不过160丈的虞山,不但有着号称“虞山十八景”的优美风光,还蕴藏着一代又一代名人的遗迹,可惜儿时的我,只顾得上觊觎“王四叫化鸡”和汤汤水水的常熟蒸菜了。
好在常熟交通便利,只要有心,重游的机会总是有的。
琴川河清澈依旧,传说中如琴弦般秀丽的七条汊河却已被崭新的驳岸修整得看不出就里;青石板路已不多见,那些深灰色的独立小楼,也被一排排新楼所取代,街上人多了,车也多了。本来么,如今的常熟即使在富庶的苏南,也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小城。
不过山水亭园融为一城的格局依旧,“小城市、大园林”,果然名不虚传。翁同龢的故居方塔园风韵宛然,上次来时尚不开放的、清代著名小说家曾朴的曾园也已修葺一新,一园一景,别有洞天。
十里虞山也如故,山上的树木,仿佛比当年更葱翠了些。修葺一新的城门城墙突兀高耸,略显得有些不协调。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一道道古朴的石坊无声地提醒您,这座山是一座圣地,是文气郁郁、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所在。
虞山虞山,自是由虞仲得名。泰伯病逝后,虞仲被当地人推举为首领,建立了名叫“勾吴”的国家,这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吴国的雏形,从某种意义上说,虞山可算得江南人的祖坟了。
虞仲的墓冢就矗立在虞山之侧,一块块后人所立的石碑、石坊,寄托着后人对他们兄弟让国雅意的追思。“一时逊国难为弟,干载名山还属虞”,吴人是谦逊的,却也是高傲的,可以让出王位,却绝不屑向弟弟屈膝称臣,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种血性,是否从这开辟草莱的江南第一都市萌芽?
言子墓便在虞仲墓左近,石碑石坊,同样不少。孔夫子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名徒七十二,却只得言子这一个江南高足,而这位言子恰是虞山脚下生长的子弟。言子生于斯,卒于斯,给这座小城带来崭新的文化气息。墓志多谀词,名人且不免,但言子墓前康熙手书“文开吴会”四字,却是对这位“南方夫子”最得体的盖棺论定。
当年虞仲“断发文身”,遵从当地习俗,不但推广了北方先进的文明,而且博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和赞扬。也许是受了祖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