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浩气伏魔录-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龙咋舌道:“听说倭国不过是海外的一座孤岛,我们这么多人,还不能将他们荡平了?”

    李三思知道一般人听了这个数字大多是如此的反应:“别看他们地方小,闹得可凶了。我朝开朝的时候,他们还曾经向天朝进贡来着。这些年下来,不但不进贡,连贸易也断了。听老人们讲,早年间山东地界还能见到不少倭人往来贸易,如今却只能见到海盗了。朝廷只知道禁市,却不知道越是禁市,倭人没了其他的收入来源,只得当海盗了。”

    子墨插嘴道:“贸易牵扯的利益太多,开市还是禁市,想必主要是朝廷中的利益问题。他们并不会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云龙还在盘算着抗倭队伍的人数:“只一个白莲教,就能拉三四千人的队伍。再加上昨天说的那些蓬莱、泰山诸派,那么多人,都没有必胜的信心?”

    李三思摇摇头:“必胜这话还真不敢说。我们虽然人多,但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拿锄头还行,舞刀弄剑的可不在行。”

    子墨问道:“那些海盗武功很高吗?”

    李三思脸上闪过一丝恐惧的神色:“那些海盗中有一群叫做‘浪人’的,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心地毒辣。我曾听乡里人说过,他们有时抓住婴儿,便拿开水去浇,一边浇还在旁边围观取乐,真是没有人性。”

    云龙和子墨听到这里,都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还不算。这些浪人们每次上岸,都好像风卷残云一般,突然而来,突然而去,往往几个时辰就结束了战斗。除了值钱的财物,其他累赘一概不带走。”

    云龙不知道李三思这话的意思:“强盗当然是只要值钱的财物了。”

    李三思虽然早就知道倭寇这些特点,却每次说出来都有些胆寒:“我说的这个‘累赘’,指的是他们同伴的尸体。这些人从来不把死去同伴的尸带回去,甚至有时候连受伤较重的,也都在临走之前一刀砍死,免得留给我们,走漏了他们的行动计划。”

    云龙和子墨又是对视一眼,说不出话来。

    李三思接着道:“他们还有一项厉害处,便是所持的倭刀,特别锋利,几乎把把削铁如泥。我们一般的兵刃,都不敢跟他们的倭刀相碰。”

    云龙在心里盘算了半天,苦笑道:“李大哥,您这简直就是长敌人威风,灭自己锐气嘛。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克敌制胜的办法。”

    子墨也一筹莫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咱们多了解些情况,总能对战斗有所帮助。倭寇的情况跟蒙古骑兵相似,咱们可以从历史上对蒙古的战斗中总结一些经验。”

    李三思见两个人愁眉不展,反倒笑了:“白兄弟说的也对,我也不在这儿一味的吓唬你俩了。倭寇虽然厉害,但我们也有治他的办法。”

    云龙眼睛瞪得老大,好奇道:“是什么办法?”

    李三思哈哈一笑道:“这我倒要卖个关子,等到了山东,你便知道了。”

    三人商议决定,立刻启程结伴去往山东。云龙虽然多年来常常到处走动,但总是一个人,对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也了解不了那么多。子墨除了伍家庄和苏家,也没去过旁的地方,她虽然也颇有些见识,但都是纸上谈兵,跟实际情况多有出入。二人有李三思在路上陪伴,不但熟悉路途,而且还时常给他们讲些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大开眼界。虽然长路漫漫,三人谈天说地,丝毫不觉得疲累。

    走进山东即墨县界没多久,子墨就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这里的人家十家有九家门口都挂着一面写有“陈”字的旗帜,而且不论是高墙大院的大户人家,还是柴门茅舍的贫寒之家,这旗帜都是青布底儿上绣着白字,无非是大小、新旧有些差别。

    子墨向李三思打听道:“李大哥,这‘陈’字旗我倒是头一次见,是什么意思?”

    李三思还没回答,云龙就抢先说道:“这叫幌子,买卖人家用的。比如卖酒的就打个‘酒’字的幌子,买醋的就打个‘醋’字的幌子。”

    子墨白了他一眼,道:“幌子谁没见过。依你说,即墨家家户户都卖‘陈’?”

    云龙想了想:“从前我去过太原府旁边的清徐县,还差不多真是家家户户都卖陈醋,不但每家门外都挑着个醋幌子,门口还摆个醋缸。李大哥,是不是这些人家也都是卖陈醋的?”



………【第一十九章 东进 第九节】………

    李三思哈哈大笑道:“这个‘陈’可不是代表陈醋,而是代表一个人。(全文字小说阅读尽在文学网)这个人可以说是即墨县,乃至整个山东府的保护神。前几年,倭寇只要看见他,那就是闻风丧胆,因此很多人家都挂出这样的幌子,倭寇看见了,便不敢进来抢掠。只是这几年,倭寇也学聪明了,不再被个幌子吓住。但当地的人已经养成了习惯,若是这旗子被倭寇毁了,马上还会再做一面新的补上。其实就是拿陈大侠当神灵来崇拜了。”

    云龙若有所思,没有说话。子墨只当他是刚才信口开河不好意思了,笑道:“有的人还当自己见闻多,险些让人家大侠进了醋缸。”

    云龙没理会子墨的嘲讽,问李三思:“这位陈大侠叫什么名字?”

    李三思正色道:“这位恩公名讳是陈铭宇。”

    云龙抚掌笑道:“当真是他。我这条命也是陈大侠给的。”说着把自己如何中毒,陈铭宇又如何相救的事情讲了一遍。

    李三思掐指算算:“五月里他在别的地方抗倭来着,听说还打死了三十多个倭寇,似乎就是你说的这段日子之后。”

    云龙也觉得这事太巧了,一面回忆当初的情景,一面遗憾的说道:“怪不得他当时说是有事,急匆匆的就走了。只可惜当时他并没告诉我是这件事,否则我也能早点来出把力了。”

    子墨好奇道:“这位陈大侠如今还在此地么?”

    李三思无奈的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我离开山东也有段时间,这位陈大侠事情繁多,也并不总是在这一地活动。若是我们能够碰上,也算有幸。”

    子墨对这位神龙见不见尾的人物颇有兴趣:“蓬莱派像他这样的人,多么?”

    李三思故作神秘道:“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

    云龙奇道:“此话怎讲?”

    “蓬莱自古就被誉为仙境,常年云雾缭绕,显得很是神秘,所以都说那儿住着神仙,从前海盗的船只只要进了那片海域,莫名其妙就沉了船。若是有老百姓的渔船遇到风浪不小心飘到那里,却又都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因此海盗从来都不敢去那个地方,就怕冲撞了那里的神仙。依我看,若真的有神仙,那就是蓬莱派的大侠们了。听老人们讲,倭寇来袭之前,蓬莱派的大侠很少出头露面,甚至有的人就住在蓬莱阁旁边,也从没见过里面的人出来。这几年因为倭患,倒是见到一些仙风道骨的人物,不光在即墨一地,沿海还有些倭寇惯常出没的地方,他们也常去帮忙,不过人数很少。听说蓬莱派本身弟子就极少,常常几年才收徒一人,故而我们能见到几位像陈大侠这样的世外高人,已算是很多了。”

    子墨觉得很不可思议:“几年才收一个徒弟的武林门派?那万一有个生老病死,再加上习武之人总不免与人争斗,这门派岂不就人丁稀少了。”

    李三思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蓬莱派说是武林门派,也不尽然。我听说这一派主要是以修仙为主,讲究什么清净无为,不扰外物,具体的我是说不清楚啦,总而言之这一派的弟子寿命比一般人要长,平常也不会与人争斗。”

    云龙把头往李三思身边凑了过去,神神秘秘的问道:“可真有修成仙人的?”

    李三思被他的样子逗笑了,也作出神秘的样子答道:“听说如今的掌门王真人,已经二百多岁了。”

    子墨扑哧一声笑出来:“怎么?你也想入蓬莱派当个老神仙?”

    云龙却撇了撇嘴,装作不屑一顾似的:“当神仙有什么好?一个人孤孤单单,活的长久也没意思。”

    子墨笑道:“谁说神仙就孤孤单单?神仙也有神仙朋友嘛。”

    云龙说得高兴,有些忘形,向子墨凑近了一点,笑嘻嘻道:“不知人家收不收女弟子,若收的话,妹妹也去修道,当个神仙,跟我做伴倒好。”

    子墨脸上一红,心里埋怨云龙当着李三思的面就说这些话,斥道:“人家几年才收一个,就你这样子,人家也不会收!”

    李三思插嘴道:“做什么神仙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只羡鸳鸯不羡仙!”

    子墨气的直跺脚,面红耳赤急道:“他没正形,李大哥也跟着瞎起哄。俩大男人合着欺负我。”

    李三思哈哈大笑,指着路边一家茶水铺子道:“走了这半天,想必苏姑娘也累了,不如在这里歇歇脚。”

    三人走进茶水铺子,随便在一张桌旁坐下。子墨赌气,斜插着身子坐在一边,背对着他们两人。云龙蹭着坐在子墨旁边,说些闲话来逗她。子墨听了直想笑,却还强忍着,板着脸作势不理。李三思不好意思看人家小两口逗趣,假装过去柜上同铺子老板攀谈。

    刚说了没两句,只见一个身形魁梧的黑脸大汉风风火火走进铺子,一只脚还没踏进门里,就听他嚷道:“伙计,赶紧倒碗水来,渴死我了!”大家都被这洪钟般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去看。

    李三思一点都没吃惊,上前一步向来人肩膀上一拍,哈哈笑道:“我一听这咋咋呼呼的,就知道是老黄你来了。”

    来人一看李三思,过来冲着他后背就是一掌。他出手不知轻重,拍的李三思连连咳嗽,半天才缓过劲来:“老黄,你这武功要是再长进些,见你一次面,还不得让拍的回家养半年伤啊!”

    大汉接过伙计递过来的茶水,咕咚咕咚灌了一碗下去,将碗还给伙计,示意他再来一碗,这才开口道:“李兄弟不是去河南了么?什么时候回来的?也没告诉我一声。”

    李三思笑道:“这不是日夜兼程的赶回来帮忙么,刚说在这儿歇歇脚,就碰到你老兄了。我一路上也不寂寞,顺便也给这位新加入的小兄弟当个向导。”说着向大汉介绍云龙子墨二人。



………【第一十九章 东进 第十节】………

    这大汉名叫黄兴,是本地百姓抗倭组织的一个头领,这几年常跟些武林中人打交道,也学了些功夫。小说ap。整理他天生力气就大过常人,从前家里穷,买不起耕牛,他自己拉犁竟比地主家的耕牛还快,如今学了武功,更成了一把好手。

    云龙向他一抱拳,道:“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还要向黄大哥多多请教。”

    黄兴又灌了一碗茶下去,粗声粗气道:“白兄弟客气了,我们还要多谢众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李三思打断了二人的客套话,低声问道:“最近情况如何?”

    黄兴也尽量压低了声音道:“倭寇倒是有日子没来了,可也不太平。”

    李三思叹了口气,皱眉道:“这次派了多少?”

    黄兴摇摇头,狠狠地道:“具体数目不知道,但前一阵子满街都是,想必是不少。”

    李三思伸手拍拍他,让他别激动:“我们这一路过来,怎么没看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